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選10篇)作文

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49W 次

篇一: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選10篇)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以落實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目的,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更新了課程理念,爲促進地理教學高質是發展,培育時代新人規劃了落地路徑。

新課標提出了立足核心素養、構建學習任務羣、加強課程整合、變革學習方式、重視評價導向等五大理念,和2011年版課標相比較,新課標在傳承中有創新,修訂幅度很大,特別是構建地理學習任務羣、學業質量、跨學科學習等的提出,對末來地理教材修訂、教學變革、學業評價等必將產生深刻影響。

課程目標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時代實實在在地到來了。關於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地理工具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內容,這樣的變化,從學科教學方面正面迴應了“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另外,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注重核心素養內涵和目標要求,其中,核心素養內涵裏特別提到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四個要求,對地理課程要培育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的整體概念,在分析和解決地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時所具備的行動力和意志力品質方面有較強的解釋。另外目標要求裏着重使學生建立立足家鄉、放眼世界、初步具備崇尚真知、獨立思考、進一步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能夠培養在實踐中樂於合作,勇敢克服困難等品質。

從課程內容看,新課標從“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比2011版的課標中更加全面的展現地理的大局觀。地理課程以認識宇宙環境與地球的關係,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爲主要線索。在新課標中,除了內容要求外還添加了學業要求,能夠更好的讓教師對孩子們的評價做出具體要求。

學業質量是本次課標修訂的又一個突出亮點。課標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個方面,對學到什麼程度進行了明確定位。在學業質量描述部分,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分“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的運動學業質量描述”、“地球的表層學業質量描述”以及“認識世界和認識中國學業質量描述”三個方面進行了細緻定位。學業質量和學習任務羣中的學習內容,細化了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指向性、操作性都很強,對於教學實踐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跨學科學習成爲了地理學習倡導的方向。課標明確提出,要“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與以往課標中的“綜合性學習”相比,“跨學科學習”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以地理學習爲基礎,開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聯結課內外、校內外活動,圍繞學科內外、社會生活中的話題,進行探究活動,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活動與體驗、問題與探究、設計與表達,發展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實踐創新等綜合素養,是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的具體體現。

新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的課標爲地理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勾畫了清晰的藍圖。作爲一線地理教師,我們如獲至寶,我們要主動將課標學習和具體教學實踐對接起來,對照學習,實踐反思,這樣才能保證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偏離方向,進而不斷提升育人、教學質量。

篇二: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2022年8月11日下午,地理組聆聽了由李宗錄老師主講的視頻專題講座《核心素養下的區域地理教學》,總共有三大模塊分別是:什麼是地理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視域下地理課程標準的變化、核心素養指向的區域地理教學、聽了李宗錄老師的視頻講座,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總的來說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爲以下幾點:

1、在評價中認知位置

區域評價是區域地理教學的主要方法。區域評價可以針對區域的每一個要素,也可以針對區域整體。例如,位置問題是區域地理教學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在傳統區域地理教學中,地理位置的教學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相對位置等維度,主要採用描述的方法,簡單、機械而又止於表層。如果在對地理位置的描述之後,展開對地理位置重要性和獨特性的評價,則無疑可以提升學生思維的水平,進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對地理位置的感知能力是個人地理素養的核心,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和滲透。地理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這個特點可以用來設計課堂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

2、在決策中認知地方

地方是最爲複雜的地理概念,對地方概念的理解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人文地理學中的地方包括三種基本含義:地球表面的一個點、個體或羣體的所在地、日常生活中的範圍。隨着全球化的到來,地方又被賦予相互聯繫中的切換點或節點、作爲棲息地而產生的地方感、地方身份、作爲場所等含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徵。自然特徵包括地形、土壤、氣候、水體、植被、動物和人類。人類根據其信仰和人生觀,發展了各種文化、聚落、社經制度和生活方式。認識地方的自然特徵和人對環境的觀念和行爲是理解人和地方的相互關係的基礎。”

3、在過程中認知人與環境的關係

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是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人類對環境的利用是多樣化的。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造成了多樣的文化景觀。人類一方面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又在改變周圍環境,創造出不同的社會環境,包括和諧的景觀和衝突的景觀。

4、在聯繫中認知空間的相互作用

區域是有差異的,差異導致了關聯,關聯使得區域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地球上資源的分佈是不均勻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自給自足。爲了交換資源和信息,各地之間建立了運輸和交通網絡。對空間相互作用的洞察,導致對人類現時通過物資和信息交流以及人口任何一個區域,都需要把它當做地方來教,從地方的視角,認知其個性、賦予其感情、抽象其觀念和行爲,把其作爲一個節點納入到地理環境的網絡。

5、在尺度中認知區域

在進行具體區域的教學時,要不斷地轉換視角,從不同的尺度對區域進行審視。所謂“遠近高低各不同,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想看清“廬山”真面目,除了在內部進行細細體察以外,還需要跳出區域,從不同的側面去看。區域教學的尺度意識,可以讓區域教學變成一個多維的空間,不斷抵近區域的“真實面目”。

由於核心素養離不開情境,所以在區域地理教學中,創設情境就顯得異常重要。區域地理教學情境可以是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地理實踐情境;也可以是地理模型、地理設計、地理製作等實物操作情境;還可以是圖文材料、視頻材料等信息載體情境。地理情境可以一境到底,也可以採取問題鏈的方式分段呈現。在信息時代,應該加大區域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比如可以運用各種視頻材料、網絡材料、微信公衆號、短視頻平臺材料,VR視頻等材料,把一個區域“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培養素養。

篇三: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通過緊張而充實的地理新課標培訓學習,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說明,我對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

以下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培訓心得: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初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髮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的指導必須與學生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

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課堂上活動的設計都根據學生的“學情”來設計。

1、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就是在地理教學中聯繫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地理知識的生活內涵,讓地理更多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地理化,地理教學生活化。

2、轉變學習方式,獲得新知。新課程同樣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3、發展個性,創新學習。創新意識的發展,依託於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於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吃透教材,努力爲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

4、遊戲學習,體驗新知。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練習內容寓於遊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更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二、地理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

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這和以前的課程內容有所區別,更重視與歷史、語文等學科的聯繫,這樣的應用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有趣味。

三、新課標比較注重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通過教師注重提供給學生與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講解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爲解決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而不得不去探究,去了解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最後達到對知識點的掌握。

總之,使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必須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習質量。

篇四: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今年暑假,我認真研讀了,《初中地理新課標》,我感觸頗多,使我對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更明確,收益良多,我從以下幾點談談對對新課標學習的一點體會。

(一)學科的學習宗旨

依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凝練地理課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形成能體現地理課程獨特育人價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認識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生態環境是脆弱的,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不斷增強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並提高健康生活、終身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能力。

(二)讓學生學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人類活動深刻影響着地理環境,協調人地關係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和工具,面對世界、中國、家鄉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評價,並具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能夠立足家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

2、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時空條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夠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自然、人文特徵及其時空變化特點,初步形成從地理綜合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初步具備崇尚真知、獨立思考、大膽嘗試等科學品質。

3、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間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各自的特徵,不同區域之間會產生聯繫:能夠運用多種地理工具獲取區域信息,認識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和區域聯繫,初步形成從空間區域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增進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4、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校內、校外的真實環境下,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通過地理實踐活動,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人們生產生活的狀態,嘗試解決實際地理問題,增強信息運用、實踐操作等行動力;能夠養成在實踐活動中樂於合作、勇於克服困難等品質。

(三)今後的工作改進

1、推進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爲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

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差異性,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充分融合,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使學生深度參與地理學習活動,經歷對提升核心素養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2、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成就爲目標,體現“教—學一評”一致性,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過程性評價注重發揮評價的診斷、引導、改進、激勵功能,終結性評價注重發揮評價學生地理課程學業成就的作用。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和自我改進,使評價真正成爲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3、注重跨學科教學。

學習等高線,相對高度,比例尺計算,用到數學知識;學習宗教文化,用到歷史知識;學習氣候,節氣,運用到語文古詩詞的積累;學習鄉土地理和政治學科的關聯等。

今後,我要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補充學科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學以致用,與時俱進,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力爭上好每節課,讓每個孩子都喜歡這門課,讓學生更輕鬆,更容易的學習到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篇五: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性質:“地理課程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科特點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課程與小學、初中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爲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對2022版地理課程標準學習,我們不難發現新課標出現了三個“新”的變化:

一、新課標在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層次的新變化

2011版地理課程標準重在搭建“學問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而2022版地理課程標準則提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地理課程核心素養,並依據地理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提出了詳細課程目標。地理課程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提升與詳細化,四個核心素養表現分別指向地理學科的不同特性,各有其側重點。2022版課標的課程目標在第一部分採納“內涵——重要性(功能)——學生外顯行爲”的表述方式闡述了核心素養內涵,其次,針對四個核心素養分別提出了達成目標的詳細行爲、要求以素養爲導向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且在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方面,更加註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地理實踐和學生自主探究等活動的開展,落實新課程理念要求。

二、新課標對於教材有了新理解。

2011版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而2022版新課標地理則是:全面推動素養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動身,構建現代教育理念。新課標着重反映地理學科是一門需要適應社會生產生活發展的重要課程,它側重於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聯繫生活,感悟生活。新課標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並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小學問”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養成愛國意識、全球性觀念,從而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2022版新課程標準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熟悉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進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培育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進展觀念,這也是時代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學科並不像有些人認爲的那樣可有可無,學好地理也並不是想象中劃劃背背就可以得高分那樣簡單。作爲地理老師,假如沒有教給學生應有的地理技能,而只讓學生死記了許多“死知識”,那肯定是一個不稱職的地理老師。

三、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今後的教育目標是以指向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爲核心,培養學生髮覺、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地理課程應當具有多樣性、選擇性,有意識地爲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轉變地理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地理技能。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這就要求地理教學教給學生與他們的生活親密相關的地理知識,教給他們地理技能,增加他們的生存能力。我們老師應當與時俱進,轉變角色,使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策劃者和激勵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的學習活動搭建舞臺,爲學生主動學習製造機會,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製造條件。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特點,融入新課程核心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地理課堂成爲學生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沃土”。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變化,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爲一體,形成和諧、融洽、樂觀、活躍的課堂。

總體看來,2022版地理課程標準是對2011版地理課程標準的全面昇華,爲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開闢了新起點、開拓了新路徑、開啓了新徵程。作爲教師,我們要培育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增強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通過學習研讀新課標,我感到耳目一新。我們將在領悟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開啓真正的高效課堂。

篇六: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結合自身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解讀標準與自我完善提升更好踐行課程標準的認識體會和感悟。

一、試題、模式課見微知著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作爲一個教材編寫、中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與每節地理課教學並不是那麼嚴絲合縫,這給一線教師的解讀有了一個很大的彈性空間。

這種很大的彈性空間,是地理課程性質決定的。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性質”部分:“地理課程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科特點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經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課程與小學科學、小學道德與法制等課程有關內容相銜接,與初中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爲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生活、自然和社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人地協調、家國情懷、全球視野、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小學相關課程和高中地理的銜接等,都在被賦予更加豐富詳實的內涵,而且滲透到地理課堂教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熱點焦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角度。

所有這一切,都明確作爲一線地理教師,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需要讓自己的課堂融入新鮮血液,與社會生活生產問題和熱點焦點問題保持高度協調性,纔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符合課標精神,纔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有趣,纔會讓自己的課堂教學不至於落伍。

這種貼近生活和熱點問題的地理教學,不是單個教師憑藉個人的學識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借鑑優秀同行的教學研究成果。這種借鑑優秀同行的教學研究成果,主要通過中考試題(或模擬試題)和優質複習課來達成。

實際上,任何一套優質中考題和優質複習或教學模式課,都凝聚了命題教師、執教者乃至更多教師的智慧勞動結晶。從這些優秀成果中,可以讓地理教學更加接近生活熱點問題的地氣,也更加容易激發師生的教學熱情和潛能,“課程目標”所提倡的“滋養人文情懷”也就在其中潛滋暗長了。這些優秀成果在課堂上的靈活應用,又有對地理學科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活學活用,可以說是溫故而知新,讓地理課具有靈魂也就指日可期——一種對新問題新現象的好奇探究、以及家國情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的種子,就深深埋在師生心中。

筆者結合一個具體事例予以說明:

在今年的備考複習中,看到各區縣推出的第一輪複習模式課中,都有根據經緯度判斷山脈或地形區名稱的問題。自己和同事,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反覆看書才明白這個問題。時隔一個月,各區縣複習模式課有推出類似問題,我們開始重點解讀並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類似能力。

看似一個死記硬背的問題,如果不僅僅侷限於模式課上涉及的地區,那麼就是在中國經緯網地圖上,需要學會判斷主要經緯線經過的重要地區,或者某些重要地區有哪些經緯線穿過等等。這一點,與2022年新版的《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相吻合,就是將經緯網的知識滲透到各個區域地理中去掌握。這樣做,不僅化解了難點(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足),而且靈活掌握經緯線的特點,從經緯線視角看待我國或其他區域重要地理事物。這一點也符合“課程性質”中提到的“全球視野”觀點。

有了這種認識,不僅僅侷限於複習模式課中的關於中國重要地形區的經緯線理解識記,而且對其他地區與西半球的美洲地區的局部也用了類似分析推理,讓一個看似死記硬背的知識,變成了藉助經緯網知識特點,更好判讀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種活學活用的能力。

二、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

前面提到,從中考題和區縣級模式課上找到啓發和靈感,還要立足本校特色,立足本校學生特點,善於汲取本校教師和學生身上的優秀教育資源,不僅豐富教學內容,更容易形成具有活力的校本特色,而且容易挖掘自身以及同事學生參與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潛能。

(一)教師身上的資源

筆者和同事到市中心城區參加一次結業班地理複習研討會,會上照例有優秀城區教師執教公開課。在公開課上,城區教師熟練使用自己編制的課件,讓學生利用課件進行看圖分析比較判斷表述。看到如魚得水的教學場景,想到如果自己的教室裏也有這樣的場景,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很高的。

與身邊的優秀同事談及自己的想法,同事告訴我:“我們學校沒有這樣的多媒體設施,退一步講,就是有這樣的設施、教師會用,學生也不會這麼好的講述。因爲學生從小就沒有訓練過這種自主分析表述的能力,就等着老師講他自己聽記。”

想想也是這麼回事,有一個好的問題,沒有人回答,只有自己總結了答案,纔有積極響應的整理筆記然後背過。

一個學校,必須有自己的師生力所能及且喜聞樂見得心應手的教育教學方法。身邊的同事,送畢業班且成績優異,爲什麼不同他身上學到更多適合自己所教學生的教育智慧呢?

會後,我與同事說了我的一些困惑和問題,提出了先聽這位老師一節課再上課的想法,爲了保證學生有更好的複習質量。同事非常大度熱情豪爽,一個學期裏每課必聽,一共聽了同事近五十節課,幾乎涵蓋了初中地理教學的百分之八十五的內容。

邊聽邊學,這五十節課基礎上的活學活用的講課,讓我和我所教班級的學生都受益匪淺,甚至這種有益的影響是終生的。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位同事的人文情懷和對教學高超的駕馭技巧。

在教學等高線地形圖一部分內容時,一般學生都感覺難度較大。這位老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突破難點。

比如,他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首先讓學生找到山峯所在,然後提出一個問題:一個驢友和他的夥伴們在這個山頂上迷路了,不知道該怎麼往回走。我們知道順着山谷一般容易達到平坦的地方,也就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可以通過當地人的幫助走出大山。大家看,要想順着山谷走,哪裏是山谷呢?

接着教師指導學生“高谷低脊”,同學們大多正確找出了山谷所在。一種成功幫助他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相關的知識技能也更加深刻烙印在學生心中。

這樣做,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問題,帶着解決問題的目標去學習學科知識技能,將培養如何更好做人與文化課學習得到了一種有機結合。這種例子,在這位同事的課上比比皆是,真正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統一,做到了培養核心素養與學科素養的有機融合。我嘗試着在教育教學中,滲透這種教育情懷,儘量整合教材或練習題內容,讓更多教育教學活動以這種形式呈現,更容易讓課堂教學富有靈魂,更容易挖掘師生的教學熱情和潛能。

另一位同事,結合自己過去送考經驗創造性總結了關於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問題的審題、分析、解題思路結構圖,讓學生有章可循減少失誤事半功倍。

這種做法,比較適合課標結構化原則:將知識能力結構化,可以做到知識技能等的前後聯繫貫通,避免知識和能力的碎片化。這樣做,可以讓學生通過儘量做少的練習題,達到對這類問題分析理解判斷表述等的規範化,給師生減負,也便於貫徹“雙減”的原則。同行們,把這種做法,習慣性稱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的學法,比單純會做一道題事半功倍!

另外這位同事還巧妙的利用“釘釘軟件”踐行學情診斷,根據“釘釘”統計出的出錯率高的問題進行重點訓練或精講點撥。這一點,比較符合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基礎理解認知水平。我也藉助同事的辦法,在推行“雙減”的一週年裏受益多多。

還有一位同事,在教學水資源一課時,插入了本地一些水源地的圖片以及有關水域污染的圖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事半功倍。如何在工農業和生活中節約用水,同學們積極參與學習效率高。我學習同事的做法,也經常在每日一敘中收集一些同學們身邊的教育教學資源,讓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與國內外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熱愛家鄉、胸懷祖國和放眼世界等有機結合起來了。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水資源在全球的分佈結合了起來。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淡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區域分佈不均和解決措施,三江源地區的冰川湖泊萎縮、極地地區的冰川融化現象嚴重,以及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措施。在學生感到問題嚴重時,我及時講了某個沙漠地區的國家,因爲通過高科技和有利的政策措施,不僅解決了本國用水短缺的問題,而且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出口國之一。通過這一系列水問題的結構梳理,讓學生從水這個角度,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和如何更好的珍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必要途徑方式方法。

我從同事學到的類似精彩花絮很多,我挪用到自己課堂上時都不忘介紹一下原創者,我的學生也喜歡向同事提問,同事的學生遇到問題也會找我解答,真正體現了“能者爲師德高爲範”,體現了“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良好品行。我想,這樣的學習,不僅掌握的是本學科的知識技能和素養,也養成了謙虛好學樂於助人受益一生的良好品行。

想想這些,不是對課程目標中的“滋養人文精神”與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培養學科基本能力有機融合嗎?

(二)學生身上的資源

一個班集體中,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不同,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渠道多種多樣,對一些與地理學習有關的新事物的認識學生有時會勝過老師。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會讓教學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學冰上運動一部分考題時,其中有個問題:福建開展冰上運動有利條件是什麼?這是一個選擇題,下面有四個選項。因爲對於冰上運動了解不多,對四個選項感到莫衷一是。其中一個學生舉手主動回答,我肯定了這個同學的答案。課後,我查閱相關資料,知道同學的答案是對的。

另外,因爲地理學科涉及內容相對廣泛,牽涉到的知識點細碎,推理過程甚至是每個題都各有各的不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在某個細節或環節出現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及時糾正往往對不明就裏的同學形成誤導,教師上課壓力很大。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立了給教師“糾錯獎”,如果正確指出並糾正教師或教材上的錯誤,可以獲得日常行爲習慣獎勵最高分,這個獎項就是我設立的特色獎之一——“糾錯助手獎”。受到激勵的同學,甚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我講課。其中有個同學,就執教了一節課:一節課四十分鐘,他講了一節新授課,而且講完後有課堂練習鞏固和檢查提問。剩下五分鐘,我進行了熱情洋溢的點評和稱讚。不僅這個學生的學習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這件事也影響了很多同學懂得了怎麼更好積極主動對待學習。

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問題。

“培養什麼人”,在以上地理教學中的體現,就是積極參與師生互助活動——在幫助老師講課過程中,實現師生角色互換,從更高的角度看到教師的教和自己的學。這樣的同學,有集體主義精神,有團隊精神,繼而更容易培養熱愛家鄉祖國等人文情懷。

“怎麼培養人”,在以上活動中,就是體現了學生更加廣泛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我還設計了一些課下活動,比如中午測量太陽高度角,判斷太陽影子的朝向,分析樓頂太陽能板傾斜度隨着緯度高低的變化趨勢等。領着學生觀察校園裏樹葉的茂盛稀疏與得到太陽光熱多少的關係,請學生講一講同學們的穿着的變化與四季變化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之間的變化規律。

至於“爲誰培養人”,我則結合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和一張紙、以及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注意垃圾的分類回收等“善小”、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並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活動,讓學生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和其他地方,自覺樹立節約和環保意識,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成爲有責任擔當有大局意識的新時代的建設者和保衛者。

我定期瞭解學生情況,形成“班級學生成長日誌”。對各個方面表現優異突出的同學,結合課堂教學中涉及到的相關的知識點或精神文化理念等進行口頭表揚,讓學生感覺只要我願意且努力,也會學優秀他人做最好自己!

三、在前行路上收穫“行知”

任何一名一線教師,都有這麼一個體會,學用課標不能一勞永逸。

課標只是訂立了一個教學框架,教師需要根據這個框架不斷將一些鮮活的內容裝進去,才能真正是在踐行課標理念,纔是真正按照課標的精神去不斷創造性地完善提升教育教學。

記得一位優秀教師講過這麼一句話:我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備好一節課。

五十六七歲的我,除了用最好的時間備課上課之外,就是每節課上課前都感覺自己沒有備好課,雖然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方案至少有兩三條以上。因爲自己不知道哪一條,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相長。備課和上課,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想想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課標展開,這種需要不斷完善提升和正在努力完善提升,都是對課標的實事求是的解讀和踐行。

學習課標,學習優秀教師的教法,最終還要落實到創建富有自己特色的優秀課堂教學。

優秀教師的課,不僅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就是優秀教師本人也在平行班上課,也沒有完全重複自己的課。課程標準的落地開花,需要不斷通過教師的辛勤勞動,汲取更多新鮮營養、陽光和溫暖。作爲一名教師,要讓自己的課變得更好需要在如何教,怎麼更好的教等問題上持之以恆切磋琢磨。要上好每一節課,就要有做“大先生”的情懷智慧和力量,要有腳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的雕琢,日積月累揚長避短去除雜質才能久久爲功。

嫁接別人的課,更需要打磨好自己的課。我曾經堅持在每節課前,都三五遍的觀摩自己課前試講的內容,反覆聽看,修改自己的語言表情手勢以及講話中的內在邏輯,直到覺得一節課從熟悉中有了新意有了生動和有趣,才高高興興地去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備課成果,看到同學們格外專注的聽課更加積極的參與,感覺一切付出都值得,於是在總結提煉這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去努力準備好下一節課。

上好一節課,不僅僅對教材上內容的精雕細琢,而且要不斷根據每年中考題開拓出自己心得特色教學資源。每個中考題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挫折,都是一個學習拓展後的成長臺階。爲了講好這個新問題,我常常找幾個骨幹同學配合着進行試講,從他們的反應中增加刪除部分內容。一次兩次三次,感覺滿意了纔到教室裏去講。還有一種拓展渠道,就是利用好社區或家鄉的教學資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創造一些屬於本校和教師個人可以開展的特色探究活動,讓一個兩個乃至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將星星之火燎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不僅書本上有地理,教師心中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地理,就是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生產中也有值得探究令人驚喜的地理。

實際上,這種備課的深入拓展,是讓作爲教師的自己努力做學生學習中的首席。我們要讓學生有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師首先要做這方面的榜樣。要讓學生學會做主題學習或研究,教師要做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這種探究,經過自己每日一敘的助力,成熟以後講給學生聽,會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更好學習課本知識和進行調查研究中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動是最好的語言。

我喜歡並踐行上有靈魂的課,就是把生命中最燦爛的學習探究合作創新等種子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現在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和細節中。“滋養人文情懷”,這個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只有在教師精心編織學科故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落地生根。

學用課標,永遠在前行的路上。一個教師努力過上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永遠在前行的路上!

篇七: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伴隨着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教育部頒佈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爲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實質,將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南昌市開展了新課標深度解讀與教學指導培訓活動。我有幸參與學習。

7月14日、15日的學科課程培訓,分爲四場,共11個學習專題。

在“學科課程”的培訓中,專家老師們結合《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爲老師們深入解讀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變化和新方向,以及教師如何做好地理課程的“教-學-評”給出了很多理論指導和方法指導。

新課標、新理念、新方向,通過聆聽講座、研讀新課標,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教——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堅持育人爲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地理課程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標將由三維目標,轉爲核心素養目標。地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體現的是地理課程對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少年的獨特價值。爲此,教師要依據核心素養,結合課程內容,確定課程目標。

除此之外,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等教學理念的提出,也爲教師開展地理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課堂教學素材,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動主題化等形式或將成爲未來地理課堂的主旋律。

學——注重學生參與。

做的再美味的菜,孩子不吃,也無法吸收菜中的營養。

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很美好,最關鍵的是要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

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

除了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多開展動手實踐和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在親身經歷中讓學習發生,從而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評——發揮評價功能。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更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過程性評價較爲忽略。新課程中初了終結性評價外,還強調過程性評價,注重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發揮評價的診斷、引導、改進、激勵功能。在評價方法上,發揮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促使學生反思和自我改進,使評價真正成爲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對於學生學習到何種程度,評價的標準如何?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中給出了較爲明確的要求。“學業質量”要求作爲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業質量”標準制定更加詳細的評價細則,以便評價過程更直觀、更有效。

只有知識更新,纔有實踐創新。培新學習只是一個知識更新的過程,如何把育人藍圖變爲現實,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讓核心素養落地,更需要我們去實踐創新。

篇八: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2022年4月21日地理新課標正式頒佈,放暑假前老師們及時拿上了藍色書皮的地理新課標,利用假期自己先翻閱了一遍,8月18日來自太原的地理教研員肖明光老師(女)給礦區全體地理教師進行了新課標的培訓,肖老師委婉的語言表達、生動的案例解析、高瞻遠矚的地理理念深刻詮釋了地理新課標,讓大家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幾點學習體會。

一、新課標適應新時代

地理新課標的完善和修訂更適應現代社會的育人需求,在堅持原有的正確的課改方向前提下,更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提質,更新課程內容,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體現課程時代性;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以上新課標制定的指導思想和修訂原則的學習,給我們一線教師的政治站位和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滲透,爲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紮實的理論指導。

二、新課標推進新課堂

通過對“地理課程理念”、“地理核心素養內涵”、“地理課程內容”等的學習,結合肖老師典型案例的講解,自己深刻領會到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要有所改變:1、轉變觀念——“跳出地理”看地理,站在義務教育培育“三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高度,認識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2、轉變方法——“進入地理”看地理,深刻理解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在實踐過程中完成從教授知識點到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轉變,更加註重學習方法的滲透,注重理論聯繫生活實際。綜合性和實踐性在地理課堂的實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難點,對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創設有效的真實情景任務和跨學科整合提出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上還需下功夫,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今後的教學中需認真不斷的研究“新課標”,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深入瞭解所帶班級學生特點,制定最佳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質量。

篇九: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今天我參加了市教科院開展的“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初中地理培訓會”,聆聽了周盈科和吳儒敏兩位老師的報告,兩位老師精彩的講解豐富了我對於新課標的認識,使我有了很多收穫和感悟,新地理課程標準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老師滿堂灌的一言堂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學習觀。

上午,周盈科老師從地理課程標準修正思想的確定、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變化、學業質量的研製等方面,帶領我們細緻得學習了2022年版的地理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標更加突出地理課程標準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和關心世界的態度;同時還特別強調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和有機聯繫,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學科實踐性要求。我還認識到新課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形式,在活動中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切記老師“一言堂”的模式,這就要求老師們認真備課,研課標,研教材,研學情,從“大單元教學”的角度對所學地理知識進行有機整合,推動地理課堂轉型。

下午,吳儒敏老師爲我們奉上了題爲“地理核心素養測評的實踐與反思”的精彩報告,首先吳老師以合肥市的歷史發展爲例,向我們講解了“地理”的來源,以現代教育存在的問題爲背景,形象地講解了爲什麼要“雙減”,並提出以“雙減”促“三新”。從學習評價的進階邏輯、素養測評的反思要點四個方面對核心素養測評進行了細緻的講解。

通過吳老師的講解,我認識到“教學評一致性”中的“評”主體應該是學生、合作者,而不是老師和競爭者,我們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指導、自我效能感,引導學生把外部評價轉化爲內部評價,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改變教學方式,捨得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實現教學評價的放權,這樣才真正符合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我想,本次培訓必將改變我們地理老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觀。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新課標增加、刪除、整合了一部分課程內容,這使得教材與新課標的吻合度不夠,比如關於太空探索內容,教材中幾乎沒有呈現,這就進一步要求老師們認真備課,加強教研,調整教學內容,這也是新課標調整的必然結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將以本次新課程培訓學習爲契機,進一步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以學生爲主,以地理核心素養爲抓手,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發展性人才爲目標,改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在地理實際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的理念,做一名合格的學習型教師。

篇十: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

知無涯,學無境。學習是一條永不停歇的路,更是一場恰逢其時的甘露。爲進一步增強教師研讀課標的能力,系統掌握學段、學科教材的知識體系,內在結構和邏輯關係,不斷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2022年8月26日,根據學校統一安排,地理學科教師參加了“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初中地理培訓會”。通過學習,我對地理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更新、更透的感悟。

一、立德爲先,強化地理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

“立德樹人”是地理課程育人的根本任務。學科的育人價值體現在“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地理課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特點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依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凝練地理課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形成能體現地理課程獨特育人價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認識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生態環境是脆弱的,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不斷增強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並提高健康生活、終身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能力。

二、轉變觀念,聚焦地理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培養。

2022版新課標對2011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了優化和提升,提出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核心素養”是地理課程育人的強力抓手。所謂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須品格和關鍵能力。其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大核心素養相輔相承。地理核心素養是當今地理教學的最新要求,不僅注重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如何去學知識,使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獨立的地理思維、能力、品格,以滿足新時代對於“新人”的要求,從而實現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

三、聚焦難點,促進地理義務教育深層次問題的解決。

在“雙減”背景下,教與學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實現教學高質量、均衡化?2022版新課標對比2011版新課標進行了多方面的完善,重在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課標註重學段銜接,加強課程一體化設計,針對“小初銜接”“初高銜接”,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設計上做了優化,表達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增加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強化學科實踐,注重情境教學,深化教學改革,轉變育人方式,改進教育評價,實現“教—學—評一致性”。

新課標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教育的美好藍圖,如何將新課標運用於課堂並打造優秀課堂還需要不斷地實踐與反思。在今後的工作,我會進一步研讀新課標,融合其精髓運用於教學實踐,用更科學的教學來提升學生地理學科素養。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huati/1385272.html

  • 標籤: 地理 心得 2012新課標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培訓心得(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