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0篇)作文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99W 次

篇一: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0篇)作文

從寒假開始,每天看一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現將對自已感觸較深的七條建議與感悟呈現如下:

建議:知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當知識成爲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爲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髮展、深化的知識,纔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髮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

感悟:學生掌握知識不僅僅是目的,而應成爲他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必須手段及工具。教學的最高技巧在於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要使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獲取”知識即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理想課堂的境界是: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這裏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爲靜態的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要視爲一個動詞、一個有待重新發現的事物奧祕,以及發現這種奧祕的方法和過程。優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這一神奇的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思維訓練。

建議: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興趣的源泉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

感悟: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用強迫的方式逼着學生“就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着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鬆而有成效。只有當他們的手和手指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

建議: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覆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就像音樂家不隨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

感悟:教師自覺閱讀,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修養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教師的薰陶下愛上讀書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教師只有親近書本,喜愛讀書,爲精神打底,爲人生奠基,與經典爲友,與博覽同行,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職業的幸福,擁有詩意的人生。

建議: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學習的技藝越高超,兒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聰明,他對事實、現象、因果聯繫、規律性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現得越鮮明。

感悟:動手操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實物,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實在感和興趣感,從中不但收穫知識,還愉悅身心。當學生動手操作時,能使大腦皮質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從而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起促進作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操作實踐,在實踐中思考、探索,進而促進思維的創新與發展。

建議: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裏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

感悟: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王崧舟老師告訴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第一個轉化是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這是一個積澱的過程;第二個轉化是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這是一個創生的過程。教師的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但是,不讀書、少讀書,是一定沒有底蘊的。於永正老師對此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很多人問我爲什麼我的課內容很豐富,其實是我平時注意積累,注意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知識,從讀書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建議:死記硬背的產兒,它的最不吉利的產物之一,就是書呆子氣。他們把教科書裏的教材一塊一塊地背誦下來,爲的是以後又把自己的知識一塊一塊地“倒出來”給教師看,得到一個分數。這種隨意識記的“肥大症”,簡直是要把人變成傻瓜。

感悟:學習是一種主動加工過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識,纔可能永久存儲在你的頭腦裏面。按照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老師的觀點,這些作業題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聯繫。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作業題目獲得的知識,形成了知識“孤島”,這樣的作業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過有效的作業,獲得的知識,就像計算機互聯網一樣彼此聯繫。

建議:日記能教給我們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感悟:教育日記能促進教師進行思考,積累經驗教訓。把已做的工作進行反思、對某一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多方比較和分析,從而找出更好的辦法,學會改變,學會創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趕快多讀書,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並在教育教學認識上有一個新的高度。教育日記的確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篇二: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時光淺淺,書香致遠。自登上三尺講臺起,學校爲老師們推薦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也將這本極具指導性和實用性的書籍放進研讀之列,可終將被各種各樣的忙碌所擱置了。本學期,跟着工作室再次共讀此書,我深感書中的每一條建議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的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教師的時間從哪來”“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教師們的教育觀點”“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疑惑之下,我們總能在這本書的建議中尋到答案。作者期望教師不僅要擁有滿腔的職業熱情,還要將智慧熔鑄在具體的工作中,常反思,促成長;要建立與學生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係;要從單一的“教學型”教師轉向綜合型的教育者。

教師的成長之路,必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成爲優秀教師更需我們守住教育初心,砥礪前行。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一是學無止境,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並持之以恆堅持下去;二是要堅持閱讀優秀專業理論書籍,加以運用從而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三要要有意識地學習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更好地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助力。

時空漫漫,依然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無限熱忱與思考。我也將不斷潛心鑽研學習,反思過去和當下,望眼更遠的前方,做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優秀教師!

篇三: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關於教育的經典之作,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撰寫。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感作爲一名教師,責任重大,同時也要具備智慧和勇氣。以下是我對本書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認識到了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髮現自身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傾聽、理解、關愛,以及適時的給予指導。

其次,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的成長需求。通過啓發式教學,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此外,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品質的塑造。教師要以身作則,爲學生樹立榜樣,讓他們學會尊重、感恩、誠實、勇敢等品質。

再者,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育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教師要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瞭解他們的需求,爲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

最後,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學生成長。同時,教師還要有毅力,去面對教育過程中的挑戰,不斷總結經驗,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四: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認真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會使人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爲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爲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爲我討厭這個老師。爲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爲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裏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爲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爲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篇五: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早在西漢時期《淮南子·說林訓》中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名句流傳千古,讀至《給教師的建議》第十章,發現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有着同樣的教學理念。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極力反對死記硬背式的教學,認爲這種機械式笨蛋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生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與浪費。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裏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爲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那麼爲什麼這種明知道會對學生學習造成“困難”的死記硬背式的教育還是盛行至今呢?

究其根本,是因爲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最快的呈現出“高分”試卷。而應試教育下,成績對學生對教師的評判作用依舊至關重要。因而,爲了獲取“高分”,死記硬背依舊是提升“表面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很少有人意識到,或者說爲了榮譽而選擇性忽視這種成績上的“虛榮”對學生智慧上的“荼毒”。

然而作爲一名教師,一名科學教師,要想爲學生構建牢固的“理科”學習地基,啓發孩子真正的探究實踐的邏輯與終身學習的智慧。便不能在這種事情上做出過多的讓步。雖然這種堅持會讓教學之路略顯崎嶇,讓學生的成績起初呈現起來不那麼“盡如人意”(平時的測試我堅持自己出實驗探究型的科學作業,而非抽背式的知識點)。但作爲所有理科的基礎學科,小學科學學科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啓發學生真正的運用知識、活用知識的能力。

因而在之後的教學中,我依舊會堅持“授人以漁”,努力探尋培養頭腦靈活的學生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達到使他們在之後的中學學習中不感吃力,甚至遊刃有餘的教學目的。

篇六: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中也會遇到很多困惑,我喜歡從閱讀中找尋答案,而《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本答案之書。

假期我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通篇讀完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兩個字“讀書”。

無論是在與學生的相處中,還是教師自己,讀書都是其成長進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中更是通過多角度、多種情況闡明瞭這個道理。整本書讀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就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這是本書的第二章,讀完讓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

“太忙了”“沒有時間啊”,這幾乎是我掛在嘴邊的話,如書中所說,這也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損人損己。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寫道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公開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都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聲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鄰校的一位老師問他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反覆閱讀這段話,讓我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不夠,可誰的時間不是一天24小時呢?時間是公平的,而真正造成差距的是態度。現在的我們,往往目的性太強,只注重於眼前的事,或被動地被事情追着跑。所謂讀書,常常只是抱着教材研究當下的課堂。一個只讀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感同身受的案例,發人深省的忠言,啓迪着我,重拾學生時期對書本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不愧是“活的教育學”。

篇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一抹書香染流年,縷縷芬芳潤靈魂。《給老師的建議》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啓迪的書籍,它撥開厚厚的霧靄,讓一束束耀眼金光灑滿我的心間,浸潤我的靈魂,撫平了我內心積鬱許久的焦躁和無奈——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那個“愚鈍”而乖巧的他。

走進教室,整齊端坐的人羣中,“爬桌”呼呼大睡的,就是他;朗朗讀書聲中,時而哈哈大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呆望遠方的,也是他;堆堆作業上,那張素淨的紙張中赫然醒目的名字必定還是他……他就是我們常說的“學困生”,上課萎靡不振,下課生龍活虎。不論是課堂紀律,還是課堂作業,他總是最令人抓狂。我曾試過無數個辦法,也曾無數次和家長溝通,但他依然如故,甚至變得更爲不屑和叛逆……身而爲師,我亦有情緒,我的“拯救行動”慢慢的開始放緩,很多人告訴我,放棄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念頭也在我腦海中徘徊了無數次。然而,我始終無法忘記那次雨中他飛速跑回七樓,主動爲我取雨傘給予我的感動。微雨中,那掛着燦爛的笑容的臉龐如此的稚嫩和乖巧。尋尋覓覓,我卻毫無頭緒。一團亂糟糟中,我再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頓時我豁然開朗。

他和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巴普里克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相似。他每天都會單獨的抄寫、聽寫詞語,他曾經滿含淚水哭訴道:“我爲什麼這麼笨,爲了記住詞語,我反覆誦讀、反覆抄寫,同學們用心的寫個兩三遍就能牢記,可我無論如何總是記不住。好不容易記住了,過了兩三天也會忘掉一大半……”於是,努力無果的他,每天晚上寫作業時,都仿若機器人般,只是機械的抄着、努力着;每天上課時,總是木偶般,消極怠慢的消磨時間……研讀完《給教師的建議》後,我發現原來他需要的不是一味的“補課”,而是激發思維覺醒。

怎麼落實呢?蘇霍姆林斯基對“學困生”的建議是遞進的:閱讀,閱讀,再閱讀。無論作爲哪一科的老師我們都要高度重視閱讀對孩子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因爲閱讀不僅能夠在閱讀中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可以藉助閱讀發展學生的智力。反覆推敲琢磨,大概可以從刺激、思考和覺醒三個層面來說。首先,以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努力達到這樣一個要求: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裏,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用驚奇和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懶惰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簡而言之,我們可以選擇對他具有刺激性的閱讀材料,可以是他喜歡的名人傳記,也可以是他喜歡的相關學科知識,激發他的學習的興趣。其次,以思考活躍智慧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閱讀好比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我們需要乘興而上,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藉助閱讀發展學生的智力。在浩浩書海中,基於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替他們找到一本合適的書,引導他們從書中的人物中找到榜樣,獲得精神財富,反思自己。學源於思,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當然,積極的興趣,活躍的思考,自然而然就會激發學生思維的覺醒。文章中,“費佳整天整天抱住練習本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他在文字題的旁邊還用來畫習題的方法,畫的有小鳥、動物、植物等”。這就是閱讀的第三個層次,這也是“學困生”轉化效果的最好呈現。

文字溫暖人生,書香浸潤心靈,讀一本好書,猶如與智者對話,迷惘時,給人以希望,讓我們一顆浮躁的心慢慢沉靜下來,指引我們駛向智慧的彼岸,《給教師的建議》便是這樣的一本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靜待花開”“靜聽拔節”的耐心,“蹲下身去”用書中的收穫去等待那個甚至那些“愚鈍”而乖巧的他,慢慢發芽、漸漸含苞直至燦爛綻放。

篇八: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對我而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剛踏上三尺講臺時,我捧起這本書,不禁思考:這本享譽世界的書爲什麼對中小學教師產生廣闊、深刻的思想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相信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是怎樣踐行的?通讀全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把在教育教學中畢生思考和實踐凝練成《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懇摯地與讀者談心,娓娓而談教育中的種種棘手問題,深入淺出,給出充滿智慧教育的“金點子”,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曾說:“蘇霍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學家,又是一名教育藝術家,他所創造的美麗的作品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書中的100條建議解答瞭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如何使孩子喜歡學習?怎樣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是教師生涯中最重要的。如果教師幸福,那麼他纔可能對學生的快樂和幸福作出貢獻,他才能擁有充沛的心力解決教育中的一切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漫漫人生的成長之路是無止境的,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均不相同,一定程度上的幸福比優秀更重要。那麼,如何當一名幸福的教師?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01、學會幽默,當一名健康的教師

管得多,管得細,工作起來千頭萬緒是老師工作的常態。在工作中,面對熊孩子的“搗亂”行爲,我們總免不了激動、氣憤,爲了不讓怒氣發泄出來,常常不得不壓緊情緒的彈簧,但這是一種危險的情緒狀態。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條建議《談談教師的健康與充實生活的精神生活問題》中寫到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女教師在她45歲時就選擇了退休,連多工作一天都不願意,離職時她說了這樣一番話:“我離開是因爲學校工作不是我喜愛的事業。這項工作是我生命中的苦難和悲劇,它沒有帶給我愉悅感,甚至導致我的心臟疼得很厲害。”讓人倍感悲涼的是這樣的故事並不是個例,還有許多教師同樣承受心臟和神經等方面疾病的折磨。

對此,蘇霍姆林斯基給出了一個保持健康與充實精神生活的祕訣:幽默。教師要“善於無惡意地、懷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東西,用笑話支持和鼓勵正面的東西。”用幽默感來化解衝突,呵護學生的自尊感,在愉悅輕鬆的氣氛中,學生纔會把注意力放在體會教師的困苦心境及主動改錯上,而不是在炮聲轟轟中光顧着害怕與禱告。這樣教師也能鬆一鬆時刻緊繃的情緒。

好的教育者總能四兩撥千斤。學會幽默,使教學中令人不愉快的、感到氣憤的事情成爲可笑的事,不僅能達成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是保證我們心臟和精神健康的法寶。

02、愛上閱讀,當一名從容的教師

在第六條建議中《從哪兒找時間,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位三十年教齡老師的課堂贏得滿堂彩,當採訪問及花費了多久時問備課,她說:“這堂課我備了一輩子,每一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其實僅花了15分鐘。”難以想象,僅15分鐘的準備何以達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這個回答其實傳授給我們一個教育技藝的奧祕:不斷進行閱讀汲取知識。當教師閱讀積累足夠豐實,教科書成爲自身知識海洋的一滴水,積累的文化底蘊及經驗豐厚,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此時,備課就無須花幾個小時。不知不覺中,閱讀帶來的效益節約了我們的備課時間。

對於教師而言,翻越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種種障礙,解決種種難題,閱讀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終身與書爲友的教師,無論是面對一堂課,還是一次教學技能比賽,還是整個教育生涯,都會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從容姿態。

蘇霍姆林斯基說:“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一位健康、被愛、從容的幸福教師,他擁有的,不止有教室和講臺,還有詩意的遠方。他會用生命潤澤生命的力量,不斷地點燃兒童才能的火星,放出燦爛的火花。

篇九: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難得有寒假這樣自由的日子,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就讀了幾本買了很久的書,《給教師的建議》就是其中一本,不算讀得很仔細,浮光掠影吧!所以感受算不上深刻。

熱愛是做好教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教育,他把教師熱愛學生當做教育的奧祕,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愛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的歸宿,是手段與方法,是技巧與策略。

在他的教育實踐中,愛學生就是尊重學生。他告訴我們,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他用他一顆博愛而又細膩的心保護學生脆弱的心靈,呵護學生健康成長,正如他所說的:我從來不給小學的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取而代之的是用他的耐心幫助孩子撥正他思路的航向,給予他自信與尊嚴。學生同成人一樣,內心渴望受到尊重與理解,期待受到賞識與信任。因此我們不僅要學會賞識孩子,幫助他們揚長避短,還要將尊重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學生在愉快平等的環境中學習,如果我們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我們的說教,那麼我們無疑就像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監控一樣,鐵石心腸,冷酷無情,孩子只有在備受尊重與理解的世界裏,才能真正的發現自我,認清自我,並不斷的發揮自己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

愛學生就是充分信任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這促使他毫不吝嗇的把信任給予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正是源於他對每一個學生真誠的信任,他筆下的後進生、學困生。最後都變得出類拔萃,脫穎而出。給予孩子信任的同時,教師還要善於鼓勵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給予孩子鼓勵的方式是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儘管這些閃光點並不是在學習,而只是在勞動、助人爲樂等任何一方面,他都對學生加以肯定使學生看到希望,體會到成就感,從而產生一股向上進取的動力,激發對學習的渴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人格大廈的構築者,教師的作用就是用真愛促進學生的轉變。在具體的實踐中,蘇姆林斯基爲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闡述了“師愛”的真諦。

做好教育就要懂得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用他一生的教育智慧,給我們諸多啓發。談及體罰:他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強力’迫使手段更爲有害和不祥的了”“凡是一切依靠懲罰的地方,就不會有自我教育,而沒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他強調勞動在集體的建立、在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在學生責任感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認爲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統一;他認爲教師只有醉心於自己所教的學科,纔可能燃起學生的求知慾等等。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每當看到,依然能提醒我們,要改變一下自己對教育的認識,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行爲。

作爲一位語文教師,我特別贊同他在“建議”中關於閱讀的論述。他指出,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要撇開閱讀技能而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那就只能使學生的智力變得遲鈍,造成思想混亂和膚淺。他一再強調不善於閱讀的人就不善於思考,隱藏着”智力生活缺乏的嚴重危險”。他指出,孩子的閱讀開始的越早,閱讀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機地發生聯繫,閱讀時思維過程就越複雜,閱讀對智力發展就越有補益。及早學會閱讀的兒童能練出一種很重要的技能:他對詞和句子的視覺感知先於發聲,讀的時候不受詞語束縛,他便有可能在那頃刻之間使目光離開書本,並在那個時間去思考和理解所讀的東西。這樣一來,孩子就能邊讀邊思考、理解和領會了。

他認爲閱讀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小學階段學生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中,閱讀能力居於首要的地位。學生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閱讀這個工具,就不能順利地學習,”如果你的學生具備了良好的閱讀能力,你就不必擔心會再出現落後學生。”他指出沒有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是最可悲的,許多後進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主要是由於學生沒有具備進一步獲取知識的工具,而教師已經源源不斷地把新知識塞給學生。”這樣的學生好比沒有牙齒的人:他被迫把沒有咀嚼的食物吞嚥下去,開始感到胃裏不舒服,以後就生起病來,以至最後無論什麼都不能吃了。”因而快速地、會思考地閱讀,是學生在課堂和在獨立讀書時進行完善的邏輯思維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學生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閱讀內在動機的激發。他認爲真正的閱讀,能觸動學生的智力與心靈,激起她去思考世界與自我,促使認識自己和考慮未來。”只有當學生的意識中字句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並變幻着周圍世界的色彩和旋律時,他才稱得上是在'閱讀'。沒有這種閱讀,則人就有陷入精神空虛的危險。”學會閱讀,不是爲了去得分,而是因爲它是精神生活所必需的,要讓學生認識到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書籍的作用,不會閱讀,他就會失去很多的樂趣。

他指出爲閱讀在情感上做準備是孩子學會閱讀的重要的條件,他認爲對讀物的正確選擇是教育工作者特別重要的任務。”我打從事學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操心這樣一件事:不使一本壞書落到孩子的手中,使孩子生活在已經成爲本民族和全人類文化珠寶的那些饒有興味的作品之中。”只有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智力、感情和審美水平——同時符合其進一步發展要求的東西才能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認爲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首先要改進教學方法。他指出必須改變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通病:”在小學閱讀課上,實際讀得少,而關於閱讀方面的話卻談得很多。閱讀常常被各種各樣的'教育性談話'、'教育性因素'所取代。”他提出教師應該致力於三件事:一是培養閱讀興趣,二是教給閱讀方法,三是教會學生思考。其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掌握”半自動化”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是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也是課程設計者。他從事教育工作的一生,也是思索教育的一生。從《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他的教育思想涉及的範圍很廣,有學科教學工作、有班主任工作、有學校管理工作、有家庭教育、有課程建設等,這一切,也都是他踐行自己教育教學理念的成果。也希望我們在閱讀中認真體會,在教學中勇於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善於思考,並積極把自己日常的感受、體會、發現及時記錄下來,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

篇十: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我一邊讀一邊驚詫與讚歎——閃耀在各段文字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思想與智慧,不斷地衝擊着我的教育觀念,這是我的教育工作第七年,我卻像一個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一樣,急切地汲取着書中的思想,希望實踐於自己的學生身上。

一、不一樣的角度給予學生智育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漫長學習經歷的影響。“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在我的認知世界裏,從來沒有哪一本書,將閱讀的重要性闡述得如此明晰,如此徹底。我們要爲不同類型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在教授學科重難點時,要大量爲學生補充相關學科知識的書籍,用閱讀來激趣鋪路、拓展延伸、擴大視野。尤其是後進生,這些書籍應當讓他們驚奇和讚歎,讓孩子們從心底就想學習探知,可以用書刊上鮮明、有趣、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讓孩子們先產生對事物和現象的興趣和疑問,再帶着他們一起學習,解決問題,以此慢慢進行智育。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更需要先行閱讀,比如一堂物理課教師能夠旁徵博引,神采飛揚、科技發展、人文故事信手拈來,對聽課的學生來說這個老師就像一部巨大的百科全書,充滿了非凡的智慧,沒有他涉及不到的領域。學生對於教師的崇拜進而會轉化成對這門學科的喜愛。而教師對課堂行雲流水的駕馭力除了對教材的深入挖掘,更多的則源於教師本人豐富的閱讀積累,有了豐富的閱讀積累,就有了融會貫通,巧思妙用的能力,就有了“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的流暢與創新。教師不僅要把讀書作爲自我提升的途徑,更應該讓讀書成爲一種生活態度。與書爲友,滋養底氣。

總之,邊思考邊閱讀、關聯閱讀、學科閱讀都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有效方式。

二、“要思考,不要死記”

“學生應當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難,越是需要像使用鑰匙一樣用它來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這條真理概括的事實的範圍越廣,那麼,要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這條真理,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究竟獨立地分析和思考過多少事實。

“……經過他們的意識思考過的事實越多,那麼這條規則的識記和在記憶中的保持就越牢固。”

我的思緒回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也要求學生去識記一些公式,由於公式太多,我們逐漸發現學生亂用公式,以爲是學生沒有記住,就強迫他們先記住了再說,可是又發現,記住了依然不會用,記住也毫無意義,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過的公式,形同殭屍公式,沒有活力,沒有生機,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識記的內容才更爲重要。越是不注意追求識記的目的,以及經過他們的意識思考過的事實越多,就越加助於識記,比如,很多孩子很喜歡看歷史劇,更在乎情節故事,卻一不小心牢牢記住了朝代先後更迭、人物關係、職權大小關係等等,同時看到了那個時期背景下的政治,經濟發展等。一味的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可能適得其反,謀殺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換個他喜歡的方式記憶,讓知識能夠入腦入心,或許讓我們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便是我們備課時更多的要去做的事情。

大師一條條有關教育的真知灼見,猶如頭頂那束光,照徹了我頭腦間的混沌,蒸融了我眼前的迷霧;改變了我許多習以爲常的做法,澄清了我諸多模糊不清的認識,以冬陽般恆定、溫暖的光芒,照耀着我一路向前。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huati/1460937.html

  • 標籤: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蘇霍姆 林斯基 精選 教師 有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