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精選9篇)作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52W 次

篇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精選9篇)作文

人間二月,春和景明。怎樣才能不負這美好春色呢?我想到了朱光潛的“慢慢走,欣賞啊!”然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名著裏的風景,絕不會輸給這爛漫的春天。如何去欣賞?我們得慢慢讀,反覆讀,細細讀!

擇清靜之所,捧教育名著,細細讀來,書中的一字一墨,一語一句,便會帶着花紅葉綠的清新,帶着智慧睿達的芬芳。今天,我願將幾滴沾染秋韻的記憶清露,將幾朵濺起漣漪的心湖浪花,與大家分享。

一、略讀中,滿園春色盡在眼前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對兒童的關愛和尊重。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應當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尊重他們的個性和興趣,爲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把每個兒童看作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尊重他們的差異,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兒童需求。這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把專業發展作爲自己的重要任務,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滿足兒童的需求。

這本書還強調了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分享經驗和討論問題,教師可以共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效果。這讓我認識到,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學校和教師團體中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討教育問題,分享成功經驗,提高教育效果。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瞭如何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組織實踐活動等,這些方法有助於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他也強調了教師應當關注兒童的情感需求,尊重兒童的個性差異,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細讀中,無邊風景處處新

我們常常抱怨對“特殊學生”的轉化工作,這讓我們累,讓我們煩,關鍵還不得成效。有沒有一種方式讓我們的工作變得容易些呢?在第六章,蘇霍姆林斯基對於“特殊學生”的轉變方式的案例幫我們找到了答案。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更應該閱讀。閱讀能教會兒童思考,兒童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讓有效閱讀成爲鋒利的牙齒,啃“最難啃的硬骨頭”。

在我們的教學中並沒有專門開設“思維課”,但是發展兒童的思維對兒童的智力提高有很重要的影響。如何讓“頭腦遲鈍”的兒童學會思考?書中告訴我們,要學會領兒童到思維的源泉那兒去,讓兒童感受現象的鏈條,學會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對於低齡兒童,我們應該教給他們直觀形象的東西,並且讓他們學會保持與記憶,再一個接一個的去發現,就好比在兒童面前燃起他們思考的火花,刺激他們的思維,促進智力發展。

三、品讀中,一樹春風千萬果

作爲教師,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專注於兒童的發展,致力於兒童的發展,把兒童發展作爲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來對待。

書中大量的篇幅談論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他自己對於把握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在他講述的引導兒童“學習蠕蟲”的案例中,我得到了這樣的啓發:引導兒童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在兒童的意識裏引發興趣,再與孩子腦海裏已經儲存的知識相聯繫,建立新的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相結合,設法讓兒童達到積極的學習狀態。

作爲老師,除了教孩子知識,還要教會孩子學會支配自己的時間,培養良好的習慣,真的讓孩子享受學習時光。“想克服負擔過重的現象,就使得兒童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看到這一條建議的時候,我就在思索:多次,反覆的抄寫對提升孩子學習究竟有沒有用?接受能力特別強的兒童能否免做或者少做作業?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

四、審讀中,讓花兒朵朵綻放

“醉過方知酒香濃,此生無憾教師情。”愛上教師這個職業,就打開了愛的源泉。教師有了愛,眼裏便多了賞識,心裏多了寬容,嘴裏多了鼓勵;教師有了愛,雖然每天辛苦工作,但同時也有了收穫的快樂。點點滴滴地積攢着這樣的小快樂,積累成我們的職業幸福感。我們應該成爲蘇老那樣的“好教師”: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兒童。雖然我們很辛苦,但我們托起了一個個家庭的希望。

“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片片紅。”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總是鼓勵兒童認真學習,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我深深地體會到幸福遠比優秀重要。

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優秀的孩子固然是我的最愛,特殊孩子也更應成爲我的摯愛,他們容易自卑,但我不能放任不管,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惡語相加。學習蘇老,一次不經意的噓寒問暖,一次誠意滿滿的表揚,一個讚揚的眼神,一抹淡淡的微笑,都是通向他們內心世界的道道陽光。我的愛就是喚醒他們花期的陽光,精心呵護,必能換來春色滿園。

五、研讀中,另闢蹊徑別樣美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有教育經驗的教師,如何學習別人的教育經驗,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向誰學習?通過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我學會了一個妙招,那就是先看這個班級兒童的書籍。如果孩子們的書籍大多是美觀的,擺放整潔,那麼這個老師的身上就一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你去學習如何教兒童擺放物品整齊時候,你又會發現,你學到的遠比你想的多。究竟能向別人學到多少,都取決於你自己,你思考了哪些問題,你在教學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對別人的經驗研究和觀察的越多,你就越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才能真正的學到別人的經驗。

現在的我們,經常提及“職業倦怠”,於是就爲自己的“渾渾噩噩、碌碌無爲”找到了一個拙劣的藉口。經常有此感受的人一定是一個沒有理想與情懷的人,執着於夢想的人,不會因爲忙碌和苦累就放棄。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有教育的理想,有教育的情懷。在工作中,我們要時刻明白一點,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麼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在“致未來的教師”中,我找到了答案,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兒童當成活生生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明天的教師,並且記住,每一個兒童都是帶着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我們儘量不用尖刻、粗暴的話語去傷害孩子。讓我們用慈愛、仁愛來面對每一個孩子,陪伴他們,看着他們漸漸學會飛翔。

六、耕讀中,讓花草棵棵茁壯

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我知道了“研究”,不僅要研究兒童,更要研究課堂。我們愛上了我們的兒童,就會不自覺地去研究我們的兒童,進而研究我們的課堂。如何研究兒童,蘇老給了我們高明的方法:不停地實踐、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閱讀、不停地總結,才能不斷前行。在閱讀與思考中,我們才能讓兒童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都得到滿足,兒童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

優秀的教師是有限的,但幸福的教師卻有萬萬千;優秀的孩子是可數的,但擁有幸福感的孩子是無限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裏面蘊含了幸福密碼,我們老師閱讀了此書,就能攜着幸福密碼前行,我們和孩子們的心中一定充滿幸福。多次品讀,我們才能滿眼幸福,讓幸福駐紮心間,幸福着自己,幸福着我們的孩子們!

慢慢讀,欣賞啊,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名著裏山水的清靈,風雨的輕揚,花草的清秀,春色的爛漫。慢慢讀,你就會發出花無百日紅,書能千年香的感嘆。慢慢讀,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幸福……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如果再有一大批愛讀教育名著的我們,教育的春天就會增添一份極致的美好!

篇二:《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對我而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一本這樣的好書。教學之餘,我再次拜讀了這本著作,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收穫。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兒來

作爲一名教師,我也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寫教案、製作課件、上課、寫教學反思,批改作業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在各個方面給教師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我們每天都在疲於應付,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二、關於獲取知識

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獲取知識——這就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我們要儘量使自己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從這樣的角度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找出因果聯繫正好在那裏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覺察的那些交接點,因爲正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問。而疑問則能夠激發求知的願望。

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就必須知道: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留着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引火線”。

三、興趣的祕密何在

所謂課上的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的產生,來源於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連起來的那些線索。

興趣的源泉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但是如果不給它提供食物(與事實和現象進行生動的接觸,體驗到認識的歡樂),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

四、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着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裏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爲榮的事。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請你努力去喚醒那些無動於衷的、態度冷淡的學生們的意識吧。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靠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對於那些對知識和腦力勞動無動於衷、漠不關心的學生,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來試驗一番。這裏談的已經不是競賽,而是把一些人從智力的惰性裏挽救出來的問題了。

作爲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我們所教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纔有興趣學,纔可能學好!讀了這一部分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

我認爲在教學中應從這幾個方面着手:

1、充分備課。

2、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3、把學生當成朋友。

4、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五、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不隨意注意應當與隨意注意相結合。當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思考的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結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使學生意識裏有一點“思維的引火線”,也就是說,在所講的學科中,應當使學生有某些已知的東西,在感知教材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越積極,他學起來就越輕鬆。通過閱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只要在課堂上能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與隨意注意結合起來,他們就不會感到疲憊不堪。

如何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在文章中蘇霍姆林斯基舉了很多非常實用的例子,我把它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直觀手段的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永遠是上課吸引學生的一個主題,教師在準備每一節課時要充分考慮:我的這一節課拿什麼吸引學生?

形成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注意力的獲得需要學生形成高漲的情緒和智力的振奮,爲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要注意追求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學慾望,這樣他們不容易開小差。

培養對學科的興趣。對課堂的興趣來自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因此我們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讓他們集中注意力。

六、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某一項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這般去做,就一定會得到這樣或那樣的結果。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於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的,沒有直接聯繫的因素決定的。

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書中說“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因此要提高教學法的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個人的思考和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聯繫到我們的教學工作,我們在學習別的教師經驗的時候,看到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在學習別的教師經驗時也不能盲從,要有目標,學習前應充分思考好從哪裏入手,不要忽視細節。

七、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

不要強迫兒童儘量長久地死摳書本,而要培養智慧,發展大腦,教他去觀察世界,發展兒童的智力,——這一點是教師和校長永遠不應忘記的。

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有耐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所花費的功夫是一般學生的好多倍,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蘇霍姆林斯基首先強調了教師在教育、輔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時應當像醫生一樣是一個人道主義者,醫生對那些身患重病的病人從來都是以鼓勵的言行讓他們來戰勝病魔,讓他們樹立起生活的勇氣。那我們的教育也應具有這種人道主義的精神,認真去思考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是啊,當我們靜下心來,從書架上請出那些大師的經典,讓樸實溫潤的文字濡染浮躁的心田,讓智慧之光助燃搖曳的心燭,我們纔會對教材中的課文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纔會從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高度去引導、影響學生,讓他們享受到閱讀的快樂。用經典助燃學生閱讀之光,使他們在語文課堂變得更活躍、更睿智、更美麗;孩子們的心,也因書香的課堂而愈加明亮。

篇三:《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假期裏我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一百條建議作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闊論,但很真誠實在,可以說是條條經典,用來指導我們實際的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我這種身處一線的年輕班主任,感觸頗深,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受益匪淺。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細心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已經成爲廣大教師心中追求的偶像。通過讀他的作品,讓我獲益匪淺,特別是在如何批評和表揚學生方面以及對“後進生”的關懷。

批評和表揚是我們作爲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大家並不陌生,可如何使批評和表揚更有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卻是我以前沒有思考過的,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實踐了。而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卻讓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師的智慧和慈愛並且也看到自己的無知與短視。

如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譴責性的語言只有針對具體的學生時纔會發生效力,要避免因個別學生的錯誤而對學生集體進行責備。他認爲這是一種教育的無知。通過拜讀這本書,我認爲應該對學生做到溫馨批評。

每一個孩子都有渴望被老師表揚的願望,同時,也有不願被老師批評的自尊心,老師要把每一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讓學生們感到溫暖,用心去說服、教育學生,學生纔會理解老師,願意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批評,每一個學生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對性格內向、敏感度強的學生,我們可以用不滿的表情或是不滿的體態語來教育批評。對於性格外向的學生,我們可以面對面的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心平氣和的和學生們談心,把批評的信息傳遞給他們。

另外,教師還要學會讚美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對教師來講,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們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揚,應該教育學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應該的。如果只有表揚才能夠給兒童帶來快樂,那就潛伏着一種危險,這危險就是:引發學生的虛榮心,讓他只是爲了得到表揚纔去做好事。而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他就會完全表現出另外一種面貌:自私自利,虛僞。我認爲應該對學生做到適時表揚。

在課堂上,要抓住時機恰如其分的對學生進行表揚,因此,老師對學生的優點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尤其對學困生來說,要抓住亮點及時鼓勵,讓學生們知道自己每一次的進步老師都會看在眼裏,老師一直關注着他們,每一次表揚都要有強化下一次進步的作用,老師的表揚要機智,要適度,不能讓學生們因受到表揚而變得洋洋自得,做到高質量的表揚。

在我帶過的學生羣體中,往往有這樣的學生,上課不認真影響紀律;成績不及格影響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響他人;行爲不規範影響集體榮譽;一句話,他們是“後進生”。於是,爲師者在埋怨“後進生”的同時,更是把與“後進生”作鬥爭當作班級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後進生”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爲這些後進生會攪混“班級”!雖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於贊同。沒有人會否認教育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她的崇高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超越、對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現實得失的教育非但無法讓人體驗崇高,反倒讓人覺得爲師者是多麼功利,多麼自私,多麼目光短淺!靜下心來想一想,學校有強弱,師資水平有高低,辦學條件有差異,我們爲什麼就不能容忍“後進生”的存在呢?一個後進生對班級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對他的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哪個後進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寶貝呢?哪個孩子希望自己成爲“後進生”呢?他們不是一直在努力嗎?只是,被不小心折斷了自己飛翔的翅膀,有誰知道他們的痛,他們的委屈?

其實,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後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並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爲教師要善於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儘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裏自然對教師積存着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讚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反思過去,我有時候也可能習慣一些行爲過失調皮搗蛋的孩子戴上“壞”帽子,隨意的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其結果往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徑一事,不長一智,孩子們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和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細細想想,其實孩子犯錯誤時,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師的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孩子們正是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的,其實孩子們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如果我們討厭孩子,那麼我們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讓我們時常想一想教育專家們的諄諄告誡:“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首先,我深刻領悟到教育重在師生間的相互信賴,而信賴取決於民主平等的溝通。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對孩子傾注全部熱情,和孩子平等相處,給他們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愛孩子,就必須善於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幼兒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育感情贏得感情。我想:這是教師從教的基本功。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其實我們也能體會到,當孩子對我們說悄悄話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已經成功了。

作爲一名教師,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爲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只有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纔會產生愛的情感;只有把孩子的成長真正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緊密相連時,纔會增強愛的情感。記得有人問起著名特級教師斯霞老師,教育何以會如此成功。斯霞老師將她幾十年教學生涯成功的真諦,歸結爲“童心母愛”,熱愛學生,永遠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孩子,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是應使孩子在感受教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最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用這些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真正地尊重、關愛每一個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保教育教學能力。

篇四:《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最近有幸拜讀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書籍《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本有關教育方面論述非常全面的書籍,具有非常可參考性和可借鑑性的指導意見和方法。裏面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案例和經驗,理論分析全面,且可操作性很強,從學生到老師,從幼兒到中學,從學習到生活等等。如果一位初入職的老師認真研讀,對其經驗指導更強,快速成長爲有經驗的老教師,當然這其中需要自己不斷的總結和磨練。

由於這本書的篇幅過長,我也只是通讀了部分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下面就分享《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這一章節,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1、競爭性的引導,讓學生先認可這個老師

學生對個別老師的熱愛明顯強於其他老師,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尤其是新來的老師。剛剛入職的老師,沒有什麼人緣,沒有學生基礎,他爲了讓學生快速認可自己,快速的接受自己,所以他會想法設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甚至是討好學生,在短時間內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友誼關係。

也許會有人認爲只有新來的教師纔會這樣做,其實細想下同一批招進來的老師,爲什麼有的老師周圍經常圍滿了學生,課堂氛圍也很好,而有的老師課堂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我們要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競爭關係。我們初入一個新的環境,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和別人進行競賽。因爲只有自己競爭勝利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喜愛自己的課堂,這樣學生很容易變成你的粉絲。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學生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着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有所創造,這是一件讓你引以爲榮的事情,那麼你就要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的培養需要時間,不能急於求成。尤其是像物理這樣相對部分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對付的學科,我們不能一味的強加學生去記去背,這樣只能讓學生把學習物理當成了一種負擔,我們應該展現物理美的一面,讓學生髮現物理美的所在,逐漸喜歡上物理。激發興趣,其實就是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只有學生自發的喜歡物理才能從內心接受物理。

我們要儘可能想出更多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一方面可以從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出發,讓學生接受你,認可你,最後纔是喜歡你。怎樣提升自己的魅力呢?作爲老師,首先要做一個會微笑的老師,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或者從課堂中的語言,行爲動作等角度出發。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更多的物理興趣小組,或者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接觸物理,認識物理,最後完全融入其中。

3、把物理作爲一門科學來攻讀

在大學的理科專業,物理是作爲一門基礎性學科來對待,幾乎所有的理科專業都會滲透物理知識,課件物理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其實,物理對生活、科技等各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我們更應該將其作爲一門科學來攻讀。

在課堂上,我們會講授一些技術、機械、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這會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許你的不經意間的講解,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也許會勵志爲祖國的繁榮發展做貢獻。當然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廣泛的,我們只是作爲引導者來泛泛而談,將物理作爲一門科學來對待,不僅提升了物理的定位,更能吸引學生加入學習物理的陣營中。

4、組建物理專業教室

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就是要有一個物理專業教室,作爲老師,每天在這個教室工作一兩個小時,可以備課,可以專研書本,可以指導學生。總之,這個教室是專爲物理服務的,做一些與物理相關的事情。

其實這個物理專業教室,我們一直都有,那就是物理實驗室,我們經常在裏面教學生做實驗,或者進行物理相關的活動。包括播放物理科普視頻。我們只需要將實驗室簡單改造,使它更具有物理的氛圍,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參與。可以在牆上粘貼物理名人的勵志故事,或者當前物理前沿的科學發展現狀。

在成立物理專業教室之後,我們就要想辦法吸引學生來加入其中。這個類似於社團活動,我們要做前期的策劃活動,安排相關的老師進行指導,當然我們的物理專業教室是廣義的,不僅僅是做實驗,或者講課。我們更應該脫離書本,打開物理的大門,讓更廣闊的,與物理相關的事物進入其中。做好策劃,做好宣傳,吸引有志學生加入,這裏是專業的物理教室,專業的物理課堂,專業的物理天地。讓學生的物理天分盡情的發揮出來。

5、成立物理讀書角

在之前我們都知道英語角,從來沒有聽說過物理角,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組建物理讀書角。我們成立讀書角,不僅僅是來讀課本,更多的是專研物理難解問題之角,也可以成爲思考之角。爲什麼稱爲思考之角,其實作爲老師我們可以發現,物理學的好的學生都善於思考問題,善於獨立解決問題。有時候並不是他們有多麼勤奮,多麼聰明。而是他們善於專研,善於思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退縮,遇到難題就膽怯。

所以,成立讀書角一方面是教會學生怎麼去學習物理,如何去思考物理。另一方面是解決當前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不再有後顧之憂。物理的學習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撮而就,更不能急躁。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大量的學生,參差不齊,教學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可有有問題的學生是相當多的。所以,我們以此可以作爲宣傳點,讓更多的學習加入到讀書角中,共同探討如何學習物理,如何提升物理的學習效率。

有些學生遇到問題之後,自己如果解決不了,也不向別人去請教,仍在那裏,最後就不了了之。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後吃虧的只能是學生自己。我們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這種學習的弊端之處,讓他們大膽的,勇敢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讀書角正好是解決問題的場所之處,是專門爲解決問題而產生的。不怕你有問題,就怕你不敢提出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想方法,爲提升物理的學習共同努力。

6、努力喚醒

在提升學生努力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教師肯定會做大量的工作,但是單靠老師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學生自發的去學習,效果纔是最好的。有這樣一類學生,天生的雷打不動,油鹽不進,對物理毫無興趣而言。遇到這樣的學生怎麼辦,如果老師依然是正常的教育教學,最後是沒有什麼效果的,這時候,只有先喚醒這些學生才能暢談後續的學習情況。

他們是對物理不感冒還是對所有的科目不感冒,我們要和家長進行深入的交談,尋找問題的所在,包括在家裏的表現,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讓我們對學生有更多的瞭解,以便後續和學生能順暢的交談。也可以和之前帶過他的老師進行交流,對學生的過往表現有個定性的瞭解。是否以前也是這種表現,還是現在纔出現的這種狀況。在從側面瞭解完之後,我們最後在和學生本人進行深入的交流,尋找問題的突破口。

當然,我們也許會碰到態度冷淡,甚至煩躁的學生。也許這並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事情。可以和心理老師對接,尋找心理上的討論。安撫情緒是前提,讓學生冷靜下來,從心理不在排斥老師,我們才能想辦法開啓其他方面的工作。總之,喚醒學生的學習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作爲老師,要有耐心和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畏艱險的去帶動學生。

7、總結

如何讓學生成爲你的粉絲,作爲老師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通過各種渠道提升自己對物理的認知,提升學生對物理的認知。學生成爲你的粉絲,也許是對你個人的認可,也許是對物理的認可,不管怎樣,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爲學生的學習去服務。

老師作爲引導者,永遠要走在學生的前列,發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我們時刻要爲學生着想。物理學習的發展舉足輕重,爲國家科技的前進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作爲底層的教育工作者,也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蘇霍姆林斯基這篇文章,我對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如何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許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隻要我們去做,去努力,再微弱的光芒都將帶來星火燎原之勢。

篇五:《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衆所周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讀書更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說來慚愧,由於平時工作繁忙,我自身並不是一個能每天堅持讀書的人。寒假,在庾老師的安排下,我開啓了我的讀書之旅,雖然也是斷斷續續,但是也有非常多的收穫,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從多個角度不斷的提出閱讀的重要性,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也讓我感受到閱讀對教師自身成長的影響以及閱讀在教育中產生的巨大力量。下面我就想從“閱讀”這個角度來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我分享的主題是“閱讀,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每天堅持閱讀,要終身閱讀

在書中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來?”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歷史老師上了一節非常成功的公開課,當被問到用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時,得到的回答卻是:“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其實這種備課就是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這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其實,現在看來,一桶水還遠遠不夠,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要爲學生源源不斷地注入活水,那麼就要不斷地閱讀,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大海。在讀書的過程中,教師的理論知識不斷增多,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就能不斷地觀察每一位學生怎樣學習,遇到哪些障礙,然後針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反思我們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是要上一節公開課,可能我們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在網上或者是教參上搜集大量的資料去精心的準備一節課,但平時的日常備課更多的可能就是照抄照搬一些現成的教學設計或課件,我們的閱讀,大多隻是碎片化的、功利性的信息瀏覽,缺乏出自本性的需要、對知識的渴求。我們時常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讀書,所以今後,我將以此次讀書交流活動爲契機,利用閒暇之餘,多讀一些教育名著,多讀一些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的好書,以此來爲自己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後進生”更需要閱讀

在我們的教學中,每個班級都存在一些所謂的“後進生”,這些學生的記憶力,接受知識的能力,理解力往往都比別的學生弱很多,這類學生也常常讓我們感到“頭疼”,當然在我所帶的班級中也有這樣的學生存在,我常常對這些學生感到很無力,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在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蘇霍姆林斯基給我指明瞭一條方向,讓我豁然開朗。在第6條“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試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讀書範圍。是的,必須使這些學生儘可能多地讀些書。”

書中舉了一個名叫“費佳”的學生的例子,費佳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是算數應用題和乘法表,於是蘇霍姆林斯基便給像“費佳”這一類的孩子們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讀這些習題,就像讀一個個小故事一樣,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動腦思考,之後蘇霍姆林斯基還蒐集了一些專門供“費佳”閱讀的書籍,慢慢的,費佳的學業就趕上來了。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無法克服的障礙就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那麼我們當老師的,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所以,我們不妨試試,讓“後進生”也進行大量閱讀,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98條“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中”說:“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適合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裏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幫助學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需要教育藝術的。閱讀這樣的書是一種自我總結,是自我教育的開端,是面對自己良心的自由。”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年輕的老師們每個月都要買三本書作爲自己的藏書,而在選擇自己的藏書時需要記住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你推薦給學生閱讀的書籍,要能教給他們怎樣的生活。每當他在書店裏爲自己的藏書挑選教育性的書籍時,他總是竭力思考,每一本書給他的哪一個學生閱讀最爲合適。

讀到這裏,我不禁佩服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用心來。反觀我自己的教學,平時讓學生閱讀,可能推薦更多的就是每學期語文課本“快樂讀書吧”裏要求學生去讀的一些書,或者是與講到的某一篇課文相關的書籍或文學作品,但是並沒有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的教育情懷,讓學生去閱讀的是適合“自己的”書,我想這是要建立在瞭解每一位學生,分析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之上才能去做的事情。一本好書,會深刻地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甚至決定他今後的人生之路,其實,每一本與學生相遇的書,某種意義上就是一位相遇的“老師”,只有因爲契合而產生了共鳴,閱讀效果往往比說教好上許多。

所以,我們老師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要努力幫助學生去尋找那些真正適合這個時代青少年閱讀的“自己的”書,這樣才能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成爲他們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

四、充分發揮圖書角和圖書館的作用

在第27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認真考慮一下,你的每一個學生是怎樣以及在哪裏利用(不是“度過”,而是“利用”)他的自由支配的時間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

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們所教學的學校裏,課間或者休息的時候,學生們無所事事,有的調皮一點的學生甚至在樓道瘋跑打鬧,追趕嬉戲,這樣不僅浪費了兒童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爲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爲書籍的王國。對書的愛好應當成爲首要的愛好,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

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發揮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館的作用了。並且蘇霍姆林斯基也給出了可操作的建議。首先是先建立班級圖書角,在這裏陳列一些內容較好的並且使兒童感興趣的書籍,一至三年級由教師挑選合適的書籍放在教室的圖書角,因爲只有教師最瞭解自己的學生應該讀什麼書。然後,從四年級開始,就由教師帶領學生去圖書館,向他們介紹書籍,建議他們可以借哪些書來讀。其實,我們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圖書角,每個學校也都有圖書室,但很多學生並沒有充分利用圖書角或圖書館來增長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所以圖書角或圖書館就流於一種形式了,我們老師就是要充分發揮圖書角或圖書館的作用,讓讀書成爲學生的一種愛好,讓學生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裏,在班級圖書角或在學校圖書館裏,捧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讓書籍去充實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盡情地在書籍的海洋中遨遊。

以上幾點感悟,是我在讀《給教師的建議》中感受比較深的,也是我自己在教學中比較欠缺的,更是我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作爲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地閱讀,汲取書中的養分,才能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學生。

篇六:《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有幸參加陝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名著共讀活動,在李雪婷老師的積極引領下,我利用假期研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本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經典著作,它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啓示和指導。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獲得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與策略。以下是我讀完《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

書中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愛與關懷的重要性。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作爲教師,我們應該關心學生的成長和幸福,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愛是教育的基石,當我們真心關愛學生時,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的支持和鼓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力。

閱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之一。蘇霍姆林斯基主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讓學習變得有趣和富有挑戰性。我們可以運用故事、遊戲、實驗等方式,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主動參與並享受學習的過程。此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也非常重要。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會更積極地投入其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書中還提到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參加專業培訓、閱讀教育書籍和研究教育新理念都是促進自身成長的途徑。同時,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同事們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另外,書中強調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閱讀是培養思維能力和提高語言素養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爲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引導他們愛上閱讀,並教會他們有效的閱讀方法。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開闊視野,豐富內心世界,提高寫作和表達能力。作爲教師,我們要以身作則,成爲熱愛閱讀的榜樣。

另一個讓我深受啓發的建議是“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對於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定期與家長交流,分享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同時也瞭解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表現。通過與家長的合作,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爲他們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幫助。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這一觀點發人深省。這不僅是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更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所在。引導學生思考意味着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傳統的教育模式常常側重於死記硬背和機械模仿,而真正的教育應當點燃學生內心的求知火焰,促使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能夠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使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成爲知識的創造者。

善於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師需要創造積極的思考氛圍。這意味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觀點,並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讓他們在互動中不斷深化對問題的理解。

此外,教師還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情境,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還可以延伸到課外的實踐活動和項目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而,要真正引導學生思考,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和素養。只有自己具備深入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因此,教師應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方法。教授學生如何分析問題、歸納總結、推理演繹等思維技巧,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應對複雜的學習任務和未來的生活挑戰。

總之,“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這一觀點強調了教育的深度和質量。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能夠賦予他們更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潛力,使他們成爲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個體。這是教育的真正使命,也是我們作爲教師應當不懈追求的目標。

同時,書中還強調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是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它強調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設計和實施教學。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因材施教的觀點被深入探討,使我對這一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學習特點、興趣和能力。因此,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的核心在於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並根據這些差異來調整教學策略。這要求教師深入瞭解學生,包括他們的學習風格、優勢和劣勢,以及興趣愛好等。通過了解學生的個體特點,教師可以更精準地制定教學計劃,提供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機會。

因材施教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包括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差異。對於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視覺、聽覺、動手實踐等,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同時,在評價學生時,也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起點和進步,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而不僅僅是單一的考試成績。

因材施教還需要教師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反應和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難度。對於那些學習較快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和拓展性的學習材料,而對於學習較慢的學生,則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導。

此外,因材施教不僅僅是針對學生的學術能力,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和社交需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情感特點和人際交往方式,教師應該創造一個溫暖、包容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因材施教的實施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其帶來的效果是深遠的。通過因材施教,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的關注和支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同時,這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化發展,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獨立。

總之,因材施教是一種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以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這一觀點的深入理解將有助於我們成爲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育者,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展。

除了以上幾點,書中還涉及到許多其他方面的建議,如課堂管理、評價學生等。每一條建議都蘊含着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深刻洞察和豐富經驗。這本書讓我深感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讀完《給教師的建議》後,我意識到教育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任務。作爲教師,我們肩負着培養未來人才的責任,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這本書中的建議不僅爲我提供了具體的教學指導,更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質和意義,意識到教育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任務。作爲教師,我們肩負着培養未來人才的責任,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總的來說,《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座明燈,它爲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啓示。我相信,只要我們秉持着愛與責任,關注學生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我們就能成爲更好的教師,爲學生的成長和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實踐書中的建議,將其融入我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能力,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我也會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不斷學習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最後,我想感謝蘇霍姆林斯基先生,他的智慧和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將繼續研讀這本書,並將其中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我的教育實踐中,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每個學生都能在教育的海洋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篇七:《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蘇霍姆林斯基是20世紀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自己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所寫的著作,這本書深刻地影響了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併爲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育智慧和實踐策略。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育工作是一項高尚的事業,教師是社會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着整個社會的未來。因此,教師應該倍加珍惜自己的職責,以及對學生們的影響力。同時,他也提出了很多關於如何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建議,例如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等等。這些建議對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整本書讀下來,真心覺得這就是一本非常適合教師,特別是像我一樣的青年教師閱讀的教育教學指導性書籍。書中有很多理念,直到現在還是非常適用的。比如說用勞動教育去提升孩子的集體觀念,形成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刻苦鑽研的精神,以形成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現在提倡的勞動教育,也正是符合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理念。再比如說書中說到的讓孩子減負,與我們現在實行的“”雙減”政策是十分匹配的。

蘇霍姆林斯基文中的這段話深深影響着我,他說“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先做些什麼,纔不至於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務必點滴地積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認爲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務必發奮提高自身素質,而提高自身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特別是其中有一個事例深深的打動了我,就是他教育的孩子當中有一個特別喜歡閱讀生物,科學類的書籍。孩子當時問他,你這裏的書足夠我每天讀一本嗎?蘇霍姆林斯基當時說了一句大話:當然可以。而此後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真的一天之內就讀完了一本,到了第二天孩子來問他要一本新書,蘇霍姆林夫斯基一邊在考慮自己的書到底夠不夠給他讀,一邊在想辦法去尋找新的書。因爲他覺得,既然給孩子許下了承諾,就必須要實現。如果無法實現,就會給孩子造成老師說話不算話的印象,那麼老師在孩子面前的美好形象就坍塌了,孩子也就從此不會再信任老師。所以他借用了自己旅行的時間,買了很多的書,花完了自己的積蓄,讓這個孩子七年來都能在老師的推薦下讀到自己想讀的書。就從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中,我看到的是他對於孩子教育的理念。首先他在用書籍影響孩子,認爲要想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只有讓他讀書,讀書,再讀書。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樣的,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老師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在教他,這樣孩子就不厭倦了,也會對老師常懷一顆崇敬和渴望的心。

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因此,爲了提高自身素質讀書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不光要讀所任學科的有關書籍,還要讀學科以外的書籍,要做到博覽羣書,正因現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學科以內的知識,現代課程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纔能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敏銳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熠熠生輝。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爲偉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於他廣泛閱讀的緣故嗎?讓我們能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備“活水之源”。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塑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要以誠信、責任和愛心對待教育事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專業水平。同時,教師還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努力奮鬥。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應該持續學習和進修,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他提倡教師要進行自我反思和研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並積極參與教學研討和跨學科交流,以推動教育的不斷髮展。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格、思維方式和道德品質。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從本書中得到的啓發,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向各位老師提供一些日常教學中的建議。

首先,我認爲教師應該更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因素的關注。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中,他認爲情感因素對學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注重對學生情感因素的關注是構建積極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儘可能做到花時間去了解每一位學生,包括他們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對學生表示真心的關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學生遇到挑戰時提供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應對困難的能力。當學生情緒低落時,給予必要的安慰和幫助,讓他們知道教師是他們的支持者。營造一個允許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感到安心,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互動,維護一個沒有欺凌和排斥的學習氛圍。通過實施這些策略,我們可以在課堂內外爲學生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培養健康的情感和社會交往技能,進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

其次,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還闡釋了他的教育理論,主張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模式。他認爲,教育應該是以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潛能爲出發點,而不是僅僅注重知識的灌輸。因此,教育應該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爲出發點,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強迫他們去適應某種標準化的教育模式。在我們小學英語教學中實踐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和合作的過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互動式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遊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形式積極參與課堂,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也可以提供不同難度或類型的活動,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適當的水平上被挑戰,使用個性化學習路徑,支持每位學生按自己的節奏前進。還可以實施情境式教學,利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來介紹新單詞或語法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習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小學英語課堂可以變得活躍而豐富,學生能在一個支持性和激勵性的環境中樂於學習英語。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學習旅程的指引者和夥伴。

此外,本書不僅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也對於教師的自我健康及心理調試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期和相對平靜的腦力休眠期交替存在,這是教師工作的特點。如果與兒童交流除了讓教師感到傷心、憤怒之外再無其他,那麼教師的心靈就會因此受到傷害,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一些不善於發現和感受兒童世界中各種複雜情緒的教師,經常會出現神經失調的問題。其中,最討厭、最讓人焦慮的則是神經衰弱。教師工作強度大,經常面對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職業倦怠是教師常見的問題之一。爲了避免職業倦怠,我們可以經常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放鬆時間。要學會識別和處理負面情緒,避免憤怒和挫折感積累,可以通過談話、寫日記或諮詢等方式來表達和管理情緒。確定工作中的優先任務,並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避免由於瑣事繁多導致的壓力。確保工作之外有時間從事個人興趣和活動,如運動、藝術、讀書等。學會通過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等方式來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不必強忍氣憤,只需要靈活變通,換一個角度看待那些讓你氣憤不已、不得不時刻繃緊心絃的事情。把那些原本讓人生氣、不愉快的事變成一件好玩的事吧,你也會自然地成爲這個集體的精神首領。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爲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啓示。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時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真正做到自由、自主、創新。

篇八:《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中“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這篇文章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領導聽了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一節公開課,聽課的學員和領導們本來是要在課堂上對這節課進行診斷,提點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忘了做記錄,在敬佩和感嘆之餘,一位學員詢問這位歷史老師:“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讀了這段文字,我想起了人民教育家於漪先生說過相似的話語,“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在學做教師。”爲一節課準備一輩子,爲每一節課學習終生,就是終身學做老師。爲做一個好老師,上好每一節課,他們一直行走在學習的路上。

我是老師,我是一個語文老師,20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使我對“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一節課”的這個說法深有感觸。我雖不及那位歷史老師的課上得那麼精彩,但是從我自己的切身經歷中,可以想想,那位歷史老師是如何夜以繼日地爲他的每一節課所付出的努力。

記得才走上工作崗位,備課時,久久地看着每一篇文章,不知怎麼導入,不知設置哪些問題,不知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更可怕的是自己都不知道教材到底在說什麼,真的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嘴。好在那個時候書店有各種各樣的優秀教案,我把它們買來擺在桌前,看人家怎麼導入,怎麼提問,怎麼講解,怎麼評價,怎麼小結,又怎麼佈置作業。我一遍又一遍地死記人家的教學語言及教學過程,然後去課堂做背書先生,生怕自己把精彩的內容背漏了,有時候也的確是因爲背得顛三倒四而顯得語無倫次。就這樣,準備一節課,連熟悉課文、學習別人的教學流程、抄襲別人的教學語言,再加上背誦導語與一些精彩的過渡句,要花去七八個小時的時間。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在爲第二天早上的課而焦慮着、想象着、背誦着。

就這樣滿懷激情又連滾帶爬地送走了第一屆學生,我,當了三年搬運工和背書匠,還談不上是在教書。想想自己備課和上課時的狼狽樣子,再想想自己想當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的夢想,簡直是哭笑不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竟是如此的天上地下!很後悔大學四年沒有好好的讀書,我一箇中文系的學生,爲什麼不泡在圖書館讀古今中外的好書,而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英語四六級過關備考上!可是悔又無益,還得從頭再來,因爲許許多多的專家前輩們告訴我:一個不讀書的語文老師是教不好語文的,一個不讀書的語文老師不是一個好語文老師。

於是,我下定決心,我要做一個愛讀書的語文老師。

讀書的時間從哪裏來?在校上課、備課的時間加上批改作業的時間,還有被課外工作所佔用的時間,一天的工作滿滿當當,哪裏還有時間用來讀書?書,又非讀不可!那就向夜晚延伸,向週末延伸,向假期延伸。學生上學放學背書包,我上班下班也背書包。有同事笑我說:“誰還把工作帶回家?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我的生活什麼時候離開過工作,而工作什麼時候又脫離了生活呢?自從我走上講臺後,我生活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工作,自從我開始讀書後,我生活的內容又分成了工作和讀書。

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生前在96歲的時候,每天還堅持翻譯到凌晨三四點。他說:“從夜晚偷幾點鐘來延長我們的白天,是一切辦法中最好的辦法。”忙碌了一天之後,孩子睡熟之後,我從白晝的喧囂中撤退回來,從背誦教案的焦慮中剝離出來,一書在手,生出思想的雙翼,馳騁在內在的疆域,滑翔在浩瀚的夜空,精神在漫遊中得到滋養與昇華。那些夜讀的時光是繁忙工作之後生命重構與整合的時光,是心靈得到安放與迴歸的時光,也是一天中最幸福祥和的時光。

週末和假期,做家務是必須的,陪伴家人是必須的,把閒暇的時間擠一擠,也是可以用來讀書的。讀書是最美的消遣,最美的投資,最美的化妝。一個人,一旦走上了讀書的征途,就再也不會把生命的能量放在不該放的人和事上。追肥皂劇呀、玩遊戲呀、逛街呀、打牌呀,都不在他(她)的關注範圍之內。楊絳先生說:“讀書,世界就在眼前;不讀書,眼前就是世界。”讀書的人可以跳出生活來看生活,跳出人生來想人生的全局。所謂的活在當下、享受當下,不是得過且過混日子,而是在當下選擇最優雅、最益於身心健康的生活。這個當下的正確性決定了未來所有當下的快樂與幸福。

時光飛逝,我讀了一本又一本書,上了一節又一節課,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現在,我能讀得懂教材了,有時還可以不用參考書也勉強能獨立備課了,上課不用再一句一句背誦別人的教案了,也不怕學生的思維跑出自己的預設之外了,語言也不再那麼枯燥無味了。隨着閱讀視野的開闊,教材這滴水在我所積累的知識的海洋裏變得越來越少了,襯托着教材的背景越來越寬廣了,我上課竟然可以由關注內容轉移到關注教學的藝術,轉移到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了,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常年累月的讀書。

現代的教育已經進入了素養的時代,新教材的編排、大單元教學、羣文連讀、整本書閱讀,如同一座座等待我們翻越的高山,如果不博覽羣書,我們將如何面對這一座座風景各異的高山。

回首這20多年的教書、讀書的歲月,才真正明白,沒有白讀的書,沒有白走的路。我曾沒日沒夜的回聽百家講壇王立羣教授講《史記》,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紀連海講歷史,康震評詩詞。所以,在遇到與這些內容相關的課文時,我能用他們的觀點來裝點我的思想與門面;我曾一遍又一遍的品讀《紅樓夢》,所以現在教授《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我根本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熟悉小說的內容;我曾一句一句地學習《四書》與老莊,背誦《大學》與《論語》,所以現在遇到與諸子散文有關的教學內容,我不會無從入手,就是那位歷史老師所說的那樣,一輩子在讀書,就是一輩子都在準備。

“好課永遠在下一節”的前提是在這個“下一節”之前,我們是不是一直在做着打磨它、完善它的努力,否則,“下一節”也僅僅只是“下一節”而已,它未必會是好課。我們所上的課並不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其質量也成正比例增長,它的質量取決於我們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不是足夠豐厚。

“沒有時間”,這是所有教師面臨的困境。“它如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也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可是,我們自己得想想辦法,在工作與各種瑣事的夾縫中尋找讀書的時間,我們讀書越多,工作起來就會越從容,越能從教師的職業中感受到幸福與成就,越是能從上課和備課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否則,教材、教案、計劃、總結、作業,一切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枷鎖。

當然啦,讀書不僅僅只是爲了上好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求。我們的年齡在增長,精神也要在生長。我們的身體如固定的螺絲釘,可我們的靈魂卻要在路上。不能行萬里路,那就讀萬卷書。以書爲友,不間斷地閱讀,如一條條潺潺的小溪,不斷地注入思想的大河,最終讓生命變得深邃,寬厚,博大。

如此,我們每天所上的那節課,就是從生命的大河裏往孩子的心靈注入知識與思想的溪流。

篇九:《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最是書香能致遠,然而不可否認短視頻與直播正深度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習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許,作爲教師的我們可以再回首,穿過歷史長河看看那些教育大師的思考和分享,從他們留下的經典著作中尋求一束光——讓經典助燃閱讀之光。

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從17歲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爲教育事業奮鬥了一輩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作爲校長,每個清晨,他會站在學校大門口,迎接每一個歡蹦亂跳上學的孩子。他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柔和地撫摸孩子蓬鬆的頭髮,親切的問候溫暖着每一顆純真的童心。他會俯下身子,用含笑的眼睛和孩子平等對話,認真傾聽他們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他將花園裏最大最漂亮的兩朵花送給“偷”花的小女孩,讓她送給生病的奶奶,因爲她“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

他創立帕夫雷什中學,在這所花園式的學校裏有森林、草地、農田和池塘,每一處都是他對學生開展教育的特殊陣地。他用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比喻,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旅途”中增長知識,豐富情感。他是一位注重閱讀的教育家,認爲讀書是學校最根本的任務,爲此,他從師生讀書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見解。他說:“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佔據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初讀這句話,我不禁悚然一驚,驀地感覺我平時所做的那些閱讀指導還是膚淺了些,有些功利化。當學生的閱讀一味隨考試的指揮棒翩翩起舞時,閱讀的趣味會慢慢消減,閱讀就很難“佔據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我開始反思閱讀教學的意義,逐步改變閱讀指導方法,我發現學生還是喜歡閱讀的,尤其是閱讀那些與少年生活比較貼近的經典作品。於是,每天在課前五分鐘,我讓學生輪流上臺朗讀經典著作《愛的教育》,五分鐘裏學生們聽得認真、專注。書中的同學之愛、姐弟之愛、師生之愛、子女與父母之愛和對祖國的愛,都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聲中和課下自由閱讀中“佔據”了學生的心靈。在閱讀之後“寫”的環節,他們品評書中人物,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悟、談認識。在那些質樸的文字中,善良的安利柯、孝順的克萊蒂、正義的卡隆……都成了學生們的朋友,那些美好的人性之光在孩子們“真正的閱讀”中沉澱爲他們生命的底色。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裏留下終身不可磨滅的痕跡。”一本好書,會深刻地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甚至決定他今後的人生之路。我努力幫助學生去尋找那些真正適合這個時代青少年閱讀的“自己的書”,我找到《繁星·春水》,找到《艾青詩選》,從中選擇一部分語言簡潔明快、詩意含蓄雋永的短篇,指導學生朗誦、欣賞。我就像《再別康橋》中的詩人,撐一支長篙,帶領學生向詩歌的青草更青處漫溯,聽他們用清脆的歌喉在詩歌“星輝斑斕裏放歌”。

我驚訝於這些孩子們清純的“歌聲”,小心翼翼、十分珍重地把他們學寫在隨筆本上的小詩一首一首收集起來,在一個個夜深人靜的日子裏,慢慢地欣賞,細心地潤色,像一個勤勉的手藝人精心打磨每一顆逐漸璀璨的珍珠。我將這些詩歌編輯成冊,取名《如歌的行板》,作爲畢業禮物贈送給他們。我終於讓我的少年們找到了能“在他們的心靈裏留下終身不可磨滅的痕跡”的書,並創作了一本屬於自己人生記憶的書。

蘇霍姆林斯基還談到教師的閱讀對教育行爲的重要性。他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

教師爲什麼讀書?這似乎不是個問題;但有些教師讀書太少,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朗讀課文甚至沒有學生有感情,寫文章沒有學生有文采。有的語文老師,讀書就是查找參考資料,很少主動去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特級教師常生龍說:“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作爲學生漫漫人生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師只有愛書、讀書,把書籍放在精神生活的重要位置上,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也纔會使閱讀成爲學生的精神需要。一個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老師,他的思想會愈加豐富、知識結構會愈加完備,看教育、看學生、看學習的視角更趨多樣化,專業化成長道路會越走越寬。而這些閱讀帶來的“紅利”,又會促進老師採用各種方法,將學生的閱讀真正落在實處。

閱讀,對能夠跟上教師教學進度、知道怎麼去學習的學生,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促進作用,而對那些學習基礎薄弱,一時無法跟上大部分學生前進步伐的“學困生”,閱讀還能起到什麼神奇的效果嗎?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一文中,蘇霍姆林斯基也坦然承認:“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對這樣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死記硬背教材是“特別有害的”,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遲鈍。而改變這種現狀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

他指出:“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對一個身體發育比較正常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方面感到困難,也許不是智商有問題,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強。如同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曝光一樣,“學困生”的頭腦也需要閱讀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閱讀、閱讀、再閱讀,孩子的精神世界會像荒蕪的草地萌生出思考的嫩芽。“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他們從所讀書籍中得到的驚奇和讚歎,會使那些靈動的思想如綠葉一般葳蕤。這個時候,當教師再來施教,會驚奇地發現:閱讀,讓孩子的接受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教師的教育行爲也變得很順暢。

又是一個九月即將來臨,我將要迎接七年級新生。我在猜想他們都是些什麼樣的孩子,都叫什麼名字。我知道他們肯定還保有小學生的活潑和頑皮,會親熱地在我身邊嘰嘰喳喳。我也清楚,在這批學生中,也會有《給教師的建議》中費佳那樣的“學困生”。這些孩子,身體是那麼健康,長得也很可愛,在運動、說話和交際等方面並不比“學優生”差,但在家長和社會仍更重視成績的背景下,他們因爲不太受教師關注,總顯得有點自慚形穢。我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不能“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要“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用閱讀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思考,“讓思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成功的樂趣,不在失去呵護和自暴自棄的黑暗中迷失學習的方向。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是啊,當我們靜下心來,從書架上請出那些大師的經典,讓樸實溫潤的文字濡染浮躁的心田,讓智慧之光助燃搖曳的心燭,我們纔會對教材中的課文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纔會從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高度去引導、影響學生,讓他們享受到閱讀的快樂。用經典助燃學生閱讀之光,使他們在語文課堂變得更活躍、更睿智、更美麗;孩子們的心,也因書香的課堂而愈加明亮。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duhougan/1460844.html

  • 標籤: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 讀後感 精選 教師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000字(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