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論語述而篇讀後感(精選6篇)作文

論語述而篇讀後感(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45W 次

篇一: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論語述而篇讀後感(精選6篇)

在《論語·述而篇》中有這樣一句話:互鄉難與言,童子見……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它的意思是一個童子得到孔子接見,而孔子的其他弟子感到疑惑。這時候孔子便講別人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而來,便應當讚許它的乾淨。我認爲孔子在此處更多的是對童子的讚許,時至今日,我仍認爲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

追溯至三國時期,正當三分天下局勢動盪之時,魏蜀吳均求賢若渴,在此環境之下,出現了《孫權勸學》的美傳。而他勸學的對象就是曾有着號稱“吳下阿蒙”的呂蒙。經孫權一番開導,呂蒙一改往日對兵書的不屑。整日沉溺其中,不出一年,江東便流傳出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名句。自此呂蒙在江東步步高昇,成爲東吳的得力干將,相比呂蒙在蜀漢軍營中卻坐鎮的一位無比狂傲的悍將——關雲長。提起關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勇猛與正義的化身。這自然是毫無疑問的,不得不說羅貫中塑造的這個形象正面感太強。掩蓋了他部分缺點,關羽在書中有一句經典名言:狂徒,天下英雄聞我名,無不聞風喪膽。首先顯而易見,確實不枉稱爲戰神關羽。其次就出問題了,正是因爲關羽的狂傲也爲他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關羽的眼中視天下英雄如草芥。在關羽攻打樊城之際,東吳派人夜襲荊州,而關羽不以爲然,認爲江東鼠輩何有如此謀略?可不久之後,荊襄九郡盡皆落入東吳之手,此次夜襲的將領便是呂蒙。關羽失去大本營後進退兩難,實爲狼狽,加上自己箭傷未愈只得先撤。四處逃避之下走投無路便有了敗走麥城的悲劇,而最後他的首級被東吳一名將領斬下。他的名字喚作呂蒙,呂子明。就是曾被稱爲吳下阿蒙的那位不起眼的白袍小將。

從關羽的失敗和呂蒙的成功不難看出,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與對他人的發展的肯定有多麼的重要。在現在這個時代,“躺平”與“擺爛”不會使你感到絲毫的舒適,因爲周圍的人、事物一切都在迅速地發展進步着。適應與居安思危才應該是我們的代名詞。

早在幾千年前,華夏祖先已經有了如此具實際意義的前衛思想。我們更應以發展的眼光對待萬物。

篇二: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在《論語·雍也篇》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孔門弟子,而在《述而篇》中,我們則見到了孔子的一言一行,瞭解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對聖人的思想光輝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身爲師者,孔子對於教導學生有着自己的見解。這句話的前半句,是孔子的教育方式。到思索而不得,欲說不能言的時候再去開導學生,一來在疑難處指點適時啓發,收效最大。經過苦苦思索,學生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只差最後一步來掌握其中精要,而不經思索便學其意,則只學到了“文意”而不能真正參悟。第二,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求而不得之時,學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發,會更積極地尋求真理,探尋真相。相反,若沒有苦思不得,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只被“灌輸”而不能真正有所獲。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顯然,雖然孔子生在二十多年前,但他已經認識到了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今日看來,全世界都倡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種做法是很平常的。而在千年以前,中華大地尚是山清水秀,資源豐富,沒有污染之時,能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可謂是跨時代的思想,是具有預見性的。而從簡單的取魚、射鳥這一做法,我們也不難窺見更多。或許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孔子都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準則貫徹其中。順應自然,不超出限度,行中庸之道,是孔子的生態觀。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寧可清貧,不取不義之財,是孔子的處世之道。世人皆愛名利,而孔子在紛亂的俗世,卻能端坐其中泰然處之,堅守心中的正義。耐於清貧,樂於困苦,也是孔子爲了正義而付出的努力。貧苦不好受,給人帶來了身體上的折磨與煎熬,但堅守正義,能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與享受。在孔子看來,精神之“樂”,是遠大於物質享受的,踐行道義,是他畢生的追求。

謙虛好學,進退有禮。孔子的爲人處世是十分值得我們深入鑽研,並時刻踐行的。聖人難爲,但學習孔子的優秀品質能讓我們成爲更好的人。

篇三: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貫穿人們的心中,求富貴成爲人們人生的至高追求,有人爲此而努力奮鬥,但亦有人爲此喪失本心,“拜金主義”“金錢至上”思想日益嚴重。因此,明正富貴觀和個人思想極其重要。讀論語《述而篇》,給我們極大啓迪,引人深思。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富貴是得由我們個人的勞動來獲得的,勞動是一切財富的來源,凡是由個人辛勤勞動獲得的財富,皆是值得尊敬的。求富之法不外乎勞心與勞力,無論哪種,只要合乎義,便無需介懷貴賤之分。而在社會上許多人不尊重服務員、清潔工人,認爲他們是“卑賤”的職業工作者,自然不會尊重他們的求富之法,這種人必然是心胸狹窄,其富貴觀偏離正軌,而其富貴之路必坎坷萬千。只有樹立正確的富貴觀,尊重每一種辛勤付出的求富之法,並去踐行它,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貴。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求得富貴的方式應是合乎道義的,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的財富,我們要將它看做浮雲一樣,用勞動、智慧、努力、汗水收穫的財富纔是真真切切屬於我們自己的,我們才能擁有的心安理得,活得輕鬆自由。而用欺詐、違法行爲獲得的不義之財,有一天終究會消失,你也將會被繩之以法。疫情期間,有不法商家哄擡物價,假冒口罩發“國難財”,其下場終究是被法律制裁,毀了身家,丟了財富。亦有明星,不守“藝德”,偷稅漏稅取大量不義之財,結果被一一查清,名聲俱損,星途坎坷。由此可見,唯有憑義而得,才能真正擁有富貴。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如果擁有富貴後就驕傲自滿,奢靡浪費便是失德之舉。“毀掉一個人的不是弱小和無知,而是傲慢”,如果因金錢迷失自我,那麼富貴又有什麼意義?反觀省檢樸素也並非寒磣,富而不顯,亦是堅守其初心。袁隆平院士一生科研成果無數,專利獎金厚重,若他收下便是甩世界首富幾條街,但他幾乎放棄了理所應當的富貴,放棄了財富萬貫的生活,做到了節儉樸素,無意奢華。若儉能保守初心,則我寧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求富貴乃人之常理,但擁有真正的富貴觀纔是富之根本,我們應始終樹立正確的富貴觀,正自己的思想,方求得真富貴。

篇四: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論語》裏記載的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可以看作是一個幽默風趣的老師與弟子的漫談,其中偶爾點綴着幾句雋永的警語。述而篇第七,也是論語中經常被人們引用的一章,其對孔子的形象有了更立體的描述,使我們對孔子做學問、做事的態度和待人接物的準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對於做學問,孔子一直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他認爲:“文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就書本上的知識,有說,孔子說自己大概和別人差不多,但是身體力行地做一位君子,他還沒有做到。我們從此看到孔子的謙和,這種做學問的態度,非常平實,絲毫沒有矯揉造作的態度。“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從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就是對孔子爲學境界最貼切的描述,他發憤用功到連吃飯都忘了。因爲獲得知識而內心感到滿足,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是吾輩學習的榜樣。那我們應該怎樣進德修業呢?“至於道,據於德,依於人,遊於藝。”在學習之前,我們應該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指明我們前行的方向,爲我們提供前行的力量。在學習中,用德來約束自己,作爲發展的立足點。用仁來鞭策自己,作爲根本。最後熟練地掌握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遊憩於其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對於做人,孔子認爲“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申明瞭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他提倡安貧樂道,認爲貧苦的生活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是樂在其中的。同時他還提出,不義的富貴,如同天上的浮雲一樣,他是不會追求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從一個人與什麼人交往,就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品性。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不願與魯莽冒失的人共事,他要找的共事人一定是遇事謹慎小心而且善於謀劃的人。這也正是孔子做事的態度。

“人潔己以進,不保其往也。”體出孔子和善的待人接物的態度。儘管互鄉這個地方交通閉塞保守,很難打交道,但孔子還是接見了互鄉的一個童子,不拘泥於別人過去的過失,而是對有進取之心的人加以鼓勵,本着“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通過這一章的詳細學習,孔子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明朗,立體。一個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夫子形象躍然紙上,讓我明瞭許多終身受用的道理。

夫子之風,流芳千古!

篇五: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漫步在論語大道之中,我聽見一位位賢人穿過亙古的時間,以永恆的神念再現古老的智慧與哲思。我看見一位位巨人屹立在思想的高峯,給人點化心中的迷霧。追隨他們虛幻的背影,我看見他們通往大道的密鑰。一枚是謙卑,一枚是獨省,最後一枚是心靈。而他們走向的乃是儒家大道——中庸之道。

你當自卑視己,切勿狂妄自大。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承認自己的無知,乃是開啓智慧的大門,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否定性的智慧。只有謙卑,才能走出自我的偏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韓愈《師說》裏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27歲時,向郯國國君學習古代典章制度。他甚至向七歲的兒童求教。“大項橐生七歲爲孔子師。”正因爲孔子學無常師,虛懷若谷,不恥下問,方成大家。只有謙卑,才能讓我們做到自由而不放縱,獨立而不狂狷,盡責而不懈怠。

要進行獨省,只有在獨自省察中,你纔會聽到來自你內心深處的聲音。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的許多話看似在自言自語,其中都是一遍又一遍的追問自己,“何有於我哉?”只有對自己進行深入的思考,在一遍一遍地審視中煉化雜質,保留精華,我們才能無限地接近我們內心那個完美的自己,那個爲之一生而奮鬥的自己。

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德,從來都不遙遠,它就在我們心靈之中。心中有仁,我要他來,他自然就會來。用良知去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要因所學而矇蔽了良知。心靈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無論在順境還是困境,都能彰顯人性的光輝,克服人性的幽暗。心之所向,道之所往。順從內心良知的召喚才能做一個真實的人,真正的人。

中庸之道。中,是中間值;庸,是尋常態。如果說前面三把密鑰讓我們打開了大道之門,那麼迎接而來的就是中庸,一種思維選擇。事無絕對,人無完人。世界並非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我們往往都是在錯誤中選擇,而真理往往就在兩者之間。此爲中。而尋常態也就是普遍的延續態。正是這普通的常態,與時間爲伍,長久延續,無邊無疆。此爲庸。中庸之道,參悟真理,看穿天地。

《論語》是意蘊的一筆,《論語》是一路的行歌,引我們走向那浩瀚的天地長歌。

篇六:論語述而篇讀後感

曾經尤其喜愛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其中《生命的化妝》一文闡釋了化妝的三重境界:面容、精神、生命。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蘭芝的確美矣,臨別前,上嚴妝,以飽滿姿態遣歸。子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符合一種中庸之道——折中調和,誠然,一個不重外表整潔之人可能也疏於內心吧!通常我們講上位者是怎樣的存在呢?嚴肅嗎?非也,憑餘見知:面容祥和,姿態怡然,威嚴微露,笑意春風。如此纔是真正的城府野心家,令人窺視不得,卻忤逆不得,會無端生出幾絲敬畏。好似畫上了蛾眉以寶鈿鑲之,正式而宜然,。在讓儀容得當的同時,舉止儀然,亦是增彩之妙,及以笑侍人。

此爲面容之妝。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蘇子瞻的生活情趣便是此,即使再貧苦,也要爲心靈尋一片淨土。宋朝流行哪四般雅事?點茶、插花、焚香、掛畫。文人氣頗重的宋代是人民幸福指數最高的時代。從服飾襦裙來看,也透出了一股精神上的靈氣。正如子曰:“子在其聞勺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夫子談道:欣賞音樂到了不知肉味的地步,即使超越人的基本物慾的精神境界。無需飲食,便可飽腹。常有人言:仙人只需靜坐就可達到飽食的境界,正因爲心中豐滿,或許才無飢吧!大國工匠細緻到常人所不能,就是因爲深入精神之中,讓所做之物有了靈魂,從而臻於佳境,再難忘返。夫子與《文王操》也是如此,或許那時也只剩下了流水淙淙,泉聲越越了。明確一點,只有具備一定物質基礎,纔可追求精神充裕。

此爲精神之妝。

“我曾見過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木心如是道。在我看來,探求生命的價值,爲之不懈奮鬥纔是真正的化妝。子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之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夫子在生命的尺度上,如此追尋了15年,致力於傳播思想,教化衆人,架着木車“累累若喪家之狗”也在所不惜。《論語》雲:“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夫子在家閒居整齊,和樂舒展,有人認爲“申”是指人的精神的無限伸展狀態。而“夭”是人的生命和身體坦蕩自由的狀態,先“申”後“夭”就是精神與生命的層壘之分。我認爲,“精神”是熱愛生活,而“生命”則是熱愛生命中的光華與屈辱,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最終化於大浪中,不喜亦不懼,用普羅米修斯的火種點燃熱愛,擁抱陽光。

此爲生命之妝。

《述而篇》予我良多,尤是“爲生命化妝”。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duhougan/1409891.html

  • 標籤: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論語述而篇讀後感(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論語述而篇讀後感(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