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0篇)作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6W 次

篇一:《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0篇)作文

一本好書能啓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近期,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讀後感觸頗深。這本書中涉及許多我們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用了很多的具體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書中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們教育路上的指路明燈。下面,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關愛學生,滴水穿石。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爲了成爲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就要在很長的時期內用心靈來認識學生的心思集中在什麼上,他想些什麼,高興什麼和擔憂什麼。在《教師的權威是什麼,應該表現在哪裏》中,他告訴我們:珍視兒童對你的無限信任是很必要的。要想使教師與兒童之間永遠保持和諧的、富於人情的、相互關懷照顧的關係,教師就必須做一個有智慧的、熱愛兒童、保護兒童的人。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無類”,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爲老師,應該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愛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說:“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二、愛護學生,給予尊嚴。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那麼教育的祕訣便是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如果學生在學校毫無成就感,覺得自己個各方面都不行,那麼他的心就會變得粗暴起來,凡事都無動於衷。因爲學生信任我們老師,所以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兒童,給他們自尊。那麼如何給學生自尊感呢?教育不是簡單的將知識從一個大腦傳輸到另外一個大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碰撞。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或者給學生低等級的評價,而是要了解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從而拿到優良的結果,使得學生從這個過程中有收穫感,提升自我效能,這便是給他們自豪感和尊嚴感。

三、堅持閱讀,終能成長。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態,不是某一本書或某一句話教會我們的,而是存在於長期閱讀的時光裏,點滴堅持的日子裏。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多麼耐人尋味的回答啊!我想,這15分鐘與一輩子的區別和聯繫就在於兩個字——讀書。所以,讀書吧!教師只有讀書,才能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帶給學生充實的知識和心靈深處的震撼。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的教育素養。讀書的力量是巨大的,讀書後的反思、感悟更能積極地推進教師將書中的思想、內容融會貫通,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技能。堅持讀書、不斷交流、善於反思、耐於沉澱、終能成長。

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爲更好的老師!

篇二:《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只有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纔是滋養着思想大河的生機蓬勃的溪流。——題記

一、教師

1、備課

如果你準備教一年級,請你看看四年級的教學大綱,首先看語文和數學教學大綱,也要看看五年級的數學大綱。請你看看閱讀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級的各學科的教學大綱,把這些東西比較一下,想一想要使學生順利地學習,他應該先知道什麼。

作者的觀點猶如醍醐灌頂,讓人茅塞頓開。每學期初的備課都是大致看一眼整冊內容,再看每課時的教案,因爲近幾年的教材版本一直沒有改版,加之有幾年的教學經驗,在備課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最近的一次課堂中,我們在學第七模塊第一單元內容“Idon’tbelieveit!”時,文本中說蛇之所以在笛聲響起之後從盒子裏爬出來,並不是因爲它能聽見,而是認爲笛子是危險的。這時候同學們相繼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師,蛇是不是也不能看見啊?”“蛇好像能看見一米內的東西。”“蛇應該是靠舌頭感知周圍的世界。”……我一時語塞,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備課時沒有備全,只能安排學生課下上網查詢資料補充完整,所以,教師更應該多讀書,備課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預想各種可能性,爭取擁有更廣闊的知識面。

2、上課

英語學習中,語法知識算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反映在做題上,錯誤率特別高。即使課上重點講解,要求學生當堂背誦,然後出例題運用,正確率依然沒有提高。書中一直強調教師在上課時應當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處於運動之中,運用之中。不僅想起前段時間,在西關小學聽了三節英語老師的公開課,其中一位老師的課講的特別好,具體好在哪裏又說不出來。如今回想起來,那節課學生都投入到課堂中,能夠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解決真實的問題,使所學內容在運用中發展,不把一切說到底,讓學生進行分析、概括、思考,這便是上課的高超之處吧。

二、學生

1、品德

讓學生在童年時代成百上千次地體驗這種正義的思想取得勝利的心情,感到自己是這種勝利的參與者。如果已經到了少年時期,再想激起他們對類似行爲的憤慨,就不會收到任何效果。

2、閱讀

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起決定作用的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作者特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認爲學習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閱讀來解決。同時倡導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

3、活動

教師在準備小學教學工作時,就要規劃好學生要參加的所要參加的活動。這些活動應是富有思想內容的勞動,可以把知識體系的關係和相互聯繫在勞動中體現出來。活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的技巧,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言語的素養。

三、孩子

1、誦讀經典

無論是陶繼新老師的《學記》培訓,還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給青年教師的建議》都強調誦讀經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兒階段,就要引導孩子學習古代經典,幫助他培德、開智、健體、美育和養志。

2、走進自然

作者經常帶領學生走進自然,那是思維的源泉,在自然界中,有鮮明的形象,也有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繫,讓他們去欣賞,在美的事物面前體驗到驚奇的感覺,並同時進行思考和分析。因爲疫情、流感、肺炎等問題,孩子出門親近自然的機會很少,所以,以後要帶孩子去經歷,去發現,去享受自然之美。

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好鑽研的、創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牢固的知識和能力:閱讀能力、書寫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作爲教師的我們,要努力做到使學習成爲兒童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這種精神生活促進兒童的發展,豐富他們的智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區,一個孩子很輕鬆地就能得到五分,而另外一個孩子得到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就,所以讓樹成樹,讓花成花。

篇三:《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這是我最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它的原意是:讀書的人,在準備睡覺的時候,夜已深了,將燈吹滅後,就只有月亮相伴了。現在被很多愛好讀書的人引用來,形容讀書刻苦,也反映出一種讀千萬孤獨,悟萬千寧靜的讀書意境。我們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當看到湖面上有一羣飛鳥時,我們能吟通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看到碩果累累的柿子樹時,我們會默唸到“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以顯露在文字和生活裏。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神奇的書,只要用心研讀,你會發現,在教學上遇到的許多問題與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蘇霍姆林斯給教師的一些建議與思考,也值得我們反覆閱讀與推敲。書中有一段話,我感觸很深:課堂得令人感興趣,意味着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的同時,還感到興奮和激動,對發現的真理不僅詫異,有時甚至驚訝,意識到和感覚到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造的愉快,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自豪。讓課程變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潛能,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不斷學習,用心備課。而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教師的知識超出教科書的範圍越遠,他的話的含義就越深刻,學生從他的講述的字裏行間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作爲數學老師,我們要有文史哲的底子,要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出色的公開課,課後一位教師問他“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並且,總的來說,對每一堂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的。”這段話振聾發聵,令人警醒。用心備課,是有全局性,規劃性地備課,我們努力備好的不是這一節節的課,教給學生的絕不是侷限於這一篇課文的知識點,而是點點滴滴,身體力行。所以,努力做一個妙語連珠的數學老師吧。

其次,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對他們的點滴關愛和付出,他們都會明白,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給子他們愛和尊嚴。真正讓他們成爲課堂的小主人,成爲學習的第一執行者。當你拿着這顆赤誠之心去對待學生時,他們也一定會真心地去對待,發自內心地喜歡你,尊重你,這都是相互的。當孩子們每天盼着上數學課,當他們聽課時眼裏滿是星星,這樣的課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個有幽默感的數學老師吧。

最後,與時俱進,創意教學。數學學習其實是無邊無際的,生活處處皆數學,數學學科的學習種類有時多種多樣。讀書、練字、習作、手抄報、測試等等。其實,如果我們願意花點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態,不是某一本書,某一句話,教會我們的,而是,長期閱讀的時光裏,點滴堅持的日子裏,書本,積蓄的力量,讀書,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運氣,藏在你的實力裏,也藏在你不爲人知的努力裏。

篇四:《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輕輕地讀着這句話,我內心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欽佩油然而生。儘管如今的教育形勢與他所在的時代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過時。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凝聚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鉅著中。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爲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用一輩子來準備,他說的就是積累:文化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只有這樣,纔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課。

讀大師平凡樸實的語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領着我們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寶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時時啓迪着找們的教育智慧。

篇五:《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爲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怎樣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呢?——答案是讀書。讀書可以增長教育智慧,使教師的思維拓寬。提升師德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工作中,積極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探求、感悟、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只有讀書並且同時進行反思,纔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人生髮展和生命成長的最好途徑。

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我想,每天擠出半小時來讀書,應該不會有問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爲伴吧!

01、作者介紹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現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專門爲廣大中小學教師寫的書。可以說,這本書是他30多年來經過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思考總結的經驗教訓,隔着漫長的歷史與廣闊的時空,今天的讀者依然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無限熱忱,他用一生的時間思考教育,探討如何培養“真正的人”。很多年以來,在我們多數老師看來,學生就是學生,他們的天職就是聽命於教師,教師就是權威。所以在平日教育活動中,我們教師就天然地將自己當成權威者,當成全知全能者,從而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當成了無知者、服從者,很多時候我們的“一番辛苦”,學生無動於衷不聽命於我們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從而產生挫敗感,有時甚至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困惑。當我讀到《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這才驚喜地發現了雖和自己相隔咫尺,而先前卻視而不見的真實的教育風景,漸漸感知到教育的規律,觸摸到教育的真諦,那就是我們必須用熱愛人、尊重人的精神教育兒童。

有愛,纔會對學生多一份關注

“你的學生可能不止四十個。如果你在高年級教課,那你將會有一百、一百五十個學生。應當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人的歡樂和苦惱。”(蘇霍姆林斯基)

當今,在學習成績這唯一的衡量標尺下,成績優秀的孩子纔是好孩子,我們的老師常常抱怨:“現在的好孩子怎麼越來越少呢?”其實如果我們能用心地關注每一位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我們面前的這個人才剛剛開始生活在世界上,我們可以做到使這些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制、傷害和扼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爲重要的人物,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沒有一點用處的,我們認爲他無用,只是因爲我們還不知道活用的方法而已。”因此,我們老師應該用自己全部的熱情去關注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看到並感到他個人的世界。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重要。當我們對孩子多一份關注,我們會覺得我們身邊的好孩子其實很多,你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將會成爲你們最美好的回憶,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重要,在他的心靈深處他將揹負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那麼這樣的孩子能不是好孩子嗎?

有愛,纔會對學生多一份尊重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內心衝動所要求的去做——這種衝動是崇高的。但同時,教師還應當會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內心衝動,不要屈服於自發的情緒。”(蘇霍姆林斯基)

每一個孩子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關注他們個性的發展,也就是意味着爲孩子提供可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每個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不再左右於你的“自發的情緒”,去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從心底萌發出強烈的責任感,使之真正清楚學習將是他自己的事情。當孩子們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你的充分尊重的之後,也就是他自我反省,自我教育開始的時候,而此時,你更要注意的是對你的學生的錯誤、冒失,不正確的行爲需要處理的時候,你更要注意尊重學生,對孩子多一份尊重,讓孩子們擁有自我發展的空間;對孩子多一份尊重,當我們教師有錯時,放下“尊貴”的架子;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把學習成長的過程還給孩子,扮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有愛,纔會對學生多一份寬容

“教育才能的基礎在於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本來挺簡單的,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其實,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和道德品質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用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重要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份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寬容,我們對孩子擁有了一份寬容,那麼,當孩子作業沒能及時完成時,我們就不會當着所有學生的面對這個孩子大發雷霆,更不會“責杖三十”,當班級中兩個愛打架的孩子,再次把教室搞得“烏煙瘴氣”時,我不再會用憤怒的眼光仇視他們,我會平靜地先讓他們剖析自己打架時的心理,進行自我反思。“每當我有必要和學生談反映他複雜矛盾的內心活動的行爲時,我也可以把這種談話推遲幾天。”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述許多偉大的真理,就像他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作爲新教師的我們最想應該做的,就是能夠撥動每個學生心中那根獨特的琴絃。如何撥動?我想就是不斷充實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讓學生信你;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傾聽,去思考,讓學生尊重你;“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獻出幾分愛心,學生就會回報給你幾分真情,像朋友一樣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也愛你。希望初爲教師的自己能夠在教學之路上換位思考,關愛學生,做個眼裏有學生,心中有學生的好老師。讓我們用愛心、信心、耐心、包容心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孩子,真誠地寬容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擁有美好人性生長的土壤吧!

這本書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整理衣冠”;它又像是一位慈祥的師長,指引我不斷地在實施美育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篇六:《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記得剛入職時,指導老師推薦我閱讀的第一本教育專著就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給教師的建議》。說起來有些汗顏,這本受衆多教師熱愛和追捧的著作,我當時讀來卻並沒有太多的感受,甚至認爲,那些晦澀難懂的教育理論,那些別人的教育故事對我來說並不比名師的教學案例、課堂實錄來的更實用,更有價值。時隔多年,因爲工作坊的讀書交流活動,讓我有機會重新捧起了這本書,細細讀來竟有些頭涔涔而淚潸潸。蘇霍姆林斯基像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他將自己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濃縮成一條條中肯的建議,並輔以生動的教育故事加以剖析,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在書中我彷彿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那些困惑、掙扎與堅守,那些不能釋懷的遺憾都讓我感同身受,受益匪淺。

一、我們要培養怎樣的學生

在這個過分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網絡時代,在精英教育大行其道的當下,我們到底應該培育怎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教育的本質就是關心學生的生活和發展,就在於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信念和世界觀來抗衡這個社會衍生的缺陷和偏見,他認爲與傳授知識相比,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這個社會不僅需要精英更需要千千萬萬有尊嚴感,有幸福能力的普通人。把學生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成爲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

二、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

馬雲在杭州師範大學校慶的演講裏提到:“今天,每個學校都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爲過去是知識驅動,而未來是智慧驅動、是體驗驅動;過去是以製造爲中心,未來是以創造爲中心。作爲教師,如何把學生培養成有思考力、創造力,成爲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這是每個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師不能只做傳承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重視學生思考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在《“思維課”——到自然界去“旅行”》一文中寫道:“我們每星期到自然界裏去兩次——去學習思考。”他帶着學生去欣賞朝霞和開着白色蕎麥花的田野,傾聽雲雀的歌唱和蜜蜂的嗡鳴……再用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用細膩的語言描述出來,這個將直觀畫面轉化爲抽象語言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思維創造的過程。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卻蘊藏着蘇霍姆林斯基高明的教育智慧和睿智的教育思想。我想我們也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做學生探索世界的策劃者,將課堂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觀察發現,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課堂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隨時隨地獲得更新更全更豐富的知識;學校、老師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各種優質課程資源濟濟一堂,學生可以任意挑選全國名校的網絡課程,聆聽專家名師的講解。我們一邊享受着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同時也面臨着網絡對教師職業的巨大挑戰。在這個時代教師很難再像過去一樣輕而易舉地樹立權威,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教師該如何做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讀書對教師來說尤爲重要,比如一堂課教師旁徵博引,神采飛揚、詩詞典故信手拈來。對聽課的學生來說這個老師就像一部巨大的百科全書,充滿了非凡的智慧,沒有他涉及不到的領域。學生對於教師的崇拜進而會轉化成對這門學科的喜愛。而教師對課堂行雲流水的駕馭力除了對教材的深入挖掘,更多的則源於教師本人豐富的閱讀積累,有了豐富的閱讀積累,就有了融會貫通,巧思妙用的能力,就有了“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的流暢與創新。教師不僅要把讀書作爲自我提升的途徑,更應該讓讀書成爲一種生活態度。與書爲友,滋養底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經典名著,豐富自身內涵,培養審美情趣;閱讀教育專著,豐富知識儲備,提升教育智慧;閱讀兒童文學作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雖然時光流轉、歲月更迭,但在教學中遇到困惑、遭遇瓶頸的時候,《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依然能帶給我們方向和答案。這本書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對教育的赤誠之心一般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篇七:《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壇陌生又熟悉的朋友、導師。說他陌生,1918年蘇霍姆林斯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從17歲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至逝世,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說他熟悉,幾乎每一個教育界的同仁都熟知他的名字,每每遇到困惑,總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迷津,他科學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貫穿教育始末,指導我們走穩通向講臺的每一步。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再讀《給教師的建議》,收穫頗多!

教學:以簡馭繁,簡要清通

教學貴在芟繁就簡,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效建立思維架構,打通學科知識與生活體驗之間的壁壘。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的教養、智力發展和信念能夠依附在“骨架”上,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思考並表達出自己關於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等。

立足語文學科,最首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後再培養反咀細節的能力,即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這個規律可以簡單歸納爲“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爲了培養這種能力,我們利用早讀,鼓勵學生“大聲誦讀”課文、古詩詞;我們利用午間,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感興趣的書籍,要求默讀;再課堂上,我們通過速讀、跳讀、猜讀、帶着任務讀等多種形式閱讀並進行研究、討論、答辯。通過足夠數量的事實材料的演練,教會學生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教學:知情識趣,逸趣橫生

知學情。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爲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爲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培養學生養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啓發並引導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豐富體驗,提升成就感、獲得感。

識學趣。“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創造的歡樂,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在實踐中,我們幫助學生成立各種活動小組,在活動中設立任務羣,各小組認領相關任務。幫助每個小組成員選擇能夠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的角色,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創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在活動中提升個體的成就感、獲得感。

努力追求教學的“趣”,是追求真知識的必然途徑。什麼樣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只有當知識成爲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爲知識。所以,教學沒有學生的絕對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觸動學生精神、思想和興趣的創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

教學:手不釋卷,博聞強識

古有韋編三絕,今有篤學好古。讓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於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爲第二種材料就是爲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裏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造性活動的領域裏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爲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

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關鍵就是要靠把課堂教學與以閱讀和小組活動爲中心的整套課外活動緊密聯繫起來。“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書中提到有關閱讀的事,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不要因爲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閱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些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遠者則能夠在大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難怪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學以精進,研以致遠。“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蘇霍姆林斯基於我亦師亦友,《給教師的建議》於我,常讀常新!

篇八:《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在假期中我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並進行了仔細的閱讀和摘抄。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書中也明確指出了學齡前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兒童在接受教師的影響開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種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徵的根子。”但僅憑家庭的自然教育是不夠的,因此家校合力形成的必要性是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須知曉的。

但現在學校裏有這樣一些教師,工作很認真,對待學生也很關心,但家長卻不領情,還會因爲一些小事找老師的麻煩,甚至告到教育局,要求換老師,給教師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有時,我作爲一名旁觀者不禁要問:問題出在哪?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裏第99條《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後,我知道問題很可能出在和家長的溝通受阻上。於是我也反思了自己以前的工作,並告訴自己,我要學會溝通,有效發動家長的力量,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但是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形成家校合力呢?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01、利用信息平臺和家長多溝通,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校情況

信息平臺是我向家長及時反映孩子在校表現的一個重要途徑,家長都渴望多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更好的教育指導孩子進步成長,所以我就每天將孩子的表現儘可能的都給家長髮送,這樣表現進步的孩子不光得到老師的表揚,還能及時得到家長的認可,教育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這樣不僅加強了學校的教育工作,還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學生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長成爲一種有力的教育力量。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每天都有一定的瞭解,這樣纔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地幫助孩子成長。

02、建立家長委員會,以優帶差共同進步

我們每個班級都會有那樣一部分家長在各個方面都非常的配合老師工作,只要我們充分發揮這些家長的積極因素,動員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及時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成員可以參與對學生的教育;給老師提好的建議和想法,定期舉辦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強調家長委員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並將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在家長會上做交流,相信會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和影響力。這部分家長是我們更好開展學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撐;成爲我們與家長之間聯繫的紐帶。也會讓我們和家長更好的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03、鼓勵家長多看書或參加培訓班和講座,提高認識

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渴望提高。只要我們多向家長提供好的閱讀書目或機會,通過講座等方式,使家長掌握系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指導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這樣,家長能更有效的配合我們班主任工作,讓我們的教育更好的發揮作用。

04、個別學生更需要我們的溝通

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個別的孩子,在他們身上經常發生一些讓我們老師頭痛的事,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我們老師更需要耐心的和家長進行單獨的談話溝通,而不管是有既定的教育目的還是突發變故,我在與家長進行交流前都會做好細緻全面的準備,對於談話的目的或者想了解的情況做有條理的整理,談話時把握主動,有針對性地和家長談話,同時巧妙地控制整個談話內容,有條不紊地轉變話題,引導家長與班主任保持一致的教育話題。

篇九:《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他將自己的一生傾之於教育,通過親身教育實踐創作了許多作品,其中《給教師的建議》更爲教師的們所追捧。早些年,我也曾將這本兩百多頁的書籍放在自己的書架,立志研讀,可終將被各種各樣的忙碌所擱置了。本學期,在學校開展共讀《給教師的建議》的活動中,我又重拾這本書。

該書凝聚了作者30多年的教學經驗,具有極強指導性和實用性的理論精髓。書中的內容細緻到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處理、教育機智及教師的自我素養提升等,可以說是囊括了教學的各個方面。得益於作者即爲一線教師,本書歸納的“100條建議”貼合教學實際,比較“接地氣”,“不是抽象的理論框架,而是理論基礎上的具體案例分析”,實用而不空洞,具體而不片面,講述方式幽默而不刻板。再讀來,多了幾分回味,幾分思考。

一、以智慧鑄匠心

《給教師的建議》激發從教者積極思考幾個重要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來”“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寫教師日記”“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教師們的教育觀點”及“提倡科學研究”等。在疑問的帶領下,我們在這本書的建議中找到了答案。作者希望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不僅擁有滿腔的職業熱情,還要將智慧熔鑄在具體的工作中事事做計劃,做事有準備:時時在反思,在思考中進步:將時間與教學合二爲一,在實踐中注重質量和效率,不做無用功:要與學生們亦師亦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從“教學型”的授課教師向“教學型+研究型”的綜合型人才轉變。總之,教師應運用智慧鑄匠心,做自省又自律、有熱情也有方法、熱愛崗位又受到愛戴的智者。

授人以永,必有活泉。這啓發我,優秀的教師務必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學無止境,堅持提升。想要成爲合格的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信念,也要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應堅持研讀優秀理論著作,提升實踐能力。也要學習各類知識,以求觸類旁通,思維開闊而不侷限。還要有意識地查缺補漏,對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也要掌握,以更好地爲教學活動服務。二是“計劃+日記”,事前事後兩手抓。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在要求學生有條不紊學習的同時,自己也不能懶散,應在事前做好清晰明瞭的計劃。自律是自由的必經之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效果便顯而易見。

二、以方法爲引擎

《給教師的建議》爲教學活動中的諸多難題提出瞭解決方案。作者將改善教學活動的着力點聚焦在激發學生興趣、讓能力與知識平衡發展、使知識“活起來”、怎樣領導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怎樣教會後進學生解應用題、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開辦“家長學校”、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等問題上面。不難看出,作者在積極探求教學活動的優化方案,期待教學方法能以提高學生素質爲出發點,以學生爲教學活動的中心,這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延展性,與我們當下倡導的以學生爲中心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作者提出的“家長學校”的理念也有着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強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家庭的監督和配合。同時,本書的閃光之處還在於,它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創造性的想法,與當下的教學改革的初心遙相呼應。

對於教育的革新探索,如今還在繼續。正如我國當前對教育正在實施的改革,近年來又倡導的“雙減”,其核心都是向着學生的素質教育前進的。素質教育促進了新的教學方法的普及,致力於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在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更高層次的教育階段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以方法爲引擎,教學活動正在豐富和多元,比如我國現在很多的教學課堂都引進了新媒體設備,運用信息技術爲教學活動增添活力。教學活動還可以通過互動性比較多的遊戲、競賽、小組PK等形式調動課堂的氛圍和活躍度。我國倡導的素質教育、教育改革與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學活動的創新探索有着相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期望讓學生成爲教育的最大受益者,讓教學活動的質量有明顯的提升,讓教學活動在趣味中提高教學效率。

三、以閱讀促發展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認爲“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因爲閱讀能使學生看到未知區域,未知越多,探索欲就越強,對知識就越敏感,獲取知識的慾望就越大,注意力就越集中,學習效果就越佳。閱讀,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原動力,這啓發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彼及此,致力於從事教育行業或正在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應當積極探索以閱讀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之路。例如,將誦讀經典國學滲透到校園文化中,促進學生德、智、情的全面發展。國學經典是我國古代聖賢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生誦讀國學經典,能提升人文素養、陶冶品格、增長智慧,汲取“仁、義、禮、智、信”正能量價值觀的營養,收穫開啓智慧人生和快樂人生的“金鑰匙”。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非單一注重知識技能,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記憶力、情感、美感、道德的重要性。作者相信,由智力、品德、情感貫穿始終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有長遠影響的教育。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實施提升學生美感的教育。比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以流動的音符、優美的音樂作爲傳遞美的紐帶,讓學生認真聆聽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情感,感受到美的存在: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來想象美妙的場景,表述出來。這個過程是“感受一創造”美感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應以情懷搭載教育,將飽滿的熱情傾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中實現智力、情感、品德的全面進步。

四、以同理心對待後進生

《給教師的建議》中建議教師運用同理心,以接納、包容、理解的心態正確對待後進生在成績上的差異,挖掘導致這些學生成績不理想的根源。

以同理心出發,纔能有針對性地做好因材施教,採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難易不同的練習適合的作業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作者還建議教師正確理解學生過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身處地、將比心地尋找孩子犯錯的原因,加以精準疏導。書中還提出,“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如果教師不思進取、沒有進步,學生就會因爲不認可教師的能力而不尊重教師,因此,教師也應當以同理心來精進自己的能力,不能懈怠。教師是充滿情懷和擔當的職業,因此要注重理解並運用同理心,只有做到理解學生的感受和情緒,才能積極應對,有效解決問題。

隔着漫長的歷史與廣闊的時空,今天的讀者依然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無限熱忱,他用一生的時間思考教育,探討如何培養”真正的人”。

育人者應有情懷,要孜孜不倦育人才:育人者應該不懈思考,要“吾將上下而求索”:育人者應睿智,要用智慧鑄就匠心、培育人才。

篇十:《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近期,重新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爲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迷茫之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回首這麼多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經歷,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寧心靜氣、摒棄功利的閱讀,纔會讓人生慢慢沉澱,慢慢變得豐滿而厚重。

這本書共上下兩篇,融入了一百個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的問題,有生動的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用心研讀會發現,在教學上遇到的許多問題與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蘇霍姆林斯給教師的一些建議與思考,也值得我們反覆閱讀與推敲。我們都知道讓課程變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潛能,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所在。如何做到呢?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要不斷學習,用心備課。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學術著作。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平時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恆地讀書,讀不同類型、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不斷地補充我們的知識的大海。”作爲語文老師,我們要有文學的底子,要善於思考,勇於創新。這一次,我對那位有着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話,有了一種新的感受。他的那句話強烈地撞擊着我的雙眼、我的心扉:“對於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用終生的時間備課,無不是一種最積極的準備、最具潛力的準備、最有遠景視角的準備。用心備課,是有全局性,規劃性地備課,我們努力備好的不是這一節節的課,教給學生的絕不是侷限於這一篇課文的知識點,而是點點滴滴,身體力行。

其次,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對他們的點滴關愛和付出,他們都會明白,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給予他們愛和尊嚴,真正讓他們成爲課堂的小主人,成爲學習的第一執行者。當你拿着這顆赤誠之心去對待學生時,他們也一定會真心地去對待,發自內心地喜歡你,尊重你,這都是相互的。所以,教師們應當拋開架子,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聆聽學生們的心裏話,聽聽學生的聲音,關心學生的思想與情感起伏,使他們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心靈世界,讓他們真實地體會到教師的關愛,讓每一個孩子在師愛的天空下健康成長。

最後,與時俱進,創意教學。語文學習其實是無邊無際的,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學科的學習種類有時多種多樣。讀書、練字、習作、手抄報、測試等等。其實,如果我們願意花點心思,變點花樣,很容易就讓呆板的作業變得靈動起來。習作技巧,與學生共同梳理;做題方法,跟學生一起探究;讓讀書筆記美成圖畫;讓古詩積累變成時尚。會學習,還要會出題,重難點在哪裏?可能會怎樣考察?學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數,胸有成竹,任何形式的測試,又有何懼怕?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態,不是某一本書,某一句話,教會我們的,而是,長期閱讀的時光裏,點滴堅持的日子裏。書本,積蓄的力量,讀書,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運氣,藏在你的實力裏,也藏在你不爲人知的努力裏。通讀全書,可以看見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深切的愛和對教師的殷切期望。他認爲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點燃每顆心靈裏的火花,要使兒童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這一切,需要我們對每個孩子充滿無限的信心,要使所有兒童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爲幸福的人,將來爲社會做貢獻,同時過上文明幸福的生活,這應是我們教師和教育的最終追求。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huati/1460845.html

  • 標籤: 精選 教師 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