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精選8篇)作文

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精選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1W 次

篇一: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精選8篇)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題記

猶記100年前“南陳北李”共同建黨,創造一段歷史,令後人世代傳頌;而100年後的今天,一部講述中國共產黨從一顆種子到生根發芽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也應運而生。一百年,足足一百年,回望世事的滄海桑田,那些歷史另一端的人已成爲天邊繁星,但他們的故事在今人的品味中依舊澎湃如昨。

《覺醒年代》正如它的劇名一般,呈現了一個人民思想開始覺醒的中國。最初的舊中國內外動盪不安,戰爭連連,“鬧災荒、鬧瘟疫、鬧土匪、鬧兵亂,啥都鬧,沒法活了!”這是當時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可謂苦不堪言。兩千五百年不變的車轍更無法去面對西方列強的尖船利炮。這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了!

中國自救的良藥在哪兒?中國還有救嗎?有的。搞技術?改制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失敗,都證明這並不能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在這充滿未知的十字路口,有一位先生站出來了。他說,要想救中國,必須改良中國人的思想。他是陳獨秀,他帶領一批干將,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向腐朽的封建禮教宣戰。他要將國人骨子裏的愚昧落後一一拔除,他要將嶄新的、先進的思想火種撒向神州大地。

與陳獨秀先生一同站在新文化運動一線的李大釗先生,在日本留學之時曾揮筆寫下振聾發聵的《青春》。他說:“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他們有了堅定的信念,就能夠放開手腳、一往無前,破開陳腐的舊社會,大刀闊斧地開闢出嶄新的未來。而有着文化素養的青年學生,也更能接受先進的思想理念。要啓蒙國人的思想,首先要在青年學生身上下功夫、在教育領域下功夫,指引他們打碎舊思想的枷鎖。

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天地間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一位儒雅的老先生向着陳獨秀一躬身、一拱手、一聲“仲甫”,直讓二人心絃皆一顫。老先生是新任的北大校長蔡元培,他三請仲甫出山,終於讓陳獨秀決心來到了北京大學。從此,北京大學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爲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心。身處於這樣的氛圍中,不負先生們的期望,北京大學的莘莘學子覺醒了!各地的學生陸續覺醒了!

青年學子睜開了明亮的雙目。鄧中夏、郭心剛、趙世炎……一個又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意識到了國家所面臨的困境,成爲了新文化運動堅定的支持者。

青年學子邁出了探索的步伐。中國迫切需要真正適合中國的理論對中國的發展道路進行指導,但什麼理論纔可以救中國?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倆用實踐說話,成立工讀互助社,驗證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儘管互助社最後失敗,但這代表着學生們已經開始不斷探索、找尋方向。

青年學子挑起了肩頭的重擔。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四萬萬中國民衆豈能接受將中國的領土拱手讓給他國?!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在天安門廣場爆發了!學生成爲五四運動最初的主力,他們揮舞着鮮紅的標語,呼喊着鏗鏘的口號,在政府的暴力鎮壓下仍冒着生命危險站上街頭遊行示威,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講……愛國的火焰在他們心中熊熊燃燒!這把火,燒出了北京,燒到了全國各地,燒到了工人心中,燒到了每個人的心中!

青年學子高舉起抗爭的拳頭。軟弱的政府無力向耀武揚威的外國開炮,卻將槍口對準了自己人。街頭散發傳單的學生被捕入獄,冷冰冰的槍械抵上他們的胸膛。可你以爲這樣就能讓他們屈服麼?他們是堅韌的、剛毅的、不屈的,他們在監獄裏革新自我、堅持學習,他們在監獄裏高舉拳頭、絕食抗爭,他們將監獄當作鍛鍊自我的實驗室!

有責任、有擔當、有智慧、有勇氣。這是覺醒的青年一代,是立於潮頭鋒芒銳利的青年一代,是心懷家國頂天立地的青年一代!他們用滾燙的熱血、不屈的意志、高尚的靈魂在汗青之上燙出一點痕跡,殘留的餘溫可供後世觸碰先人亮如彗星的眼眸。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中國早已擺脫積貧積弱的困境。如今的中國國力強盛,社會穩定和平,大有可爲的黃金時代已在眼前,我們身爲祖國的青年一代,理應抓住機遇、有所作爲。

但是,最近的新冠疫情,河南暴雨,來勢洶洶,狠狠地打擊着中國。即便如此,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的青年奔赴前線,英勇奮戰,捨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誓要爲祖國,爲老百姓們,營造一個安穩的社會;河南暴雨之時,仍是大量青年爭相爲河南捐款,讓災民們看到了生的希望。

而如今身處這個時代,這個年齡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堅定愛國的信念,承擔起祖國未來的偉大責任!

篇二: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革命劇還停留在那種硝煙瀰漫的戰爭印象中,我也不例外,但是就在今年,建黨一百年的今天,一部獻禮建黨百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打破了我對於革命劇的陳舊印象。在過去,我總是覺得自己對於那段歷史已經瞭解的清楚了,但是現在的我卻知道那些瞭解只不過是浮於表面。在《覺醒年代》之中,我受到了不止一次的內心觸動,又彷彿心中有一把火焰被點燃,在這裏,我看見了歷史的縮影,那些革命先烈的身影好像就在我的面前,那身影,是鮮活的、是炙熱的。

曾幾時,一本厚重的歷史書,書上隨筆劃過的文段,課堂上老師口中考試會考的重點,從明媚的少年到冰冷的墓碑再到史書上的寥寥幾語,卻是歷史上真實的革命先烈的一生。彼時的他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一個鞠躬、一句先生,是尊師重道、追求真理的禮節,一番暢談,一場慷慨激昂的宣講言論,是對於黑暗現實的憤慨與痛惜,是終其一生誓要救國的堅定信念。是的,我看見,他們在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我看見,他們在那樣一個社會動盪不安的艱難時世,奮勇前行去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劇中我印象很深的一個人物是李大釗先生。歷史上,李大釗先生犧牲很早,而教材中、歷史課本上除了他簡短的生平簡介以及名著介紹外,便沒有介紹更多了,而我對李大釗先生的瞭解還是從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的《十六年前的回憶》開始的,這是一篇回憶錄,寫了作爲父親的李大釗對家人的關懷、愛護,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同時也表達了李星華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文中採用第一人稱,回憶了父親被害的全過程,那時我看到這裏,彷彿身臨其境,看見李大釗先生被人帶走時心裏早已擰成了一團,再往後,我就看見李大釗先生遇害了,這個結局也讓我一度心中鬱結,那樣一個對子女慈祥、對革命堅定的人怎麼就那麼隕落了。如今,在看《覺醒年代》的時候,我在演員精湛的演繹之中彷彿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勇於實踐鬥爭的李大釗先生,他對於家人的溫暖慈愛、對於救國的毅然決絕,我彷彿站在了他的身邊,彷彿親眼看到了他鮮明熱血、青春堅毅的模樣,他爲革命所付出的這一切就像他在《青春》一文寫到的一樣:“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想到這裏,我不禁淚溼了雙眼。

除了李大釗先生之外,還有一個角色讓我難以忘懷,那就是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陳延年是一個不苟言笑但是又有着鋼鐵柔情的一個人,他會因爲思想不同與父親陳獨秀辯駁,會爲了革命事業艱苦奮鬥甚至爲此付出了生命。始終難以忘懷的是電視劇中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明明是風華正茂的陳延年走在奔赴留學的路上,那堅定的腳步卻轉一幕變成了帶着腳鐐、遍體鱗傷地赤腳在路上走着。那樣一個優秀的人,面對敵人的屠刀時昂首挺胸,鎮定自若,視死如歸,口中喊着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着死,最終被劊子手亂刀殘忍殺害,慘烈之情,難於言表。28歲,明明還那麼年輕,明明還是蔥蘢歲月,卻以吾輩之鮮血,換山河如故,陳延年說:“願我的心血化爲光明的紅燈,將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是的,如今的我們已經生活在了陽光之下,能夠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合肥,就有着這麼一條路,它叫延喬路,這條路的終點是繁華大道,繁華路旁盡是盛世太平的美好,也是像陳延年那樣的忠貞烈士爲我們付出生命換得的光明!

現在的我們是站在歷史後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看着書本上的描繪,我們足以感覺到他們偉大。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要深重得更多。因爲如今的我們在勝利的角度,是站在光明和平、充滿希望的世紀,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奮鬥意義對今天來說是多麼的重大,但是我們再設身處地地思考一下,那些人他們在犧牲之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付出什麼,更不知道究竟是要用多久才能迎來革命的勝利,甚至他們都不能確定最後這條路能不能勝利,中國能不能恢復國家主權,人民究竟能不能安居樂業,他們只是抱着滿心熱忱,只能在犧牲之時滿懷信念。一想這樣的場景,你就會覺得很想哭,電視劇中他們慷慨赴死,如此悲壯,我們一直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覺醒年代》劇中,辜鴻銘在衆人面前說到:“真正的中國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着心靈生活的人中國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我辜鴻銘將終身致力於弘揚與傳播這種偉大的精神,雖九死而無悔。”是啊,那些革命者燃燒着自己爲我們點燃勝利的光芒,覺醒年代不僅僅描繪的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覺醒,更是要讓我們時刻記住,有那麼一段黑色過往,一羣人爲這不可預測的勝利而燃燒自己,歲月悠悠,他們的青春信念卻永垂不朽,身處和平之下的我們理應銘記歷史、胸懷赤子之心,一起爲祖國建設美好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篇三: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民國時期,天下動盪,國力衰微,外交失利。人民在腐朽的政府的領導下過着毫無話語權的生活。如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在《警世鐘》裏面感嘆,“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鳴”,號召國民趕快覺醒,要不然就國破家亡了。

而《覺醒年代》講述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期間的故事,中國的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逐漸轉變爲新民主主義革命,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登上了歷史舞臺。

那是一個保守與激進、反動與革命、光明與黑暗並存的年代。

因爲資產階級的軟弱與妥協,甚至還有一點天真和愚蠢,到手的中華民國政權被袁世凱竊奪。

其後又試圖復辟,可見其狼子野心。

但是正如歷史課本所說,有反對共和者,人人共擊之。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稱帝的袁世凱自然地位不穩。爲了鞏固其統治,帝國主義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袁世凱和日本祕密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

國家總統竟然是個賣國賊?那……愛國,到底是愛總統,還是愛土地,愛人民呢?

怎樣才能愛國,才能爲中國做出貢獻呢?

革命者鼓吹的國破家亡指的是領土被瓜分、人民被奴役、文化被侵略等等,這裏的“國”指的是廣義上的國家,包括國土、國民、歷史文化這些。而反動統治者呼籲大家“愛國”是什麼意思呢?是讓大家愛他的朝廷,不要反抗他們的統治。

國家問題,歷來是被統治者及其走狗搞得複雜而混淆。政治意義上的國家指的是政府,是包括官僚、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一系列人員和機構的政府組織。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爲了維護其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而建立的。

比如說大清朝的國家指的就是當時的朝廷。這個朝廷是用來幹啥子的呢?它主要是用來維護整個地主階級的統治,也就是要地主永遠騎在農民頭上、用來鎮壓農民反抗的。

大清朝的國家是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的,當外國入侵時,他們也會高喊“愛國”的口號,呼籲人民爲他們賣命,保住他們的權力。其實他們並不關心農民的死活和國土的淪喪,他們只關心他們自己寶座。因此慈禧太后有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或者說“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他們是靠出賣民族利益而滿足自己階級利益的。

所以這些腐朽的統治者面對民族危機時熱衷於出賣國家利益來維護自己的統治。領土丟了,他們還可以穩坐北京城;賠款就賠款,反正那些錢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而真正的愛國者是必然要反對這種行徑的。

所以,歷來的反動統治者總愛混淆國家的概念,讓人民爲其賣命。尤其高明的一招是鼓吹國家主義,把自己打扮成全民利益的象徵,把人民反抗的怒火引向國外,用民族矛盾掩蓋階級矛盾。比如蔣介石說當時的共產黨都是蘇聯勢力,是來破壞民國安全穩定的,他蔣介石纔是民國利益最忠實的代表。

但是當面對日本侵略時,蔣介石毫不猶豫的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導致大批國民淪爲亡國奴,出賣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反動的統治者的“愛國”和愛全體人民的謊言不光會在面臨外部侵略時會被戳穿,就是面臨國內激烈的階級矛盾時也會露餡。比方說“二七大罷工”時,京漢鐵路工人起來維權時,就遭到了國民黨的殘酷鎮壓。

由此觀之,反動的統治者“賣國”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我們要救國,首先就要打倒這些假的的愛國者。

幸運的是,這個被搞得混亂不堪的問題,在我國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在高中政治課本和大學馬原教材中都指出了國家的本質,我們只需要對其有更深入的瞭解。

劇中,演員張桐憑藉其扮演的李大釗一角受到關注,不少觀衆表示,他雖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釗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張桐先後出演過《亮劍》《中國近衛軍》《鐵梨花》等影視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張桐坦言:“這次的表演經歷讓我震撼,革命先驅的信仰激勵着我們前進。”“啃一啃這塊硬骨頭”

當《覺醒年代》的製片方向張桐發出飾演李大釗的邀請時,張桐的內心很糾結。他回憶:“我第一時間從心裏冒出來的想法是:不想演。這裏麪包含了敬畏,也有對自己的沒把握。”在他看來,扮演李大釗這樣的歷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實,又要演得真實、生動、鮮活,難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嘗試“啃一啃這塊硬骨頭”,最終,他決定接下邀約。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謙虛之心來詮釋這個角色的。把自己的靈魂敞開,去迎接另一個靈魂的到來。”張桐說,表演過程中,他給自己找到了兩個支點,“我覺得李大釗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非常鮮明,那就是要爲國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犧牲。同時,他在面對工人兄弟和農民兄弟時,心是無私敞開的。立場鮮明、善良無私的主體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釗的兩個支點。”

劇中有一場戲,用寫意的鏡頭展現李大釗攀爬長城,象徵他在革命中不斷摸索前行。拍這場戲的那天,劇組選擇了一段野長城,所有人都扛着設備堅持爬完了。“風很大,日頭也曬,過程很艱苦,大家都想到了紅軍長征。”張桐回憶說,“雖然艱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過石頭縫長了出來,當時心中就彷彿感受到了我們的民族和我們的歷史。站在長城極目遠眺,有一種‘一覽衆山小’的感覺。那一刻,我好像與李大釗先生融爲一體了。”我覺得這就是紅軍精神,不怕艱難,努力前行,無限風光在險峯。

篇四: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工人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豎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新文化陣營發生裂變。陳獨秀與李大釗、陳延年、陳喬年等由分到合,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胡適等人則與陳獨秀、李大釗由合到分,走向了西方文化。《新青年》解體。覺醒年代,大浪淘沙,曙光初現。

那一代的人有着無比偉大的理想,堅韌的意志和信念以及那令人動容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我最動容,產生了最多想法的便是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開始的他們衣衫破爛、灰頭土臉,自立自強的不願在他們認爲的不義父親的庇護下生活,卻像是生來就帶着陳獨秀的血性,就算吃着乾麪饅頭,看到碗裏的一隻小螞蟻,兩兄弟的眼中也充滿着對生命的敬仰與對生命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把螞蟻放到草上,也正是因爲他們這份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讓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陳延年被問是否想帶領中國時,他的回答是:“我願爲國獻身。”他不想推翻中國的制度讓中國更加生靈塗炭,但是他卻堅定地站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在陳喬年犧牲前,對獄友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後來,安徽合肥有一條路叫延喬路,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他們憑一己之力,延家國之萬歲,載精神之喬木。就是這樣一條路,明知是死路,還是有人會義無反顧地走,因爲他們知道這是一條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路。在行刑之前,他們仍是微笑,彷彿和當年那兩個立志要爲祖國尋求光明之路的少年又重合在一起,踏着泥土與鮮血,他們佈滿傷痕的笑顏中完全沒有恐懼,就好像真的看到了百年華誕的中國共產黨,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就好像真的看到了他們的子孫在茁壯成長。看到他們出場時的美好,再看到那染血的身軀趟過黑暗的槍林彈雨,最後回眸時眼睛荏苒堅定不屈,吾輩當自強、自立、自信。去時少年身,歸來甲子魂,山河已無恙,巍巍葬忠魂……

同那時的他們一樣,我也是青年,卻有着比他們幸福的多的生活,每當想到現在我的幸福都是前人用生命打下的江山,我瞬間感覺到了生活中那些小煩惱,小憂愁真的不值一提,如果那麼幸福的生活我都不能珍惜,那是愧對於前人們的無畏赴死。國旗中是剛毅的鮮豔的紅色,那代表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代表着一個個戰士在戰場失去兄弟,失去親友後留下的淚水,代表着看到中國人被迫害後的無能爲力,更代表着堅韌的中國人站起來的顏色,是鳳凰涅槃的勇氣,新生的血液在先烈們灑過鮮血的泥土中必將更加滾燙,必將使中國的鮮紅色佇立在更高的頂峯。作爲青年人,我們要勇敢走出去,闖出去,不能活在舒適區,即使前方困難重重,我們也要迎難而上;不能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中國的道路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開拓;不能坐而論道,要勇於實踐,付出行動。在那麼美好的年華,沒有先烈們的捨生忘死,便沒有今天的幸福安定,國人要自強,而不是任意揮霍現在的幸福和自由。歷史不會忘記,我更不會忘記!

國旗中是剛毅的鮮豔的紅色,那代表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代表着一個個戰士在戰場失去兄弟,失去親友後留下的淚水,代表着看到中國人被迫害後的無能爲力,更代表着堅韌的中國人站起來的顏色,是鳳凰涅槃的勇氣,新生的血液在先烈們灑過鮮血的泥土中必將更加滾燙,必將使中國的鮮紅色佇立在更高的頂峯。

雖然現在我們生活的中國是強大的,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是一個個如陳延年、陳喬年的愛國志士們用鮮血鑄造出的我們幸福的堡壘。大學的我也面對着選擇,如今我積極入黨,希望能夠成爲一名黨員,就是因爲我渴望通過我的努力,加入共產黨,能夠通過我微薄的力量服務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回饋先烈們的努力,並協助黨將中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篇五: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覺醒年代》主要講述了特殊年代下的中國,一羣熱血青年爲了信仰和理想不斷奔走奮鬥的故事。自1915年《青年雜誌》成立以來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中國青年開始爲中國的奔走,當時的中國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中國的內政外交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面臨着破亡的危險。更多的知識分子開始奔走相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挽救中國,各種民主思潮涌動,更多青年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爲家國奔走。直至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文化運動的進行、五四運動直至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在這個青年的中國發生着各種各樣波瀾壯闊的故事。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帶領更多的人追求真理、燃燒理想,引領整個中國的覺醒,用事實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在這個覺醒的年代、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信仰理念以及不屈不撓敢於犧牲的奮鬥精神帶領更多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磅礴之力推翻一切腐朽制度進行自我革命,建立全新中國,引領中華民族的覺醒。自從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革命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如同黑夜中的燈塔爲更多中國人照亮黎明前的的黑暗;中國共產黨如同偉大的舵手駕駛着中華民族這個巨大航船從勝利一步一步的走向輝煌,更多的中國人在前行中、在風雨飄搖中逐漸覺醒。

我深深的感受到,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時代,中華民族也正處於一個萬分危急的時期,無數的中華兒女生活在一個水深火熱的環境中,我們的國家沒有任何的尊嚴和地位可言。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袁世凱等人的賣國行徑、各地軍閥爲一己之私魚肉百姓這些種種導致我們的國家變得千瘡百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與了歐洲戰爭本應作爲戰勝國去享有這場戰爭的勝利,非但沒有,帝國主義仍以各種各樣的條款去瓜分中國,如同一羣毫無底線、毫無人格的強盜。“處處山河處處金,位卑未敢忘憂國。”每每想到此,我都會感覺萬分的難受。在這個黑暗的時代,農民、工人無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甚至於說連活着都是非常艱難的。黑色,籠罩着中華大地;黑色,壓得無數中華兒女無法呼吸。太多的人渴望“覺醒”,這種“覺醒”不是個人訴求,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需求。我們需要一種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精神和理想信念掙破所有的枷鎖去直面這些黑暗,這需要無私的精神和大無畏的勇氣才能夠徹徹底底推翻這個腐朽的世界去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有人在做,有人在犧牲,有人在拋頭顱灑熱血,有的人在奔走探索,那時候的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還處於恰同學少年的歲月,他們卻將自己的青春歲月與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命運緊緊的關聯在一起。他們明白,他們所進行的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他們的付出將會徹徹底底的改變中,中華民族也會因此一步步的站起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們的功績也必將千秋萬世,造福更多的中華兒女。正因如此,面對一個破敗的中國他們的義無反顧的,他們奔走着、探尋着也終將帶領更多的人走出黑暗,走上一條正確的、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前行道路。中華民族也因爲他們的奔走、付出和犧牲逐漸“覺醒”。

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常常居安思危,因爲我深深的明白當下之生活是非常的來之不易的,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犧牲所換回來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在那個需要“覺醒”的年代是如此,在當下的中國也同樣是這樣。當今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舊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深水期,有更多難啃的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外部面臨着西方和平演變的挑戰,內部面臨着執政風險的挑戰,同時還面臨着時代發展潮流的挑戰。因此,我輩青年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之心,更應發揚當年革命前輩們“開拓者”的精神,牢記來的時候的路子,不怕艱難險阻、堅定理想信念,以“紅船精神”作引領,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爲無數中華兒女“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鬥終身。

觀看完《覺醒年代》後,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理想信念是多麼的重要,我應該牢記初心,不忘使命,時時刻刻做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一定會有更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更加懂得了遇到了困難我們所關注的點不應該是困難的阻力,而是自身的能力;通過實踐和探索不斷的收穫真知,提升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之下,勇挑起時代所賦予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用自己的汗水和熱血融入到我國偉大事業的建設過程中去,帶着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爭做時代的弄潮兒。我堅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不久後實現!

篇六: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今年真的是被《覺醒年代》刷屏了,五六月間這部劇突然大火,在許多青年學子中引起熱議。我一直想看這部劇來着,但苦於在校期間學業繁忙,竟抽不出時間好好觀賞一番。於是放假之後,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覺醒年代》。

據說這部劇是第一次以陳獨秀和李大釗爲主角來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很新穎的一點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在這部劇中作爲南陳北李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新青年,只是作爲配角簡要出場,這在以往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中是未出現過的。但是該劇並不是簡單地講述南陳北李的故事,也爲周毛出場作了大量鋪墊。

該劇講述的是1915年袁世凱復闢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間的這段歷史故事。開篇即是陳獨秀、李大釗、易白沙等人在異國他鄉——島國日本——相遇相知的場景。在這裏,陳獨秀以一個流浪者的身份出現,讓我不禁想起陳獨秀先生的扮演者於和偉在他的另一部法制類電視劇《巡迴檢察組》中扮演的主角——檢察官馮森,這兩個角色的出場方式不能說是完全一樣,但至少是有相似之處的。接着便是袁世凱出場,不過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而謝幕了。之後陸陸續續地又有不少重要人物登場,如陳延年、陳喬年、胡適之、周豫才、蔡元培等人。

在陳獨秀回國時說他的妻子高君曼既是姨母又是繼母時,我心中是疑惑萬分的,於是我百度了一下,發現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他曾經的姨妹。由於對易白沙這人充滿好奇,加上他後期在劇中的表現不免有些悲觀消極,我又查了資料,發現他竟因刺殺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未果而跳海自殺,這不免有些可惜了。這裏面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有待我去發現。

蔡元培初任北大校長時想讓陳獨秀來給自己幫忙,以進行全面改革,實現教育救國。於是三顧茅廬請仲甫兄出山,之後便是北大內各家學派的學術爭鳴,好不有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劇中,以辜鴻銘、黃侃、劉師培爲代表的北大保皇派雖不贊成以陳獨秀、李大釗爲代表的革新派的思想主張,且平時針鋒相對、刀光相見,但到了危急關頭卻也能和平共處、一致對敵,可見傳統儒家文化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給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深刻影響。當陳獨秀從北大辭職時,辜鴻銘和黃侃竭力挽留他,這也體現了文化知識分子雖志不同、道相異但仍同寅協恭、惺惺相惜。

令我有些情緒波的當然少不了胡適,可能是其扮演者朱剛日堯的演技太好了,以至於我覺得他就是真正的胡適之——一個多情文人——一個保守分子。此外,魯迅先生的登場也是令人激動萬分的,畢竟他可是在我們小學的課本上就出現過的人物,我們認識他的時候還早哩,因此更是期待他的出場。所以當魯迅先生在“人血饅頭”的背景下出現時,我是感嘆、感嘆、再感嘆的,就好像曾經課本里的那一幕幕又重新浮現在我的眼前,只不過愈加逼真罷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兩處,兩件事都與張勳復辟有關。一是張勳的五千辮子軍進城的那個夜晚,有一個瞎子老人手拿二胡,旁邊跟着一個小女孩,老人邊拉二胡邊搖頭晃腦,看似十分高興,而小女孩則在一旁哭,接着便是辮子軍們手持火把,面無表情地從這一老一少身旁跑過。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一老人希望恢復舊中國的封建統治,這一小孩嚮往光明的美好的新文化新思想,所以一老一少、一笑一哭、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有評論說“辮子軍彷彿陰兵借道,形如鬼魅”。不得不說,這一段真是讓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二是辮子軍進城後的十二天內,皇旗、衣服、辮子全都重出江湖,衆多愚昧之人都一哄而上,爭着買辮子,甚至連駱駝都頭戴官帽,尾系“辮子”,不過當辮子軍被趕跑之後,這幫人又急着退掉原先好不容易買來的辮子,真是可笑又可憐。這兩個片段看得我內心十分壓抑,並感到害怕,猶如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緊緊抓着我的心,彷彿我親身經歷過這些事一樣。

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人的選角十分符合觀衆的胃口。陳延年的扮演者張晚意給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笑容,他的笑極具感染力,讓人覺得溫暖而治癒,看得我也跟着他笑了。陳喬年則看着既乖巧又有張力,是個招人疼的小弟弟。鄧中夏看起來則穩重成熟,具有領導人風範。趙世炎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翩翩公子,陌上花開,溫潤如玉。此外,李大釗的扮演者張桐這次的演技讓我耳目一新,不得不說,他的演技真是大有進步,突破了我對歷史課本里李大釗的想象限制。

這部劇的上映時間恰逢建黨百年,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也花了大量篇幅敘述五四運動中那個時代的新青年的故事,引人深思。這些青年都是當時的佼佼者,是具有一定歷史地位的人物,都爲他們所生活的的時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想,導演和編劇拍攝這部作品的初心就是要喚醒我們這一代人的初心,警醒自己,繼承先輩們的遺願,在創作《覺醒年代》續集的基礎之上譜寫新時代的絢麗華章。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美好的時代,更應不負韶華、砥礪前行、開創未來。強國有我,請黨放心,吾輩當自強!

篇七: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國走到現在,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離不開我們無數革命先烈生命的付出。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到後來的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我們的黨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的黨也在不斷地壯大和發展。正所謂風雨飄搖100年,從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只有僅僅數十人,誰能想到就是當時,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此誕生了。爲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於2021年2月1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播出。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策劃創作,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觀之不禁感嘆黨的偉大,也證實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更加爲我們描繪出革命英雄前輩的偉岸身軀下的偉大思想,激勵我們當代青年書寫青春史歌的決心和信念。

全景還原建黨歷程,揭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當時之中國,內憂外患、動盪衰敗,許多優秀個體都在思考如何去改變這種情況,去拯救中國民族。同時,也有一些復古分子,要捍衛幾千年的思想傳統。於是一邊是人心思變,一邊是互相爭辯。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面對現實與國外的革命與變化,開始進行民族覺醒。在民族覺醒中,首先是思想先覺醒。當時的北大,成爲最先精神覺醒的地方,並領導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在當時,起到十分良好的啓迪民智之效果。無奈,這種思想上的覺醒,因爲沒有必要的軍事實力做支持,註定沒法完全成功。其後,當時的中華民國作爲戰勝國,卻依舊被列強瓜分,沒有享受戰勝國待遇,於是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將思想覺醒與羣衆運動結合起來,成爲十分重要的愛國運動。其後,隨着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給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羣衆基礎與思想基礎。這也是說,在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必然的。

致敬建黨革命先驅,深刻學習革命精神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羣像圖。

劇中陳獨秀說:“十多年了,我陳獨秀先學康梁,後隨中山,致力政治革命,爲了革命,東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五次,結果到現在,不還是一事無成嗎?中國的事情,光靠政治革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追根溯源,要換換思路了。”當易白沙問道你有什麼新思想時,陳獨秀說:“脫胎換骨,換人、換腦子。”當時的陳獨秀已經意識到中國的覺醒首先是中華人民、中國青年的覺醒。當然,他也知道,改變人的思想,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要勇於擔當辦大事。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現代中國思想啓蒙的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正值當時,毛澤東也在急切地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冒雨赴約結識新友人,說道:“納於大麓,藏於名山”。

毛澤東被陳獨秀寫的《新青年》打開了眼界,他開始循着初期新文化運動的思路探索,這期間,他在日記中寫道: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同一時期的1916年,李大釗在日本寫下了著名的《青春》,全文飽含激情地闡述了昂揚鬥志的革命精神和科學的人生態度,提出了再造青春中華的理想主張。號召青年,沖決過去之歷史,破壞陳腐學說,以青春的精神不斷改造自我,以青春的朝氣、青春的理想,喚醒百年沉睡的舊中國,建立青春之中華。

弘揚時代精神,唱醒“青春之歌”

中華民族的崛起,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奮鬥。正值當代的青少年們,他們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值得分享和紀念的,但是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猶如貧瘠的土壤,每一個青年正處於一生中最富有朝氣和創造性的時期,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因此我們要時刻謹記我們的肩上所承擔的歷史使命,使得我們的青春更有意義和價值。

那麼處於當代的青少年們首先並且最重要的是學好當前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有自己的思想,正如陳獨秀在上海震旦學院禮堂中演講中說道:“當代中國的新青年,我以爲應該有六個標準: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想象的。六條標準,總的來說,就是科學與民主。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學和民主並重。科學與民主就是檢驗政治、法律、倫理、學術以及社會風俗和人們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準繩,凡是違反科學與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遺留、聖賢之垂教、社會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

放眼看,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新時代青年的楷模:在火災中犧牲的消防戰士,他們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可是在當時那個時刻,沒有辦法,因爲他們選擇了這個職業,他們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每每想到這裏,總是會心酸,因爲他們同樣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他們身上同樣也有一個家的責任。但是,他們更明白,他們肩上同樣擔負着另一個家庭的希望,擔負着國家和民族賦予他們的責任。因此在需要我們付出的時候,不要總想着爲什麼是我,而要想爲什麼不能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每個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希望我們都能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計劃進行分割,具體到每個禮拜甚至是每一天,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所得,使將來的我們有能力去爲我們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人民的安康,國家的富強需要我們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前人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發揚流傳下的長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繼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時刻謹記,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時刻爲實現偉大夢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目標而努力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時刻準備爲祖國奉獻青春,奏響青春的奮鬥旋律,高舉我們青年一代奮鬥旗幟。

作爲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時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恆的青春。我們要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日益廣泛,知識更新大大加快,形勢逼人自強、催人奮進。我們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好地爲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就務必學習學習再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創新,善於實踐,善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活動中去,不斷成才。我們要注重錘鍊品德。優良的品德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現在全社會提倡誠信、講究禮貌,而已經成爲知識分子的青年大學生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起正確的名利觀,努力培養良好的品德,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做有益於祖國和人民的人。

篇八: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

總是自信那段歷史已經瞭解得很清楚了,殊不知仍是浮於表面。觀看此劇這些天來,一次次被觸動,好像內心深處某些東西被點燃了。看到了蓬勃朝氣,看到了謙謙君子。一句句先生,是尊師重道嚮往真理的禮節;一次次握緊雙拳,是對黑暗思想和政府的憤慨;一場場慷慨激昂的演講,是啓發民智的叩門磚。從新文化運動到建黨的十年,是最陽光,最活力四射,最震撼人心的歷史階段。一切煩勞困頓,在這些偉人面前,都煙消雲散。從中看到了先輩們的輝煌,身爲學生,這是最好的養料。

陳獨秀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結識青年學生李大釗,那時候他因爲二次革命失敗,對政府喪失希望,認爲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民智未開,思想落後,於是提出“二十年不談政治”的口號,回上海在亞東圖書館和汪孟鄒創辦《青年雜誌》,刊登李大釗的《青春》,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文章,引起強烈反響。後因與其他雜誌重名改爲《新青年》。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當時陳獨秀和汪孟鄒赴京籌款住在旅店,蔡元培先生三顧茅廬,請陳擔任北大文科學長一職,當時相當於副校長。於是陳獨秀把《新青年》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紛紛回國,錢玄同,魯迅等人也加入麾下。發表《狂人日記》等文章與北大同仁辜鴻銘,黃侃等復古派展開論戰,逐漸擴大《新青年》的影響力,一時間成爲主流。

北大學生上街公開宣稱新文化,反對儒教的三綱五常,被警察以“擾亂社會治安”的罪名抓捕。蔡,陳等展開營救,之後陳獨秀逐漸意識到不談政治就無法將新文化運動繼續推進,因爲搞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思想,提倡民主、科學、自由、平等,這就是政治的一部分。當它尚沒有威脅到統治階級的統治時,可以不受阻撓地搞文化宣傳。但是革命就是要擾亂舊社會的“治安”,就會招來反對。隨着新文化運動推進越深,同舊思想以及舊勢力的衝突就越大,矛盾就越難以調和,不得不採取“政治”手段來解決問題。畢竟“任何時代主流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李大釗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並多次下鄉,多次考察北京長辛店的工人的生活工作情況,在很有限的資料下,寫出了《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進行了“庶民的勝利”演講,逐漸對馬克思主義增進了解。並號召學生教授組織工人夜校,建立學生組織等。

這時一戰結束,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陽奉陰違,不敢得罪美英法等國,想要祕密地在合約上簽字,引起愛國民衆的強烈不滿,五四運動爆發,火燒趙家樓。之後政府與學生之間展開博弈,逮捕大量學生,並軟硬兼施,試圖瓦解學生運動,在陳,李等人的努力下,各地的學生代表紛紛響應,尤其是上海,促成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三罷”局面,巴黎當地也不斷有華人華僑遊行,“圍攻”代表駐地。最終北洋政府迫於壓力,沒有同意簽字,但也並沒有拒絕簽字。可能也是出於不知如何向美英法交待的考慮,這就把責任推卸給了國外開會的代表們,代表們一致拒籤。

就在一切重歸平靜的時候,陳獨秀故意在鬧市發傳單被捕入獄,社會各界積極營救,孫中山在南方政府力保陳獨秀,陳以一己之力爲學生運動“續命”,在五四運動期間和陳被捕的三個月時間,各地成立指導運動的學生組織,一些先進的革命者也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陳,李兩人逐漸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新青年》內部也開始分化,陳,李宣揚俄國革命,胡適主張全面學習美國。但君子和而不同,雖然在信仰上爭論很多,但沒有影響三人的友情。但主義不同,逐漸疏遠也就很平常了。

共產國際也派代表,陳,李也早有建黨的願望,最終中共一大召開,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但都未出席中共一大,應該是爲以後在和蘇聯的交涉中留有餘地。陳獨秀當時就已經意識到,中國共產黨要完全獨立於蘇聯而存在,二者可以結盟,但絕不是依附,所以與蘇聯代表的擁抱改爲握手,這是長遠和深刻的考慮。

且先不說這盛世如您所願的話。

在我看來,這部劇最有價值的,不在於展示歷史,而在於深刻體現了人物在關鍵時期的抉擇,以及他們做出抉擇的原因,還有人物的風骨和鮮明的性格。

首先是關鍵時期的抉擇和原因。陳獨秀早年參加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當時對中國形式十分悲觀,《愛國心與自覺心》中驚世駭俗的言語還被當成了賣國賊。但他內心卻從來沒有放棄這個國家,提出“二十年不問政治”,專心致志去啓發民智。但隨後又看到這句話行不通,不爲前言所困,毅然投身革命。

還有辜鴻銘,黃侃等人,雖然在文化和政見上與陳獨秀等不和,但卻也是發自內心的敬佩。陳獨秀要離開北大南下時,黃侃來送別,直言陳走後,中國將少一部通史,雖然還是罵他冥頑不靈,不聽勸告,但是罵聲中已經是滿滿的惺惺相惜了。他們在北洋政府威逼利誘面前維護了知識分子的風骨,並不會因爲學術的不和而進行陰險齷齪的攻擊。他們之間的論戰永遠都是明着來的,光明磊落,錚錚鐵骨。

日後先前陳的新思想在八七會議時變成了舊思想,以至於最後離開中央領導崗位,最後貧病離世,周恩來最後拜訪,仍繼續勸說陳獨秀,希望他放棄個人成見與固執,寫個檢查回到延安去。陳獨秀說:“李大釗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來、毛澤東,黨中央沒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後了,年紀也大了,中央開會,我怎麼辦呢?我這個人又不願被人牽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無結果而散呢。”這是陳獨秀鮮明的性格,或許剛愎自用,或許有些封建大家長的專制,但是這就是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人物,是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的,就是可愛的。

還有就是那些青年們,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毛主席,周總理等,當時的學生領袖大多在日後蔣介石的清共中遇難成爲烈士,看着他們在劇中的風華正茂,又想到他們一心爲國卻死在國人的屠刀之下,令人好不悲慟。

對標我們與當時的青年人,似乎是少了點兒東西。少了什麼呢?

首先是意氣,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少年意氣。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敢於進行爭論,敢於發聲,敢於做先鋒,年輕就是資本,是一種真正的富有。

接着就是對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現在少有人談理想和真理了,可能因爲理想是追求財富,真理是馬克思主義,但又有誰真正研究過馬克思主義,是否知道這一百年以來,它是否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完善,或者是否出現了馬克思主義難以解釋的問題。我們都沒有去思考。更“無暇”去追尋。

接着還有純潔的心靈和堅定的意志,陳延年對自己提出的六不,雖然確實有點苛刻,但是卻能言出必行,他們身上好像永遠都是一身正氣,那片土壤絲毫不允許任何邪念生存。

最後就是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但是他們以救國爲己任,風風火火,鍼砭時弊。當時文化人少,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是要對這個國家和人民負責任的。他們必須不斷確定,完善自己的信仰,併爲之努力奮鬥。

這部電視劇,以後可能還要看的,求學之路,憂鬱困頓的時候還不少,但是能夠想到有那樣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時代,有那樣一羣“同齡人”,是那樣的意氣風發,那樣的純潔堅定,那樣的緊迫和負責任,那樣的爲理想奮鬥,捍衛真理。這可能會是我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精神養料。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21019.html

  • 標籤: 精選 大學生 覺醒 觀後感 小學生戰狼2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精選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2000字(精選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