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作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作文

 作者: | 閱讀: 11.17W 次

一、引入課題: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

1、今天一起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要求讀得乾淨。

2、回憶誰?(李大釗)

3、請把李大釗的名字端端正正寫在課題旁邊。(板書)

4、誰回憶?(李星華)請把李星華的名字寫在課題旁邊。

5、梳理李大釗和李秋華的關係。(父女

6、反饋資料蒐集情況。(一句話說說李大釗)

思考:一句話說,是對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指導和結果考量。

7、出示資料: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怎麼評價李大釗:

毛澤東:李大釗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師。

江澤民:把一切毫無保留的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黨的事業。

胡錦濤:爲共產主義事業在中國的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貴氣節和浩然正氣。

……

8、爲什麼黨的幾代領導人都會這樣評價李大釗呢?再讀課題,畫上不同的符號指導朗讀。

思考:朗讀的指導,無聲、有形!

9、十六年前是哪一年(1927年),回憶是那一年(1943年)

從1927年到1943年總過十六年。1927年,發生過哪些重要事件?(秋收起義,創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蔣介石發生反革命事件。)(打響反革命戰爭第一槍)(大肆屠殺工會人員)(國共合作第一次失敗)。

革命史上最血腥的一年,也是中國革命的第一年。

思考:課題引入、背景瞭解、人物關係梳理、時間感悟融於一體,既乾淨又豐厚。既有過程指導,又有及時評價。

二、梳理結構,把握內容。

整整十六年,十六年前的回憶是記不清的,對於李星華來說,是模糊嗎?是什麼?(無法抹滅、歷歷在目、印象深刻)

對,李星華對十六年前的事情,有清晰的回憶。

1、快速掃描課文,找出時間節點,填寫在第一張表格裏。

用課文當中的現成的時間詞。請從真正的會議開始尋找時間詞。

思考,指導蒐集的方法:利用課文詞語、從真正的回憶開始。

2、交流。

第一個時間節點:那年春天。那年指的是哪一年?(1927年),此那個自然段開始?(2)

第二個時間點:4月6日。從那個自然段開始?(8)

第三個時間點:十幾天過去了。在那個自然段?(19)

最後一個時間點:28日。是哪一年哪一月?(1943年4月)在那個自然段?(30)

思考,用抓時間點的方式,指導學生梳理結構。不是空洞的要求分段,搭建支架落實訓練,巧妙融入課後習題。

3、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有一些關鍵事件,給李星華清晰的記憶。請用李大釗開頭,梳理這幾個關鍵事件。

4、交流。

那年春天,李大釗怎麼樣?(燒掉文件、書籍;早出晚歸,不離開北平,)梳理:那年春天形式已經非常嚴峻。面對嚴峻的形式,李大釗選擇的是離開還是堅守?

4月6日,李大釗怎麼了?(被捕)。

十幾天過去了,李大釗怎麼了?(被審)

4月28日,李大釗怎麼了?(被害)

有錯的孩子,馬上改。

思考:這裏只有改的流程,沒有改的時間。公開課,還是有點趕進度。在平時的課上,就要實打實,留足修改的時間,真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抓住“反常表現”,體會人物形象

1、梳理四個關鍵事件,體會這些都是李星華十六年前的回憶,她回憶的,不僅僅是這些事例,還有李大釗的言行、外貌、神態。快速掃描,勾畫這些言行、神態、外貌的語句。

2、交流:

老師相機梳理:說過的話語,含糊的回答、父親的神態、父親的穿着、所有的細節,都歷歷在目,彷彿在昨天。

3、爲什麼過了十六年,對這些關鍵事件、對父親的言行都如此清晰呢?那是因爲那一年,李大釗有許多的反常表現。

4、解釋“反常表現”。

思考:對課後習題的設計,來源於對課後習題的深入、細緻的解析。何爲“反常”,孩子不一定明白,或者似懂非懂,需要講清楚。這是後面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設計背後,是老師對學情的關照。你有怎樣的學生觀,就有怎樣的課堂。

5、1927年的李大釗有太多的反常表現。出示學習提示:

李大釗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現,默讀課文,勾畫詞語,老師巡視,簡單評價。

思考:這裏的評價依然有批註方法指導,有結果反饋,有時間提示。語文,不需要花哨的設計,只需要真切的實踐。深入文字,就是最好的語文實踐。

交流:

父親一向是慈祥的,從沒有罵過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神態描寫)

(1)你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父親一向是慈祥的?

(2)和慈祥反常的詞語是?含糊

(3)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常?你體會到什麼?(對孩子的愛多麼體貼、多麼細膩。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有怎樣的精神。高度負責、大無畏精神)

(4)再讀語段。

(5)小結,這一反常的神態,給李星華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學習第二處反常表現(語言):

(1)出示語段。

(2)分角色讀,邊讀邊體會反常言行。

思考:老師的朗讀太有帶入感了。

(3)你從哪兒看出了反常?(槍聲、躲,說明情況危險,)

(4)情景朗讀,讀好“啪啪”的槍聲。

(5)紛亂的喊叫從哪裏來?(敵人、驚慌的人羣。)

(6)敵人可能喊些什麼?

情景還原,讓學生體會形式的嚴峻、情況的危急。

(7)這時候李星華可能有些什麼反應?

(8)李大釗有怎樣的反應?體會李大釗沒有一點點緊張、恐懼、害怕。體會他的“反常”。

(9)在這一次反常的言行當中,你看到作爲父親的李大釗心中裝着的是誰?(女兒,用行爲安慰女兒不要害怕、驚慌)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又怎樣的品質?臨危不懼、從容淡定)

(10)角色朗讀。

(11)這就是第二個時間節點,我們發現李大釗的反常言行。

學習第三個反常事件。(反常外貌)

(1)指名交流。

(2)出示語段。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着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平靜而慈祥的臉。

(3)齊讀。

(4)十幾天之後看到父親這個樣子,難道沒有什麼要問的嗎?(爲什麼沒戴眼鏡,頭髮爲什麼亂蓬蓬的?爲什麼十多天還穿着那件棉袍?)

思考:補白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根據文本內容,提出具體的問題。問得越具體,對細節的思考就越深入。

(5)補充資料。22天裏,李大釗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6)現在你知道,爲什麼法庭上的額父親沒有戴眼鏡,父親的頭髮爲什麼亂蓬蓬的嗎?這時候,父親的臉應該是什麼樣的?(疲倦、憔悴、無精打采)

(7)在法庭上見到父親的面容卻是怎樣的:

師生合作讀,圈出“平靜而慈祥”。

(8)體會到最父親的李大釗,心裏有着什麼?(妻子、女兒)

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的身上有着什麼?)(忠誠、無畏……)

作爲父親的李大釗的柔情,作爲革命者對李大釗的精神。

思考:抓住李大釗的反常神態、言行和外貌,採用想象補白的方式,對比平日裏的李大釗,在“正常與反常”的鮮明對比中,學生對作爲父親的李大釗和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有了深刻、立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簡約而不簡單。這一部分,值得反覆品味。

四、抓住“文眼”,昇華情感

1、反常言行的背後,有着怎樣的力量在支撐着李大釗?

2、出示句子。反覆引讀。

3、反覆引讀體會李大釗內心對革命的信心和信念。

4、抓住“望了望”,在望了望前面加一個形容詞,體會父親的深情、不捨、心疼,體會作爲父親的柔情。

5、讀寫結合,寫一寫,臨別之前,父女深情對白。

思考:角色換位,體會作爲父親的李大釗的柔情、深情,作爲女兒的不捨與依戀。好的課,真是言、意、情、智兼得的課。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6、交流。

採用父女對話的形式,極具感染力。孩子對父親、對革命、對親情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

五、拓展資料,傳承精神

1、實際上,李大釗就這樣永遠的走了。當我讀到第一自然段的時候,真的不知道爲什麼終生難忘。現在我們知道了。那一天,我們的親人永遠的走了。那一天深刻的記得那一天,那一天,將和他們的生命永遠的連接在一起。

2、作者僅僅是希望我們記住那一天嗎?他更希望我們記住什麼?

3、拓展資料,回顧那段血色歷史(長征勝利、劉胡蘭英雄事蹟、黨的奮鬥歷程)。

4、回到最後一段,深化“偉大的革命力量”,體會革命力量的傳承與發揚。播種革命的種子。

四、回到回憶: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清晰的回憶,是不朽的精神。

思考,這一部分就像一部電影的高潮。彰顯大師風範。課堂的高度是王老師對教材的深度解讀,對文化傳承的深切關注支撐起來的。課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一般的課堂設計,是做不到把課堂和革命傳承、和家國情懷聯繫起來的。這個聯繫,不是象徵性的說教,而是一種薰陶和影響。課品即人品。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38416.html

  • 標籤: 實錄 十六年 教學 回憶 作文教學實錄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實錄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