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作文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57W 次

篇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

最近,教育部頒佈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今天我給大家解讀一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主要談三方面的事情:一是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與要點;二是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三是課程標準修訂的變化與教學建議。這裏是我們修訂小組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與要點

本世紀初,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根本的變化就是課程標準,之前叫做教學大綱,從這個世紀開始,我們稱之爲課程標準。課程標準2001年版頒佈,後來就出了相應的教材,但是2005年後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後來,教育部就責令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修訂,並且讓我參與修訂工作,並主持修訂工作。從那個時候我纔開始關心到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

經過一些研究,後來我們就決定在課程目標上。在原來的“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的經驗。就是說一個學生不僅要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特別是積累數學思維的和做事情的經驗。同時,爲了培養創新性人才,在傳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又加上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把傳統的四基拓展到四基,兩能拓展到四能。

前兩個是傳統教育關注的結果目標,而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是過程性目標,這樣的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纔可能實現的。比如,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學會思考,只有自己參與着做事情,才能學會做事。課程內容做了一些變化,在2001年版課標裏沒有幾何的概念,只說了空間與圖形。後來根據專家們的意見,又把幾何恢復,所以改爲圖形與幾何,並且增加了若干的基本事實。

關於幾何的基本事實,這樣幾何的證明,這成爲可能。當2011年版的課標剛頒佈的時候。有幾位數學教研員問我,是不是隻有幾何才能證明,代數沒有證明?

代數的證明很多,爲什麼說他們會說代數沒有證明?後來我發現我們2011版的課標裏,關於幾何給了基本事實代數,代數沒有給基本事實,因此,給人造成代數沒有證明的錯解。所以在2022年版課標中,代數給出了兩個基本事實,一個是傳遞性,就是a等於b,b等於c,a就等於c。還有一個是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加減同一個數等式不變。這兩個基本事實可以作爲未來代數領域的推導所需要的基本事實。

2011版課標還把傳統的三大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廣到了10個或者跟數學有關的8個核心詞。當然,這8個核心詞實際上有些在2001版實驗稿已經提出來了,就是沒有提的那麼明確而已。這次我們提的更加明確。

事實上,四基是2006年時候就有了構想,後來他們問我設計最初提出情況,後來我就回憶了一下,找了幾張照片。2006年的時候提出四基拿不出,所以我當時向教育部請示,是不是請幾位數學家來看一看怎麼樣,向他們請教四基是不是可以?他們當時都認爲挺好,特別是數學家們非常贊同基本活動經驗。因爲數學家非常清楚,不學的結論是看出來的,不是證出來的。數學及結論的獲取,需要憑藉很多的經驗會想問題,憑藉直覺而直覺的培養是經驗的積累。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部分內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1、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應使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形成和發展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不同學段發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

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

數學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

課程內容選擇。保持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學科特徵;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反映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核心素養。

課程內容組織。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表述,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

課程內容呈現。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適當考慮跨學科主題學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適當採取螺旋式的方式,適當體現選擇性,逐漸拓展和加深課程內容,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3、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4、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5、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

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篇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教育部近期正式發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作爲一線的數學教師,深入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刻不容緩,筆者在工作室的帶領下開始了系統的研讀。筆者就近期研讀的新課標中關於課程性質、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悟。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更新結合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現狀,聚焦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標準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實現“三會”的總目標,培養“四基”和發展“四能”。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一、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結合數的產生和數學史的內容,我們會發現數學是我們認識和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從早期“一一對應”的計數到現在,人們不斷在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現實世界。數學眼光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觀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就成了我們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培養學生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常會問“從圖中你有什麼發現?”、“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這其實是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能引導學生抽象出數學的研究對象及其性質,形成概念、關係與結構,這是我們在教學概念課是需要注重的。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還包括能夠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數學原理,感悟數學的審美價值;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

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一堂好課的呈現離不開學生數學思維的呈現,學生數學思維上的發展也對應着學生個人的發展,這是學生理解與解釋現實世界的重要方式。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爲: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數學思維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建立數學對象之間、數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邏輯聯繫;能夠根據已知事實或原理,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構建數學的邏輯體系。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可以轉化爲已知的長方形面積,結合已有經驗去認識和掌握新的知識;在學習小學加減法時類比整數加減法,結合已經掌握的算法類比推測未知的計算方法,通過猜想、操作與驗證得出結論。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學生可以運用符號運算、形式推理等數學方式,分析並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形成重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培養科學態度與理性精神。

三、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數學有別於其他學科,數學的語言具有簡潔、精準的特點,是人們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重要表達方式。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爲: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學生要能有意識的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中實物的性質、關係和規律,並能解釋表達的合理性;能夠感悟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有意識地使用真實數據表達、解釋與分析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現象。在小學階段的統計與概率內容教學時,學生需要對研究的內容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在足夠的數據中探索發現規律,能對現狀作出描述,對未來情況作出預估。

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小學階段側重於對經驗的感悟,初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對比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小學階段更側重於感悟與感知,具備一些意識,而初中階段更側重於形成觀念和培養能力。對比2022年版新課標和2012年版舊課標,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我們常說十大核心素養,在新課標中有了11個主要表現,增加了一個“量感”,“推理能力”更改爲“推理意識”,“數據分析觀念”更改爲“數據意識”,“模型思想”更改爲“模型意識”,從這些變化中,我們能看出新課標更側重小學階段對於對邏輯推理過程及其意義的初步感悟、對數據的意義和隨機性的感悟、對數學模型普適性的初步感悟。

新課標的總目標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學生能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新課標爲我們指明瞭今後數學教學的方向,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爲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篇三: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新課標中新增了“三會”核心素養內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圖形與幾何(第一學段)的課程內容部分,集中體現的核心素養內涵在“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於學生在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幾何直觀,提升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課標新增在第一學段要求圖形的測量教學要引導學生經歷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創設測量課桌長度等生活情境,藉助拃的長度、鉛筆的長度等不同的方式測量,經歷測量的過程,比較測量的結果,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意義;引導學生經歷用統一的長度單位(米、釐米)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如重新測量課桌長度,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理解。這種要求對面積、體積的單位也同樣適用。度量單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單位的統一是使度量從個別的、特殊的測量活動成爲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應用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爲學生提供必要的機會,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並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發現不同的方法,不同單位的選擇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進而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在教學長度單位的認識時,經常有老師問爲什麼要講統一單位,原來的教學中學生就是直接認識長度單位,學習度量單位有什麼價值,下面以人教版教材爲例談一談《釐米的認識》一課,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會了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首先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辦法去測量相同的長度,有的學生用手量,有的用自己的鉛筆量,還有可能用自己桌上的橡皮去量,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測量工具,所得的結論,當然是不同的了。比如說,有的同學測量的是三紮長,有的同學可能測量的是五根鉛筆這麼長,還有的同學測量的是15塊橡皮那麼長。學生通過交流發現,當同學們你說你的結果,我說我的結果,彼此間就無法交流。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度量單位需要統一,否則它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這時,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需求,即要使測量結果讓大家都接受,就必須要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單位。學生產生了這種需求,然後再來學習長度單位。

建立標準度量單位,有助於學生從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出發,對建立標準單位的意義有客觀地認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堅持把讓學生體會了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這個環節設計好,讓學生經歷完整“度量單位”的從形成到產生的過程。由此看來,關於讓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不僅要在長度的測量中給予關注,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中,仍要讓學生去感受。

二、把握度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要求“感悟統一單位的重要性,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米、釐米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不能靠機械地記憶換算公式和反覆操練,而是要能夠體會單位之間的實際關係,這就涉及到了對單位的理解。單位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它的體會和認識應當通過實踐活動,體驗它的實際意義。

例如,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爲1米,1釐米的長度可以用什麼熟悉的物體來估計。對單位的實際意義的理解,還體現在對測量結果、對量的大小或關係的感悟。關於對度量單位的認識,要結合實際例子體會度量單位的大小,比如,一個成人的身高爲175(),應當選擇cm而不是mm作爲單位,這是對認識長度單位地深化理解。再如北京到南京的鐵路長約1000(),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要用實物感知度量單位的大小,如1米約相當於幾根鉛筆長,強化學生對度量單位地感知。在明確實際測量的對象後,選擇恰當的度量單位、測量工具及方法關係到測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進行、影響着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比如,用直尺測量黑板的長度是不錯的選擇,但用它測量一棟大樓的長度就比較困難了。

總之,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恰當地選擇度量單位、工具和方法進行測量測量是從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中產生的,學習測量的目的是爲了實際的應用。學生只有在親身實踐中才能積累選擇度量單位、測量工具和具體方法的經驗。

三、培養估測意識和能力

估測長度是新課標突出強調的內容。估測既是一種意識的體現,也是一種能力的表現;不僅具有現實的意義,而且也有助於學生感受度量單位的大小。估測與精確測量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生活中精確測量的結果有時需要用估計的辦法來感受,對事物進行估計時則需要對度量單位很好的認識與把握。估測的意識和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新課標中要求“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能估測一些身邊常見物體的長度,並能藉助工具測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量感”。

例如1支鉛筆大約長()釐米;1米約相當於()支鉛筆長;無障礙坡道的寬度應不小於90();學校操場上的旗杆高15()。學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經驗積累,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長度單位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物體長度的比較。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一個生活中熟悉的物體長度作參照,比如平時經常使用的鉛筆,通過測量,對鉛筆長度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然後再用已知的數據對其他物體作出估測,以便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學生估測意識和方法的培養,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估測“單位”位標準,以該標準作爲“新標準”,估測其他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量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啓發學生運用不同的物體估計長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計,通過記錄、計算、比較的探究過程,體會估測的意義和方法。

篇四: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統計與概率在小學階段包括“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主題。在覈心素養中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這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每一冊的教材中所佔比重較少,內容較分散。“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不斷滲透,在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中逐步培養。在學習了新課標的“課程目標”這一部分後,對於“統計與概率”部分有了一些感悟。

在現實情境中養成數學眼光

數學眼光的表現之一爲“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現實世界的意識與習慣”。而統計就是要基於現實世界,學生必須經歷真實的調查研究、收集數據的過程,才能得到有意義的分析。正如史寧中教授所說: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首先要產生對數據的親切感。

以曾經聽過的《數據背後的祕密》一課爲例,老師先呈現了6個不同的年齡段,讓學生選擇“誰是火鍋店的主力軍”,學生憑藉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做出了選擇後,教師用一個課前的調查視頻真實地呈現了數據收集的過程。讓學生了解人數、時間、地點都會對統計的數據造成影響。在數據面前,我們不要急着分析數據,而是要先用數學的眼光想一想數據的來源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有分析解決問題的意義,逐步理解數據的隨機性。

在教學中,我們要從低段開始就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面對雜亂無章的數據,首先想到“數據的分類”,這是統計的基礎,也是培養數據意識的第一步,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數據。

在數據分析中培養數學思維

數據中蘊含着信息,因此數據分析是統計的關鍵。而學生要對數據進行準確的分析,首先要投入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中去。

在上述課例中,教師先呈現了兩家火鍋店的相關素材,包括商品的價格、好評率,綜合評分以及每日到店消費人數,學生通過對已知數據的分析得出初步結論:A店價格更高;A店好評率更高;A店綜合評價更高;A店人數更多。接着教師在其中一個素材中增加了數學信息,讓學生的分析發生了大反轉。有了這樣的經驗後,學生就會開始質疑眼前的數據,產生更多的思考,是不是數據的背後還會有“隱藏信息”影響數據的結果呢?有了這樣的思考,學生開始對另外三個素材進行再加工,通過問題“你能讓結論大反轉嗎”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

在以往的統計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在計算以及簡單地描述數據的多少,而很少有真正的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改變了以往過於強調知識性的統計局面,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分析數據,還要在數據分析中學會思考,發現數據背後的祕密,“發展質疑問難的批判性思維”。

在開放性問題中發展數學語言

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表達方式,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將數學與生活聯繫在一起。數學語言可分爲抽象性數學語言和直觀性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新課標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提出了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而數學語言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數據意識”,讓學生“能夠感悟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有意識地使用真實數據表達、解釋和分析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現象”。

在統計的問題中,最常見的是根據信息繪製圖標,或者根據圖標分析解決問題。這需要將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者進行轉化融合,那麼如何在教學中培養數學語言呢?我們經常遇到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從統計圖中可以瞭解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對於上述數據,你有什麼看法?”等,由於這樣的問題答案不固定,很容易在教學中被忽視。有些學生對數據不敏感,只能說一些和題目無關的話,而大部分學生的回答大同小異,往往指向“XX更好,更喜歡XX”等這一類的回答。其實這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一個契機。例如在上述課例中,學生根據4張統計圖表的數據一開始只能說出哪個店更好這樣的判斷,而當增加信息發生反轉後,學生能提出更高層次的看法,如在好評率中關注到“單位1”的不同會對百分數造成影響,在計算平均數中極端數據的干擾,通過這樣的分析,再讓學生表達對兩家火鍋店的看法,學生所呈現的答案會更豐富,更數學化。

篇五: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讀了2022版新課程標準,我受益匪淺,更加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本次研讀活動,我重點讀了“數與代數”(第三學段)的內容。此次課標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爲四個階段,“六三”學制1~2年級爲第一學段,3~4年級爲第二學段,5~6年級爲第三學段,7~9年級爲第四學段,這與之前的三階段不同。這體現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發展性,更加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在“數與代數”領域,小學三個階段的主題由原來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探索規律”“式與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六個整合爲“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其中“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將其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

一、聯繫生活實際,強化核心素養

數學與生活聯繫緊密。通過與生活結合展開教學體驗,有助於增強感受,以推動學生培養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進行對比學習,進而強化核心素養。

在第三學段中,課標新增的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和混合運算,感悟運算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感悟計數單位,進一步發展數感和符號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關係、性質和規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一般性;能運用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能合理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逐步形成模型意識和幾何直觀,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的目標更加準確和完整。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繫。在新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引導數學感知,推進感悟提升

在第三學段教學提示中,數與運算的教學,通過整數的運算,感悟整數的性質;通過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進一步感悟計數單位在運算中的作用,感悟運算的一致性。在初步認識小數和分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與小數有關的數學文化,理解、描述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進一步提升數感。例如在講解到小數除法知識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內在聯繫,像16。9÷0。13=130可以看做事1690÷13=130,以這種方式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還應當採取正確的課堂教學方法,將數學計算問題與現實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數學計算學習,全面加強學生對小學數學計算應用問題的理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索,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感悟整數、分數、小數之間的聯繫。

三、提煉知識模型,深化課堂教學

新課標的總目標中提到要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數學內容是以螺旋型結構排列,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較爲密切。在第三學段數量關係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理解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代數思維。用字母表示的教學要設計合理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會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達實際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性質和規律。例如小明原有一些鉛筆,爸爸和媽媽又分別給他買10支,這時他一共有38支,原來小明有幾支。此題用方程來解要先建立解題模型:原來的鉛筆數+新買的鉛筆數=現在的鉛筆數,用字母x表示原來鉛筆的數量進行計算,運用數和字母表達數量關係,通過運算解決問題,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推理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不僅要認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鑽研知識,找準課堂的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並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出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及時地鞏固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63083.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小學 精選 解讀 課程標準 小學生讀書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