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精選20篇)作文

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精選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61W 次

篇一: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精選20篇)

一百年前,一位喜歡留着兩撇小鬍子,戴着一副圓框眼鏡的中年人,向北大的校長蔡元培要了兩間屋子,當時誰也不知,共產黨的歷史竟就從此處開始。這位中年人,便是將一生都奉獻給共產主義事業的李大釗先生,而這兩間屋子,被稱作亢慕義齋。也就是“共產主義室”。

黨的起源便是這般平平無奇,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政黨,帶領中國從沒落走向繁華,帶領人民從夜幕中迎來光明。守常先生說,“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當時社會,在他們的呼喚中,涌現了無數如此之青年。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聽起來何其瀟灑輕鬆,彷彿茶餘飯後的一句閒談,讀史不多,我們便感受不到歷史的沉重,感受不到先輩創業之艱難。先輩看到中國之積貧積弱,上下求索救國之路。他們奮力前行,從資本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從新民主主義,再到共產主義,課本之所書,不過輕描淡寫一句話,卻是無數先輩不斷探索,付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之後,方纔爲當時的中國尋到的一條真正的出路。

有人說,社會主義是歷史之必然,即便沒有陳李,沒有前赴後繼的偉人們,中國也終將步入社會主義之中。我們生於和平社會,不知偉人何以爲偉人,私以爲,偉人之偉,在於他們在自己所處的年代中,不知何處是中國之歸處,不知何路纔是正途,前路漫漫,前路茫茫,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信仰。共產主義是否適合當時的中國,當時沒有人知道,我不知他們是否動搖過,內心是否也曾經歷過掙扎,但他們堅持了下來,在那個黑暗動盪的年代,在那個吃人的年代,在那個充滿絕望,麻木不仁的年代,他們覺醒了。他們覺醒了,也喚醒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人守舊保皇,有人不願覺醒,有人看不到希望,自絕於革命。而先輩所做,則是在無數思想的碰撞之中,生出共產主義之絢爛火花。

陳李受俄國十月革命所觸動,從此開始了對共產主義的探索,他們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對當時人民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啓發作用,毛澤東同志也深受其影響,此後成爲馬克思主義忠實的擁護者。他們影響了一個時代,從一個新青年,到千萬個新青年。正是由於有着無數如毛澤東同志般的新青年覺醒,方纔有了後來的共產黨。

新青年,是敢於覺醒之青年,古語說亂世出英雄,而如今天下太平,吾輩該如何自處?是渾渾噩噩,每日如行屍走肉般過活,每逢考試,便倚靠作弊手段矇騙師長,不求學問之多寡,惟爭分數之高低,這般青年,日後若是走向社會,便會耽誤社會,走入政界,則會貽誤國家。何以亂世中人才輩出,而如今卻反倒不如。大抵是生活日漸安逸,以至於惰性增長,終日只圖享樂,耽於形色之世界。然而真當如此乎?去年疫情來臨之際,無數醫護人員毅然逆行直往一線而去,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我輩青年,而每當生死命懸一線,從他們之中挺身而出的,又往往都是共產黨員。我這才恍然驚覺,我輩之青年,乃是中華未來之希望,中國當代之脊樑,他們不比任何一代青年差,中華上下五千年,蓋因有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才得以不斷傳承至今。中國之新青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定然會綻放出無與倫比的活力,中國今日之青年,青年之後之青年,將爲了中國之未來,雖九死而無悔。

篇二: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在央視開播,看完久久不能平靜。通過劇集,讓我近距離的看到了他們本身。該劇講述了從《青年雜誌》辦立,到中共一大召開,中間太多人物震撼我心。我看到仲甫先生鮮活的人格魅力,守常先生關心大衆疾苦,二人甘爲革命犧牲自我的決絕;蔡公一代北大校長的風姿,讓人肅然起敬;年輕的延年,喬年,世炎,仲懈,心剛…一羣青年人的一顆愛國之心。

該劇帶給我的感動太多,讓我每每爲年輕的生命心痛不已,感慨他們如此的風華正好,卻被迫害致死。他們一定是死得其所,爲信仰不惜所有。他們不是幾個人,是一衆革命先人的縮影,他們年紀輕輕就爲這個國家付出寶貴的生命,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劇中毛澤東的出場是兩分鐘的奔跑,他穿過長沙街頭,懷中緊抱着《青年雜誌》,雨中的長沙所呈現的是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整個畫面是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時代的隱喻。

該劇明確寫清楚了在明清帝國覆滅後,無論是通過科舉還是功蔭都無法進一步完成社會身份構建的一批人的生存和精神狀態;它體現了民國初年通過科舉獲得政治身份的人的自傲與膽怯和沒能參加科舉青年的衝動和執着。

年輕時,陳獨秀勸諫其想當縣長的朋友孟鄒說過:“在這年頭,當官是最高危最短命的職業,那說完蛋就完蛋,不如開一書社,一能謀生,二能爲革命籌集資金。”這裏也充分體現着明清社會結構並不足夠本質,看起來可以以士人身份成爲統治階級的一員,但士人身份是虛假的,階級地位是晃動的。換言之如果滿足於此,那等待的結果只有慢性死亡。在當時分配資源系統不足以支撐社會發展下,五四運動給明清青年士人以古典的方式登上舞臺,我黨和國民黨均提供了這個渠道。看《覺醒年代》讓我們學會要真正理解社會生產,構建與當下甚至未來的社會生產相對應的社會身份。

當時的陳獨秀們的階層到今天還需要覺醒來打破,打破的不是經濟階層而是思想階層。當今社會是因爲在落後的地區,在貧窮的地區,很多人的思想和心智依然得不到教育資源的啓蒙和人脈資源的開眼界。所以即使陳獨秀覺醒年代一百年後的今天,還有很多人因爲落後,思想和心智還是沉睡着的。然而今天的社會又發展太快,快得讓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貧富差距而不是思想差距,看到的是紙醉金迷,看不到的是思想貧乏和心智不成熟。所以很多人都心態浮躁,愛攀比,活得不開心,抱怨社會,抱怨起點低,仇富。所以有了更多防不勝防的誘惑和騙局。

作爲當代青年人,我們的脊樑又該何去何從?私以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首先就要修身。善良和愛永遠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東西,當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願當代青年能夠仰望星空,秉承先輩愛國之精神奮勇前行,激勵自己:祖國需強大,吾輩當自強。

篇三: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刻畫了許多經常客串歷史、語文課本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也不少,如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等。今天我要說的應該是每個人都熟悉的魯迅。

片段一:魯迅第8集出場,場面是這樣的:有一個人被當街處決,但人們不僅不怕,還搶着用饅頭蘸人血,愚蠢地認爲這可以治百病,而魯迅他不回頭都知道發生了什麼。這說明,人們的愚昧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而是一種常態。圖片

片段二:魯迅第9集出場,就是這樣一個場面:魯迅一個人站在教育部門口,一隻手叉腰,一隻手拄着一塊兒長木板,上面寫着“不幹了”。在他面前人和車來來往往(有的還一副看傻子的模樣看他),但他自己站在那裏一動不動,表達出他的決心:堅決不和張勳同流合污,體現了他的立場堅定、愛憎分明。

片段三:第14到15集中,出現了魯迅寫作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的具體場景。背景是這樣的:魯迅在北京和同學聚會,聚會中周作人探聽到一個叫楊開銘同學的消息:

楊開銘是個熱心腸,之前回了老家教書,對一個寡婦多有幫助,爲此遭了寡婦的族人非議。後來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寡婦的桌子上趴了一夜。結果第二天被人給知道了,寡婦的族人就把寡婦給抓了起來,活生生沉到池塘裏面淹死了。楊開銘哪裏受得了這種刺激,直接就瘋了。

回到家裏,魯迅聽周作人講完楊開銘同學的信息,剛來得及感嘆一句“瘋了”,他表弟久蓀就從門外滾了進來,嚷嚷着外面有人要殺了他,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來。感情這個可憐人也因爲來京一路上看見太多人餓死,受了刺激,神經錯亂了。

就在之前,《新青年》編輯部找上門來,幾個主筆一起請魯迅出山。魯迅對於之前的雜誌作品給他們指出了三條缺陷,其中一條就是缺少通俗的白話文學作品,比如像白話小說。圖片

所以當魯迅下定決心要寫稿的時候,在見識到兩個瘋子,尤其是讓他們變瘋的黑暗荒誕的社會現實之後,魯迅決定以自己可憐的表弟久蓀爲原型,寫作《狂人日記》。他一鼓作氣寫了個通宵,眼睛都紅了才停筆,累了就直接躺在一地稿子上休息。

曾看到蕭紅女士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提到:

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檯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着,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着。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樣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裏那樣黑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裏。

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

這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是一個敬業投入的人。但魯迅先生的寫作,不僅是趕稿子,還是對中國當時現狀的思考,對封建、迷信、愚昧的批判。儘管魯迅先生已經逝世80多年了,但通過《覺醒年代》的演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魯迅,他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不苟言笑的鬥士,也有着風趣幽默的一面。

篇四: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對於百年前的歷史,除去歷史書上那些晦澀難記的考點,你還知道多少呢?魯迅是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寫出那些讓我們現在“背誦全文”的文章?“新文化運動總司令”陳獨秀會被親生兒子罵“僞君子”?毛澤東在看到《新青年》時,是怎樣的心情?這些書本鮮少提及的,或許纔是那個年代人們爲信念奮戰的真實一生。

《覺醒年代》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年代,帶我們走進了革命先輩們爲了理想信念奮戰的一生。

“天發殺機,戰雲四飛,倭族趁機,逼我夏宇,留日學子,羈身異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憤”。這是李大釗在日留學時聽聞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時的振臂高呼。此時的他迫切的想爲中國尋求一條出路,想解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他從雨中走來”,青年毛澤東在雨巷中奔跑,他一路跑來,所看到的一幕幕,鏡頭所呈現出來的畫面,正是那個年代的縮影。在雨巷中,有策馬狂奔的軍閥,有在小轎車裏吃着麪包看着雨中小巷的富家子弟,有在街邊賣女兒的婦女,也有在雨中撿食物狼吞虎嚥的乞丐。他從雨中走來,從人民的疾苦中走來。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疾苦,激勵了革命的先輩們他們不忍心看到自己所熱愛的國家淪陷,他們迫切的想爲國家尋求一條正確的道路。他們一路跌跌撞撞,可他們從未放棄,使他們如此堅定的只有他們的信仰——愛國!

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我們站在歷史後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深重的多,因爲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而他們在犧牲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不能勝利,他們抱着一腔熱血,在犧牲之時所能依賴的只有滿懷的信念,曾經我一度想不通,爲什麼有人要當漢奸,後來有一天和人聊起這個話題,他說,他們又不知道中國能否扛過去,在那樣的背景下最終勝利更像癡人說夢。我們今天習以爲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當壞人的人想不到會有今天,而成爲英雄的那些人大約也想不到。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來那些人說着“我們一定會獲得最終勝利”時,並不真正知道他們真的能成功,原來他們前赴後繼犧牲的時候也並不真正的確定。他們的犧牲時表示能換來想要的結果原來堅定地信仰是這個意思,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陳延年說:“作爲長子,我可能不能爲父母盡孝,不能爲弟弟妹妹盡責,因爲我也是立志要爲國家獻身的”。他在29歲被國民黨反動派亂刀砍死,他的弟弟陳喬年26歲時被國民黨殺害。無數的革命先輩爲了信念獻身爲了理想獻身,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獻身。

看完這部劇之後,以前只是一個個名字的先烈突然鮮活了,以前只是歷史課死記硬背的任務評價歷史意義在某一刻突然懂了,原來在《情深深雨濛濛》的那個年代並不只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醉生夢死,更是哀鴻遍野,餓殍累累的亂世。真的有人吃人血饅頭救命有人爲國家一夜白頭。

作爲後輩我在享受着先烈帶來的盛世時,也更要銘記,要心懷感恩,更要以他們爲榜樣。堅定信念,以一腔熱血,報先烈之恩,創盛世華夏!

篇五: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最近觀看《覺醒年代》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現在回想先烈們慷慨激昂的講話,依然讓我熱血沸騰。如著名歷史人物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觀看《覺醒年代》真的是如飲美酒,令人沉醉,使人受益非淺。電視劇一開始就勾勒出了大人物的生活細節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細膩明瞭。清晰的展現出了那個年代讀書人以天下爲己任的擔當,追求真理,不怕犧牲,令人敬佩不已,反思當下的我們應當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奮力向前。

《覺醒年代》以陳獨秀先生,胡適先生,李大釗先生的相識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開始各自的理想追求爲基礎,又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熱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艱苦奮鬥的過程爲鋪墊、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燒的歲月。

通過我對這部劇的觀看,北大校長,堪稱國士無雙的蔡元培先生,是整個劇的靈魂,北京大學的靈魂人物非他莫屬。北京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爲今天的學府之都,就是有這些先進思想的哲學大師存在,如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扛起民族大旗,一呼百應的陳獨秀先生,一代愛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敢爲天下先,爲中華民族利益而奔波,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李大釗先生,北京大學還有胡適,徐悲鴻,劉半農,劉師培等著名學術界權威性人士,正是有了這些人,北大才得以爲國家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

劇中還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使得中華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必然原因。劇中有一段話這樣說:“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爲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爲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這些慷慨激昂的話語,無不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李大釗先生,陳獨秀先生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爲了自己如宗教一般的信仰,爲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困境中,有鋒芒,有探索的進行着他們的革命鬥爭生涯。向我們傳遞出了深刻的愛國情懷,傳遞出了中華兒女不達目的不罷休,越是在艱苦環境中越是努力奮鬥的優良品格。中國正是有了這些能人志士爲國家命運而忘乎自我,置之生死,前赴後繼的奮鬥,才使得我中國必不會亡國。

中華民族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這樣的英雄,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才得以被喚醒。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些不求回報,不怕犧牲,只爲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能在困境中走出來,從而立足於世界競爭之林,歷史必將會銘記先烈們的卓越功勳,我們必將會傳承他們的優良品格,擔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篇六: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這是一部青年們看完也許都想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的電視劇。劇中一羣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站在長城上,高聲朗讀李大釗的《青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個畫面令人難忘,那種氣勢磅礴,慷慨激昂,揮斥方遒的熱血場面不由讓我感受到青春的力量撲面而來,讓我看到東亞雄獅正在覺醒。

在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在一羣年齡最大僅27歲的青年努力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爲思想的偉大政黨——共產黨,誕生了。他們的青春擁有堅定而又執着的信念;他們的青春包含激情和熱血;他們的青春義無反顧、捨生忘死。

其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幕: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在父親陳獨秀目送二人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們目光堅定,面帶微笑的走向前方,父親的眼光泛着淚光。隨之鏡頭一轉,水泥大道變成坑坑窪窪的血路,皮鞋變成赤腳,輕快的步伐變成被腳拷拖住沉重的腳步,乾淨整齊的大衣變成破爛不堪的囚服。然而不變的是他們堅定的目光,始終上揚的嘴角,他們義無反顧走向刑場,不畏艱難,盡心盡力爲黨的事業奔走,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犧牲僅到30歲。在這裏借用豆瓣裏的評論“所有的國民粉都應該看看民國不是才子佳人公子小姐的花前月下醉生夢死而是哀鴻遍野餓殍累累易子而食的亂世”。

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如今,新時代青年接力前行,用自己的力量展現對黨和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忠誠。如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時間,她幫村裏引進了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建起垃圾池;還有秦玥飛到衡山縣賀家鄉任大學生村官,爲當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統,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現代化敬老院……

該劇的整個劇情展現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覺醒年代的百態人生。每一集都讓我們感動,每一個歷史人物都那麼鮮活,裏面有好多經典語錄,值得摘抄,裏面好多演講放到現在都是很鼓舞大家的。最喜歡潤之先生說的那句“在浮躁時代只有自律的人才纔可以脫穎而出,成就大事”。

看完覺醒年代,胸中一股涌動着熱流,耳邊又響起習近平總書記在100週年大會上對廣大青年的囑“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先輩們,很想告訴你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如各位所願,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了。任何困難面前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中國人,抗疫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最可愛的人。

篇七: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100年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得以實踐,在那些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手中奮鬥出新的曙光,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中國,一個昂揚向上、人民當家做主的中國。從腐朽、壓迫到自由、民主,從封建迷信,三綱五常,到崇尚科學,尊重人權。從跪着當奴隸到爬起來堂堂正正地做一箇中國人。是誰主宰了這個覺醒時代的命運?最終的答案是人民自己。是人民自己覺醒了!

作爲21世紀新時代的青年,我感慨那是一個多麼不平凡的年代。是一輩接一輩的共產黨人用信仰之頭顱,用信念之軀體構築起的熱血沸騰、熊熊燃燒的中國之魂、中國之脊樑。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國家表彰了42位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爲其頒授勳章獎章,他強調:“向他們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尋求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功臣,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是的,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中國之魂魄,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

斯人已去,世界飛速日新月異,中國已不是昨日之中國。然歷史一直在提醒我們:勿忘來路。信仰如火炬,開始在人民心中燃燒,點亮着人性之光,給社會,給這個時代帶來了無限的希冀與溫暖。

信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仰之於國家,猶如土地孕育着希望,難以想象一個無信仰之國將會如何慢慢消沉於安溺,國民如行屍走肉一般死寂沉沉,毫無希望。信仰之於個人,猶如甘泉滋潤着生命,無甘泉徐徐流淌,生命將乾渴而殆。我們都不能缺失自己的信仰。

回顧歷史,總是有意外收穫。回顧中國共產黨這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黨從無到有,每一步的攀登、進步都是多少人用整個青春,整個生命奮鬥而來。又犧牲了多少家庭,多少子女,多少父母的安逸與幸福。成功總是需要以犧牲作爲代價來交換,甚至付出是比生命還昂貴的東西。“振興中華”這句口號讓多少仁人志士,愛國人士前仆後繼,多少鮮活的背影讓人淚溼滿衫。英雄如東去之濤濤大江,層出不窮,連綿不絕。是什麼支撐着他們放棄了本該享受的安逸生活,選擇爲國家而戰,爲信仰而戰。這不僅源於對自身命運的不甘,更是爲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讓深處囹圄之中的他們卻甘之如飴?答案是信仰。那是一種超乎於個人本身,將祖國命運與自身命運緊密相連的境界。那更是一種難以企及的精神追求與人生價值信仰。

你若問我,何爲信仰?堅信,篤定,不迷失。可否再具體?—乃心中有敬畏,腳下有泥土。四海之地,天高海闊憑魚躍,有信仰之人方能於庸庸之才之中脫穎而出,實現夢想,成一方事業,成偉大人生。歲月漫長,歷史浩蕩送走了無數的人卻記住了一些人的名字。歲月失語,爲史能言,並將流傳於世世代代,永不間斷。前路崎嶇,身負偉大夢想,我輩自當自立自強,並以此自勉,奮之青春,心有所信,心有所望,心中有海,眼裏有浪,腳下有光。看萬里之江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篇八: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覺醒年代》這部劇清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社會和政治背景,也生動展現了知識分子、青年學生與普通民衆“覺醒”的過程。

劇中最讓我爲之動容的是關於社會覺醒的片段。在劇裏了展示北大校園裏新派知識分子與舊派文人以及北洋政府內保守派與革新派的權謀鬥爭,還呈現了被《新青年》影響的青年學生逐漸從思想、文化啓蒙走向社會實踐、從校園的象牙塔走向社會空間,並喚醒廣大工農羣衆的過程。我從未認真的瞭解過新青年的誕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僅僅知道是李大釗、陳獨秀的傑作,是那個時代新思想誕生的重要環節,不知道這個過程與北大又是怎樣的關係。直到看到《覺醒年代》,我才真正的瞭解到:每一個新思想的誕生,原來與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體現在劇中幾個橋段,一是陳延年、陳喬年由信仰無政府主義到進行互助社的試驗;二是鄧中夏、毛澤東、趙世炎等青年學生在李大釗的帶領下深入工人棚戶區調研,並組織平民教育演講團和創辦工人夜校;三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遇不公平待遇,新文化運動的同仁與青年學生們、工人階級等一起發動和參與五四運動,用政治評論和示威遊行的方式對內給北洋政府施加壓力,對外傳播中國民衆的聲音。這些都是從思想爭辯走向社會領域的實踐,是一種用行動來喚醒民衆的社會鬥爭模式。

在20世紀曆史中,正是陳獨秀們所召喚的一代又一代新青年們成爲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變革的主力軍,他們不僅是接受現代、精英教育的專業知識分子,也是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爲了理想敢於犧牲小我的社會主體。電視劇中用閃回的方式呈現了從無政府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在大革命中獻身的鏡頭,如此年輕,又如此悲壯。

亂世,使我們的民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同時也孕育了太多的奇蹟。在看了《覺醒年代》之後,我不禁想認真的去了解他們中的每一個人,每一種思想的誕生,每一個想法的瞬間故事。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如此的侷限,自己的知識是如此的匱乏,自己的堅持是如此的簡單,自己的認識是如此的缺少。

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是生來救國的,猶如天降一般,正好出現在那裏,正好促成了這件事,正好造就了這一份偉大。青年人,理應因青年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青春很短,只不過一瞬就遠去。在這有限的年華中,有的人虛度光陰,有的人碌碌無爲,但也有的人不斷挑戰自己砥礪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揮灑汗水。青春很長,需要我們去好好經營。

我們身處和平年代,身處21世紀,並非在民國那樣的洪流中去經歷苦難,但並非亂世纔可以造就人才,只要我們的思想始終保持在積極的狀態中,總不會因安逸的生活而吞噬了我們。

篇九: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作爲一部慶祝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影視作品,《覺醒年代》開局不可謂不低調。中生代的主演,再加上紅色的劇名,本應不受年輕的人追捧,但其卻在年輕人聚集的某評分網站上得到了9。3的高分。

該劇主要講述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到“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幾大重要的歷史事件。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的消息轟動了全國,並傳播到了國外。陳獨秀、李大釗等在海外的愛國青年受此刺激紛紛回國。爲了喚醒國人思想覺悟,陳獨秀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了《新青年》雜誌,開啓了中國近代的新文化運動。進而,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魯迅等一大批進步人士前赴後繼,力求國人思想之覺醒。在經歷了新舊文化之爭、五四運動並在深入學習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指導思想之後,中國有志之士的思想也愈發成熟,最終創建了中國共產黨。

該劇講述的歷史在教科書中僅僅三五頁,而在近代史歷程中也僅僅不過十年。但其中涌現了一批活靈活現的人物,做了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劇中對各類人物的描寫是整部劇的靈魂。該劇不侷限於表現正面人物的光彩照人,也將一些小人刻畫得入木三分。此外,個人認爲更難能可貴的是劇中拋棄了“臉譜化”的人物描寫方式,對幾乎每個重要人物都進行了客觀立體的刻畫。例如,提到辜鴻銘、劉師培和黃坎等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頑固派、舊思想。但編劇沒有片面化地展現,而是將這些人做的事,說的話整體呈現出來,讓觀衆自己去評判。

辜鴻銘幾乎就是封建、保守和迂腐代名詞,並且自始至終留着清朝的辮子。但辜鴻銘講“中國人的精神”這一情節,直觀地展現了其對中華文化熱愛之深,理解之透。說明其雖然是守舊派,但卻是國學大師。並且在後面的劇情中也展現出其人具有文學風骨。面對與新文化的分歧,辜鴻銘不屑劇中小人的作派,而是以學術文章正面鬥爭。另外,新文化倡導者們也在與其鬥爭中慢慢成長,魯迅就在這期間發表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其支持張勳復辟,在歷史浪潮中沒有把握好方向,沒有堅定地站在廣大的人民羣衆一方。最終解放中國的歷史使命沒有落到他身上,人民也不可能選擇他。這又表明,一個人的立場和原則遠比其學術造詣更重要。

還有因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而一夜白頭的易白沙,微笑從容奔赴法場的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等等,往往一兩個鏡頭,就將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他們或光正偉岸,或朝氣蓬髮,或傲然風骨,或陰險狡詐,頑固迂腐。在這部劇中,在這動盪的歷史中沒有絕對的主角。

翻閱人物事蹟就是在翻看一頁頁的歷史。“奮進百年路,起航新徵程”,只有瞭解黨的百年曆史才能看清未來的路線。正是諸多先賢勇當時代先鋒,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中國共產黨,換來了新中國。最後以國際歌中個人最喜歡的一句歌詞與諸君共勉:“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篇十: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我在青馬班觀影課堂的時候,對《覺醒年代》進行了觀賞,可以說它是一部神劇。每位演員,每個事件,每次對話,每個場景,都值得慢慢欣賞和玩味。

特別是第11集,辜鴻銘在北大的演講《中國人的精神》,句句經典,入木三分,直擊人心。中國人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

精通9國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的教授辜鴻銘,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

他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給洋人講課,每人要收兩塊大洋的門票,而且堅決不給他們插話和提問題的機會。要知道,中國人講演歷來沒有售票的先例。當時,聽梅蘭芳的京戲也只需一元二角,而聽辜鴻銘的講演卻要兩個大洋。

他倒着讀英文報紙,以此嘲笑英國人英語太簡單,正着看沒意思。

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和《大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

他的著作被列爲國外大學必讀書目。

他一生致力於讓西方人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他深信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拯救世界的良方。

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在北大任教時,已不流行辮子。但操着滿口洋文的他,卻是一副滿清遺老打扮,成爲當時北大一道極爲有趣的風景線。

面對衆人的嘲笑,他說:我知道你們笑什麼,笑我頭上這根辮子。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裏。

千萬不要以爲我們割掉了毛髮,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

恰恰相反,當一箇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

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着他們與衆不同的文明與精神,他們纔會在心裏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

一百年前就能有着如此清醒和深刻的認識,我不得不佩服辜老先生的遠見卓識,作爲一個上學上了十四年的人,我自愧不如,覺得自己很羞愧,看到那時候的大學生,在看看自己,真的是毫無可比性,對於國家,貢獻的事情,我沒有做太多,覺得自己只是芸芸衆生中一毛,對於我的班委工作,我沒有像張宇,潘曉宇等她們那些認真的態度,也沒有像覺醒年代那青年之志氣。那時候的青年,是真正的熱血青年,現在的青年,大部分被短視頻消耗了,被手機控制了,我們現在明明深處幸福之處,發達的互聯網可以讓我們瞭解更多,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正確的利用他,現在很少有人用互聯網來專心看一場新聞聯播了,我覺得雖是現在處於太平盛世,但是我們還是要關心國家大事,雖國家之屈辱已洗淨,但是我們還是要銘記歷史,以史爲鑑,知興替。我今後會更加嚴格一點來要求自己,慢步也好,快步也好,只要是向前走就是正確的,要時刻謹記,覺醒年代,那個時候的有志青年,他們優秀的品質,可以幫助自己,走上更好的道路,在即將接近尾聲的大學生活中,把班內同學服務好,分內之事,儘量做好,也希望,將來能爲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

篇十一: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在看完《覺醒年代》之後,一段評論令我哽咽:今天大多數青年根本無法想象,他們在政治課歷史課上死記硬背的那些他們自己根本不相信的東西,曾經真的被一羣人當作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鬥和犧牲。

課本里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那些背了又背令我們“厭煩”的名字,彷彿活了一般,他們不再是課本里的寥寥幾句話,不再只是時代的偉人亦或者革命家這樣的標籤式人物。他們活生生的就在那裏,在那個滿是沉痾舊疾的,危急存亡之際的,破敗飄搖的,封建壓迫,愚民看客的國家裏。他們不是課本上白紙黑墨的“紙片人”,不是冷冰冰的,不是遙不可及的,他們有着比常人更加熱枕的七情六慾,他們是那麼無比的鮮活,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愛人,父母,子女,朋友,也愛吃烤花生,和朋友小酌互相調侃,愛看雪景,他們是那麼熱愛生活。

然而在這個危急存亡之際,他們是粉身碎骨都要救國救民的中國人。有的人放棄了在日留學的大好前程毅然回國;有的人棄醫從文想要喚醒愚鈍麻木的國人;有的人冒死演講想要喚醒沉睡的中國人……這羣人啊,在迷茫和黑暗中苦苦追求真理與光明,只憑借一腔熱血與孤勇,嘔心瀝血趟出了一條救亡圖存的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去承擔開創者的使命,他們不信什麼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只堅信捨我其誰!那份精神與信仰、對人民的憐憫、對真理的執着、對國家的熱愛的赤子之心,如何不叫人動容!“我們懷揣火種走過黑暗長夜,跨過戰友的遺骸,踏過荊棘和深淵,最終在累累屍骨上重新點燃了種族延續的火炬。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不需要歷史來記載功勳,也無謂那些空虛華美的稱頌;只要山川河流、千萬英靈,見證過我們前仆後繼的跋涉,和永不放棄的努力。”

陳氏兩兄弟哪怕活得如此辛苦了卻不忍心看百姓的疾苦,毅然加入革命的隊伍,爲國家爲人民英勇犧牲,用他們短暫卻熱血的一生點燃星星之火;郭心剛先生在聽說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一夜白了頭,抱着“以死作氣,以命醒民”的決心,最終在五四運動中病情加重嘔血而亡;李大釗先生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召集學生工人運動,陳獨秀先生在李大釗先生問:“你爲什麼要建這個政黨”時,慷慨激昂,嘔心瀝血的說:“我爲了他們,能夠像人一樣地活着,爲了他們能夠擁有人的權力,人的快樂,人的尊嚴,我願奮鬥終生!”,後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那個年代學生們老師們打招呼均是相互鞠躬,哪怕是對立的兩個學派爭起來面紅耳赤,離開時也會相互鞠躬,這實在難得……正如劇中所說“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篇十二: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共同組織策劃創作了《覺醒年代》。該劇作爲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以1915年《青年雜誌》誕生爲起點,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時間線,全景式再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中國共產黨建黨這段風起雲涌的歷史畫卷。

有了信念,人生纔有航向

繼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之變,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倒行逆施的歷史醜劇,使得革命先驅們意識到壓在中國人身上的不只是清帝國的封建勢力,更有思想文化上的保守陳舊與孔家儒學的束縛羈絆。1915年,陳獨秀在《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次運動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與此同時,中國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他們有着強烈的民族信仰,熱切的民族期望,炙熱的愛國之心,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喚醒了國民麻木的內心,號召大家奮起反抗,堅持真理。

有了理想,奮鬥纔有目標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兩國失敗落幕。在近代歷史上中國第一次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和平會議,在人民滿懷期待歡迎青島迴歸之際卻得知美英法與日本同流合污,竟將中國領土轉讓日本,並爆出袁世凱與日本祕密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國難當頭,陳獨秀、李大釗等迅速發文抨擊時政。5月4日,北京大學3000多名學生聯合其他各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示威遊行和街頭演講,主張科學與民主,呼喊着驅除反動軍閥,抗議政府喪權辱國的行爲,要求拒籤巴黎和約。在全國各地學生、工人運動的支持下,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合約簽字,人民愛國運動取得勝利。

有了信仰,青春纔會發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百年前的五四運動,一羣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開啓了青春之旅,一腔熱血激起了國民的愛國心,一身正氣記錄在中國革命史裏。迄今爲止,五四精神仍激勵着一代代中國青年,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說“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讓我們志存高遠,讓我們砥礪前行,讓我們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鬥不止。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無憂,社會和諧,國家安定。可我們不能忘記這都是上一輩革命先烈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將這份信仰傳承下去,將民族精神融入我們的生活,將愛國主義鐫刻在自己的心裏。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知識、科學、文化、法律和業務知識,努力學習爲人民服務的本領,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這樣纔不枉英雄先輩的捨身付出,這樣纔是對五四精神最好的弘揚。

篇十三: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覺醒時代》這部劇第一次把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作爲主角呈現在銀幕前,是一次大膽的創新,給我們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感人肺腑的篇章。對於像我一樣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人來說,整部劇總能看得我熱淚盈眶,熱血澎湃,如教科書一般,但又勝過教科書般的重現了中國近代史的文化變革,政治變革。

蔡元培先生的遠大夢想和天下胸懷,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李大釗先生的敢爲天下先,毛澤東同志的少年熱血,一朝朝,一幕幕,讓目前正在享受他們用生命、用鮮血所換來的今天的我們,猶如身處那個時代,再一次感受了舉國迷茫的時代,水深火熱中國的時代,外族欺辱的時代,先輩們不畏強權、不畏艱辛、不畏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爲了中國的未來用盡生命去譜寫的篇章。沒有蔡元培先生,就沒有陳獨秀先生的北大教授,就沒有胡適先生、魯迅先生、李大釗先生等的北大新青年,就沒有北大的變革,文化的興旺。同時,也不管當時的黎元洪大總統的邀請蔡元培先生擔任北大校長的初衷,但是作爲一名中國人,我依然非常感謝他!沒有他的初衷,就沒有蔡元培先生,就沒有新北大,就沒有文化興旺的民國,也可能就不會有如此影響深遠的《新青年》,也可能不會有改變中國如此浩蕩偉壯的五四愛國運動。

百年前的覺醒年代,革命先驅尚在悽風苦雨中爲抨擊舊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強力倡導“科學與民主”,爲傳播新思想而奔走呼號;轉眼間歲月輪替,我們在獲得科學與民主以及全面社會進步的基礎上進入了“新覺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應將客觀、辯證地再認識傳統文化、歷史作爲己任,在熱血沸騰的歷史中審視自己,收穫歷經坎坷卻又一往無前的擔當和勇氣;在多元豐富的思想爭鳴中回溯傳統,收穫海納百川的心態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了理想,奮鬥纔有目標,有了信念,人生纔有航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衆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成爲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中國青年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與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始終樹立爲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最高目標,確保黨的事業燈燭輝煌,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當代青年當以史爲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處於新時代,我們必須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長征走的是高山峻嶺,渡的是大河險灘,過的是草地荒原”,而我們要面對的是變幻莫測與艱難險阻。但只要我們肯打破常規,破開枷鎖,穩中求進的同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就一定可以在這個多彩的時代謀好新局,開好新篇。

篇十四: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爲紀念建黨100週年,我和支部同志們一起觀看了《覺醒年代》,這是官方推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覺醒年代》講述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共機關刊物之間我黨建立的歷史背景與重大事件,包括新舊文化運動以及五四運動、中共一大召開等,這段風起雲涌的歷史如畫卷在我眼前展開,震撼着我的靈魂,也堅定了我入黨的決心。

今天的高校是育人的地方,是爲社會主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百年前的覺醒年代,高校也是一羣有志青年抒發豪情壯志、實現理想抱負的場所。當時的高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當時高校的學子身懷赤子之心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其中,有一部分青年在衆多道路里選擇走出高校,走上街頭,爲新民主主義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在悽風苦雨中爲抨擊舊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強力倡導“科學與民主”,爲傳播新思想而奔走呼號。他們就是我黨的先驅們,是我黨的早期領導人。

轉眼間歲月輪替,當今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實現“兩個一百年”中的第一個奮鬥目標,可以說在獲得科學與民主以及全面社會進步的基礎上已經進入了“新覺醒年代”。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建校110週年校慶日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來到清華大學向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並着重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爲何總書記如此看重高校學生?正值書生意氣的二三十歲,揮斥方遒的年紀,當代青年人追求的初心和使命應該是什麼呢?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這些“90後”、“00後”們生而逢和平年代,卻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情況下愛國教育、愛黨教育尤爲重要,建立文化自信迫在眉睫。在看似安逸的和諧安樂下,其實危機四伏,一場疫情更是加快了世界競爭格局的變動。我們青年人更應清醒:貪圖享樂就像慢性毒藥,侵蝕民族靈魂,懶惰民族思想。唯有居安思危、刻苦奮鬥、保持學習的熱情、堅持讀書,才能防止國內外反動勢力以無形的手毀滅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當代青年當以史爲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青春是短暫的,但吾以吾輩之青春,接力先賢的火種卻是實實在在可以做到的。守護這盛世之中華絕不能是口號,奮鬥美好生活也絕不是空口無憑,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勝利終會來臨。

篇十五: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撫今思昔,我們聆聽歲月的迴響;有澎湃,有悠長,有深沉,有激昂。這些充滿活力的音階,組成一首雄壯有力的鋼鐵洪流進行曲。激盪在廣袤無垠的祖國大地上,記錄着新中國的百年滄桑。

如果不是因爲《覺醒年代》,我們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陳延年、陳喬年是誰?也不知道延喬路的寓意何在?更不知道爲什麼延喬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其實在祖國的許多地方,還有無數個不爲大衆所知曉的人名地名。或熙來攘往的街頭巷尾,或川流不息的道路兩旁,他們生前的軀體已獻給了祖國,他們死後的英靈還福佑着人民。佇立在人們的生活中,沉穩地堅守足下的土地,試圖向過往的行人娓娓訴說內心的衷腸。

他們和我們一樣,永遠年輕,意氣風發,志氣昂揚,懷揣理想。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立志救國,在充滿信心的革命道路上奔騰前往,發出像軍號一樣率直樸素的吶喊,力圖覺醒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

當延喬二人拖着沉重的鐐銬,赤足淌過漂浮着花瓣的血泊時。儘管描繪着悲傷與憤怒,也暗示着勇氣與希望。這些鮮紅的花瓣並不是悲觀地點綴,而是給那些爲革命而獻身的烈士們所寫的史詩般的讚歌。面對死亡,他們用微笑驅散了憂傷,他們用身體的滅亡換得了靈魂的堅強,他們用血肉爲人民贏得了自由與信仰,他們永遠存活在人們的心上。死亡與痛苦並不能動搖革命者堅定的信仰,而由希望和勇氣佔主導的革命信仰,具有更加銳利的鋒芒,充滿蓬勃的活力,像一面旗幟在風中飄揚,在人民心中震盪作響,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承載着改造國民思想的歷史任務。縱觀民國曆史,盡是民生凋敝、滿目瘡痍、餓殍遍地、外寇入侵的真實景象。我們的先輩目睹如此的場面,心中悲憤不已,勵志圖強。將手中的刀筆化作大戟長槍,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作殊死的較量。他們以《新青年》雜誌作爲主要陣地,將戰場擴展到社會的四面八方。而在這壯烈的戰鬥中,被禁錮了兩千年的思想重新煥發出光芒。革命的主題在熊熊的烈火中熔鑄,百鍊成鋼。不可勝數的志士仁人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匯成一股力量,使得民衆的精神面貌改模換樣。工人和農民在號召聲中從腐朽的深淵中站起,這是生命的復活,勝利的曙光。

新文化運動已完成了自身的任務,它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譜寫了光輝燦爛、導向明晰的序章。這是一支屬於人民的黨,表現出英勇、機智、果斷的豪邁氣概。如利刃新發於硎,如鷹隼試翼蒼穹。

在一百年後的今天,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滿含熱淚寫下這篇文章,告慰那些長眠于山河的英雄骸骨,慰勉那些捐軀赴難的亡魂英靈。我想登上高山,跨過河川,一路狂奔一路呼喊。

先輩啊!你們的夙願已經實現。你們的志向,將由我們來承擔。

篇十六: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覺醒年代》是我在寒假看的一部劇,讓人感慨萬分,特別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釗、魯迅、蔡元培、陳獨秀等等。《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衆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出了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畏犧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

這部劇主要敘述了李大釗、陳獨秀和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別以及周恩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和趙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在劇頭,我們瞭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戰場分身乏術,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在此前後,自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被迫流亡海外,資產階級革命派無力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進行到底,中國依然沒能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地步,軍閥混亂、倒行逆施、民衆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

爲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羣有志之士奮起抗戰。陳獨秀同志認爲中國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摸索思想啓蒙,力求喚醒民衆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啓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看完這部劇,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將成爲新時代中國的頂樑柱。我們應以青春奮鬥圓青春夢想。

青春夢想和青春奮鬥是一個青年的“精氣神”所在。青春,因夢想而絢麗多彩;青春,因奮鬥而動人心絃。回首1919年那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是千萬青年救亡圖存、振興民族的青春夢想聚合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是千萬青年不畏禍難、不畏艱險的青年奮鬥掀起當代中國飛速發展進步的時代浪潮。站在新時代的青年,正處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更應接過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奮鬥圓青春夢想。

青春奮鬥,是青春夢想的靚麗底色。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拼搏的人生精彩紛呈。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100年前,北京大學等三千餘名青年學生懷揣救亡圖存的青春夢想,在民族存續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運動迅速席捲全國,廣大青年用源源不斷的生力書寫了一幅“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時代畫卷。細數那些激情燃燒的青蔥歲月,傾聽那些砥礪奮進的負重足音,重拾那些奮發圖強的青春夢想,猛然發現,五四精神已成爲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五四青年爲民族復興的青春夢想已經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身上。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高舉五四運動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追夢人,同全國人民一道,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篇十七: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百年前,有句吶喊響徹天地,喚醒了沉睡的中國,“青年要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發出吶喊的人就是中共黨員李大釗同志。

青年是黨的活力源泉、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要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養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繼承革命先烈的鬥爭意志。青年黨員要像李大釗同志一樣,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理論的信仰者、踐行者。

李大釗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李大釗同志積極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李大釗同志一生追隨馬克思主義思想,用生命踐行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榜樣,積極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強烈的民族情懷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看到祖國正處於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內憂外患。他說:“感於國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羣之良策”。民族憂患令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在哪裏,民族的未來在哪裏,他無數次扣心自問。他苦苦尋找如何拯救病態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時才能照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他看到了希望,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嗎,他在黨旗下宣誓,成爲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永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章,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的革命情懷,強烈的鬥爭精神,李大釗同志始終懷着執着的理想信念,爲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李大釗同志是我們黨的精神豐碑,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標杆,認真學習黨的思想理論,積極做偉大思想理論傳播者。

永恆的奮鬥精神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爲黨的革命事業,奮鬥了終生。作爲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複雜的困難面前從沒有退縮過,在艱苦的鬥爭中從沒有放棄過,在嚴酷的刑具面前從沒有畏懼過。奮鬥是最亮麗的民族情懷,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吶喊,他永葆一顆奮鬥的心,爲了民族的未來,爲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奮鬥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滅的燈。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榜樣,永葆奮鬥精神,爲了偉大的民族復興,積極做偉大事業的踐行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李大釗是我們廣大青年黨員的精神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們前進的道路。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做到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篇十八: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有志有德的青年更是如此。覺醒年代這部影片更是詮釋了年輕人應有的責任。

新文化運動時期,我們國家正處於李大釗先生所說的:天發殺機,戰雲四飛。極貧極弱落後捱打的狀態,當時的民衆流離失所,列強環顧蒼生迷茫期。這時候需要一些能喚醒民族的力量。

覺醒年代以革命先驅正是這種力量,在艱苦年代負芒披葦,當時的大衆需求真理,先驅們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探求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精神思想,盡力喚醒大衆混沌的思想,在艱辛尋求真理的征程中,他們逐步確立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伴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先驅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漸漸開始轉向革命行動,提倡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氣象一新。

喚醒民衆是那個時期青年託國格,覓公理不怕天罰,敢於流血,爲羸弱的中國尋求良藥責任。那個時代先驅以:君去矣,甘將熱血紅青島;吾來也,不許狂奴撼泰山。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愛,誰愛?他們以無懼生死的豪情壯志,有擔當英雄氣概奔走呼喚。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他老人家的愛國情懷更是我輩學習的楷模。

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說:“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之膏腴待闢者,正自廣闊,青年勉乎哉?”現今社會科技發展,是我輩青年的首要責任。這正是覺醒年代裏所說的:天生我才,不敢擔當,就是失職。

我們是何其幸生在沒有戰爭的新中國,時代召喚我們要去履行新的使命,我們是科教興國的受益者。作爲最大的受益者我們理所當然的肩負起振興祖國,挑戰新的技術革命的重擔,在先驅的楷模影響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

當代國際政治形勢風雲變化,我們作爲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時刻牢記我是中國人,我深愛我的祖國。牢記習主席所倡導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同時,不要看不起我們的父輩,要做一個知識結構完善的人,在學習自己的專業同時,廣泛的涉獵其他學科,以提高自己能力,做一個全面發展與時俱進的合格人才。

馬克思說: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兩個字之中……奮鬥!只有奮鬥,才能治癒過去的創傷;只有奮鬥,纔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正如覺醒年代裏所說的: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甩掉慵懶,時刻自律,時刻牢記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我們要勇於進取,牢記使命,爲人類的幸福奮鬥終生。

篇十九: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觀時代風骨,立鴻圖之志,追吾輩之號召。

故事的背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講述了那個時代的思想啓蒙,不同思想流派在尋求救國之路中紛呈互映、相惜相爭,展現了革命英雄的使命擔當與俊朗風骨。以“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革命故事爲線索,展現了從《青年雜誌》創辦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段偉大的歷史進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爲中國尋找出路,進行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

革命、信仰、理想不單單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在荒亂年間,一切都是不穩定的,但是隻要有信念,就永遠不會被打倒!那個年代的青年,都有着偉大的信念。他們一腔熱血要救中國,可能他們知識儲備不足,但那些領頭人卻是有着偉大的使命擔當。一羣好兒郎,心繫着國家的命運,他們有着更遠的眼界,他們知道未來的走向。在一切都不穩定的年代,他們嘗試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救國的方法,或許最終未必走得通,但是他們敢於嘗試,敢於挑起大梁,由於各種文化思想的碰撞,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道路。如今,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那個模糊且未知年代,他們摸着“石頭過河”,又是何等的艱辛啊!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並立志創造一批新時代、新思想、新觀念的青年人,從根本上救中國。雖然得到普遍認同,但仍然不乏一些頑固派的阻撓,他們固步自封,堅持擁護孔子的三綱五常,不接受一切新的事物,他們這羣新思想的學者雖然跟保守派對立,但是他們並不反對古代的優秀文化及思想;而相比頑固派,他們卻不辨好壞,一味的求古,不分糟粕,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那個時代的“大家們”,都稱得上英雄,他們不僅有先進的思想、豐富的知識,更是有信仰和理想的革命英雄。

前輩摸着石頭過河,如履薄冰,後輩也要緊跟其後,不懼艱辛。我輩青年雖不需在戰亂中扛起國家大旗,但我們仍需要學習先輩的精神。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在當今和平的中國不需要我們青年扛槍上戰場殺敵護國,但是我們有着同樣的任務——強國。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我們國家飛速發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強國,但卻不是全面的,在這個靠才能的時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科技強國。我們雖然不能像鍾南山、袁隆平、錢學森他們那樣偉大,但時代選擇了我們,培養了我們,爲了獲得時代的認可,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學業,爲祖國的建設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短短几十年,新中國迅速發展起來,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輩已退下,我們充滿着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即將登上舞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要感應時代號召,擔起少年之責,實現強國之夢。讓我們用青春之我鑄就青春中國,把小我夢想融入大我情懷,將個人奮鬥的前進動力凝聚爲民族復興的時代經緯,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樂章!

篇二十: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

今年是共產黨建黨百週年!爲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出版了很多與黨有關的電視劇,其中《覺醒年代》就令我讚歎不已。

我們並不缺乏無法紀念的歷史,可我們卻總是用吃喝玩樂來填滿生活。所有的懶惰與怯懦,都是從忘記歷史開始的,我們忘卻了來之不易,也忘卻了物力艱辛。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訴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爲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爲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憑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東去,向西去,去嘗試,以頭顱,以青春,九死不悔,單單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國諸朝之變革,從來都不應該是華洋之變,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非洗經伐髓,不可治之。

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趨勢,逆着趨勢的勢力在大勢面前都會被碾壓的粉碎,雖然經歷了兩次復辟,但終歸還是走向了民主,這是大勢所趨。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無論是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實事求是,從自身實際、和歷史趨勢出發,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前輩摸着石頭過河,如履薄冰,後輩也要緊跟其後,不懼艱辛。我輩青年雖不需在戰亂中扛起國家大旗,但我們仍需要學習先輩的精神。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在當今和平的中國不需要我們青年扛槍上戰場殺敵護國,但是我們有着同樣的任務——強國。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我們國家飛速發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強國,但卻不是全面的,在這個靠才能的時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科技強國。我們雖然不能像鍾南山、袁隆平、錢學森他們那樣偉大,但時代選擇了我們,培養了我們,爲了獲得時代的認可,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學業,爲祖國的建設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短短几十年,新中國迅速發展起來,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輩已退下,我們充滿着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即將登上舞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要感應時代號召,擔起少年之責,實現強國之夢。讓我們用青春之我鑄就青春中國,把小我夢想融入大我情懷,將個人奮鬥的前進動力凝聚爲民族復興的時代經緯,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樂章!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21017.html

  • 標籤: 精選 大學生 覺醒 觀後感 戰狼1觀後感400字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精選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大學生(精選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