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68W 次

篇一: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

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可有所側重。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羣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範,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認識有關人的身體與行爲、天地四方、自然萬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認識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常用字;學習書寫筆畫簡單的字,初步體會漢字結構的主要特點。

(2)先認先寫基本字,學習部首檢字法,嘗試發現漢字的一些規律,初步學習分類整理課內外認識的字;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發展獨立識字能力。

(3)認讀拼音字母,拼讀音節,認識聲調,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習音序檢字法;在日常交際情境中學習漢語拼音和普通話。

(4)誦讀、記錄課內外學到的成語、諺語、格言警句、兒歌、短小的古詩等,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成自主積累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

(1)在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獨立識字與寫字,初步梳理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繫。

(2)關注校園內外漢字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情況,整理自己的發現並和同學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誦讀、積累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詩詞和新鮮詞語、精彩句段等,豐富自己的語彙,分類整理、交流,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在語言積累和運用過程中,體會同義詞、反義詞等詞語的作用,發現、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1)主動通過多種方式獨立識字,按照漢字字形結構等規律梳理學過的漢字。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2)開展校園內外講普通話、寫規範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情況的調查,整理、分享自己的發現。

(3)誦讀優秀詩文,分主題梳理自己積累的成語典故、格言警句、對聯等語言材料,並嘗試運用到日常讀寫活動中,增強表達效果。

第四學段(7-9年級)

(1)在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圍繞漢字、書法、成語典故、對聯、詩文等方面內容,策劃並開展語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文化內涵的認識和理解。

(2)梳理學過的語言現象,欣賞優秀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初步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學習按照詞類梳理字詞,學習整理典型的語法、修辭應用實例。

(3)繼續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語、名句、詩文等,並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

[教學提示]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識字內容,選擇適宜的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寫字、誦讀、積累、探究的興趣,並注意將語言積累、梳理與體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激發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

(2)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識字與寫字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綜合運用隨文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第一學段應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合理安排識字與寫字的量。一年級第一、第二學期會認的字大致安排250個和350個,其中二分之一的字會寫。應先認先寫《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發揮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組字構詞能力強的特點,打好基礎,舉一反三。應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誦讀、積累與梳理,重在培養興趣、語感和習慣。引導學生增強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意識,教給學生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積累、梳理與運用相結合。誦讀材料要選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內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積月累,不要貪多求快;提倡熟讀成誦,不要死記硬背。引導學生藉助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彙總、梳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創意語言資料庫,並能學以致用。

(4)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要避免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脫離實際運用進行機械訓練。在教學中應根據語言文字運用的實際需要,從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

(5)識字評價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檢字詞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寫規範字的習慣,減少錯別字。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寫字評價要考察學生對要求“會寫”的字的學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語文知識的概念不作爲考試內容。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羣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閱讀有關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認識圖文中相關的漢字,感受美好親情;學習運用文明禮貌語言,與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交流溝通,學會感恩。

(2)閱讀有關學校生活的短文,認識圖文中相關的漢字;學習與同學、老師文明溝通;樂於分享學校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熱愛學習,熱愛學校。

(3)在革命遺址、博物館、公園、劇場、車站、書店、超市、銀行等社會場所中,學習認識有關標牌、圖示、說明書等,瞭解公共生活規則,學會有禮貌地交流。

(4)學習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文,將讀到、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閱讀有關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短文,學習用口頭和書面的方式,客觀地表述生活中的見聞片段。學習寫留言條、請假條、短信息、簡單書信等日常應用文,注意稱謂和基本格式,文明禮貌地進行交流。

(2)學習閱讀說明、敘寫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賞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學習用日記、觀察手記等,展示自己觀察自然、探索科學世界的收穫。

(3)學習具體、清楚、生動地講述有關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勞動模範、科學家的事蹟,以及反映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第三學段(5-6年級)

(1)觀察、思考日常生活,閱讀記人敘事的優秀文本,學習通過口頭表達、書面敘寫,與他人交流身邊令人感動、難忘的人和事。

(2)走進大自然,走進科學世界,走進社會,閱讀參觀訪問記、考察報告、科技說明文、科學家小傳等文本;學習記筆記、列大綱、寫腳本、畫思維導圖等整理和呈現信息的方法;學習通過口頭表述和多種形式的書面表達,分享觀察自然、探索科學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3)能寫日記,關注家庭、學校、社區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

(4)學習革命英雄和勞動模範的事蹟,嘗試用多種媒介方式記錄、展示、講述他們的故事,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閱讀敘事性和說明性文本,發現、欣賞、表達和交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

(2)閱讀科技作品,欣賞人類的科學創造,關注祖國的科技創新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交流自己的發現與體會;學習爲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的事蹟,激發創造精神。

(3)學習跨媒介閱讀與交流。通過多種媒介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鮮事,比較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嘗試探究不同媒介的表達特點;閱讀新聞報道、時事評論等作品,關注社會主義建設新成果,就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學進行線上線下討論,根據目的與對象選擇合適的媒介進行交流溝通。

[教學提示]

(1)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第一、第二學段可以圍繞“我愛我家”“我愛上學”“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語言,學會文明交往,學習表達生活;第三、第四學段可以圍繞“擁抱大千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科學家的故事”“數字時代的生活”“家鄉文化探究”等主題,開展閱讀與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表達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和感受。

(2)學習活動可以採用朗讀、複述、遊戲、表演、講故事、情景對話、現場報道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蒐集處理信息等融爲一體;應加強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指導,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和信息化平臺,引導學生提高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逐步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規範性。

(3)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閱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內容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瞭,注意應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閱讀並學習講述革命領袖、革命英雄、愛國志士的童年故事,表達敬仰之情和向他們學習的願望。

(2)誦讀表現自然之美的短小詩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與變化。

(3)學習兒歌、童話,閱讀圖畫書,體會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體驗文學閱讀的樂趣。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閱讀並講述革命故事、愛國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已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3)閱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閱讀、欣賞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表現他們事蹟的詩歌、小說、影視作品等,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認識生命的價值;運用講述、評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

(2)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詩歌、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用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觀察與體驗,抒發自己的情感。

(3)閱讀表現人與社會的優秀文學作品,走進廣闊的文學藝術世界,學習品味作品語言、欣賞藝術形象,複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積累多樣的情感體驗,學習聯想與想象,嘗試富有創意地表達。

(4)閱讀反映少年成長的故事、小說、傳記等,交流自己獲得的啓示;學習運用細節描寫等文學表現手法,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閱讀反映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偉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蹟的優秀文學作品,感悟革命領袖、革命英雄、模範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奮鬥精神,運用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鑑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

(3)閱讀表現人與社會、人與他人的古今優秀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嘗試寫詩歌、小小說等。

(4)領略數字時代精彩的文學世界,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魅力。

[教學提示]

(1)可以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閱讀情境。比如,第一學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學段“飲水思源”“珍愛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學段“英雄讚歌”“壯麗山河”“愛與責任”“成長的腳印”,第四學段“光輝歷程”“精忠報國”“社會萬花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等。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2)注意整合聽說讀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朗讀、默讀、誦讀、複述、評述等方法學習作品。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提升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長爲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

(3)評價應圍繞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性表現進行。第一學段關注閱讀興趣,通過朗讀和想象等,側重考察學生對作品情境、節奏和韻味的大體感受;第二學段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側重考察學生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語言和形象的具體感受;第三、第四學段,側重考察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評價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關注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係;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美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閱讀有趣的短文,發現、思考身邊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家用電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處,說出自己的想法。

(2)大膽提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閱讀、觀察、請教、討論等方式,積極思考、探究,樂於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說出一兩個理由。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閱讀有關科學的短文,嘗試發現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奧祕,依據事實和細節,運用口頭和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2)閱讀解決生活問題的故事,尤其是中華智慧故事,結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思考的方法,嘗試運用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表達故事中的道理。

(3)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主動記錄、整理、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和思考,學習辨析、質疑、提問等方法。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閱讀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短論、簡評,結合校園或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學習有理有據地口頭或書面表達自己的觀點。

(2)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並思考成語、對聯、諺語、繞口令等多種語言現象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

(3)閱讀有關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的故事,用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輔助,簡潔清楚地表述科學家發現、發明的過程,學習科學家的創造精神,體會猜想、驗證、推理等思維方法。

(4)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學習其中的思維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閱讀關於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優秀作品,學習思考與表達的方法,結合生活經驗和閱讀材料,闡述自己的感悟和觀點。

(2)學習關於科學探究方面的文本,聯繫自己的科學學習經歷,圍繞問題提出、探究過程、解決方法等進行專題式的研討、演講和寫作。

(3)閱讀詩話、文論、書畫藝術論的經典片段,嘗試運用其中的觀點欣賞、評析作品。

(4)學習革命領袖的理論文章、經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經典),理解作者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圍繞社會熱點問題,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參與討論。

[教學提示]

(1)應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在不同學段創設適宜的學習主題和學習情境。比如,第一學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問號”,第二學段“大自然的奧祕”“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學段“社會公德大家談”“奇妙的祖國語言”“科學之光”“東方智慧”,第四學段“生活的感悟”“探究與創造”“藝海拾貝”“理性的聲音”,等等。將文本閱讀和自主探究結合起來,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空間。

(2)應設計閱讀、討論、探究、演講、寫作等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發現、思考、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應注意不同學段的特點,避免操之過急、求之過深。第一學段,重在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導學生多觀察相似事物的異同點,多問爲什麼;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充分表達,以表揚爲主。第二學段,可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知道事實與觀點的不同。引導學生髮表對文本的看法,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文本中尋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第三學段,應引導學生分析證據和觀點之間的聯繫,辨別總分、並列、因果等關係,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評價。第四學段,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冷靜地思考問題,識別文本隱含的情感、觀點、立場,體會作者運用的思維方法,如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嘗試對文本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基於閱讀和生活實際,開展研討等活動,表達要觀點鮮明、證據充分、合乎邏輯。

(3)應鼓勵學生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自主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論說。應引導學生學習蒐集和選擇信息的基本方法,關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權威性。能區分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4)評價要關注學生在問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研討、分享、演講等現場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文字、表格、統計圖、思維導圖等學習成果,要特別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和思維的方法。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羣

整本書閱讀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閱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等淺易的讀物,體會讀書的快樂。

(2)閱讀、朗誦優秀的兒歌集,感受兒歌的韻味和童趣。

(3)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書,想象故事中的畫面,學習講述書中的故事。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閱讀表現英雄模範事蹟的圖書,如《小英雄雨來》《雷鋒的故事》等,講述英雄模範的動人故事。

(2)閱讀兒童文學名著,如《稻草人》《愛的教育》等,感受作品傳達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述故事大意。

(3)閱讀中國古今寓言、中國神話傳說等,學習其中蘊含的中華智慧,口頭或書面分享自己獲得的啓示。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閱讀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如《可愛的中國》《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講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

(2)閱讀文學、科普、科幻等方面的優秀作品,如《寄小讀者》

《十萬個爲什麼》《海底兩萬裏》等,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容,針對作品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交流。

(3)梳理、反思小學階段的閱讀生活,運用口頭或書面方式,與同學分享自己整本書閱讀的經歷、體會和閱讀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閱讀革命文學作品,如《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紅星照耀中國》等,體會、評析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

(2)獨立閱讀古今中外詩歌集、中長篇小說、散文集等文學名著,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艾青詩選》《西遊記》《格列佛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根據閱讀進度完成讀書筆記,針對作品的語言、形象、主題等方面的話題展開研討。

(3)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豐富、拓展名著閱讀。藉助多種媒介講述、推薦自己喜歡的名著,說明推薦理由;嘗試改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嘗試撰寫文學鑑賞文章。

[教學提示]

(1)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閱讀活動,宜集中使用每學期整本書閱讀課時,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圖書的特點和價值,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閱讀目的,選擇圖書和適宜的版本,合理規劃閱讀時間。應創設自由閱讀、快樂分享的氛圍,善於發現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善於發現、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

(2)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爲主。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瞭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

(3)根據開展讀書活動的實際需要,合理推薦和利用適宜的學習資源,如拓展閱讀的書目、參考資料,以及相關音頻、視頻作品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體驗,拓寬閱讀視野。藉助信息技術爲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供寫作、展示、研討和交流的平臺。

(4)注意考察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爲依據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圍繞讀書的主要環節編制評價量表,製作閱讀反思單,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跨學科學習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

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圍繞愛圖書、愛文具、愛學習等主題,走進圖書館、閱覽室、書店、文具店,在借用、購買、整理圖書和文具的過程中,學習識字、說話、計算、設計、美化,學習與他人溝通、交流,養成愛書、愛文具的好習慣。

(2)在班級、學校或家裏養護一種綠植或者小動物。綜合運用語文、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學習日常觀察和記錄。

(3)參與學校、社區舉辦的節日和風俗活動,留意身邊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學段(3-4年級)

(1)嘗試運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並主動參與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校園活動。

(2)參觀物質文化遺產,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傳統節日節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歷史和傳說等;探尋日常生活中龍鳳、松竹梅蘭等中華文化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區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

(3)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爲、校園衛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討,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

第三學段(5-6年級)

(1)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社團,參與學校和社區舉辦的戲曲、書法、篆刻、繪畫、刺繡、泥塑、民樂等相關文化活動,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2)綜合運用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勞動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小組研討,集體策劃、設計參觀考察活動方案,運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學成果。

(3)選取衣食住行、學校、地球、太空等某個方面,設計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生活,運用多樣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呈現與分享奇思妙想。

第四學段(7-9年級)

(1)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學習,或者自己參與的科技活動,學習撰寫並分享觀察、實驗研究報告。

(2)在心理健康、身體素質等方面,選擇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組織小課題組,開展校園調查,學習設計問卷、訪談、統計、分析,撰寫併發布調查報告。

(3)在環境、安全、人口、資源、公共衛生等方面,選擇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查找和閱讀相關資料,記錄重要內容,列出發言提綱,參加班級討論。

(4)圍繞仁愛誠信、天下爲公、和諧包容、精忠報國、英勇奮鬥、自強不息、明禮守法,以及科學理性、藝術精神等,選擇專題,組建小組,開展學習與研究,運用多種形式分享學習與研究成果。

(5)組建文學藝術社團,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與文化建設;在參與過程中寫出策劃方案,製作海報,記錄活動過程,運用多種媒介發佈學習成果。

[教學提示]

(1)充分發揮跨學科學習的整體育人優勢,增強跨學科學習的計劃性和目標意識。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生活的範圍、學習興趣和能力,精心選擇學習主題和內容,組織、策劃多樣的學習活動。考慮每學期的課時安排,把握活動週期和難度。第一至第三學段以觀察、記錄、參觀、體驗爲主,第四學段以設計、參與、調研、展示爲主。

(2)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問題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提煉、表達、呈現學習成果,着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拓展學習資源,增強跨學科學習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爲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結合學校和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進行語文跨學科學習。

(4)評價主要以學生在各類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完成的方案、海報、調研報告、視頻資料等學習成果爲依據。教師可以針對主要學習環節和內容制訂評價量表,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家長、社會人士參與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評價以鼓勵爲主,既充分肯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又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斷提高跨學科學習的質量。

篇二: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在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佔據重要地位。其中的提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課標課程內容的重點主題,課標要求體現這類主題的作品應占到60%~70%。

二、語言運用

“語言運用”是四個核心素養當中的核心內容。在語言運用與思維能力結合方面,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在語言運用和審美創造結合方面,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和運用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在語言運用與文化自信結合方面,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是學生文化積澱與發展的過程。

三、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勇於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四、審美創造

這一點需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審美經驗,學生的審美經驗是在他不斷的審美活動當中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語言文字的美,語言文字所表現出來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的良好的載體。第二個方面是審美能力,學生要能夠感受美髮現美,還要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第三個方面是審美觀念,學生的經驗和能力都要在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去進行發展和提升。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也有助於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這三者也是一個循環互動,互相促進的一個關係。

篇三: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

一、新課標修訂原則

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加強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提質。

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

二、2022版新課標與2011版課標的變化對比表

(一)“課程性質”的變化:

2022版“課程性質”

新增語言文字的作用表述: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用存在於人類社會各個領域。語文課程表述一致。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新增語文課程目標和地位描述。

2011版“課程性質”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其基本特點。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另:2022版中有關“祖國語言文字”的表述全部改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二)“課程理念”的變化:

2022版“課程理念”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羣)。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突出內容的時代性、典範性,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設計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

2011版“課程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課程目標”(單列):

2022版“課程目標”

1、核心素養內涵(新增)

(1)文化自信。(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2)語言運用。(具有良好的語言,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溝通交流;感受語言文字豐富內涵,深厚感情)。

(3)思維能力。(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

(4)審美創造。(具有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2、總目標(9個)。

3、學段要求。

(1)識字與寫字(第四學段新增“欣賞名家書法”,其他不變)

(2)閱讀與鑑賞(第一、二、三學段新增“整本書閱讀,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分享自己閱讀的感受,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說明理由”;第四學段新增“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他不變)

(3)表達與交流(整合2011版“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內容,第四學段新增“嘗試詩歌、小小說的寫作”,其他內容無變化)

(4)梳理與探究(整合2011版“綜合性學習”內容,第一學段新增“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係”;第二學段新增“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第三學段新增“發展獨立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感受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學習跨媒介閱讀與運用,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第四學段新增“整理學過的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梳理、反思語文學習經驗,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表達效果;學習跨媒介閱讀與運用,體會不同媒介表達特點,根據需要選用合適的媒介呈現探究結果”,其他內容無變化)

2011版“課程目標”

2011版將“課程目標與內容”合在一起表述

1、總體目標與任務10個

2、學段目標與內容

(1)識字與寫字

(2)閱讀(3)寫作(4)口語交際

(5)綜合性學習

(四)“課程內容”(單列):

2022版“課程內容”

1、主題與載體形式(新增)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載體:漢字、書法,成語、格言警句,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古代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古代文化常識、傳統節日、豐富習慣等)

(2)革命文化。(主要載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們生平事蹟的傳記、故事等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革命的偉大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人物、事件、節日、紀念日活動等方面的作品,闡發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聖地、革命舊址和革命文物等)

(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要載體:反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模範人物、先進事蹟的作品;反映當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鬥歷程和重大事件,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相關作品;反映和諧互動、共同富裕、改革創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作品;外國文學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實用性文章、中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等;各類口頭和書面交流與溝通、跨媒介閱讀與表達等語文實踐活動。明確: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2。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新增)——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共6個學習任務羣(任務羣要求: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2011版“課程內容”

2011版將“課程目標與內容”合在一起表述。

(五)“學業質量”(新增):

2022版“學業質量”

1、學業質量內涵2。學業質量描述(與第三部分“課程目標”中的“學段目標”相對應)

2011版“學業質量”無。

(六)“課程實施”的變化:

2022版“課程實施”

1、教學建議(全新)

(1)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2)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3)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4)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變革2。評價建議(全新)

(1)過程性評價(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階段性評價)

(2)學業水平考試

3、教材編寫建議

4、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5、教學援救與教師培訓(新增)

2011版“實施建議”

1、教學建議

(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4)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具體建議

2、評價建議

3、教材編寫建議

4、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七)“附錄”的變化:

2022版“附錄”

附錄1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1~6年級仍爲75篇,無增刪和替換篇目;7~9年級60篇,刪掉的1篇爲《河中石獸》,《列子》一則替換爲《呂氏春秋》)附錄2關於課內外讀物的建議(故事方面刪去“各民族民間故事”,詩歌散文作品增加“方誌敏《可愛的中國》”,科普科幻作品增加“《十萬個爲什麼》”。新增“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按照《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的規定,從中外各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特別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各類歷史、文化讀物,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附錄3關於語法修辭知識的說明(增加“常用標點符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等”)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附帶部首變體由17字減爲13字;排列順序由音序排列改爲按筆畫排列)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2011版“附錄”

附錄1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1~6年級75篇;7~9年級61篇)

附錄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附錄3語法修辭知識要

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

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三、小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主要體現在“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羣”“學業質量標準”這三個關鍵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從而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字詞部分更注重學生自主梳理、積累、運用的能力;閱讀部分對學生閱讀主題與載體、閱讀量、閱讀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註重整本書閱讀,構建學習任務羣;表達部分要求在綜合語言運用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新性觀點和見解,重視學生真實想法的表達。格外應引起注意的是在閱讀主題的選擇上,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的拓展,關注時事熱點問題,並結合閱讀、探究等多種形式展開語文學習實踐。

1、義務教育階段首次提出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表述爲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2、明確了語文學習的四個板塊。

四個板塊分別爲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梳理探究。第四學段“識字與寫字”板塊在臨摹名家書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欣賞書法作品的要求。“閱讀與鑑賞”板塊增加了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提示我們同步教輔在選題方面要增加相應的考查點,名著閱讀的選題方面要更加關注。

3、明確了課程內容的學習主題和主要載體。

明確了三個方面的學習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各自對應的載體。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

4、義務教育階段首次提出學習任務羣的概念。

構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分三個層面設置6個任務羣:

(1)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即語言文字積累;

(2)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即實用性文本的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3)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即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學習任務羣的建立,提醒我們以後靠刷題學語文的時代徹底結束了,要引進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

5、增加了學業質量的標準。

以前語文主要考什麼,分段性比較模糊,以後會從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兩個方面,明確學生每個年段應該學到什麼程度。過程評價中給出明確的作業評價、階段性評價的標準和要求;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要求中對“閱讀與積累”有了明確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對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這意味着以後的語文課後作業、階段測試、試卷會越來越科學、量化,需要學生掌握新的出題規律。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64989.html

  • 標籤: 語文 心得體會 解讀 精選 課程標準 2017新課標2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