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作文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作文

 作者: | 閱讀: 9.43W 次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1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

前段時間讀了《撒哈拉故事》,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書。

看完之後,我就隱隱地想寫點什麼,但我只看了她這一本書,即使全是敘述性的文字,也只代表一個時期的三毛,而同時吸引我的也是寫下這些文字的人,所以錢老關於雞與蛋的比喻於我是不適用的。

花些時間蒐集資料,也看了一些訪談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我纔算對三毛有了一些瞭解。

年齡越大,就越容易對事物失望,甚至絕望,而《撒哈拉的故事》裏的三毛,卻不是這樣,有人看了她的書之後,稱咱她爲沙漠裏的東方玫瑰。

全書大多是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裏的生活以及所見所聞。很少有所感,是的,三毛只是講故事,她的故事平凡而又動人,像一首歡快迷人的鋼琴曲,兜兜轉轉,一不留神就把讀者帶入了她所獨有的節奏。

重新回憶那些故事,我又不可避免地傷感了起來,我想到了現實的結局,荷西先她一步離開了,兩人沒能攜手到老。可這些當時的三毛不知道啊,她依舊將沙漠中的苦樂記錄下來,依舊把生活的瑣碎化爲文字裏的優雅,依舊活得有滋有味。

最好的方法是忘卻,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讀出真實的感動。

寫到這裏,我還是覺得應該換一種歡快的基調來繼續下去。

三毛倔強地紮根於沙漠,而這枯燥的生活,卻因荷西的陪伴變得不一樣了。

《沙漠中的飯店》與吃有關,塑造了一個有些童真的三毛。

《懸壺濟世》則是講了三毛用自己所帶的藥物來幫助當地人治療一些小病的故事,因爲撒哈拉威人《文中對當地人的稱呼》原始的生活方式,三毛藥效果特別好。可最後紅藥水卻被一羣婦女要去塗在臉上手上,然後跑到陽臺上跳舞,我真的給逗樂了。

搬到沙漠之後,三毛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芳鄰》講的是夫婦倆和撒哈拉威人鄰居們之間的相處。芳鄰,芳鄰,看了文章我才知道是反話。撒哈拉威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在我們看來應該是不可饒恕的吧,不洗澡,瘋狂地借東西,也不顧忌別人的感受,種種種種,可這些最耗費熱情的小事,卻在三毛的筆下有了率真可愛的一面,比如某天三毛打開門,發現門口有一頭小山似的死駱駝,然後旁邊那個小孩說,我媽媽說,放你冰箱裏。她看了看自己鞋盒大小的冰箱嘆了口氣;又比如經典的飛羊事件。

素來聽聞沙漠裏的人不洗澡的三毛偶然看到了洗澡的廣告,便興沖沖地去看了,結果被嚇得不輕,便有了《沙漠觀浴記》。

《愛的尋求》是一個當地人飛蛾撲火式悲壯的愛情。

《素人漁夫》是兩人商量着去打魚賣魚,累了一番最終卻一無所獲。故事結尾,三毛坐在門口又哭又笑起來。

兩人剛搬來沙漠,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白手成家》講的便是兩人佈置新家的事。我覺得三毛是像蒲公英種子一樣的人,漂泊,卻又異常堅定,紮根後迅速地生長。正是因爲消除了現代文明的隔閡,才更加懂得了愛一切。看着屋裏每一樣東西都是自己親手佈置的那種滿足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在這之後,我又去看了《雨季不再來》,三毛學生時代的作品。

通過意外看到的讀者去見她的描述,我看到失去荷西后的她依舊平靜活着,依舊活得平凡而詩意,文章卻又在多個細節處揭露了她的哀傷。即使活得再張揚,她也只是一個失去摯愛的女子啊。

不過我相信,那流過淚的地方,也終會融化成溫柔的笑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2

我曾想,我的童年是小村莊,可是,我走不出它的邊際,無論遠行到何方。就像我追逐着三毛的背影,追逐着那個身在撒哈拉卻總是一副“中國脾氣”的女子,追逐着那個熱愛着餃子,黃瓜炒蛋,駱駝頭骨和遠方的身影,卻永遠追趕不上。

一個傍晚,我倚在窗邊,數着來往人羣的腳步,聽着那些我聞所未聞的故事和漫無邊際的話題——通常只有匆匆幾句。直到夜來了,窗外的人羣漸漸稀少,偶爾聽見一兩聲樹葉摩擦的聲音和一陣風吹過的呼嘯般的一瞬響聲。這裏,這個城市裏,原來有這麼多我追趕不上的東西。

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夜晚。

這個夜晚,我不像以往一樣趕着回家,我將不眠,我要和星星的隊伍夜談,肆無忌憚地在夜晚中行走,我要看夜晚如何靠在月光的背上入眠。我要擎一炳燭光,看它的微光流淌成什麼模樣,然後走街串巷,叩響我曾無意經過的每一扇門窗。再靜靜地等待天明,等待一個更爲明朗的早晨。我要拿起撒哈拉的相片,再放下——拿起,放下,這樣反反覆覆。我一向算不得果斷,煙煙雨雨的江南滋生了我優柔寡斷的情緒,於是我只好反反覆覆,開始思考:那些乾燥到汗漬漬的日子裏,那些偏僻而荒涼的沉默裏,那些貧窮又落後的時光裏,到底有沒有流浪的理由,有沒有放棄安穩生活的另一種承諾。答案顯然是:有。

三毛說: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着,它,並不是掙扎着生存。撒哈拉——我們倚靠着這最真實的大地,我們行走在着最真實的世界。這片會呼吸的撒哈拉,沉悶的胸膛一起一伏,像一顆心,永遠唱着生命的歌。三毛用文字吟頌了撒哈拉的詩,撒哈拉用永不停歇的生命完美了三毛的流浪。於是那些乾燥的日子裏,衣裳擰出了汗水,毛孔在日曬下更肆無忌憚地大口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那些偏僻而荒涼的沉默裏,分明有千年之鼓沉悶的響聲,那種呼吸了歷史的響聲;那些貧窮又落後的時光裏,依然有沙漠的陽光從窗子裏照進來,人兒也只要咧嘴一笑,自由地深吸一口氣。三毛也許會在某一天,擡頭看看沙漠的天,沙漠的雲,看看不遠處的鄰居敞開的大門,聽聽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聽聽那些蒙着頭紗女孩顫顫的笑聲,生命的聲音,就是她心的呼吸,她懂得。然後那靈巧的手揮動着筆墨,流淌出一條生命之河,沙漠裏的生命之河,本身就在不停地喘息。偶爾也泛幾層粼粼的波光,那是太陽靦腆的呼吸,反射的點點靈動之意。

撒哈拉,時間像一羣飛鳥,從你身邊緩緩飛過,誰知道呢?!城市一座座拔地而起,再一座座支離崩析,只有亙古不變的你,知道迎娶生命的藍天。但三毛的身影終是走遠了,向着她來的方向。那麼,可惜——我再也無法將你拼湊完整了,補綴,粘附,加上適度的接合。駝鳴和猙獰的爆裂聲,自你的巨脣發出。地平線,凌亂散置於古老的無政府狀態裏。在撒哈拉,某個缺失了文字的夜晚,我蹲踞在你左耳的豐饒之角,遠離風聲。數着硃紅和深紫的星星。我聽你的呼吸一陣一陣地顫抖,我凝神傾聽你沉悶的呼吸——像這樣細細地聽,如河口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像這樣深深地嗅,嗅一種原始的氣息。像這樣,在蔚藍的空氣裏溶進了無底的渴望。這裏,是會呼吸的大地,呼吸裏旋轉着生命的祕密,詮釋着,生命,生活,還有愛。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個小鎮,共享無盡的黃昏和綿綿不絕的鐘聲。在這個小鎮的旅店裏——古老時鐘敲出的微弱響聲像時間輕輕滴落。我們會有一棟房子,不大,也許只有兩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中央,有一個磁磚砌成的爐子,每一塊磁磚上畫着一幅畫:一顆心,一副潛水面具,一朵玫瑰。另一個房間,則由你支配,由你寫一堆中國話。而自我們唯一的窗戶張望,任何時候,都有一束陽光。荷西會這樣對三毛說,他的呼吸會急促起來——Echo,我們一起。

高高的帷布掛上了我的窗戶,日光燈上趴着一隻不請自來的蚊子,被呼吸擾亂的燈影和我凝筆細思的深情。城市鐵鑄的地平線,升起了另一個時光的光明。正巧,我合上了《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3

翻開這本書,細細品味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是覺得原本我並不是很喜歡的撒哈拉沙漠,但是讀了這本書後發現,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恰似走進了一幅充滿異國風光的畫卷。這本書讓我最佩服的是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城市來到貧困的沙漠,這裏沒有太多的水,只有那茫茫的一片土黃,遠處偶爾能看見仙人掌挺立在風沙之中。那裏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是三毛與她的丈夫荷西就這樣十分樂觀地迎接沙漠給他們帶來的挑戰。即使條件十分惡劣,氣溫反差再大,並且有時撒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在沙漠上“畫上”了她的家,她也能與鄰居們相處融洽,她可以開着她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能發現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別樣的風景,能從沙漠中找到一個又一個的神奇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使我瞭解了沙漠中另樣風土人情,也瞭解了先前的撒哈拉威人的善良淳樸。三毛與荷西雖然在物質上面是缺乏的,但他們精神上的一口清泉是永不幹涸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許多事情。人要是有一雙慧眼,雖然在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能是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心態可以使我們決定,要永遠保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樂觀面對世界拋掉偏見與固執。有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大沙漠!”,而對於我們而言,每天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世界,就會發現身邊的一點美,從此你的世界將因你而五彩斑斕!

三毛就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往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緩緩流淌在沙漠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4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幸福、感動和不平等,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書中三毛、荷西和他們的朋友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在一次拾化石的過程中,荷西不慎跌入沼澤,無論三毛怎麼用力都拉不出來,反而越陷越深,最後,憑藉荷西對三毛的信任、再加上三毛的智慧,她終於將自己的丈夫荷西救出來了。這一幕讓我十分感動。

在他們結婚過程中那種幸福、撒哈拉人民的無知和熱情,爲這場緊張的婚禮增添了一份幽默,還有三毛那誇張而搞笑又劇情化的寫法,讓我哭笑不得,時而感動、時而又爲他們虎口脫險而鬆了口氣。最後沙伊卡和魯阿二哥的那一份情,讓我永生難忘。魯阿二哥被害死了、而沙伊卡被撕掉了全身的衣服,魯阿上前來救,卻和沙伊卡一同被槍斃了,我倍感憤怒,在摩洛哥的強烈進攻下,屠殺人數達到了全世界排名第十。

記得在三毛初來到撒哈拉時,想了解那的衛生情況,就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偷看別人洗澡和洗胃,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個傳聞,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女人經常偷看別人洗澡,使三毛十分羞愧,如果換作我是她的話,我也會羞愧得直髮愣。

我十分敬佩三毛那種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對坎坷的婚姻,她沒有放棄,卻依然充滿着憧憬,結婚的房子是一個醜陋的小石屋,她沒有埋怨,時間流逝,往日的“小破屋”已經變成了“豪宅”,使我“哇”地發出了一聲又一聲的讚歎!

我們要象三毛那樣,成爲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使這個世界不再有爭吵、戰爭、哭泣,而是充滿幸福、感動和和平。爲了我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的生存,行動起來吧,就從現在開始!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5

不知爲什麼,讀完《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中常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幅景象:在沒有絲毫綠意的沙漠小鎮,熱浪之後隱現着一位鬆散着頭髮、牽着駱駝的美麗女子,她緩緩地向我走來,眼裏蘊含着東方的柔情。

她,便是三毛。

不得不說,三毛曾掀起過一陣流浪文學的熱潮。在那個相對於今天已經太落伍、太保守的年代,三毛的作品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了無數乾枯的心靈,也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樣任性,瀟灑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至今日,這本書仍不會過時,甚至現在還會有人覺得三毛的做法過於大膽和前衛,然而這也是它一直暢銷的原因。

當年三毛在西班牙求學,認識了後來成爲她丈夫的西班牙男孩荷西。面對荷西的追求,她的理性打敗了感性,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荷西並回到中國。多年之後,當她結束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再次回到西班牙的時候,荷西又一次找到了她。當年青澀懵懂的少年變成了眼前堅強勇敢的男子漢。這一次,三毛不會再猶豫了,既然有一顆不羈的心,那就去找一個瘋狂的人吧。

後來,三毛想去西屬撒哈拉沙漠居住,荷西便義無反顧的陪她去了,而這本書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書中記錄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

在設施簡陋、條件艱苦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有着一顆平淡快樂的心。儘管他租住的是毛胚房,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這一切改造成了安樂窩。輪胎、木板、雕刻精美的石頭、駱駝的頭骨……這些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與鄰里之間的糾葛、與丈夫荷西的冒險經歷和那些看似艱辛的生活,也統統成爲她的靈感,流淌在她的筆下。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三毛的生活態度十分欽佩,她好像永遠不懂得絕望,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她能忍受生活的艱苦,還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從中尋找出樂趣來。隨行、率真,這些詞用來形容三毛一點都不爲過。她敢愛敢恨,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她身上有着不竭的激情。她曾和丈夫在沙漠傍晚時分,帶着一壺烈酒,驅車到兩百公里外的戈壁灘撿動物骨骼和造型奇異的石頭,儘管那次差點要了他們倆的命,但卻不失爲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聽自己的心聲,讓自己變的快樂,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不枉在人間走一回。永不言棄,相信明天,這便是三毛想要告訴我們大家的。

我也要像書中的三毛那樣,去相信未來,隨遇而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精彩的明天。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6

寒假裏媽媽送了我一本書,名叫《撒哈拉的故事》,作者是作家三毛。媽媽對我說:“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希望你去認認真真地讀。”我心想: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懷着好奇心,我捧起書,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原來,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生活的這段時間裏,經歷了各種有趣的事情:三毛住的房子的屋頂上有一個大洞,有時候房頂上的山羊會從大洞裏掉下來,讓人嚇了一大跳;還有一次,三毛去一個旅館裏洗澡,可是,三毛剛打好肥皂想用水沖洗時,卻斷水了,只好勉強用毛巾擦乾。第二天,三毛去騎馬,不敢騎得太快,生怕熱了出汗時身上會冒肥皂泡;她居住的小屋條件很苦,幾乎什麼也沒有。於是她把廢棄的瓶子加工做成了花瓶,把撿來的輪胎改造了,做成了墊子,把撿來的羊皮曬乾了,做成了毯子……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三毛非常樂觀,她不但沒有在荒蕪人煙的撒哈拉大沙漠裏感到悲涼,反而生活地很開心,她在艱苦的環境下還能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我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我雖然生活在舒服的環境裏,但我卻常常埋怨別人,心裏不知足。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南麂島旅遊,那時正是夏天,但島上沒有空調。夜晚,我睡在牀上,炎熱難耐,蚊子“嗡嗡”地圍着我叮咬,讓我難以入睡,我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這個鬼地方,條件真差!”現在想起來,我比三毛生活的環境優異多了,她能行,我怎麼不行呢?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逆境,但我們始終要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這纔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讀《撒哈拉的故事》的收穫。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

駕一葉之扁舟於書海中,遊覽那奇山異水,心領神會。在這浪漫而含蓄愉悅的寒假期間,我在書海里撲捉到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這一本書,讓我發掘了書中的沙漠精神,在這短暫的閱讀時間裏,品起色,聞其香。

三毛、三毛這一個名字也許在我的腦海裏出現過多次了,到底三毛是一個怎樣的作家呢?她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習慣又是怎樣呢?也許在我未讀她的著作前,只不過是盲目的聽別人說。如今我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獨立而敢於探索的女子。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經歷,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因爲那樣讀起來相當的枯燥無味,如同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罷了,,華麗但沒有實際的意義,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這一本書開篇就引用了三毛母親的一封信,這一封信也許許多人都會有所瞭解,因爲天下的父母沒有那幾個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三毛的母親起初對三毛的外出是不贊同的,但是考慮到一個人的一生應該多出去走走,就放鬆了對三毛的照看。由此,我可以推斷出大多父母的心都是着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都很在乎孩子的未來。正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俗語的一句代名詞。恰恰三毛的父母也是因爲這樣,促使了三毛的旅途。

精讀這一本書中的篇目,讓我想起了沙漠精神這一個詞語,激發了我心中的烈火,讓我看到了三毛的勇氣,志氣,骨氣。要想在沙漠中存活下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但是三毛卻是在沙漠中開了間中國飯店,他不僅打破了中國女子的種族保守,而且還將自己的飲食習慣分享給別人,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食文化廣爲人知。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卻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如“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爲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到。她願意幫助沙漠裏的人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爲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爲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如果要一個平白無事的人走在沙漠中,她的精神會被刺激到,因爲他根本就找不到沙漠中的生活節奏,只是在那像一隻無頭蒼蠅亂撞,碰碰巧合罷了,那樣遲早會被沙漠中的萬物所淘汰,成爲自然界的奴隸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得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8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感受別有一番風味。

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沙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命中最神聖、最憧憬的婚禮也“搬”到了沙漠。在艱難的日子裏,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着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引得人不禁讚美:“你把羅馬都建成了”,三毛自豪地迴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實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隨身帶着藥箱爲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爲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瀟灑和詼諧,以中國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文明。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觀看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着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爲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9

三毛一直說她寫書是爲了父母。她自己的書,寫成了她就不看了。她不喜歡自稱爲小說家,她只是喜歡小小地說說,再自己組建一個家。

再看這書之前,我對撒哈拉的印象就差不多等於沒有印象。在我的tag之中,那裡應該是一個窮困,野蠻,艱苦的地方。即使我從來沒有去過,我想我以後也不會去。

整本書不長不短,不會讓你食不果腹,也不會讓你飽難下嚥。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幾件事。三毛與荷西倉促的婚禮,十歲姑卡的童貞,沙巴軍曹,那個比近鄰更懂得感恩的啞奴,還有沙伊達和巴西裡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是現實還是虛構,這些名字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他們都曾讓我沉默靜思。他們是爲了什麼,我又是爲了什麼呢?

荷西,這個癡情的西班牙男人。爲了心中摯愛,毅然決然的跑到了沙漠中間去生活。書裏沒有講到荷西和三毛的死別,在簡介中卻是真的直言不諱。我想知道他們死別的經過,但是我又真的希望直到現在他們還在一起。世界爲什麼總是那麼殘酷,有情人總不能在最後終成眷屬。三毛因爲她獨特的性格和那個深愛她的荷西,能夠做到讓一方水土因爲某個人而動容,應該已經是人生之最了但是這樣的三毛,卻也還是失去了荷西,就像那像仙女一樣的沙伊達,在摩洛哥的侵佔之中,還是失去了她的巴西裡。

若是能在一個偶然的瞬間,我們擡眸,親眼目睹了絕世的美景,那必定會伴隨著我們的一輩子。一片景尚且能在我們心中一息長存,又何況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又或者是親自交往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最妙之處是會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似乎真的能看見那個日日買醉的沙巴軍曹,我似乎能看見巴西裡的自信霸氣和沙伊達的美貌……我不是那麼幸運的人,能夠經歷三毛這樣跌宕的人生,我也沒有勇氣我的人生活成她的灑脫,但是在書中,在看她的書的那短短几個小時裡,我的心似乎真的如小鳥一樣無拘無束過。

有歡有悲,有笑有淚,有滿足有遺憾,有愛情,友情,善意……在離我生活很遠的那個地方,有顆心曾經離我很近。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0

著名作家桂文亞曾這樣寫道:“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爲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爲產生‘人世’的共鳴。”而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無疑亦具備了讓人產生“人世”的共鳴的魅力。

這部作品收錄了作家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娃娃新娘》、《天梯》等十四篇作品,生動地爲我們描述了她在漫漫黃沙的撒哈拉沙漠裏極富色彩與浪漫的沙漠生活,以及其對生命意義、靈魂歸依的探索與思考,給讀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心靈之旅。

  一、閱讀這部作品,我們會體會到字裏行間透露出的無法消釋的孤獨感,也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有的與外部世界的疏離感。

作者在《極樂鳥》一文中曾寫道:“我羨慕你說你已生根在那塊陌生的土地上。我是永遠不會有根的。”又寫道:“一切的感覺就是那樣無助,好似哪兒都不是我該定下的地方……我已沒有自己的地方了。”從這些語句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那份難以言明的孤獨。

於別人言,這份孤獨緣於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無法打破的隔膜。我們每一個人,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獨立的思想。然而外部世界又具有另一套普適的思想、輿論體系。於是,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不可調和與衝突,使之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進而產生隔離感,也即孤獨感。而這,在當今這個舊有價值理念被摧毀,新的價值體系卻未建立的迷茫時代裏,又愈加明顯了。物質文明不斷地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精神文明卻無法與其同步向前。外在世界越來越喧囂,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侵襲而愈顯空洞與蒼白,人們愈加感到焦躁與不安,而這份無法言明的孤獨感也愈加的強烈。《撒哈拉的故事》道出了人們心中的迷惑,表達了人們內心的痛苦,也因此而與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

而於作者三毛而言,這份孤獨感或許更深入骨髓。

在別人眼中,這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這是文學院教授胡文清對三毛的印象),常常因爲她特立獨行的思想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成爲衆人眼中的“怪女孩”,被“另眼相看”,成爲衆矢之的,因其而產生的孤獨感也愈爲強烈。在閱讀《撒哈拉的故事》時,這種空虛的孤獨感常常縈繞心頭,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個體的思想與傳統的普適的思想之間的平衡問題。

  二、《撒哈拉的故事》折射出了點點智慧之光,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和生活價值的思考,帶有一定的哲學色彩。

作者對生命似乎有種超乎生死的淡然。

生命在她看來,就是起點與終點的一個循環,一個輪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曾寫道:“我們不耐的期待再來一個春天,再來一個夏天,總以爲盼望的幸運遲遲不至,其實我們不明白,我們渴求的只不過是迴歸到第一個存在去,只不過是渴望自身的死亡和消融而已。”在她看來,生與死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正如她所說的:“人生是一場大夢。”

或許也正因爲這樣,世俗的名利在她眼中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活着已花力氣,再要付出努力的代價去贏得成功的滋味我是不會的。我不要當那個連苦味都沒有的空杯。”所以,她辭去工作,離開家人與朋友,踏上前往撒哈拉沙漠的旅行,來到那片遼闊的沙漠,開始自己另一段的人生。

否定了外界對人生意義的定義,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我來說,旅行的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我看,我聽,我的閱歷就豐富了。”於她,生命的意義在於行走,在於其過程。或許如她常常說的:“我喜歡流浪。”。

  三、《撒哈拉的故事》——關於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妙等形而上的問題。

三毛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種命運抑或稱爲不可知力量的神祕色彩。無論是《懸壺濟世》中沙漠居民對巫術的崇拜,還是《死果》中對咒術的神祕力量的描述,都營造了一種異國的神祕氛圍。

如《沙漠軍團》中所說的:“不記得哪一年,我無意翻到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刊裏,正好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她將自己與撒哈拉沙漠之間的不可解的情節歸於一種前世回憶似的鄉愁,是命運的安排。而這種難以言明的心情,大概就是她所寫道的“我只常常感到那種冥冥中無所依歸的心情,卻說不出到底是什麼。”命運於她,是一種不可知的神祕力量。

可是,不同於他人將失敗,挫折,個人的不得志歸結於命運的無情,三毛更多的是將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向前歸結於命運在冥冥的所做的決定,引導她走向她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因爲對文字的特殊情感,她始終未放下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所知所感都訴諸於書;因爲對撒哈拉沙漠的莫名的眷戀,她來到了那片異國的鄉土,與丈夫荷西相愛結婚。每一次的向前,是宿命,也是選擇。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時候,決不妥協。”

“……你要贏得你的人生,你就不能患得患失,是不是能夠贏,你儘可去賭,只要不把生命賭掉,可以一賭再賭。”

在我看來,《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本講述生命歷程的書——途中會感到孤獨,卻絕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對生命的熱誠。一路旅行,撿拾灑落在沿途的生活光點,找尋自己的存在意義與生命本源。

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它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命,新的態度面對每一個人的人生——健康,豁達,灑脫不羈。

我始終堅持,一本優秀的書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甚至,在經由歲月的錘鍊後,它會更顯光彩。《撒哈拉的故事》一九七六年的出版橫掃了整個華文世界,並因此興起了一股流浪文學的熱潮。而今,《撒哈拉的故事》再次出版,不但並未因時代的變更而被淘汰,反而愈加歷久彌新,芬芳香醇。生活在擁擠,喧囂的都市的人們,從《撒哈拉的故事》中感受到自由的快樂,生命的熱度,找到了共鳴,填補了空白,爲其單調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1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經歷,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覺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繡腿,華麗但沒有實際的意義,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得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能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裏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裏,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爲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爲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爲了朋友,因爲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爲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爲異類,因爲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係,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子和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着他離去。

貧瘠的沙漠,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卻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如“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爲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到。她願意幫助沙漠裏的人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爲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爲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中的奇葩。讀罷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廣闊美麗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關於沙漠的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封建……更看到了一個快樂的三毛。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duhougan/669180.html

  • 標籤: 讀書筆記 撒哈拉 關於讀書筆記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