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精選7篇)作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5W 次

篇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精選7篇)

自義務教育新課標出臺後,教育系統自上而下就開始了各項研究和解讀,這裏也包括像我一樣的一線老師。在緊湊的培訓中,我們被不斷地輸入新課標的各種新詞彙新釋義新理解,力圖在最有效的時間“上道”。

這裏,我想從新課標的變化來談談教師專業發展,透視教師這一教育變革的主體,如何撥開雲霧見青天。新課標在課程實施部分明確提出了:教師研究與教師培訓。這是從教育的最頂層給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趨向,教師應當擁有持續的專業學習之力,進而走向終身的專業成長之道。

一、立足學科本位,促生專業發展內醒

語文新課標裏指出語文是一門以語言文字爲主要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學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同時,核心素養的界定和學習任務羣的劃分又是旗幟鮮明的把語文學科的本位亮了出來。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表層上的方法,還是深層裏的認知。可以預見,新課標的實踐與運用,必然使教師的專業成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想不被課改而改,只能應勢而爲,順勢而動,積極尋求專業發展的黃金轉向期,以專業閱讀形成專業思維,以專業思維促進專業實踐,以專業實踐生成專業成果,以專業成果助長專業優勢。

二、立足系統思維,解構專業發展模型

語文新課標裏不論是明線的學習任務羣還是暗線的語文發展導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價值點,那就是結構化的系統思維。從教學評一致的角度來說,教的目標不再是雙基、三維,而是核心素養。教的內容不再是單篇單課,而是學習任務羣,學的主體不再是純概念知識,而是串聯的綜合情境,評的不再是識記而是理解與運用。語文學科正在向感性與理性融合,甚至以理性思維主導的這樣一個方向發展。於教師而言,夯實素養基礎,形成專業自覺,持續專業實踐,達成專業進階,以統整思維爲教師專業發展賦能。

三、立足全域格局,打破專業發展壁壘

語文新課標裏新增了跨學科學習這一指向,它揭示了今後的學習,一定是融合共生的,學科間的界限會更加模糊,學科間的互通會成爲常態。再以課程質量爲例,所有的語文知識都會在一個真實的勾連生活的情境下來考察,既有學科內任務羣的組建,還會有學科間的聯繫。這其實給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路徑,那就是從學科內的細分研究走向學科間的綜合發展。新課標要求我們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到社會發展的方向,根植教育本源地去落地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綜上,新課標變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先要更新專業發展觀,深刻認識專業發展的意義,將專業發展視爲自身重要的生命歷程,統整不同類型的專業學習,使之成爲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篇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小學語文新課標》,我每讀一新,收穫頗厚,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

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纔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三、注重學生自悟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篇三: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今年四月底,新課標正式發佈,這是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課標,意義深遠而重大,相信我們一線教師都在認真的研讀和體會。

新修訂的課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突出實踐育人,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對於“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教”“教到什麼程度”有了更明確的指導。

新課標核心素養強調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屬於一個整體。這一點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學生在此素養內涵下應具備以下能力:

1、認同並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懂得去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2、具備良好的語感,會積累梳理整合中國的語言文字,能在具體語境中有效溝通,對國家的語言文字有誠摯深厚的情感;

3、具有積極思考的習慣,思維有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還要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和真情實感;

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的能力,還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意識。我們要謹記思維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是建構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上。

這些核心素養其實大部分都在學校的教學體系裏才能體現,和家庭教育的關係不大,因此,它給我們一線教師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們在小學的六年時間裏,要帶領學生好好認字,讀熟課文,再引導讀百十本高品質的書籍,書寫幾十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當然,還要誦讀大量的詩詞和古文,最好是熟讀成誦,充分感受祖國的傳統文化。書讀多了,視野就會開闊,積累就會增多,思維也會活躍,語感也會得到提高。低年級從薄薄的繪本漫畫開始,過渡到中年級一週一兩本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書,再到高年級兩週一本的經典名著。隨着年級升高,書也要越來越厚重,越來越耐人尋味,一定要逐步改善那種快餐化、碎片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當然,我們也要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會,分享讀書心得,如果再有一些激勵機制會更能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想要和同學們在讀書上有共鳴,我們作爲語文老師也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新課標在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這個版塊也提到了語文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小學語文,其學科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類、思想政治類或別的什麼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象語文課,就是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徵。其次,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爲主的教育。

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範疇下,怎樣才能把小學語文課教得“有滋有味”呢?在這裏,我想結合下面三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言、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文本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發表見解,使之轉化爲智慧,最終積澱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那麼,如何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留下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文本,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還學生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興趣;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爲此,我們必須瞭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小學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表現爲真(即真實可信)、誠(即誠摯深沉)、新(即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爲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正如樹林子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麼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爲育人服務的,身爲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裏。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麼在教學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於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麼,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爲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於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範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變成很有趣、很有味道的活動,讓學生兩節課下來說:“呀,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這樣的語文課哪能沒有個人味?

誠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新的機遇與挑戰。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語文學習能力體系,努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既然小學語文在整個小學階段佔了百分之二十的課時量,那麼我們應該有充足時間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上注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注意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滲透,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兒童畢竟不瞭解戰爭年代的艱苦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辛酸,體會不到紅色革命英雄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鴻鵠之志。那麼,我們要利用機會拓展教材和延伸課堂,比如講小英雄雨來,我們要拓展到王二小、劉胡蘭……講錢學森、鄧稼先、于敏……,我們要延伸到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除了精心鑽研教材,我們還得注重相關知識的銜接,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涉獵的知識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關注時事,多去了解歷史,天文地理爭取樣樣熟知。閱讀訓練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寫作訓練中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訓練發現美、感受美,通過寫作訓練表現美、創造美,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與語文讀寫能力的訓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篇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學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

新課標還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羣。學習任務羣以學科核心素養爲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爲主線,以任務爲導向,以學習項目爲載體,目的就是爲了整合學習情境、內容、方法、資源,致力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

語文學習任務羣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1。情境性2實踐性3綜合性。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爲,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新的挑戰。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站位更高,視野更開闊,培養孩子的學習語言運用能力,這是文化的載體,擔負了文化傳承與積澱的任務,讓孩子的個性、思維、語言、審美等在小學階段打下基礎。作爲新教師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學習能力體系,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五: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言、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文本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發表見解,使之轉化爲智慧,最終積澱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那麼,如何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留下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文本,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還學生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興趣;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爲此,我們必須瞭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小學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表現爲真(即真實可信)、誠(即誠摯深沉)、新(即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爲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正如樹林子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麼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爲育人服務的,身爲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裏。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麼在教學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於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麼,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爲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於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範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變成很有趣、很有味道的活動,讓學生兩節課下來說:“呀,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這樣的語文課哪能沒有個人味?

誠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新的機遇與挑戰。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語文學習能力體系,努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既然小學語文在整個小學階段佔了百分之二十的課時量,那麼我們應該有充足時間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上注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注意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滲透,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兒童畢竟不瞭解戰爭年代的艱苦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辛酸,體會不到紅色革命英雄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鴻鵠之志。那麼,我們要利用機會拓展教材和延伸課堂,比如講小英雄雨來,我們要拓展到王二小、劉胡蘭……講錢學森、鄧稼先、于敏……,我們要延伸到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除了精心鑽研教材,我們還得注重相關知識的銜接,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涉獵的知識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關注時事,多去了解歷史,天文地理爭取樣樣熟知。閱讀訓練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寫作訓練中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訓練發現美、感受美,通過寫作訓練表現美、創造美,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與語文讀寫能力的訓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篇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臨近開學,爲了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我再次研讀三年級下冊的新課標,下面談談幾點自己對課標的理解:

一、夯實基礎知識不放鬆。

1、抓細基礎知識中的音形義。新課標提示會認生字250個,會寫生字250個。識字量不小,還要保證學生學的生字與以前學的字不混淆,就要抓細基礎知識。學習每篇文章以及相關練習涉及到的重點生字、字音、詞語給學生劃出來,讓學生課下抄寫複習。到下節課的時候,用聽寫來督促學生。聽寫要趁熱打鐵,因爲每個人對知識都會有一個遺忘的過程,所以適時的、不定期的抽查前面聽寫過的內容,讓學生有一個不斷回顧,不斷重複的過程,將瞬間記憶,短暫記憶,變成長久記憶。對生字的書寫時刻要求工整,整潔。

2、抓實名句名篇的背誦默寫。對於大綱要求背誦的名篇,一毫也不會放鬆要求。我們採用學生在老師面前背誦、課上課後默寫、教師試卷考試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幫助並督促學生完成諸多篇目的背誦任務。同時,溫故知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穿插對前面已經學過的必修教材的篇目背誦的檢查,使學生形成知識鞏固的循環。

3、加強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力爭做到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對每課主要內容的概述,文章的敘述,每節課語言點的訓練,每單元語言階段性的提升如第四單元藉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第七單元瞭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第八單元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複述故事。回答時力求準確、簡明、連貫、得體。對經常出現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誇張句、改病句等句式,不光會分析而且會用。使我們的語言水平有層次的提升。

4、幫助學生對生活和知識的積累,防止學生死讀書,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應該學會對生活有觀察有思考,有經歷有思考。要讓學生看書看報看電視,健康上網,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並把自己的所感所聞寫下來,養成勤於動腦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問泉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積累生活的經驗,總結生活的教訓,我們的學生會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語言材料,我們的學生纔會把語文學活,把文章寫活。

二、注重以生爲本。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無論我們做多好的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我們都不能離開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個體差異。在落實我們的教學內容時,每一個環節要考慮到這個環節要教給學生什麼?用什麼樣的方法?學生接受的效果怎麼樣?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等。如果有一個環節考慮不到學生的因素,我們的教學效果就不佳,學生就得不到發展。以生爲本,充分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發展。

三、充分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顯示在識字與寫字中要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查字典、詞典:做到規範、端正、整潔寫字,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閱讀中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能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有傾聽,轉述,講述見聞的能力。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求老師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耐心指導,量變達成質變,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是我們教學路上的一盞明燈,時刻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我要認真落實,繼續學習新課標,使我的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

篇七: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

近期,根據工作室及課題組的安排,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地在網絡上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學習後,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

在教學實踐中,應力求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一、在識字教學方面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教學活動。新課標對學生的識字量和寫字量,不要求急於趕進度,先要在學生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和規範意識上下功夫,而且必須抓緊抓實,持之以恆。作爲教師一定要在兒童識字起步階段就通過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方法來優化識字的途徑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才能達到識字教學的目的。如何把這麼大的識字量落實下去呢?經過這次的學習發現我們教師在“認識”和“學會”兩項要求的把握上出現了一些混亂。“會認”的字只要整體上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舉措。我們要明確:新教材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識字量,目的是讓學生儘早進入提前閱讀,也就是說,識字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閱讀。大量的生字在要求會寫的時候還會出現,根本無須過早地進行分析,這樣就可減少大量的識字時間,更好地用於課外閱讀。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認得準,記得快呢?就要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二、在寫字教學方面

教學低年級學生寫字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教學活動。現在,我們很多孩子的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寫字質量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而我們很多教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爲只要把字寫正確就行了,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其他的問題是小問題。新課標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

三、在閱讀教學方面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學生讀書的時間少,對內容的理解就不夠深入,即使老師講得再動聽也是事倍功半,因爲我們不能代替學生也無法代替學生,只有讓他們通過讀去感悟才能真正體會。

四、在習作教學方面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真正體現我手寫我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發展規律。寫作課程的設計,寫作教學的過程,都要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關注寫作過程的愉快,讓他”願意“”高興“”能夠“”容易“進行書面表達。就如專家說的那樣,給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願意學、樂學,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huati/1384345.html

  • 標籤: 集錦 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 入學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集錦(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