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精選】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18篇)作文

【精選】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1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74W 次

篇一: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精選】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18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美麗成都我爲你守望

我在遙遠的天空飛翔,

回到成都美麗的故鄉。

一條碧波盪漾的錦江,

穿越了時空輕輕的流淌。

蜿蜒的一江春水,

滋潤那廊橋春色。

望江樓倚欄凝望,

驛動的春潮滌盪着我的心窩。

這是神鳥醒來的地方,

是我日夜思念的故鄉。

這片深情的土地滋養了我,

我要一生爲你梳妝。

我在靜靜的岸邊遙想,

聽到秋風彈奏着交響。

兩岸秋色斑斕的風光,

飄來了芙蓉淡淡的花香。

蕩起那秋水漣漪,

吹過那浣花滄浪,

縈繞在琴臺故徑,

古老的詠歎盪滌在我的心上。

這是白鷺翱翔的地方,

是我情牽夢繞的故鄉。

這片多情的土地哺育了我,

我要一生爲你守望。

啊-啊-

這片多情的土地哺育了我,

我要一生爲你守望。

篇二: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不變的信念

汗滴禾土,血染徵鞍,

前仆後繼一直走到今天!

骨子裏懷着永恆的信念,

再回首,旌旗獵獵!

重上路,跨越雄關!

淚水很苦,汗水很鹹,

山重水複一直走到今天!

血液裏燃燒着不熄的火焰,

繪宏圖,無愧子孫!

創偉業,告慰祖先!

極目黃河,仰首泰山,

風雨兼程一直走到今天!

胸膛裏激盪着不屈的誓言,

憶往昔,奮發圖強!

展未來,豪氣雲天!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員——

汗水浸透歷史的經典,

碧血點染歷史的畫卷!

丹心記錄歷史的檔案,

濃墨書寫歷史的新篇!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員——

時常想一想先輩們打江山,

流下了多少血和汗!

時常問一問宗旨和信念,

老百姓的冷暖可記在心間?

時常想一想先輩們創業難,

經過了多少艱和險!

時常問一問心中可有愧?

帶領百姓奔小康可是走在前?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員——

心海里翻騰着壯闊的波瀾!

無論職位高低,

爲人民服務無悔也無怨!

無論風雲變幻,

共產主義理想永遠不會變!

鐮刀收穫希望,

鐵錘砸碎鎖鏈!

腳下紅色的土地汗浸血染,

踏着先輩的足跡勇往直前!

泱泱大中華,滄桑鉅變!

康莊復興路,地闊天寬!

我和我的祖國,

一同走進最美的春天!

篇三: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清清的金馬河

金馬扇動翅膀從仁壽飛過

飛行的路跡長成了河

我曾在你清清的水裏游泳

榕樹也來吸吮河水

與我爭搶童年的歡樂

可我

把印染紙廠的污水灌進你的胃

將排泄物在你的臉頰直潑

也曾逼迫你擔起所有

藏污納垢的職責

讓你漸漸地漸漸地消褪了清澈

泛起黑色黃色的泡沫

從此

你叮咚的聲響變爲吶喊

口渴口渴

污垢髒水成了顏料

在我身體留下膿和血的畫作

豐腴繁茂的榕樹跟着我

也一天天褪去綠色

嗚呼

無知無畏的我有30年

踐踏了你也傷害了我

蹉跎

我想得到你的原諒

卻耗費了40年與你磨合

40年啊

我才知道你的生命

清澈才能勃勃

你的品格

清澈纔會歡樂

努力了40年

終於完善法律

將污水口全面堵塞

你的容顏又回到了清澈

可愛的金馬河

現在的水你儘管着喝

回望童年我們一起

過那亮金金的生活

龍水河新區河與你交匯

你生成了溼地長滿了蘆葦

和搖盪的蓮荷

你的堤畔變成了蜿蜒的長廊

綠草鮮花白鶴和那棵榕樹

洋溢起盎然的春色

我的子孫

牽着我在堤岸看着你

樂呵呵澆灌這片土地

東去與奔騰的長江融和

田野年年飄着香

聽到了你跌宕叮咚的波又敲響銅鑼

仁壽年年千紅萬綠

聽到了你揚起浪花又爲我放歌

日升月落你給我的子孫講講

講講我和你的親

我又有怎樣的錯

我相信只有你

才能永遠見證世間的美

而我

終將成爲你波浪上的一粒星光

跳躍閃爍

也終將像一朵雲

跨上金馬在你的上空

飛着陪着……

清清的金馬河

篇四: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小城故事

牽動記憶的照片

從夏日的枝頭

傾灑

於是小城

便勾起了綿綿的回憶

一隅時光,一片寧靜

西門坡走來

套馬車趕着驢的

牽着牛帶着豬的

還有

一路飄搖的駝鈴

豐盈着小城

小城,在黃土高坡上

我在小城中

單調的街道擺放的小人書

二分錢的租賃也是奢望

雨天

坑窪凹凸的道路

間或閃過的車輛鑲嵌了一身印花

一座小城,一段情懷

戲臺仍在

七月古會的人羣中

站着那個

吻着琉璃咯嘣

曠課聽戲的小女孩

古樓也在

隨風搖曳的風鈴

講述着一串又一串故事

一段流年,一場花事

小城的窯洞

是歷史的溫牀

四層樓的建築也曾讓人側目仰望

有一場電影堪稱最美的盛宴

大禮堂的圍牆怎可阻擋?

炎夏或深冬

吊嗓子練把式的從不曾空閒

雪地或泥濘

體育老師的帶領從不曾間斷

晨曦中

燕雀相歡

暮靄中

街路旁睜眼或不睜眼的路燈

護送着歸來或遠走的行人

幻影下偶爾相擁的情侶

那是比路燈要亮好多倍的光圈

一段時光,一份珍藏

小城上學,走小路

屈產河是必經之路

潺潺的水流聲耳畔吟唱

晴天,順路洗洗臉洗洗腳

洗一塊手帕一雙襪子

陰雨天,趕在大雨來臨前匆匆

猶憶剛過河時山洪源頭的驚心與壯觀

夏日,小城兒女徜徉在母親懷中

爲屈產河披上七彩花裙

冬天,孩子們在熟睡中的母親河上

溜冰打滑,嬉鬧玩耍

屈產河演繹着小城

春有蛙聲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成冰的時光曲

倒不回的歲月

留不住的青春

花悄悄地開放

葉幽幽地飄走

小城在奔跑

我們在追逐

篇五: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

有一種力量貫穿古今,如同紐帶,凝聚民族血脈;有一種氣韻,暈染千年仿若底色,奠定人文基調。它就是文化,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今天的信息時代,文化如一條蜿蜒向前的長河,在時光的河牀上奔騰,越過萬千山川,不斷融入新的細流。古老的聲音和時代的吶喊逐漸交織在一起,凝聚成文化河流,奔涌着流向遠方的力量。

在這條蜿蜒的巨河中,有一條支流——西漢水,孕育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在滾滾東逝的歷史洪流裏,一切事物似乎都被裹挾而下,在無情的波濤中湮滅無聞。但幸運的是“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總有一些文化遺產能夠記錄歷史的痕跡,傳承文化的血脈,讓我們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古老之聲,品味千年以前的工匠精神。爲了傳承這種文化精神,禮縣檔案館應運而生。

禮縣檔案館發展事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有着豐富的歷史底蘊,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使我們得以瞭解到千年文化的發展歷程。從文物遺蹟中尋找先烈的宏圖壯志和英勇事蹟。從燦若星辰的史前文明到贏秦之源的三代輝煌;從秦漢一統、縣道共治到三國兩晉、魏蜀爭鋒;從南北分治,郡縣彌榮到盛世隋唐,富庶一方;從兩宋風雲、二吳抗金到蒙元軍政、禮店爲雄;從明清承續、禮店名郡到民國紛亂、多難興邦。西漢水孕育的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的英雄爲祖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走進哪些檔案館豐富的文物遺蹟中,感受禮縣文化的發展,這正是文化傳承的魅力,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禮縣檔案館的抗戰英雄們。他們在國家危難之中挺身而出,舍小家爲大家,爲祖國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紅色精神,我們應該傳承下去,我們要以他們爲榮,以他們爲榜樣。誠哉《大國通史》所著“紅巖的火光經久不息是骨子裏熔鑄的信仰紅旗的光榮,永不熄滅是歷史中沉澱的榮光兩萬五千裏的忍辱負重披星戴月,不論晝夜,只問前方,支撐的是搏動的心臟,是紅色的熱血,是人民的信仰!百年風雨後,長征萬里崢嶸凝鑄一代革命的雄魂,吾輩少年瞻仰,心懷熱烈,於未來投著榮光。”

篇六: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二郎坡村變遷記

二郎坡村是城中村,位於石樓縣城北面,與舊縣城隔屈產河相望。

1956年二郎坡村出土了一批文物,曾轟動一時。文物是商周銅器,一批共十五件,是由農民賈炳智(我的父親,當時十六歲)兄弟在砍柴時發現的。當時兄弟二人從二郎坡塬上把青銅器擡回家中,後上交縣文化館。其中商青銅鴞卣,現在山西省博物館收藏,是青銅版憤怒的小鳥。

從出土文物看,早在兩三千年前,這裏曾繁榮過,輝煌過。後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這裏就默默無聞地偏安在縣城對面一隅。

從記事起,二郎坡村,就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村落。村子座落在半山坡上,住房以土窯洞居多,村民以種植業爲主,薄田幾畝,勉強維持生活,是城附近有名的窮村子。以前有歌謠:“二郎坡,真恓惶,一天一頓稀米湯。”

村子離城近是優勢,但隔河千里遠,屬於死角地帶。平時去城裏要徒步行走,連個自行車都無法騎行,下坡,過踏石河,爬坡,交通極不便利。

如果夏季下了大雨,屈產河發洪水,河裏不能通行時,就僅有一條小路可走。下村子東頭一段難走的半崖路,繞過泥濘的水地灣,從崇文橋上通過才能進城。

村東頭的半崖路,是一條緊鄰河面的陡峭的山面上開闢出來的石子小路,路上路下都是幾十米高的石子山。路面也是石子路,僅容一個人走。發洪水時,人更是暈得不敢往下直視河水,只能面貼山壁,屏住呼吸,一步一挪。這樣難走的山坡路大約有幾十米長。如果在平時,老農們抄近路擔水擔糞時就人走在靠山崖的那個面,擔子靠在外面。假如你不是本村人,從河對面遠遠向小路看過來,就望而卻步了。

祖祖輩輩的二郎坡村民,吃苦受累,就是這樣挑着自己種的一擔擔菜,一擔擔糧,從踏石上或小路上挑着進城的。

後來,到二OOO年左右,村子裏來了扶貧隊,從二郎坡村到東河灣架起了一座水泥直板橋,解決了村子進城難的問題。

“環城路要從二郎坡村通過。”喜訊終於變爲現實。環城路從二零一零年左右開通以來,村民們的出行大大便利了,村裏的經濟也飛快發展。如今環城路兩邊都是高樓林立,商鋪連片,樹林成蔭。村子裏都是小洋樓,平房,水泥硬化路。家家戶戶的車都可以開到門口。居民也由單一的本村村民變爲雜居的人羣。

從遠古走來的二郎坡村,在現代化城市建設和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路通暢了,村民們富裕了,而且一個新型的城市化農村正以嶄新的姿態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通往車輛和小縣需定居的人們。

篇七: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熱愛和平,但也不怕戰爭

張長增出生於1932年,祖籍山東臨清,祖父和父親都是軍人,從小受家庭氛圍的影響,他很早就有了當兵從軍、保家衛國的志向。1950年3月,張長增到邯鄲上軍校。同年10月,在學校的號召下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當年,他被分到炮兵三十三師擔任觀測員。從邯鄲到鴨綠江邊,一個多月的路程,鬍鬚長滿了他的臉。渡江過後,在朝鮮山道上行走,在寒風刺骨的野外露營,他鬍鬚上的冰凍得像珍珠一樣成串。在那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每天看到的是天空上像鷹隼一樣的美軍轟炸機,地下是像打雷一樣隆隆的炮聲。雖然條件艱難,但是張長增和戰友們沒有抱怨,沒有淚水,心中懷着對祖國和人民的無比熱愛投入到戰鬥中去。

有一次,他接到上級的命令,到另一個山頭送汽油,但怕被敵人發現,只能一個人匍匐前行。因敵機的轟炸,漫山遍野都是戰友的屍體,那時他心中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和對戰友的無比懷念是難以形容的,憑藉頑強的意志,他躲過了敵人的轟炸,順利完成了這次任務。

堅守信念,戰場上屢立戰功

1951年至1953年,張長增歷任班長、排長,並多次立功受獎。每逢一次戰鬥結束後,部隊領導都給他的家鄉送立功喜報,家屬爲擁軍模範,還發一些生活物品獎勵軍屬,黨組織和軍隊的關懷,讓他心存感念,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回報祖國和人民的厚待。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張長增的很多戰友都犧牲了,他也在敵人的炮火中把耳朵震聾了。組織上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拒絕了他繼續留在一線戰鬥的請求,於1955年12月分配他到臨清航運局工作,經過多次的調動,最終來到德州汽運公司工作。

作爲戰爭的親歷者,他認識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告慰犧牲的戰友。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逐步成爲了行家裏手,並時常教育家屬和子女感恩黨組織、恪盡職守、奉獻社會。

2018年3月17日張長增去世。2020年1月3日,其女兒張俊雙女士代表家人將凝結着父親革命戰鬥生涯的15件軍人檔案捐贈市檔案館,這些檔案裏,有張長增曾使用過的肩章、領章、胸章、帽徽,還有被授予的獎章、紀念章,也有其參軍履歷檔案、立功證明、老相片、回憶錄等。市檔案館將這些珍貴檔案實物整理保存,適時用於公衆展覽和紅色檔案編研,將那段飽含着殘酷炮火、無畏青春和勝利榮光的崢嶸歲月,轉化爲城市記憶,引領更多德州市民瞭解這段歷史,爲傳承歷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貢獻。

篇八: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

隨着二十大召開的臨近,學校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參觀了禮縣檔案館,從檔案中領會禮縣的變遷,近距離感受禮縣的發展。

禮縣,是“秦皇祖邑”,在中國的古代史上,它有過耀眼的輝煌。在最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禮縣有着璀璨的馬家窯文化;在先秦時代,這片土地孕育了秦文化的誕生;在唐代,禮縣鹽官曾吸引詩聖杜甫慕名而來,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在元代,禮縣成爲軍事重鎮,有“禮店爲雄”的美譽;在清代,禮縣在辛亥革命爆發時就宣佈擁護革命……

曾經的禮縣有過耀眼的輝煌,但自近代以來,禮縣日益衰敗。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禮縣縣城曾遭遇屠殺,有好多一些人死於土匪之手;地主壓迫底層農民,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在檔案中保留的一些地契,反映了當時地主階級慘無人道的壓迫;在保留的老照片中,一些地主正在醉生夢死地吸着鴉片煙,臉上露出陶醉的神情,反映了官僚資本的醜惡……,舊社會的禮縣,社會黑暗,民生凋弊。

在黑暗中的禮縣人民,並沒有放棄抗爭。當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經過禮縣時,給禮縣人民帶來了希望。在檔案記載中,就足足有三百人跟隨紅軍離開了禮縣,爲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加入了紅軍。檔案中記載了這些人的結局,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戰死在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爲新中國地誕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對他們而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爲全國人民戰死是值得的,正因爲有中國共產黨,禮縣才迎來了曙光,有了擺脫黑暗舊社會的希望。

解放後的禮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展現出了勃勃生機。在檔案中,有一份關於《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文件,正是因爲黨的政策,禮縣人民推翻了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獲得自己的土地,農民解放翻身成爲自己的主人。禮縣的解放,是黨的功績,被人民牢牢記在心中。時至今日,禮縣人民提起歷史,總會將其分爲兩部分,“解放前”“解放後”。禮縣在經歷了漫長的黑暗後,終於迎來了光明。

改革開放後的禮縣,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濟高速發展。檔案中記載的老禮縣城,是一個樓不過三層,馬路上車輛不見蹤影的小縣城。在改革開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實行了市場經濟,使得禮縣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城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走進了尋常老百姓家,樓房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撥地而起。正是黨的正確領導,禮縣才得以發展如此迅猛。

如今,二十大召開在即。在二十大上,將會有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迎來新的華麗篇章。從檔案中領悟禮縣的發展,也理解了禮縣發展是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現在歌頌黨的偉大成就,喜迎二十大!

篇九: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檔案連着你我他

初識檔案及其重要性,源於多年前父親的退休。父親是一家倒閉企業的職工,到齡退休時,卻因檔案年齡與戶籍年齡不符,遲遲辦不了手續。被告知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提供參加工作時的原始憑據。可單位早已“隱形解體”不存在,上級主管部門保存又不完整,寄望養老金改善生活的父親很是焦慮犯愁。經人指點,我和父親去了縣檔案館。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還真的在汗牛充棟、門類繁多、紙張泛黃的檔案卷宗裏大海撈針般找到了父親三十年前的工作信息。看着原始審覈表上父親那朝氣蓬勃的免冠黑白照片、間有榮譽的工作經歷、與戶籍登記一致的身份信息,我很驚喜,好似一下子看到了父親勤勉的青蔥歲月。臨別時,父親握住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手,一個勁兒地說着“謝謝”,其內心的激動和對檔案工作人員的真摯謝意不言而喻。而我也對檔案有了切身的體會:它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原始記錄,是還原歷史真相最有力的查考憑證。

在從事教育工作後,因了父親查找檔案的經歷,我對辦公室留存的教育檔案便多了些敏感和關注。閒暇翻閱,發現一些很久以前制定出臺的政策措施、制度機制或方案意見仍對現下教育發展有着很好的借鑑啓示作用,譬如整個教師羣體的敬業堅守、農村教育的統籌普及、社會對教育的認知考量等等,從中也不難看到我縣教育薪火傳承、興衰更迭、改革創新的發展軌跡。

社會進步的律動,豐富着自己對檔案的認知。熒屏上的檔案創意解讀,現實中的檔案收集整理,個體的檔案健全完善,使心底關乎檔案的那份兒神祕漸漸褪去,反而覺得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隨着自身成長及發展軌跡不盡相同而已:戶籍檔案、學籍檔案、學歷檔案、人事檔案、就業檔案、組織檔案、健康檔案、病歷檔案、住房檔案等等。在社會文明發展的長河裏,檔案一詞正頻繁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每個人“結緣”。一如歲月的印痕,檔案既是現世的實時反映,也是歷史的別樣承載。

古往今來,檔案爲歷代所重視,或文史傳承,或頌功延續,或昭示後世,或彰顯文明。它蘊含着歷史沿革、軍事戰爭、行業興衰、產業發展、水文氣象、風俗人情等豐富的信息資源,爲政府制定相關決策和後人客觀瞭解歷史真相提供了翔實的查考資料。

回望歷史,檔案之路亦不平坦,幾多浩劫損毀,幾多修訂存護,一代又一代檔案工作者不懈不止,不離不棄,篳路藍縷執著夢,玉汝於成歲月間,終在方寸小天地中書寫出自己獨特而不朽的傳奇。

作爲特殊的載體,檔案物化了人類的記憶,使人們對歷史的觸摸徒然增加了真實感和厚重感。它是一條跨越了時空的紐帶,承載着過往的榮辱、現時的圖強和未來的憧憬;它是一幅彌足珍貴的歷史畫卷,於心唯美、於知唯真;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平臺,知古鑑今,資政育人……

篇十: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我父親在縣晉劇團當過團長

我的父親叫張啓夏,一九七七年從城關公社調到縣晉劇團擔任團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干就是八年,那個年代在石樓生活過的老人手都曉得。

父親祖籍孝義,一九五八年從隰縣師範畢業分配到石樓最偏遠的韓家山當老師,後來任過裴溝公社的聯合校長,再後來調入城關公社任幹事。因爲平時喜歡戲曲,也會拉二胡,組織上知人善任,就讓他去縣晉劇團工作。

那時候,國家處於剛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的特殊時期,晉劇作爲傳統文藝事業也順勢興起,調他去也是爲了晉劇團重整旗鼓再創輝煌。

那幾年,晉劇團排了《狸貓換太子》《鍘美案》等許多優秀劇目,衆各到處演出,深受老百姓歡迎和喜愛。

當時,我家就住在晉劇團院子裏(舊大禮堂後面)。每天早上天不亮劇團的同志們就起牀練功了。年輕演員在老師傅的督促下一遍又一遍翻跟頭;吊嗓子的演員朝着二郎坡的方向“咦咦咦啊啊啊”地呼叫;寒風凜冽的冬天,雪地裏留下一圈又一圈的腳印;熱得要命的夏季,大家的衣服常常讓大汗浸個水溼。我大姐張秀珍和一個叔伯姐姐張榮清也在劇團當演員,絲毫沒有一點特權,和小夥伴們一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人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確如此。劇團是個自負盈虧的單位。雖然國家也補貼一部分經費,但主要靠演出收入維持生計。排出好看的戲是一方面,有沒有臺口更重要。劇團裏設一個崗位叫“外交”,專門負責四處尋找演出的機會。一旦訂下了演出臺口,全團人馬立即出動。幾輛大卡車拉上所有的演職人員和要用的道具服裝樂器,還有每個人打包好的鋪蓋行李,浩浩蕩蕩,直奔目的地。有的地方安營紮寨演三兩天七八場,有的地方就演一兩場就又得起身,有時候一兩個月都在東跑西顛趕場子。用現在的話叫辛苦得不要不要的。

父親作爲團長事務繁雜,而且一直跟着大家一起跑。吃的是大鍋飯,睡得是地鋪,還要應付方方面面的鋪排。樂隊要缺個人手他就主動頂上。每天晚上休息時都到了午夜甚至更遲。吃苦耐勞,身先士卒是他一貫的作風。

記得有一年夏天,劇團聯繫到了省城的演出,正好我放了暑假,就纏着父親同意隨劇團去了太原。居住和演出都安排在太原動物園內。夜深人靜的時候,酷熱難耐,蚊蟲叮咬,還有野獸此起彼伏的怪叫,儘管每天兩場演出大家都很疲憊,估計好多人依然是夜不能寐。

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非常單調,看戲就成了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在戲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讓男女老幼都可以享受到價廉物美的精神大餐。晉劇團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許多外聘的、本土的演員以精湛的演技和奪目的風采家喻戶曉聞名遐邇。

晉劇的繁榮振興趕在了一個好時候,更有一批熱愛晉劇事業的人孜孜以求,而我的父親在晉劇團當團長,領導和見證了不可複製的石樓晉劇的一輪輝煌。

篇十一: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鄉路

五月的一天,我和先生驅車前往平昌縣青鳳鄉芍藥花海遊玩。一路前行,和煦的風兒溫柔地撫摸着臉頰,窗外陽光明媚,四周一片寧靜,只聽見車輪的聲音沙沙地響着,偶爾傳來幾聲布穀鳥的叫聲。縱橫交錯的水泥路兩旁,櫻花開得正繁茂,雪白的,粉紅的,交相輝映。過了一段路,又是另一種花樹——紫荊花樹,矮矮的,卻枝丫繁多,花兒紅豔豔的,好像在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遠望四周,滿眼的綠色,偶爾點綴着一處、兩處快要成熟的麥子、油菜……窗外的美景讓我應接不暇,很是愜意。

先生開着車,輕輕地哼着小曲,時不時發出感慨:變了,變化太大了。我知道,他又想到了二十多年前從巴中到達州出差,途經平昌的經歷。先生是成都人,因爲工作原因,他每個月都要從成都到巴中,再從巴中轉戰到達州。從成都到巴中,那時沒有高速公路,坐大巴車大概要十幾個小時。從巴中到達州,順利的話都要七八個小時。有一次,因爲剛下了大雨,路面坑坑窪窪,還有積水,車顛簸得很厲害。人在車裏隨着車子顛簸,也有節奏地一起一伏,這樣,可以避免被碰撞,一路上都小心翼翼,還好沒什麼問題。當車行駛到平昌境內時,不知怎麼回事,車顛簸得更厲害了,一不小心,額頭上被撞了個大青包,車上的人怨氣沖天,罵罵咧咧,罵這鬼天氣,罵這鬼公路。車一路走一路停,到達州已是晚上九點,人都累得快散了架。就這樣,有時候是塵土飛揚,有時候是大雨沖刷後坑太大,車輛沒辦法過,還得大家下車搬石頭墊坑。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顛簸了好些年。那段記憶在他的腦海中印象深刻,至今,都時不時向我提起說:當初想也沒想過會和平昌結緣,在這窮山惡水的地方,走一次都不想走二次。

如今,爲尋求發展,平昌牢固樹立“經濟發展,道路先行”的理念,全力以赴加快出境通道及農村道路建設,着力構建全域通暢的綠色交通網絡,把交通建設作爲“兩化”互動的支撐和引擎,作爲統籌城鄉的先導和基礎。現在,不僅鄉鄉通水泥路,連村村、戶戶都通了水泥路。人們出行,下再大的雨,都不會沾一點泥,真正讓大家“出了家門進車門,下了車門進家門。”尤其是巴中到達州的那段公路,現在是大家公認的最美的一段公路。一到夏天,公路兩旁的冷杉樹,遮天蔽日,陽光從樹縫間漏下來,形成斑斑駁駁的樹影,一點也感覺不到夏日的炎熱。特別是到了秋天,筆直挺拔的冷杉樹由淺黃漸漸變成金黃,如夢如幻,車行駛在公路上,好像走進了童話世界。

道路改造完工後,公路沿線的所有鄉鎮進行了風貌改造,打造出一批批風情小鎮、童話小鎮、芍藥花海、千佛山、駟馬水鄉……形成了各種風格、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真是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

人們都說,要得富先修路。現在的平昌是發展的平昌,是正在騰飛的平昌。便捷的交通,極大改善了大家的生活面貌,人們幹事業、做生意,勁頭十足。現在平昌縣的水泥路、新村建設和產業基地構成了一幅幅靚麗的鄉村美景,被國家列爲全國鄉村旅遊示範縣。至今,平昌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級的賽事,還將會迎來更多的機遇,會更好地展示平昌美麗的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會有更多的人瞭解平昌,喜歡平昌,把平昌這個原生態的康養勝地作爲旅遊養生的首選。

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手舞足蹈起來。先生看看我,打趣道:“你像個孩子。”是啊,如今的生活這麼美好,環境這麼優美,誰想老呢?要是能再活五百年,該有多好!我想象:到那時,花會更美,天會更藍,水會更清,人們會更加幸福!

車慢慢地行進着,還未達目的地,沿途的風光已經讓我如此沉醉,相信目的地的風景會更加讓人心馳神往,我熱切地期待着……

篇十二: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檔案情

對於檔案和檔案工作,人們似乎不怎看重,說不屑一顧,是言之過重;說另眼相看,則是高擡。反正在人們的眼裏,總是一種不以爲然的存在。這與檔案的性質有關,也與人們的認知有關。特別是在一些錯誤價值觀的影響下,其不被重視,甚至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往往是這樣,只有經過事實的“現身說法”,方可改變錯誤的觀念,才能得出正確的知見。否則在固化的認知裏,別人說的天花亂墜,自己也不會輕易改變的。

記得十多年前,村裏要出一本村志,要寫爺爺的回憶性文章。可當時爺爺去世也好幾年了,大姑對爺爺的履歷也記得斷斷續續。可要寫一個人一生的事蹟,必須得有真實的工作生活經歷才行啊!爺爺叫張成武,是老革命,老黨員,曾參加過解放大西北,在石樓、隰縣多個單位工作過,1988年光榮退休。可與爺爺一同工作生活過的老同志也大多過世,即使就是找到老同志,也尋問不來多少信息,根本不足以對爺爺一生工作生活的全面回顧。

我們以試一試的心情找到了縣檔案局。當辦完調閱手續,見到了爺爺的厚厚的一本藍皮檔案時,讓我們如獲至寶,心情十分激動。不僅找到了我們需要的資料,還找到了不少“意外”。比如有爺爺的一張二十多歲時的相片,姑姑說她從末見過,也不知爺爺年輕時是如此的英俊;見到了爺爺因爲去龍臺村下鄉,接受了村裏人給的五斤小米寫的檢討書;還見到了爺爺在“三反”時在黃紙上寫的自查書……見字如面,睹物思情,一種對親人的懷念,讓大姑幾乎哽咽了……從檔案館出來,大姑一直念叼:“這咯要好好感謝人家檔案館了……”

這件事後,使我對檔案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認識。可要從心理上重視它、敬重它,還得從自己成了單位的檔案員說起。由於單位缺人手,陰差陽錯地當上了一名檔案員。在自己淺薄的認識裏,總覺得是“大材小用”,不就是拿鑰匙查資料、整理資料入檔,還能有啥?心理早就有了應付的思想。

可就在我當上檔案員不久,發生了一件事情,又刷新了我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一位調離我單位好多年的老同志要退休時,無法確切證明他是那一年參加工作的。他前後工作了五、六個單位,不知是原來就沒有證明,還是後來遺失,反正目前檔案裏沒有相關的資料。沒有了具體的參加工作年限,單位是不好給退休的,或者說是退休後的相關待遇是不好計算的。

他抱着一種微茫的希望找到我時,我費了一個多小時便找到了當年錄用他時的“會議紀要”,這令他大喜過望,高興不已。他多日奔波、無處尋覓的煎熬終於可以解決了!雖然不是正式參加工作的證據,但也足以說明他就是那個年月參加工作的。加之再蓋上單位的公章,足以證明問題的。他說了好多感謝的話,中午還要請我們吃飯。後來我想,這張檔案,對單位、檔案員來說是件小事,可對於他個人來說便是件大事,而且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情。至今我都記得,他握手時的那份真誠的謝意來。

去年,機關檔案室升級相關設施,對部分檔案進行了重新整理。我無意間發現了我二十多年前的高考試卷,讓我感慨不已。彷彿是見到了久別的故人,是那樣的親切。讓我眼前一亮,心潮翻滾。就因爲它,我改變了命運,從農村走向了城裏;就因爲它,我不再受心理與社會的雙重壓力……捧着這發黃的檔案,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經過了這幾件事情,完全改變了我對檔案及檔案工作的認識。對自己所肩負的工作有了一種神聖感與敬重感。也對這份工作開始熱愛起來,不再是那樣的應付與推託。也覺得存在擋案櫃裏的資料,也不再那麼冷漠與無情了。好像每一份檔案,都有了溫度,都有了一份濃濃的情懷。

重視檔案,敬重檔案,人人有責。因爲社會主義事業離不開檔案事業,社會文明的傳承更離不開檔案的傳承!

篇十三: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果園

很小的時候,爺爺栽了一片果園。這片果園成爲了“搖錢樹”,爲我家的經濟增收出了大力。每年暑假,父母總會打發我們姐妹幾個回老家,一爲避暑,二爲看護果園。

我家的果園離村很遠,位於村外圍的大馬路旁。往東通往縣城,向西和西南方向分別通往兩個鄰近村莊。地理位置極佳的三岔路口帶來了南來北往的車輛和行人。

果園原先是一個的圓錐形的小山丘,常年荒蕪,簡直是各種野花野草的樂園。雨水豐盛的年景,蒿草、沙蓬長了有一人多高,其間夾雜着各種名不見經傳的小花:打碗碗花、牽牛花,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一片荒草萋萋裏點綴着奼紫嫣紅,甚是好看。

不知怎的,爺爺突發奇想要開發這片處女地,用來種植果樹。於是在拖拉機、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這片小山丘變成了上下共四層的環形水平梯田,每層梯田側面留一小路通往另一層。在第二層東側打了一眼土窯,有幾平方米大小,爲避雨歇息所用。

爺爺託人從外地買來蘋果苗,栽樹、澆水、施肥等各項工作如序進行。三年後,果樹開始掛果,全家人圍着那片片綠葉下藏頭露尾羞答答模樣的小毛果子,露出了一張張喜不自禁的面孔,彷彿已然看到的是掛滿樹的人民幣迎風飛揚。

每天早上吃過飯,拿上暑假作業(做樣子罷了),我們姐妹幾個就向工作地——果園進發。有時,也會叫上幾個叔伯兄妹們同去。

到果園後的首要任務是“巡邏”——繞着果園層層梯田跑一圈,偵查蘋果園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然後,找棵樹蔭濃密的果樹,或席地而坐或雙腿跪地,怎麼舒服怎麼來,開始“完成作業”。剛寫沒幾行,一隻“好事”的蟋蟀跳入我的視野,渾身灰不溜丟。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我們扔下作業去追趕這隻小動物,美其名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借觀察生物爲名,行玩耍之實,這事遠比枯燥的作業有趣多了。不管誰先逮住它,其他人都會一蜂窩的圍上去一陣鬨鬧。有人提議數一數蟋蟀究竟有幾條腿,最後蟋蟀免不了被“五馬分屍”的悲慘命運。拽下來的腿兒長的短的粗的細的蜷曲着原有的弧度,一一擺放在蘋果樹下。現在想想,孩提時代的我們是何等殘忍呀,濫殺無辜的可惡行徑堪比侵華日軍。

第二層梯田打土窯掏出來的土尚未清理,像一座小山一樣堆在窯洞旁,最高處幾乎和第三層梯田等高。這無疑成了我們幾個的天然樂園。

站在窯腦畔上,我們每個人儼然成了優秀的跳水健兒:曲腿、甩臂、默數口號“一二三”起跳,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優美至極。在享受了飛翔帶來的刺激後,“咚”地一聲落到這堆虛土上,兩條腿深深紮根於土裏,幾個小將嘰嘰呱呱的一片歡笑聲四起,飄蕩在果園裏。趕忙拔出腿來接着進行下一輪“跳土”運動。

在一百多棵果樹裏,有幾棵是夏蘋果,比其他品種(紅星、富士、黃香蕉)成熟的早很多。眼尖的妹妹總是第一個發現樹上出現“紅臉兒”蘋果的。每每此時,她總是央求我來完成這個艱鉅任務——上樹摘蘋果。作爲家裏大姐大的我當然義不容辭了。

最先熟的蘋果往往長在樹梢頭,這給採摘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待我孫猴子般攀爬上樹,抓住手邊的樹枝,踩着越來越細的紙條,顫巍巍晃悠悠的向着紅蘋果靠近時,有幾分表演踩鋼絲絕技的驕傲,卻也無法壓制心裏的那股害怕。斜眼瞄一眼樹下仰着頭張着嘴,巴巴望着我的“饞嘴”妹妹們,如同嗷嗷待哺的雛燕等待捕食未歸的老燕兒。像劉胡蘭英勇就義般,我內心的小宇宙瞬間爆發,豁出去一般抓住那枝“紅蘋果”,使勁往回一拉……

待取來果子總會發現,“夏樹果熟蟲先知”,這紅蘋果光滑的果面上大多時候都會有一個蟲眼,裏面必定住着吃飽喝足正酣然入睡的白胖胖大蟲子吧?介於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纔到手的蘋果,又無法抵抗紅蘋果誘人的香甜。於是,我們幾個饞嘴猴儘量避開蟲眼,小心翼翼的分食着這來之不易的美味,哪怕是和一條肥蟲共享也不太講究了。

後來爺爺去了,因蘋果價跌,果樹也被砍光。昔日輝煌的果園已不復存在。那個四層梯田的果園又成了野花野草的天下,也算返璞歸真罷。偶然回鄉,站在遠處瞭望,那片記憶中的果園——我們的樂園野草遮蔽,荒草萋萋碧連天,曾經滄海難爲水。甚至看不出曾經梯田的一點模樣,又恢復了原先那個圓錐形小山丘的風貌……那片果園裏的童年時光就像那風乾的樹葉,將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篇十四: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太陽之歌

報載80多年前,三位紅軍女戰士長征路過湖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在一位大娘家住了一晚。離別時,女戰士將他們唯一的被子剪成兩半,堅持給大娘留下半條被子,並說等革命勝利,一定要回來看望大娘,送一牀新被子給她。善良的大娘讓自己的丈夫送女戰士翻過大山後回來。可這一走就是幾十年。

大娘每天都在村口眺望、等待,盼着自己的丈夫和女戰士回來。大娘說,她現在有被子了,她要將那半牀被子還給女戰士,她要等他們回來,她相信他們會回來……、

後來,她去世了。死前留下這樣一句話:什麼叫共產黨?共產黨就是一牀被子會分給你一半的好人!

伴着“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樂曲,我被半牀被子的故事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樸實深情的話語,震撼着我的心靈,令我百感交集,多好的人民啊,幾十年的艱難歲月,都沒有動搖她對共產黨深厚的愛!

共產黨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

太陽出來了。

鮮紅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古老的神州大地從此充滿春的生機。陽光下的中國人不會忘記,五千年文明,譜寫出一曲迴腸蕩氣的太陽之歌。

每當太陽之歌在天宇迴響,我的心啊,彷彿變成藍天上的風箏,在歌聲中飄蕩。

秋收起義的點點星火,把鮮豔的黨旗插上羅霄山脈;二萬五千裏遠征的壯舉,拉開震驚世界的神奇傳說。十四年抗戰,三年烽火,陝北的信天游伴着一代偉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奏響開國大典莊嚴的國歌。

哦!漫長的歷史之路,讓我真正懂得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每當太陽之歌在大江南北掠過,你就用深情激昂的歌喉講述,楓葉爲什麼紅似火。

烈火燃燒的楓葉啊,是烈士鮮血澆出的碩果,那絢麗的紅色,同時也飽含着懷揣着中國夢的改革者的歌。

每當祖國在夜的搖籃曲中睡着,面對明月,我仍會思念太陽之歌。每當藍天離地面格外高遠,我迷戀那七彩的世界,動人的旋律。

讚美輝煌的太陽就是讚美人類自己,永恆的太陽是宇宙中最美的歌!陽光讓我懂得了生的價值,朝霞就是我們青春的脈搏。每一縷春光都藏着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正是春潮涌動的季節,涌動氣吞山河的太陽之歌。正是因爲前無古人的開拓,共和國的土地上,才處處燃起希望之火。哦!我禮讚太陽,禮讚太陽之歌;我放歌十月,放歌生命之火。我大聲地呼喚着你呀,呼喚那支永遠不落的紅太陽之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我自豪,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

這片養育着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土,這片被血與火無數次洗刷的黃土地,這羣在煉獄中推動歷史進程的炎黃子孫,5000年來,前赴後繼,生生不息,創造着人類的輝煌。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以“四大文明”爲代表的東方文化,記載着中國人智慧的篇章。

不能忘記,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在槍炮的硝煙中強行“租借香港”的奇恥大辱。我曾到過羅湖橋頭,我曾站在深圳河邊,跨過沙頭角上這不到3米寬的中英街,中國人爲之奮鬥了近百年。

不能忘記,盧溝橋畔的槍聲,山河破碎,骨肉分離,十四年的血債,留下3500多萬冤魂不屈的吶喊!

英雄的中國人民不會被災難壓倒,我們的父輩從血泊中站了起來,拉開了中國近代史上不朽的篇章。80多年前那次遠征的壯舉,30多萬優秀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築起了共和國新的長城。

共產黨辛勞爲民族,共產黨一心救中國。

歷史又一次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站在祖國西部的高地上,光榮與恥辱交替疊印的歷史,呼喚着祖國的強盛。產業革命的浪潮拍打着中國的黃金海岸,春潮涌動的神州大地,到處燃起了改革開放的希望之火。

我自豪,我愛我的祖國,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黨中央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方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我們指明奮鬥的方向。只有建成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歷史的恥辱纔不會重演!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倡奉獻精神,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光榮傳統!

當萬千學子歷盡艱辛,踏上祖國的海岸;當白髮蒼蒼的老人葉落歸根,手捧着家鄉的黃土;當清明時節我們站在烈士墓前;當五星紅旗在南極的天空中升起……祖國,便溶進了我們的血液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深知肩負的重任,抓住機遇,報效祖國,立足本職,埋頭苦幹,振興中華,是我們幾代人不懈的追求!

做一滴水,匯入長江;做一棵草,綠化大地;做一絲風、一片雲,也要托起祖國騰飛的翅膀!

篇十五: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桃花者村的前世今生

在晉西中部,黃河東岸的呂梁山中,有個名揚中外的小山村叫桃花者。她雖然位處深山,滿打滿算不足三十戶人家,但她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在某種程度上絕不亞於一線城市京、廣、深。究其原因,這無疑是因了一個歷史名人姜子牙,還有就是出土了一件國寶龍紋觥。但無論名人也好,國寶也罷,有個不爭的事實是,歷史的車輪雖已行進了三千多年,但桃花者村依然在脫貧攻堅的坡道上負重爬行。是歷史的腳步在桃花者出現了倒退?還是時間的鐘表在桃花者出現停擺?我們不妨撥拉開歷史的層層迷霧,看看桃花者的前世今生,也許這對桃花者村的浴火重生能有所啓迪。

首先我們先看看三千多年前桃花者村的自然環境。翻開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不難發現,三千年前的桃花者村也曾是山林茂密,桃紅柳綠的宜居環境。漫步在今天桃花者的溝壑裏,仰望那嵌在半山崖上一層層的河卵石,它也會告訴人們,當年的河道遠沒有這般的低深,當年的水土遠沒有這般的流失,當年的桃花垣地寬展連片,一望無垠。當年的龍紋觥還深埋在幾米甚或是幾十米的封土層下。

我們不妨再磨洗國寶認認前朝,從國寶的鱷魚紋飾中也不難發現,當年的桃花者周邊可曾是河湖環繞,水草豐美,舟船遊曳的世外桃園。不然堂堂國師姜太公岳丈,怎麼會隱居在此頤養天年呢?也許當年的黃河水面就在桃花者村腳下。也許正是便捷的水路交通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才讓桃花者所在的屈地物產豐富,文化繁榮,思想開放,技朮先進。不然怎麼會養育出桃花智叟?怎麼會養育出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姜太公?又怎麼能養育出古戰利器屈地良馬?又怎麼能製造出國寶龍紋觥?

除此之外,古桃花者的繁榮也許還應歸功於獨特的地理環境。鳥瞰石樓全境,東面高聳險峻的棋盤山、通天山、雲夢山和西面的黃河天塹將屈地團團圍住,從而形成的天然屏障,曾使夏朝的鬼方子民固守於家園,橫跨過商朝,一直生活到春秋時期,才被“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在中州臥側,能偏安一隅,獨善其身近千年的,恐怕只有屈地一縣了。毫無疑問,長期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不容小覷的推動和保護作用。但遺憾的是這種固守與穩定自春秋時“禮崩樂壞”諸候爭霸開始就每況愈下了。也許某種程度這還得歸罪於屈地的良馬?

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好戰馬就是國之重器,擁有好的戰馬就像擁有坦克裝甲車,就像擁有航空母艦。正好屈地水草豐美出良馬,這就難免會被擴疆拓土的戰爭狂人們所惦記、爭奪了。自古以來資源與財寶都是惹禍的根。這就好比中東的石油,可以斷言,石油不完中東大亂不止。同樣,屈馬不完屈亂也會不止。於是乎,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才唱罷我登場,石樓漸漸成了南蠻北撻各方諸候拉鉅撕殺的屠場。於是乎沒用多久,林木毀完了,植被破壞了,水土流失了,河道下切了,河湖萎縮了,氣候變幹了,寶馬玩完了,人們全窮了。曾盛極一時的屈地漸漸淪落爲“地上沒抓的,地下沒挖的”,交通閉塞,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

曾幾何時,每當提起石樓,就是”十年九旱,畝產一擔“。有句順口溜總結說石樓“滿眼和尚頭,遍地雞爪溝,下雨洪水流,一年旱到頭“。如此環境,豈能脫貧?如此慘相又豈能不窮?

而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屈地再次翻開了新的篇章。一場聲勢浩大的退耕還林再次讓屈河兩岸披上了盛裝。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人羨慕的天然氧吧。曾經的十年九旱變成了風調雨順的糧倉。

再看看如今的桃花者村,雖然沒有再養育出諸神禁忌的姜子牙,卻培養造就出了一個徵山服水的鄭曉鵬。他自籌資金上千萬,硬是把一溝荒灘改造成一千五百畝水澆農田。把泉流蓄成湖,沿岸植進紅桃一片片,把山野小村變成了桃花園。把溪水提上山,建起溫室大棚一座座,把旱地變水地,把北國變江南。一個專供數千人食用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橫空出現在桃花者村。

鄭曉鵬,他雖然沒有呼風喚雨、灑豆成兵的本領,但他卻給桃花者村的殺雞取卵與竭澤而漁劃上了句號。

2016年,團中央扶貧工作隊進駐桃花者村,鄭曉鵬有幸與一個世界級大國的部級部門領導們坐而論道,共同繪製桃花者重現輝煌的藍圖。一個國際化的青少年研學基地的宏偉規劃已經成形,桃花者村已再現當年的湖光山色,綠柳成蔭,紅樓掩映,絲竹繞林,紅男綠女遊樂其中。桃花者村歷經三千多年的艱難輪迴,終於步入了浴火重生的圓夢征程。

翻閱桃花者村的前世今生,抑或可以管窺屈地幾千年來翻雲覆雨的歷史縮影。

篇十六: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少年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最近,一曲《少年》以其優美明快的旋律、極富感染力的歌詞引發無數網友共鳴,迅速火遍全網,佔據了各大音樂軟件熱度第一的位置。我認爲這首歌裏的少年代表的是夢想,正如現代詩人馮唐的那首:“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是啊,時光飛逝,歲月滄桑,願我們始終堅守心中的夢想,雖歷盡艱辛,仍初心不改。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因爲這一原因而喜歡這首歌的。因爲它喚醒了我們心中的青蔥少年,戳中了舊時光裏一段特殊的情結。

猶記那年,剛剛走出校門的我,被安排到縣五交化公司上班,那個年代,五交化公司和百貨公司、藥材公司、外貿公司是縣裏僅有的的幾家國營企業,算是不錯的單位了。

五交化公司在縣城有一個批發部、三個零售門市部,另外,小蒜、義牒還各設一個分店,運營資金大概一百來萬,員工四、五十人。我被安排在縣城第一門市部也是最大的一個門市當收銀員。

記得上班第一天,我特別緊張,自己一個人不敢去,非讓老爸陪我去,結果報道完我爸就先走了,剩我自己誰也不認識,特別無助,經理把我安排到崗位上囑咐要好好幹,也不問問會不會幹、能不能勝任就不管了。本來我那天去的時候兜裏揣了個電子計算器,但看到大家都在那裏非常嫺熟地噼裏啪啦打着算盤,我也就不好意思往出拿了。偏偏那天顧客特別多,不一會兒我面前就排起了長隊,根本容不得我多想,拿過算盤心裏默唸着: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極不熟練地開始操作,其實那天我更多的是在用心計算,一天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到下班的時候,抽屜裏花花綠綠的鈔票塞得滿滿當當,這些錢能不能和票據最後的合計結果對得上是我最擔心的。我自己算了好幾次都對不上,急得直冒冷汗,後來好幾個人幫忙整理,經理親自上陣,最後總算圓滿交差,真是驚險刺激。回到家裏爸媽問我第一天上班感覺怎麼樣,我直接就淚崩了。好在沒過多久,企業改革,優化組合,我被調到櫃檯賣貨,相對比較輕鬆一些。往事如昨,歷歷在目,而今已進入全民移動支付時代,當初繁瑣複雜的工作早已變得輕鬆簡單。

時光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這個落後閉塞的小縣城,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記得那時門市部分爲交通、家電、五金、化工四個組。我所在的第一門市庫存五十多萬,冰箱、彩電、洗衣機這些大件家電,一年賣出的數量少得可憐,倒是黑白電視機隔三差五就有人來買。那時候通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人們唯一的消遣就是看電視,特別到了年底,黑白電視機賣得特別火爆,家家想着買個電視機好在過年的時候,全家團圓,一起吃年夜飯,一起看春晚。

90年代的石樓,低矮的平房、破舊的街道,縣城最高的樓房就是政府樓,全縣就一條主街道,個體門店極少,僅有的兩家服裝店和美髮店都是外地人(當地百姓稱“南忙子”)開的。每到4月、7月古會,從十字街到接官店殿橋,攤位一個接着一個,但賣貨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人,特別是賣衣服的基本都是外來戶,當地人最多臨時壘個爐子、搭個篷布,賣點碗託、涼皮、燴菜、油條啥的。那幾天街上人滿爲患,擠得水泄不通。村裏的婆姨汝子三五成羣相約着上城趕會,主要是給全家人淘些換季的衣服鞋襪日用雜物。男人們趕着馬車、牽着牛驢,在會上買賣牲口,置辦農具、種子、化肥。城裏人這幾天上班上學定要早點出發,一來可以順道趕趕會、看看熱鬧,二來走得遲了街上擁堵比平時費時間。

我們店裏每到古會時節也是特別忙碌,我所在的化工組,以賣油漆爲主,古會上前來買貨的顧客基本都是農民,賣的最多的是蒸饅頭用的蘇打、鹼面,需提前備好貨,一斤的、兩斤的,分裝打包好,一摞一摞碼放到櫃檯上。那時候公司只給提供包裝紙,沒有食品袋,蘇打、鹼面需稱好斤數,用包裝紙包好,用紙繩捆綁好。這可是個技術活,又不能浪費紙,記得那時我練了好久才勉強包成。雖提前備貨依然還是包的趕不上賣,過會那幾天櫃檯前直至下班買貨的一直圍得滿滿的,一刻不得歇,一天下來累得是腰痠背痛腿抽筋,多次和爸媽哭訴我不想幹這份工作了,無奈老爸已退居二線,自己又不爭氣沒考上大學,就這份工作也是來之不易,只得慢慢適應。

然而,沒過多久,全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出現虧損的國有中小型企業“破產”“解體”,沒有虧損的企業實行“轉制”,數以萬計的國企職工面臨下崗失業,我們五交化公司當然也沒能倖免。劉歡那首《從頭再來》就是專門爲下崗職工量身打造的: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爲了我致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奮進新時代。

翻開一張張老照片,歷史的畫卷徐徐展開,時光在石樓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特殊的烙印,翻過歷史的年輪,所有人都被震撼了。不過短短几十年,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石樓一改從前面貌,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建築風格緊跟時代潮流。鐵路、環城路、沁園春廣場、東征廣場、龍馬公園……正一步步朝着現代化大都市方向努力發展。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縣五萬多貧困人口順利脫貧摘帽;退耕還林面積達到九十萬畝,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三十一,全境被確定爲綠色食品產業基地。綠色有機的農產品、營養豐富的核桃、甘甜的紅棗、香醇的蜂蜜打造獨具特色的“塬谷石樓”品牌。以天然氣開發、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爲重點的“一氣雙電”清潔能源項目的推進,構建起具有石樓特色的工業經濟體系。黃河特色旅遊村鎮、品牌農家樂、健康養生基地等鄉村文化旅遊產品,彰顯純樸的鄉土風情。湛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綠色的底色、美麗的鄉愁,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

只要心在不斷飛翔,路就不斷向前延伸。歲月如歌,不同的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使命,不要因爲走得太遠,就忘記我們爲什麼出發。一首《少年》讓多少人產生共鳴,打開封存的記憶。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少年》優美的旋律一直在單曲循環着……

篇十七: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主題徵文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做爲黑龍江大學歷史系檔案專業首批本科畢業生,潛心蘭臺30餘載。在這三十年中,我深情目睹了祖國的發展壯大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親身感受了檔案的鮮活和重要,深切體會了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回首過去,檔案鐫刻了閃亮的歷史標註;滄桑砥礪,風雨征程喜迎祖國70年華誕。

巨龍騰飛中國圓夢

隨着互聯網和新興媒體的發展,快手、抖音等新媒體,成爲互聯網新的話語方式。人們經常看網絡直播,即時感受地球村裏的真實模樣,對於“外國”不再是“霧裏看花”,也不再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人們更多的走出國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旅遊已成爲一種生活方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回想過去,我們的祖輩有的一輩子也沒有做過飛機,別說走出國門,連走出家鄉的大門也很少。

而今妹妹領着外甥去歐洲遊,10多歲的學生,開始了周遊世界之旅,感受着歐洲大陸的悠久歷史和異域風光,從小外甥的遊記中看到,即有對歐洲歷史建築的讚歎,也有中外生活的客觀對比:在一些曾經的發達國家,遇到了效率低下、流浪漢沿街乞討甚至槍殺案件等問題。旅行回來,見識過海外世界,更加激發了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中國物流的發達、美食的豐富、電商支付的便利,讓到中國旅遊的人流連忘返。從國外買的東西帶回國內,都是madeinchina,中國已成爲“世界工廠”,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崛起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事情。

中國近幾年的高科技發展令世人驚歎,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鏡、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C919大飛機、中國路、中國車、中國網等,一起見證中國走向偉大和強盛。21世紀以來,中國以其獨特的魅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扮演着時代的“領跑者”,震驚世界。世界因中國而精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了充滿活力的發展中大國對於人類未來的憧憬和追求。

歲月無聲檔案留痕

我的大舅,黑龍江省雙城縣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四野”部隊四十七軍的一名戰士,先後任班長、排長。曾一路南下征戰,1950年在湖南剿匪。第四野戰軍在解放戰爭初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以威猛著稱,戰功赫赫,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鐵血雄師。在大舅的收藏匣中,一個小小的“轉業軍人證明書”上印記着大舅的服役地點,曾任“新化縣兵役局助理員”。珍藏多年的小紅本書,第一頁是毛主席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火紅的肩章、臂章已經陳舊、泛黃,一枚枚軍功章雖斑駁卻承載着紅色記憶,彷彿看到了戰火紛飛的歲月。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舅親自參加了“黑山阻擊戰”,講到戰鬥的慘烈,大舅堅毅的眼神中總是閃着炯炯的亮光:打仗的時候,炮火就在身邊連成片,子彈在眼前橫飛,同鄉的兄弟在跟前倒下,那個時候什麼也不容多想,“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只想殺出血路往前衝……電影《黑山阻擊戰》還原了戰爭畫面,每當看到這個電影,我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每個倒下的英雄都讓人肅然起敬,爲東北全局勝利和解放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8年,大舅響應號召和大批轉業官兵一起去了北大荒,留在了東方紅林業局,成爲社會主義建設開墾邊疆的一員。我曾多次去東方紅看望大舅,舅舅娶的是湖南姑娘,估計大舅南下剿匪,經歷了“英雄美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大舅的東北口音和舅媽改不了湖南鄉音交織,一起給我講述過去的故事,每一次講述,每一次震撼。大舅回家探親,身着武裝帶、頭戴大蓋帽,家裏的門框上釘着“光榮軍屬”的牌匾,成爲鄉親的驕傲。每年春節,大舅全家相聚的照片上,兒孫圍繞,大舅雖然日漸蒼老,但挺拔的脊樑一直保持着軍人的風骨。

大舅於去年離開人世,享年94歲。在美麗的邊陲東方紅小鎮,大舅爲祖國建設貢獻了自己的餘生。整理他的遺物,從轉業軍人證明書、臂章、肩章和軍功章等“實物檔案”中感受中大舅不平凡的戎馬生涯,珍藏着這些“實物檔案”,見證着四野部隊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也記載着一個對共和國無限忠誠的衛士,與祖國母親70年風雨歷程共命運、同成長的故事。鮮紅的國旗由無數的烈士拋頭顱、撒熱血澆灌而成,也凝聚這些普通戰士和所有共和國建設者的血汗。

情寄蘭臺無悔人生

在我的工作履歷表中,填寫的永遠只是一項,即:哈爾濱市檔案館。從大學時期學“檔案專業”到畢業來到檔案館工作,沒有工作單位的變動。從被動選擇到執着蘭臺,一生選擇一個職業,並堅守30多年。我也在思考:是什麼原因,讓我從未想過離開?做爲終身事業,它符合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求轟轟烈烈,但願歲月靜好。通過默默無聞的工作,獲得應有的、踏實的平凡生活;這項工作,發揮了我的所學專長,激發了我的個人愛好和天賦。一項工作能做得久,不僅僅依靠激情,更需要那種因熟悉而培養的感情,因持久而積累的經驗,因認可獲得的被尊重和歸屬感、成就感。

高考報考志願,我對所選的學校寫上了“服從分配”,命運之神把我的檔案投到“檔案專業”。從此,我與檔案結下了一生情緣。做爲黑龍江大學檔案專業首批畢業生,經歷了我省高校檔案專業的初建、成熟和壯大。做爲省內第一批檔案專業驕子,順理成章地分到了當時的哈爾濱市檔案局。回顧職業生涯,在市委機關辦公區檔案利用接待室,剛參加工作的我通過調閱檔案,觸摸到了一本本鮮活的歷史紀錄;曾經在《哈爾濱檔案》刊物創辦了檔案整理方法小專欄,留下過我稚嫩的思考文章;檔案館庫中4萬餘卷外僑檔案,我曾帶領10名外語翻譯人員進行整理,形成了最初的一張張人名卡片,現在看到外國友人十分關注這部分檔案並不斷髮揮價值,倍感自豪;在檔案信息網站做執行編輯,網站改版精心完善版面,在全市政府網站測評中獲得過很多榮譽;在幾年的檔案監督指導崗位,傾情服務,發揮了所學專長,所指導單位多次獲得過國家級榮譽……“未來可期,餘生不負”,當前,我國的檔案事業將立足新的發展起點,檔案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變化,做爲檔案人,將持之以恆地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檔案部門的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轉眼間我們偉大祖國迎來了70年華誕,70年壯麗輝煌,70年風雨兼程。我們祖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百年夢想,曾經那麼遙遠;偉大復興,今朝觸手可及。做爲檔案人,要築牢信仰之基、高揚學習之帆、常懷服務之心、立下實幹之志,也要做“努力奔跑的追夢人”,爲共圓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篇十八: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

2022年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龍交人和他們的文化園

早在前幾年,人們一提起龍交,就會說起棋盤山、旺龍寨和龍交文化園。那會兒這三張名片已經是龍交的三個標籤。

第一次參觀文化園,是在2017年“槐花節”過後隨市作協的作家們去棋盤山採風返回途中順道而去的。去之前,文友們都說,不過是一個鄉里建的文化園,估計沒有多少看頭,因爲行程中有安排,不去也不好。沒想到,當時安排了半小時參觀時間,可一個小時過去了,大家還是忙着拍照、詢問、觀賞,沒有人願意走。鄉政府竈上準備好了便飯,打電話催了好幾回,參觀的人才陸陸續續走出來。那天,一行人愣是把中午飯延遲到下午四點半。僅以一鄉之力打造的文化園以規模之大、展品之多,檔次之高,震撼了所有參觀的縣內外文友們。

前幾天再進文化園,是隨本縣文學羣文友們一同去採風的。我們有寬裕的時間看展品聽講解。注入新鮮血液的文化園,以它的清雅、廣博、厚重,再一次震撼了同去的文友們。

說起建館初衷,永東書記打開了話匣子。2013年3月8日,他走馬上任龍交鄉黨委書記,同年5月,他和登亮鄉長一同登上石樓屋脊棋盤山。登高望遠,棋盤山秀麗的自然景觀、大馬坪徜徉的羣牛駿馬、“黃雲聳秀”的秀美景色、還有諸多神話傳說深深震撼了他。龍交鄉是個山高地陡,道路崎嶇的貧困鄉,而且位處深山毫無區位優勢,如果依託棋盤山風景區,開發旅遊資源不正是龍交經濟起飛的一大抓手嗎?可轉念一想,覺得僅靠此項產業支撐全鄉整體脫貧似乎還有些勢單力薄。

永東書記是唐朝名將郭子儀56代後人,他們兄弟三人在文化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被石樓人稱爲“郭氏三傑”。老大永紅是目前國內小有名氣的書法家,老三永升辦的“石樓檔案”公衆號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好評。所以他骨子裏就帶着一種文化氣息,從上任那天起,他就思謀着要在龍交幹一件很文化的大事情。一線工作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實幹,既是工作作風,也是工作方法,摒棄形式主義,腳踏實地,才能給老百姓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才能從根本上完成全面脫貧的歷史重任。

那究竟從何抓起呢,經過反覆調研,他認爲,興產業、強基礎,強化硬實力固然重要。但扶貧應先扶志,強化文化軟實力更需先行。於是他決定先籌建一個民俗文化展館,從思想上煥發人們不甘落後,奮勇創業的精神意志。

13年到15年,他用兩年的時間策劃、收集、歸類,做了很多籌備工作。2015年,“反腐倡廉”進入關鍵階段,當時紀檢委也着力推進石樓縣的廉政工作,並把龍交當成一個工作點。這項工作激活永東書記敏銳的意識,他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從廉政文化入手,把廉政文化主題納入了龍交文化園之中,使全園以“廉石”爲核心,圍繞中央、省、市、縣廉政建設要求,從廉政傳承、紅色傳承、民俗文化、教育衛生、旅遊品牌等主題入手建館。使各種正能量在這裏實現了空前的契合與凝聚。

2015年10月15日,縣裏舉辦的“廉政現場會”在龍交文化園廉政館內舉行,縣委領導及各界人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更堅定了他做大做強龍交文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龍交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其民俗的發展與變遷見證了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尤其近幾年,舊村改造,老窯洞翻新拆建,許多老物件扔了毀了實在可惜,再不保存就再也沒有了。建民俗館能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保護非遺文化,挖掘民俗文化。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年輕後輩們瞭解傳統文化,並自覺的加入到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行列中。於是同年11月,民俗館建成。館內設置社交禮儀、紅色記憶、鄉村記憶、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六個展區,四千多件藏品。通過圖片與實物結合,讓參觀者在這裏觸摸到農耕文化的發展與變遷,也讓後輩子孫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強烈反差。

2016年又增建了教育館、中醫藥館、德馨館、藝術館。2017年12月,又建起龍交精神館。

說到建龍交精神館,永東書記深有感慨。他自上任以來,喜歡走村串戶,瞭解民情。每到一處,總是見不少村民“靠着牆角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要整鄉脫貧,就必須以“龍交精神”來激發羣衆的熱情和幹勁。經反覆推敲總結,他們把龍交精神歸納爲:”敢爲人先,大氣仗義,崇羣同心,實幹善成”這十六個字。2017年年底,文化園內廉政館的部分展品也移至龍交精神館展出。精神館的建成,更加鼓舞激勵了龍交人的幹勁和鬥志,他們上下齊心,精誠團結,爲龍交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龍交文化園規模宏大、展品數量衆多,着實震撼了所有去參觀過的人。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麼多展品竟完全來自衆籌,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

民俗館內有一件極爲珍貴的展品:第一套人民幣和民國時期的紙幣。這件展品的所有者是當時龍交信用社的一個工作人員,他得知永東書記建起文化園,就把自己珍藏的這一套錢幣拿了過來,可是這套錢幣實在價格太高,永東書記不敢接受,最後達成協議:錢幣在館內展出,但所有權還歸原主人所有。

文友羨慕顏回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酷愛收藏。他收藏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幾乎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香菸盒四百多件,其中還有不少未開包裝的整盒香菸。2017年,去參觀過文化園之後,一直想把自己的珍藏捐給文化園,這個心願終於在今年二月份完成。

最讓永東書記感動的是,民俗館內三千多件展品,大到古舊傢俱,小到生產生活用品、文革掛鏡,都是淳樸的龍交鄉的羣衆們無償捐贈,鄉政府沒有花過一分錢。還有一些展品是在外工作的龍交人聽到龍交建起了自己文化園,也紛紛加入了捐贈展品的行列。現就職于山西省高速部門,老家在德義河的馮小云,把自己珍藏的精美根雕和奇石捐了出來,以表示他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文化園的支持。永東書記說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要說最費功夫和精力,還要數中醫藥館了。永東書記說他在2013年剛上任去棋盤山時,正好碰上縣衛生局的閆保平帶領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在棋盤山進行中藥材普查,他當時還沒想起要建中醫藥材館,只是覺得肯定能用上,就委託閆保平同志把所採的藥材給他一份。後來建起文化園以後,他覺得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應該挖掘和傳承下去。於是,他就把採來的中藥材標本進行裝框保存,陳列到中醫館內。有一次,藥材公司經理呼振國前來參觀,深受感染,就問永東書記,需要他爲中醫館做點什麼?這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每一件中藥材標本下面用小瓶瓶包裝的實物中藥材。

永東書記說,現在在龍交無償捐贈已經成爲一種常態,成爲龍交人引以爲傲的一種奉獻精神並且這種態勢有增無減,從剛開始的黨員幹部帶頭捐贈到現在羣衆主動捐贈。藝術館的所有的書法、繪畫、剪紙作品都是他的親戚朋友們免費捐贈。他的書法家大哥永紅不知免費爲他提供了多少墨寶;他朋友劉亞軍把珍藏的已經裝裱好的宋彬老先生的字無償提供給他;淵虹抱來一大堆剪紙繪畫作品。凡是熟識的、慕名的只要自己有適合的展品,都給他無償捐贈過來。

淳樸的民風積澱,使龍交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推廣發揚,爲龍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龍交的小米核桃走向市場,旺龍寨休閒娛樂場建成,豐泰養驢場做大,蔬菜加工廠建成,龍泉酒進入市場,呂梁山泉進入千家萬戶,西紅柿辣椒醬打出自己的品牌,道路交通四通八達,以棋盤山爲主的旅遊景點正在如火如荼地開發中……龍交鄉整鄉脫貧奔小康已指日可待,不再是夢了!

永東書記看着說的輕描淡寫,其實建設過程極不容易。首先遇到的是資金難的問題。2015年初起建館,最小規模也得十幾萬。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很多東西儘量就地取材,爲的是省錢。那塊刻了“廉石”的大石頭,是他們修路時發現的,當時覺得形狀奇特,狀似元寶,就把他拉回來,倒立於大院內。“廉石”兩個字是他大哥永紅免費親情所贈,就是刻字花了一點錢。其他方面是能省則省,能不花就堅決不花。好在所有展品都是無償捐贈,要不以龍交一鄉之力,很難做成這件大事。

第二難就是展館問題難解決,要重新修建,沒有個幾百萬想也別想。所以2013年他一上任,就開始思謀建一所屬於龍交自己的文化園,只是苦於沒有展館。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直到2015年才讓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建“龍交精神館”也是如此,也就一直擱置。2017年,緊鄰龍交的寨子村新建了黨員活動室,原來舊的活動室空置,正好又提供了一個場地,“龍交精神館”才得以完成,文化園內廉政館的一部分內容也移至“龍交精神館”展出,給文化園騰出一部分展櫃,原先收藏的很多展品才進去民俗館,找到了自己的家。

第三難是展品的來源。原來想着老舊物件不好收集,所以永東書記號召先從黨員幹部帶頭捐贈,沒想到龍交建起文化園的消息一傳開,首先是龍交本土的羣衆紛紛把自家的老舊傢俱傢什拿了過來,其他地方的熟人朋友,慕名而來的陌生人也捐了不少。各方人士的傾力奉獻,“龍交文化園”終於在黃土高原深處的這個山溝溝裏亮相了。

文化園的建成,不僅填補了我縣在文化建設上的一個空白,還及時挽救了不被社會所重視的“鄉土文化”,打造了一個集教育、欣賞與普及爲一體的文化園地,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一方面爲有着幾千年歷史底蘊的古縣建設精神文明開了一個先河,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模板;另一方面爲團結全鄉人民、爭爲家鄉做貢獻起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加大了共同建設家鄉的信心與勇氣。

精神不朽,文化永存!願龍交文化園再接再厲,再創輝煌!成爲我們全縣人民的文化樂園和精神家園!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70261.html

  • 標籤: 喜迎 檔案 輝煌 徵文 二十大 讚頌輝煌成就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精選】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1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精選】2022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徵文(1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