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24W 次

篇一: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

讀了鄭金洲教授的《教師如何做研究》一書,對研究成果的表述有了更爲清晰的理解,感受頗多。鄭金洲教授是我“認識”的比較早的一位專家型的學者,說起認識也是通過他的著作走進他,下面把我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克服兩種傾向,提升研究成果。

鄭金洲教授在談到教育敘事時指出:教育敘事的兩種不良傾向是碎片化和描述化。對於教育敘事,我自有我很深的體會,我並不贊同鄭教授所說的碎片化,雖然對於專家而言是碎片,但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是自己*勤耕耘的結果,我們剛開始寫教學隨筆的時候不要害怕是碎片,正是這些碎片讓自己的思考更深入,當我們擁有很多這樣碎片的時候,要學會梳理,用自己的思想把碎片穿成美麗的項鍊。從不知道怎麼寫到寫得比較好,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書寫中去反思,在反思中去提升。當我們書寫到一定程度後就應該克服這兩種傾向,寫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內容,提升研究的成果。

二、堅持書寫隨筆,享受幸福教育。

作爲教師要堅持記教學隨筆,教學隨筆是在一種在無意識的形態下回顧自己行走的歷程,留下自己的心靈軌跡。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走別人的路,雖然省力,卻很難留下自己的足跡,走自己開闢的路,卻充滿着奮鬥的歡樂和笑聲。”回顧2003年以來我用教學隨筆記錄課改的歷程,記錄和教師一起研究的過程,記錄教學的點點滴滴,如今當我翻閱自己近80萬字的隨筆,我享受到更多的還是幸福。書寫教學隨筆就是在大海邊撿拾一個一個美麗的貝殼,只要我們堅持去撿,一定會滿載而歸。從我書寫教學隨筆的心路歷程中告訴我:堅持就是一種品質,在堅持中拉長自己的人生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在書寫隨筆中梳理自己思考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育教學的幸福所在。讓我們在書寫隨筆中進行反思,在書寫教學隨筆中享受幸福的教育。

總之,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藉助科研提升反思的效果,在反思中促進教師的*成長,在學校科研中堅持書寫隨筆,享受幸福的教育。

篇二: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2017年5月16日下午,教育學博士、全國中語十佳教改新星、全國中學課程改革小組成員、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申宣成博士蒞臨滑縣教師進修學校,爲滑縣中小學語文教師做了一場題爲《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的專題報告。

報告會在輕鬆愉快的熱身遊戲活動中開始。隨即,圍繞一系列的問題展開。什麼是課例研究?教師爲什麼要進行課例研究?我們今天怎麼做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的方法和途徑有哪些?課例研究的素材有哪些?……

每位教師都想成爲專家型的教師,申博士講能讀並研究500個課例,定會如願以償,否則可以親自去找他理論。但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雖然通過各種途徑讀了不少課例,自己也寫課例,但卻沒有深入地對課例進行研究,缺乏理論的指導。聽了申博士的講解,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曾認爲很驕傲的課例,發現自己曾有多嚴重的不足而不自知,明白了今後的課例研究該如何做起:課例是課堂教學的實錄,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爲基礎,通過對一節課或其中若干教學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在互助與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的教研活動。

我們做課例研究可以用專題分析法、情景填空法、結構覆盤法三種方法,結合自己課堂實踐進行。專題分析法舉例能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四種方法:開放式質疑、激趣式質疑、引領式質疑、討論式質疑。申博士結合大量生動、具體的課例來爲我們解析這些理論,如拂面春風、如甘露入喉,我迫切地認識到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課例的需要。

課例研究的素材有現場觀課、課堂視頻、課堂實錄、課堂敘事。

申博士針對廣大教師關心的問題和專業困惑,立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和專業成長的需要,旁徵博引,做了深入細緻地講解,還列舉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案例,以名師課堂實錄中的某一個環節或故事爲切入點,從專業的視角對課例研究進行剖析,闡述了課例研究的價值、對象、內容、素材選取、研究方法等,讓大家對課例研究有了清晰的認識。特別是通過現場互動和討論,幫助大家感悟課例,掌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方法。申博士還勉勵教師們要多反思課堂,多研究名師的課堂實錄,積累課例素材,努力從職場型和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申博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深奧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的淺顯易懂,讓我們興趣盎然的同時,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對所學內容回味無窮。生動的報告開闊了教師們的專業視野,增強了開展課例研究,深化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做新型研究型教師的專業自信和研究意識。

篇三: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教師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的簡稱,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爲研究對象,着眼於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一種“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校”的教學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師個體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師集體在教學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經驗分享和學術互助;“專業引領”——專業研究人員對校本教研的專業指導和支持。課例研究完全具有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種形式,目標指向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我校在認真學習外地經驗的同時,在課例研究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兩種研討形式:

1、一人同課多輪

2、同課異構

我們在“同課異構”的課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該校採取的方式是:分年級商定出相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集體進行分析研討,通過這樣的活動旨在引導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課程設計、分析學生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師適度指導、學生主動參與。

第一輪的聽課、評課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一輪課下來,在教學同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師雖然教學風格各異,教學特點不盡相同,但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在課後的研討中,老師們通過比較、分析、肯定、否定,不斷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學,從而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同時也提出值得關注、探討的問題,例如:“怎樣做到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識字教學的遊戲活動很多,但什麼樣的遊戲策略更有效?”老師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出謀劃策,尤其是研究人中同提供有效的策略,爲第二輪聽課、評課夯實了基礎。接下來的再次設計、聽課,主要針對第一輪聽課中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改進策略,促使教師行爲進一步改進,以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這樣的課例研究形式從比較教學設計、課堂試銷、到研討反思教學出現的種種問題,到提出改進策略並付諸行動,再次實踐,再次反思,老師們在設計——行動——反思——行動——反思中,經歷了先實踐,再反思,再進行理論昇華,再實踐的過程,不斷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了實踐智慧。

篇四: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教什麼

關於“教什麼”,不僅、考察教師對所教學科的認識,更是考察教師如何思考學科對兒童的意義所在,如何致力於體現學科知識與兒童生活經驗的溝通與融合。教師只有以創造“兒童的學科”爲使命,才能使學科知識進入學習者的個體生存體驗,對個體的生活境遇和問題作出解答,從而提升個體精神生命的內涵。

如何教

在教學領域,長久以來人們專注於對“如何教”的探討,但思路如出一轍,執着於在

教的方面“有所作爲”,恰恰忽略了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不瞭解學生的學習,便不不有好的教學。

如果教師能夠領悟這一點,就不會如此迷戀語言,認爲只有不停地說纔算盡責,總擔心自己在課上說得不夠多;同時也不會控制教學,使之按照自己的路數一直持續下去。

儘管控制並不都是消極的,但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棄控制是好教師具備的品質。

教學的精彩是無法預約的,懂得如何教的教師是那些尊重課堂教學的偶然性!

教師,對他們而言,教的真諦在於保持心靈的開放,專心致志地聽取學生,並在傾聽中點燃課堂的對話,生成教學的意義。

教學知識

教學法知識是與特定主題有關的教學策略和表徵的知識。有效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師在面對特定的學科主題時能夠將這一主題按照兒童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達出來,即以適合兒童的思維與學習特點的方式重新表徵學科知識。

真正的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個人獨一無二的教學經驗。儘管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教學法教材或教參上的教學建議熟知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在面對具體內容的教學時,是否具有在不同教學方法之間轉換的能力纔是問題的關鍵。而這一點教師只能通過教學研究在實踐中獲得積累。

因此,有關教學法方面的議題就成爲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

例如,一所學校的英語教研組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但是在實施中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頭痛的現象,那就是個別優秀學生經常佔據話語權,以致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只是被動服從。於是他們開展了以“分散話語權,促進組內平等”爲主題的課例研究,最終找到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二)關注學生學習的事實而非教師教學的風格

對學生學習的普遍而深入的關切應貫穿課例研究的始終,並使之區別於其他類型的教學改進活動。

由此在課例研究中,課後研討的內容應着眼於課堂中兒童學習的事實展開,避免聚焦於課的成功與失敗或教師的教學風格。

一個教師“教得怎樣”不能僅僅依靠其自身的風格加以考量,更應該從課堂上每個學生的學習實況出發加以考察,更何況教學研討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教師要露一手”。

只有以“學生的學習”作爲教研的主旋律,用關於學生學習的信息修訂課堂和改進教學實踐,才能創造“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室,實現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每個學生都得到尊重的學習。相應地,教師的學習也才能通過和憑藉課堂裏學生學習的實現加以形成。

觀察者分析問題的複雜性:課堂中的一件事情可能產生多種結果。教師等幾分鐘讓一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同時讓班上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落後了一步,對另一位想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

最後大家得出結論:要聽取學生的精彩觀念,教師必須尊重教學生活的偶然性,保持心靈的開放,清楚地認識到課並不能按照計劃一直進行下去。雖然有時候這樣做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但誕生精彩觀念的同學爲整個課堂作出了理智的貢獻,同時所有的同學也分享了同伴的精彩觀念,因此教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這樣的研討無疑使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更加全面而深刻。

課後研討活動的進程安排

①彙總觀察結果

②執教者講解教學意圖

首先要詮釋自己的構思,其次要說明實踐中的調適,再次要闡述實踐後的反思。

③基於觀察結果展開羣體研討

首先是觀察者向執教者彙報“我們觀察到了什麼,其次是詢問執教者“觀察結果反映出教學存在怎樣的問題”,再次是雙方共同討論“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後是觀察者向執教者分享“我從這堂課中學到了什麼。

④形成改進建議

篇五: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在沒有接觸《課例研究》這本書之前,我們已經開始摸索着做課例研究的課題,只是苦於沒有理論的指導。20年冬天我們課題組根據張磊霞老師講的公開課《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進行了課例研究的學習,首先是設計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探討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第一次備課,並通過說課完成教學任務,但運用到實際課堂後會發現好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學生討論過程中思維的發散,計算能力的欠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反饋的信息不同等等。從而我們課題組再次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二次備課,在第二個班級裏實踐,通過幾次反覆磨課和探討,最終找到了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們提交了課堂實錄,研討的記錄及個人的反思與總結,從而完成了第一次課例研究。

拿到這本書時,如獲至寶,不但給出了實例研究,更給出了理論支撐,使我們在課例研究的道路上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下面是對本書的一點認識。

一、課例研究與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的區別

教學設計是事先構想的教學思路和具體的教學措施、步驟,寫在“教”之前,設計“做什麼”、“如何做”等問題,而課例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或事件的記錄和反思,寫在“教”之後,包括“做了什麼”、“做的怎樣”,“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課例與教學案例都是基於課堂教學的一種反思,都要求有鮮明的主題,選取的材料要爲主體服務。但就兩者的研究範疇、中心問題、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一是課例重點在於對課本身的優化、提升和改進,二課例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教學的策略的方法和如何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三課例的核心內容是針對問題解決、圍繞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展開的。

二、課例研究的特點

課例研究是對一節課的研究,是對“教學設計——課堂觀察——反饋會議”三個環節循環反覆、不斷研究改進的過程,有以下特點。

1、協同性,研究課的設計要求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課例研究把日常的教學活動提高到了教學設計的高度,使備課與研究有機地融爲一體。爲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們必須親力合作,在制定計劃、上課、觀課、修訂、再次上課的系列活動中,教師間的合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情境性,理論始於觀察觀察,滲透理論。在小組討論中,觀課教師會認真聽取上課教師對課例得失的自評,同時也可以對上課教師的課例進行提問,交換看法。

3、周密性,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方式記錄課例,通過錄音、錄像、詳細筆錄、課堂觀察筆記、複製學生作業全息描述教室環境、師生的語言、行爲、表情和氣氛等,目的是爲課後分析提供客觀、翔實、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4、省悟性,授課教師優先發言,合作研究者進行點評。只有讓不同教學觀點碰撞,纔能有效促進教師思想的進步與發展。

三、課例研究的好處

對教師的好處:一幫助教師深入思考一個特定的內容;二幫助教師主動思考面向學生的長遠目標;三是幫助教師在研究課中切磋和提高;四幫助教師深入細緻的研習教材;五幫助教師漸進的提高教學能力。

對學生的好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課例研究有助於教師始終聚焦學生的學習;2。課例研究有助於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3。課例研究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4。課例研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5。課例研究有助於學生審視學習目標。

“課例研究”着眼於學生寬廣長遠的學習目標,發展學生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形成學生自己的學科興趣。同時也爲教師發現教育學生的方法提供支持。教師之間相互相觀課並進行研究,一方面有助於增進教師之間的學術友誼,另一方面有助於增長教師的智慧,其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課例研究的方法

1、明確選題方向:一課例從現實問題中來;二課例從現實困境中來;三課例從實踐場景中來。

2、確定選題原則:一是實踐性;二是激趣性;三是可行性;四是生活性;五是系統性。

3、方式方法:一是重視集體備課,大家一起活動準備,集中研討,修改提綱,撰寫教案,信息收集與反饋。二是重視課堂觀察,有利於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三是注重課後的研討,我們遵循執教者說課,聽課者研討,主持人總結,然後重新修訂教案,爭取“一課兩研,分步研討”即上完一次課之後即興的組織研討,隨後針對整理出來的課堂教學實錄再進行深度的研討。

四、存在的問題

所有的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東西,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爭取上課每一節課,做好每一個課例。

篇六: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並不十分喜歡讀那些**強、知識*強的書籍。很多時候是在外界壓力下才硬着頭皮將之看完。不久前,在整理書櫃時很偶然地發現了一本《教師如何做研究》,打開嶄新的扉頁,煩躁的情緒在閱讀中漸漸寧靜,閱讀的收穫在思考中漸漸沉甸。

走上講臺已有20年,但驀然回首,卻發現兩手空空。一直以來都認爲研究的事歸教育專家,不是普通教師能做的來的,他需要高深的理論功底和寫作能力。所以一直來都沒有下大決心去做點什麼。

但當我拜讀完了鄭金洲老師關於教師如何做研究的系列文章後,使我感觸頗深,在今天看來,真是大錯而特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做研究的資本和能力,那就是真真實實的教育實踐,紮紮實實的教育日誌。

一、我對書的內容感受

我個人認爲《教師如何做研究》的前三章,包括導論在內主要內容是解決爲什麼做研究和研究什麼的問題是書中最精*部分,文章講到了學校科研存在的六中誤區:1、求新求異;2、貪大求全;3、跟風追潮;4、課題至上;5、論文情節;6、穿鑿附會。講到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指向是爲了1、解決學校實際問題;2、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3、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其中還講到教師教育研究的定位問題及確定研究問題的幾個方面:1、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2、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3、從閱讀交流中發現問題;4、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

這些內容即解決了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思想問題,又指明瞭實際工作的方向。教師的研究不需要形成或依附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需從自己的工作、身邊的事着手即可。課堂教學無疑是首選。從審視、反思自己的授課開始,在相互聽課、評課中交流,由感*到理*,從實踐到反思再到改進。可以以活動爲中心,組織聽評課等教研活動。活動中的收穫就是我們的成果,而不必強求非以論文的形勢出現。談到聽評課,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如果每一個聽課者能夠爲授課者提出一點意見,或者能從授課者那裏得到一點啓示,則對雙方都是有效的。當然首先還是要解決想說而又不好意思說的問題,同事之間的交流應該是真誠的,是爲了自己的工作,爲了彼此。

二、我對自己過去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啓發

(1)缺少自我觀察與反思

針對自己20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覺得自己身上首先缺少自我觀察。

自我觀察指的是教師自己對自身行動過程和結果的反觀,通常表現爲教師在行動結束之後,對自身所展開的行動過程的回憶與描述。這類觀察或多或少帶有反思的*質。

反思是在行動和觀察之後做出的,它既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的結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動研究循環的開始。反思的目的就在於尋求教師行動或實踐的合理*。這種反思大體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整個行動研究過程的系統描述,即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到制定計劃、從採取行動到實施觀察的整體圖景;二是對行動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作出修正,需要作出哪些修正。所以說反思,既是行動研究一個過程的結束,同時又是一個新的過程的開始。正是在這種從反思到問題、到計劃制定、到採取行動、到觀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教師的*化程度在提升着,實踐質量在提高着。我想如果我能在每節課之後都能作些認真反思,相信我們的教學能不斷進步

(2)善於發現教學新問題

我們常常說,任何研究都是從問題的發現開始的。同樣,教師要想研究就必須發現教育問題。如何確定教師研究的問題,提出問題是關鍵的第一步,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的衝動。可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存在這樣的困惑,現實中,的確存在着很多教師找不到的問題,或者即使找到問題也屬於“僞問題”而不是“真問題”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在尋找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地離開了自己的實踐土壤,忘卻了教師從事教育的根本目標——改進實踐。

鄭老師提出: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從閱讀交流中發現問題;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這僅僅是從教師的日常工作中*作較爲便利常見的四種方式提出問題。並且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有那些問題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進行探索?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以完成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是否有足夠的可利用的資源?都需要我們結合自身、本校的多方因素,分析選擇問題。確定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在教師的教育研究活動中,制定計劃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教師提出研究問題後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前奏,同時又是進行行動前對自身行爲所做的系統審視和反思。這些計劃並不見得像*研究者制定的計劃那樣,內容詳盡,面面俱到,可能體現爲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可能體現爲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某些設想和打算;也不像*研究者制定的計劃那樣,一成不變,亦步亦趨,可能隨活動場景而動,依研究狀態而移,體現出較強的變通*和靈活*。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研究活動的計劃主要表現爲自己對活動的有意識的設計、設想或打算。所以我覺得它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不同的是教師有意識地將行爲納入了研究的框架,而是應該將持續不斷的反思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

(3)堅持作“教育日誌”

回想參加工作以來的點點滴滴,那曾經的感動,現在已無從體會;曾經的我一次又一次與學生促膝而談,那曾經的喜悅,現在已無從描述;曾經的我課堂上的精*一瞬,那曾經的經典語句,現在已無從查找;曾經閃現在腦子裏的點滴靈感,也已無從捕捉。曾經的美好,曾經的感悟,曾經的學生,曾經的自己……都已不見蹤影,以前自己覺得每一步走得很踏實,今天想來卻如此的遺憾,遺憾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遺憾沒有第一手材料可供我今天的研究。

我遺憾我當時的懶散,以致於當時的情景、當時的想法都已隨風飄遠。要把自己的經驗與教訓整理出來的話,如今已找不到任何的事實依據了。如果從教以來自己能堅持寫教育日誌,把工作中精*的瞬間、典型的事例、成功的教育、失敗的教訓記錄在案,今天我將是一個多麼富有的教師呀!實踐*:教育研究不只是教育專家的事,而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

而研究的方式也不僅僅是我所熟悉的“教育日誌”一種,還包括“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學課例”等多種方式。在“教育日誌”這種研究方式中還應該包括“備忘錄”“描述*記錄”“解釋*記錄”三種形式。

三、我對自己的希望

回顧我以前的教法,我覺得在教學研究上自己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研究方式過於單一;問題意識不夠,從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待增強;在教育日誌中,個人的感悟*的東西太多,沒有從研究的角度出發,形成自己對問題獨特的看法;對所發現問題缺乏持續不斷的系統化的思考;沒有做到持之以恆。

尤其是零碎的數據缺少系統化的思考,所以當務之急需要讀大量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我想發現不足是改正的前提!我所要做的就是改正、是實踐!還有讀書,學習和反思!

我想記錄教學中的每個點,將來把它連成線,這樣我就能擁有一串閃光的珍珠。讓我們在教育研究中轉變教學理念和行爲,彙總教學經驗,積累教學智慧,讓我們真正成爲教育智慧的創造者!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69908.html

  • 標籤: 精選 課例 教師 心得體會 如何寫心得體會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