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97W 次

篇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2篇)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忽如一夜春風來,吹得千萬教研開,新課標發佈後,每位老師都在認真地研讀着,探索着。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今年暑假又捧書自學,發現新課標主要涉及了四個重大變化:

一、強調文化自信。

學好語文是一箇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略掛鉤。課時比重語文佔到了20-22%,相信語文的知識廣度會越來越大。

二、注重傳統文化。

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在增加到了160首,爲學生積累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石。

三、測評形式多樣。

除了基礎、閱讀、作文測評之外,還增加了整本書的閱讀,以及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四、關注學習任務羣。

原來高中的概念,現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裏面涉及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新課標所提出的是理論框架,是旗幟,是指南針,我們要創設情境,開展真實有效的活動,將新課標的理念轉化爲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

新課標所提出的是理論框架,是旗幟,是指南針,我們要創設情境,開展真實有效的活動,將新課標的理念轉化爲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課程目標在過去三大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新增了“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此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在總目標中尤爲凸顯。因此,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樹立全新理念,在語文閱讀理解和寫作指導上,要多圍繞這三大文化來拓展閱讀、答題和寫作。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語文核心素養是一個池塘,而學生每天的課堂學習、閱讀積累和實踐活動就是一滴滴水,累積多了水面就高了。

增強課堂實施情境性、實踐性

我們在準備公開課時,往往會讓孩子做很多的實踐準備,比如,蒐集資料、拍照片、帶實物道具,課前小採訪、假期小調查……這些都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和實踐性。

新版的課程標準更突出了這個實施特性,這其實是育人核心素養目標的一大展現,也要求學生更高的參與度、更強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審美體驗。這也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轉變觀念,情境性和實踐性不僅僅體現在公開課中,更應該切實融入家常課裏。

重視語文學習任務羣

20xx年版的課標把課程內容定義爲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概念上有一個進階的過程,寓意着學生學習上的循序漸進,並且學習任務羣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目的的達成。

作爲教師,我們要追求的是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知識的簡單獲取,而是滲透於生活的實踐當中,成爲學生的一種能力的體現,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也使得學生實現了知識上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學習任務羣,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閱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預示着語文教學進入了新課標的新時代。一線教師應有強烈的使命感,在自己“應爲”的方向上轉變,在自己“可爲”的具體事件中勇於實踐,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

篇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正式發佈,爲了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實質,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新課標進行了研讀,對新課標的理解和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有了新的思考。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目的。所謂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開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澱與發展的過程。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爲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接下來,本人將以《雷鋒叔叔,你在哪裏》爲例,談一談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是一首兒童詩,文章採用了擬人的手法,以問答形式與小溪、小路對話,在對話中讓學生去尋找雷鋒的足跡,從而感悟到“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的雷鋒精神。

一、創設情境,指導朗讀、落實語言運用

新課標在對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到: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圖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泥濘”、“晶瑩”、“荊棘”等,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年邁”等,通過朗讀加深對重點詞彙“背”、“踏”、“灑”等動作和短語“濛濛的細雨”、“泥濘的小路”、“路上的荊棘”等情景的理解,從中體會雷鋒的辛苦,同時藉助“?”等標點符號進行重點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讀好詩歌,比如:指導學生讀好兩個“你在哪裏”,讓學生感受到第二個“你在哪裏”要比第一個“你在哪裏”語氣加重,語調拉長,要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讀出急與緩的變化。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輕鬆而深刻地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並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二、深入閱讀,想象畫面,豐富審美經驗

新課標在對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還提到: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本課是一首兒童詩,極具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另外本首兒童詩還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非常適合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受美、發現美。另外,想象畫面,講述文中的故事是本課的重點,課上可以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展開聯想,並配樂朗誦創設情境,將雷鋒冒雨抱小孩、小路上背大娘的形象具體化,將內心視像轉換爲語言表達,通過多次朗讀將雷鋒無私奉獻的美好形象深入到每個孩子心中,不斷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

三、入情入境,聯想分析,提升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圈畫描寫雷鋒叔叔動作的詞語以及描寫當時環境的詞語,展開無限的想象,並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沿着長長的小溪邊看到了什麼”,再把詩歌中看到的感人畫面讀出來,接着引導學生分享感受“此時此刻,你想對雷鋒叔叔說什麼”,在學生心中深化雷鋒無私奉獻的形象。接着,讓學生繼續採用找詞語、想畫面、讀出情的方法自學三、四小節,進一步感受到雷鋒叔叔那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最後,通過提問“我們找到雷鋒叔叔了嗎?他在哪裏?”引導學生理解“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的含義,接着提問“雷鋒叔叔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現在找到的雷鋒叔叔會是誰呢”,啓發學生思考,那些像雷鋒叔叔一樣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人就是“雷鋒”。讓學生在閱讀和想象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加深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感悟精神,昇華情感,增強文化自信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要深化學生對雷鋒這一英雄人物的認識,課前可以蒐集更多關於雷鋒的故事供學生們學習,也可以把舞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前蒐集並利用課上時間講好雷鋒故事,深刻感悟雷鋒精神。爲了將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昇華,還可以通過“尋找身邊的雷鋒”活動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發現身邊像雷鋒叔叔一樣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人,並呼喚學生向“雷鋒們”學習,弘揚和傳承雷鋒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把愛灑向人們需要的地方。最後,全班齊誦本首兒童詩,在誦讀中進一步昇華情感,增強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本人在研讀新課標之後,就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的一些思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會更加深入地學習新課標,努力將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落到實處,爭取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爲學生呈現更高質、更高效、更具時代感的課堂。

篇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次培訓。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與傳統的文本教學有着明顯的不同,這集中體現在教學內涵的擴展。傳統教育中的教學指的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強調的是教師的手把手的教。而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應有知識的權威轉變,爲學生開展活動或研究的平等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爲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信息,啓發思路、補充知識、推薦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教師要在開發綜合性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要監督學生自覺完成相應研究任務,以一個聞道在先的身份幫助學生,關心學生、鞭策學生。所以,教學內涵的擴展,要求教學教師教的策略與學生學的策略也應發生變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的說,賦予他們思想的空間、感情的自由、創造的靈感,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的信息。教師必須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個活動中去,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要善於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當他們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教師更應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爲產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我們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搞好教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恰當、準確的使用激勵性評價,進行實踐交流,取長補短。接着從心理學的角度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並且製作問卷調查,比較分析,找到我們施教對象的詳細特徵,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我們學生的實施方案,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慾望。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在教師的恰當合理的引導下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對激勵性評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做到恰當合理的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確實得到很大的收穫,學到了不少東西,有利於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篇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成長學院的學習。作爲朱煜老師班的一位學員,7月18日下午,朱煜老師做了題爲《一線教師看新課標》的主題報告。朱煜老師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研讀心得,下面我也將自己的感觸與大家分享。

朱煜老師在解讀“課程性質”時,重點提取了“基礎”“情境、實踐”“經驗-規律-能力”等關鍵詞,並逐一跟學員進行了研讀分享。“情境、實踐”是新版課表裏的高頻詞,聽完朱老師的報告,回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三點學習心得:

一是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教學。不論是真實的情境還是模擬情境,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都應增加情境設計。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定義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情境中學習運用語言也正符合了“實踐性”的本義,也才能讓學生真正把語言學好。

二是情境教學離不開對文本及其創作背景的研讀和擴展。情境教學必須給學生提供可感、具體的信息,因此教師在情境教學設計中不僅要研讀文本,還要適當擴展創作背景,這樣才能爲把學生帶入自己的教學設計裏,課堂上的情和境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是情境設計要儘量貼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情境教學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可實踐、可操作,能讓學生獲得較強的代入感和體驗感,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在情境教學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幾個方面,如學生的年齡、學科基礎、興趣點、生活環境等,儘可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儘可能地實現全員參與。

當然,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實踐永遠在路上,這方面我很有幸能聽到多位名家之言,並從中獲得指導和引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繼續研讀課標和教材,持續增強自己的研讀能力和理論基礎,爲教學工作不斷蓄力加油。

篇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小語人翹首以盼的新課標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帶着欣喜、忐忑之情打開發在羣裏的pdf文檔認真閱讀起來,才疏學淺有許多地方還讀不明白,學校和工作室組織我們學習北師大吳欣歆教授作的專題報告。現在談談我的粗淺體會。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羣、學業質量等詞彙。2022版新課標出臺前提的核心素養沿用的是高中階段的標準:語文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具有銜接性,上下一脈相承。她們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綜合體現。

學習任務羣是個新概念。新課標分三個層面設置了學習任務羣。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每個任務羣對應不同的學段提出了細緻要求。

學業質量是學生學業成就的體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也分學段提出相應標準。學生到底要學到什麼?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什麼?這樣有了明確答案。

以上只是我的粗淺認識,新課標的內容、精神還要繼續捧讀學習,各級各類的專家報告講座也要學習聆聽。教學實踐中也要嘗試運用。

篇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8月18日xx市礦區新課標、新課堂暑期培訓會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胡月英老師講授的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爲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比如學習《賣炭翁》這課,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爲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爲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爲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爲單位和與“教學單元”爲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初一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比如八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社戲》和第四課《燈籠》感情表達含蓄而內蘊較爲豐厚,第二課《回延安》和第三課《安塞腰鼓》再現了延安和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情感表現上外露、熱烈。就可以把第一單元整合爲第一組教讀《回延安》、自讀《安塞腰鼓》,第二組教讀《社戲》,自讀《燈籠》。這樣的順序會讓學生快速瀏覽文本,自主完成任務,瞭解地域風情和民俗文化。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裏、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對象、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後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會上出語文味!

篇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手捧2022版新課標,細細品讀、標註、記錄,感觸最深的是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育人導向,及其對於構建核心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的闡述。同時,通過網絡資源,學習了專家關於新課標核心素養的解讀,讓我對自己今後的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依課標,立文本,抓素養。

一、依課標

(一)何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2022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與運用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澱與發展的過程。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語言運用爲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體現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是一種內在品質,必定凝聚在完整的人格中。

(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核心素養課標指向

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2010年版課標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爲本課程應着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2022版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從以上表述可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涵蓋四個方面的內容: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二、立文本

文本是一種常見的書面語言表現形式,這是作者的真實感受,包括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一個單句、一件事情或一處風景被記錄下來,都可以視爲文本。文本解讀,則是指讀者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文本內容的分析研究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文本解讀是我們日常課堂教學的起點,也是切入點,理解編者的意圖,走進作者的世界,讀懂文本背後的內涵,可以提高我們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多角度、多視角解讀文本內容,不僅能形成獨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把握文本的“精髓”,上出語文課的“語文味”。

三、抓素養

2022版新課標中將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內容分爲四個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一)文化自信

根據2022版新課標中的表述,文化自信主要包括文化認同、文化積澱、文化理解、文化參與等幾個要素。文化認同是文化自信的出發點,也是最終歸宿,文化自信基於文化認同,文化積澱是文化自信的有力證明,文化理解是文化自信的關鍵所在,文化參與則是文化自信的實踐表達和行動證明。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面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1、在平時閱讀經典文化讀本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形成文化積澱。

2、圍繞經典文本,循序漸進,將讀本語言植入學生心田。

3、以喜聞樂見的語文教學形式,創建情境,實現文化傳承。

4、引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熟能成誦,鼓勵創編。

(二)語言運用

根據2022版新課標表述,語言運用主要包括語料積累、語感建構、語理習得、語言表現等幾個方面。語料積累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語言表現的最終目的,語感建構是核心,語理習得是必要補充。

在實踐教學中,語言運用最終要落實在語言表達上,所以我們在閱讀時:

1、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體會文本的深層內涵。

2、具體語境,品味、感受、共鳴。

3、放手提供語言實踐機會,習得語感經驗,習練語言文字運用。

4、通過課本劇形式,豐富學生語言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精髓。

(三)思維能力

根據2022版新課標表述,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等幾種類型。直覺思維是基礎,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聯繫更爲密切,屬於右腦思維;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聯繫更爲密切,屬於左腦思維。創造思維是以上所有思維的綜合,是一切創造活動的靈魂和核心。

在實踐教學中,採用的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預測和推想,結合文本線索和自身生活經驗,思考多種可能。

2、展露語言學習中所隱含的思維過程,鍛鍊思維能力。

3、以生活經驗和思考爲依據,挑戰思維難度較大的問題,提升個性化表達和思維品質。

4、提供思維範例,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突破。

(四)審美創造

根據2022版新課標表述,審美創造主要包括審美感受、審美理解、審美鑑賞、審美慾望、審美表現等幾個環節。審美過程一般包含準備、關照、效應和外化四個階段。準備階段主要是審美對象——語言文字及作品的呈現;關照階段是對語言文字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直接審美經驗;效應階段,是在脫離具體的語言文字和作品後,對審美經驗的理性鑑賞與認識,並形成持續的審美慾望;外化階段,則是運用語文文字表達美、創造美。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的教學策略:

1、語文的美,來自語言文字。學生平時對於語言文字的情感體驗活動,有利於培養審美能力。

2、對文本作品,初次感性認識,加入理性分析,深化審美創造在感性和理性二者上的平衡。

3、美在此處,美其所美。文本感知中感同身受,提升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秉承2022版新課標核心素養理念和要求,以學生爲出發點,立足文本,站穩課堂主陣地,將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貫穿於每次語文教學活動中,塑造學生內在品質,提升學生人格修養。我也必將:懷揣夢想,砥礪前行!

篇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爲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這兩週在學校的組織下,我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學習相信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篇九: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根本的依據,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夏練三伏之日,我居家潛心研讀了《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收穫頗豐。

與20xx版的課程標準相比,此次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有目共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課程將“文化自信”作爲要重點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之一,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從課程目標來看,新課標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這意味着大語文時代正式到來。“文化自信”首次在語文課標中被強調,原小學階段要求學習的129首古詩文增加到了160首,從課程改版上踐行“文化自信”。學段目標從“識字與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和“梳理與探究”四個維度擬訂,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相契合。

從課程內容設計來看,提出了學習任務羣,主要設置了三個層面的學習任務羣:第一層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羣,1個任務: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羣,3個任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羣,2個任務: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其中,跨學科學習強調的是“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去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此次的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變化:

語文教學從以閱讀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習爲中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把語文教學的中心放在閱讀教學上,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地位或附加地位,這是文選型教材的特質所決定的。

20xx年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將改變這一現狀,從閱讀單元的構建轉變爲對學習單元的構建。

從線性推進的教學轉變爲學習活動互動交融

受讀經、講經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的語文教師習慣於用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是識字寫字,然後解詞,然後分析段落大意,瞭解文章主題思想,分析文章寫作手法。傳統語文課堂就是這樣的流程。

20xx年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將改變這一現狀。四種學習活動(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不再是線性的並列關係,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推進的關係——從學生自主生髮的學習願望出發,在調派各種學習資源去完成學習任務時,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識字與寫字這樣的四種語文實踐活動,就變成了一個互動交流的關係。

從“牽牛吃草”轉變爲“放牛吃草”——從引領指導型轉變爲任務驅動型

過去的教學很像是“牽牛吃草”——主人死死牽着牛,讓牛在這裏吃一口,然後換一個地方再吃一口。放牛的人累,牛也累,關鍵是吃得不舒坦。

從教“靜態知識”轉變爲教“情境化知識”

“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長流水”。過去我們認爲,只要擁有一桶水就可以成爲一名好老師。傳統教學更加關注把人類共同的靜態知識傳授給學生,以爲學生掌握了這個知識就可以在未來的生活中去運用了。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那麼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怎樣去實施新課標,我認爲:

提升自我,明確“爲什麼教”

語文作爲母語學科,最能發揮祖國語言文字的浸潤心靈的作用,在育人上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新課標強化了育人導向,爲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教師只有常流水才能給孩子一碗水。唯有用孜孜不懈的學習熱情,不斷學習充電,引來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才能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守正創新,聚焦“教什麼”

課標是課程的標準,也是教學要達到的基本要求。20xx年新課改的教學內容,即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要求較以往並未改變。新課標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細化教學內容,提出構建學習任務羣,更便於教師實踐操作。學習任務羣可分爲三個層面,第一層的基礎型任務羣是“語言文字積累梳理”,第二層的發展任務羣分爲“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字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任務羣分爲“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羣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的融合,是學生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發展。

之前課堂教學,我以單篇教學爲主,注重學生開口大聲朗讀,對重要語段的精細研讀,講求對知識的條分縷析。教學內容單一且低效。“雙減”背景下,有了學習任務羣的引導,今後語文課我要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優化教學結構和內容,設置情境式學習,以海量閱讀代替海量做題,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篤行致遠,反思“怎樣教”

課堂是教研教改的主陣地,教師的角色定位,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領者和合作者。課堂不應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以學生爲本,成爲學習的樂園。

真正的一堂好課,並不需要教師把所有知識傾囊相授,而要將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能力爲重點。語言是思維的花朵,思維則是語言的內核。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單元教學、羣文閱讀教學中,既能擴大學生閱讀量,又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思辨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新課標固然美好,但實施纔是關鍵。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關注新課標,就是關注教育的未來。研究課改,就是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今後我要在不斷地積累和磨礪中,堅定不移地走課改道路,讓語文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寬。

篇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內涵,新增加了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等內容。通過聆聽專家對於語文新課標的解讀,再加上自己的學習,我對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完整而清晰的認識,瞭解了語文教學的發展新趨勢,明確了自己今後教學需要努力的新方向。我想將自己感受最深的核心素養和教師培訓方面的理解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養”

語文是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這也是語文工具性的一大體現,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以語文爲基礎的閱讀與理解。語文在各學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一樣,地基穩了,才能支撐起整座大廈的穩固。因此,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爲重要的概念之一。“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

從內涵上看,“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語文素養的提出在語文學科的課程改革中影響巨大,對糾正語文教學重知識、重技能的偏向起到了良好作用。核心素養基於知識但又高於知識,是從知識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和“營養”。每門學科的知識當中都以各種形式蘊含着“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這就是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就是把學科知識轉化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也是各門課程所要着力培育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促使教學變革

隨着我國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課標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這更契合了當下國際教育界對人才培養要求的闡釋,更加具體地指明語文學科應該在哪些方面培養學生必須具備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基於核心素養的要求,必須把育人方式從傳統的學科認識轉向學科實踐,構建實踐型的學科育人方式。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對教學提出了以下要求: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從知識本位走向核心素養本位,確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在教與學的關係上,強調從以教爲主走向以學爲主,建立學習中心課堂;在學習方式和路徑上,從凸顯“坐而論道”到強調學科實踐,構建實踐型的育人方式;在知識內容上,強調從知識點教學走向大概念教學,立足知識統整,推進大單元、大主題教學。

以上四點要求體現了課程方案對深化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各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都結合學科自身特點,以不同方式反映或強調這四點的內容和精神,從不同層面致力於推進育人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構建與新課標相適應的新教學!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以往的課堂教學將語法技能作爲重點,支離破碎地講解課文。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之中,哪怕學生再有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也會被束縛在聽課和做題上,收穫的也僅僅是所謂“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解題技能。它從根本上背離了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三、核心素養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爲什麼而教?”是教學的首要問題。爲知識而教與爲素養而教是新舊教育教學的根本分水嶺。我們現在應提倡迴歸教育教學的初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落腳點。

教學的成果最終要落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上,而不是“雙基”或“三維目標”的掌握上。而“核心素養”的實現與否也成爲檢驗一堂課是否爲好課的重要標準。所以,爲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爲了能夠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更爲了促使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在今後教育實踐中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育人觀,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符合學生髮展特點的新型人才觀。

四、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師發展觀

“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老師專業培訓提出的首要要求。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以此爲目標,努力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爲學生尋找源頭活水,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課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也是對老師的教學素養的要求,甚至更高。在對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進行查找統計中發現:其中“能”字有二百六十多個,比2011版課標多了一百多個,這些“能”字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十年一改的新課標,對於身處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不僅僅要求我們要仔細研讀,更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落實。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太多需要我們仔細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參透需經歷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研讀,立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結合“雙減”政策,將新課標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爲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奮鬥。

篇十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積極學習新課程標準,在自己認真閱讀了新課程標準及聽了多位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及講座後,對於新課標我有如下體會:

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對比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新版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如:重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部分提出明確要求,促進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語文課承擔了文化的奠基,文化的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載體,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育人,新課標站位比較高,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潤物無聲”,注重文化薰陶,增強文化自信。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遷移,在課上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如可以進行古詩飛花令比賽、課本劇表演、紅色故事大王等活動,調動學生大量閱讀相關書籍的興趣,從而瞭解、親近、愛上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課下學生可以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社團,參與學校和社區舉辦的戲曲、書法、篆刻、繪畫、刺繡、泥塑等相關文化活動,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篇十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暑假中,靜下心來,我又一次認真地閱讀了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觀看了一些專家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收穫很多。

新課標要求把握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把立德樹人作爲教學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我覺得可以在教學中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

一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中國文化的生命力要有堅定信心;二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能有效交流溝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深厚情感。三培養好奇心,求知慾,引導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四是引導學生獲得較爲豐富的審美經驗,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其中文化自信是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國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二、潤物無聲,藉助教材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語文課本的所選文章大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文章,好的文章總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摯,讀之琅琅上口,如沐春風。《窮人》中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善良品質,《橋》中老支部書記捨己爲人、不徇私情的共產黨人精神,《月是故鄉明》中濃濃的愛國思鄉之情,《少年中國說》中對中國少年的讚揚、期許……無不蘊含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值得師生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我們語文老師在引領學生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不能只講方法,把優秀的文章搞得支離破碎,而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聲情並茂地誦讀、品悟,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中蘊含的真善美,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

通過學習,學生們感受美,欣賞美,學習美,從而成長爲積極向上、充滿自信、正能量滿滿的陽光少年。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廣泛閱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

教科書固然不乏佳作,但如果只有這一本書可讀,那麼學生的所得畢竟有限,視野不夠寬廣。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等讀書方法,採用多種方式去讀書。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知識儲備,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只有多讀書,勤思考,才能明是非、辨善惡,懂美醜。

“腹有詩書氣自華”,要引導學生熱愛讀書,廣泛讀書,語文老師也應當與書籍爲友,讓自己的課堂趣味盎然,充滿智慧。

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

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語文教學不能只拘泥於課堂,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

平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可以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多從生活獲取各種信息充實自己。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

以上是我學習的一點淺薄的感受。新課標,新挑戰,今後,我將以語文新課標爲指南,繼續走好教學每一步,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huati/1384674.html

  • 標籤: 語文 義務教育 心得體會 2017課標二語文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