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精選4篇)作文

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精選4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36W 次

篇一: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

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精選4篇)

三顧茅廬千古絕唱,其中的趣味無限回味,這節故事中,羅貫中用人物的動作、外貌、語言等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特點,未用一丁點的心理描寫,而心理活動卻表現的淋漓盡致。

從劉備的角度來說,他在求賢,所以態度要非常非常真誠,而這表現在爲諸葛亮三天吃素,兩次登門不遇還再努力求見,這告訴我們請人幫忙更要表現出自己的誠意,這樣才能接近目的。下一個就是劉玄德的尊重賢才,在關雲長說“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時,劉備反駁他說:“昔齊桓公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用典故來說明諸葛亮才學之高,自己求賢之真誠,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劉備的目的,他不像劉表、曹操等一般東征西討爲謀權謀利,而是心繫天下,一心爲民,救民於水火之中,劉備具備了一個領袖,一個十分優秀的領導人所具備的重要素質,他就是諸葛亮所尋找的明君。

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他在選君,所以心理防線很強,仔細想想,他一介布衣草民,天天種地,卻對天下大事如此瞭解,他真的是不關心天下事嗎?並不是,他在分析每個人,哪個人可以歸附,可以追隨。他很想被請出山,所以當劉備來請他時,他的內心激動而又充滿着顧慮,在他和劉備的對話中明顯感覺到他內心的提防,但總是以順理成章的理由十分委婉地拒絕,足以見他的謹慎智慧。而當他真正放下戒備時,真是伯牙遇上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足以可見諸葛亮所尋的明君就是劉備,而劉備所尋得的賢才就是諸葛亮

真誠、堅持和心中所想,纔是做人辦事的正確態度,而這其中必須包含着語言的藝術,言行一致方可實現理想。

篇二: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玄德經人介紹,得知諸葛亮有學識才能,便於拜把兄弟“關張”二人帶禮前往隆中拜訪。至此,一來便走了遭……

在此番故事,共有四位重要人物。分別是: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在本文中,劉備是一個心懷天下,以仁義著稱的一個求賢若渴之人,他深知一個好謀士對成就大業的重要性,故抱着懇切的心態去請孔明出山輔佐。足以證明一個人想成功,肯定少不了貴人相助。

再是關羽,開始他認爲大哥禮儀太過,有失風度。故不屑於諸葛亮,但能隱忍。這告訴我們做人不可太過於表現,要學會等待,做一名“忍者”。但其人太過傲慢,最後兵敗荊州,又遭呂蒙等人伏擊,被孫權俘虜,死於孫權之手,這說明了爲人不可過於輕視他人,驕傲是失敗的一大因素。

然後是張飛,他想以麻繩縛來諸葛亮,也是個有頭腦之人,但過於暴躁,頗有豪俠風範,衝動時便不顧一切,後被手下夜襲而死。這向我們譯釋了“衝動即魔鬼”的道理。

最後是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劉備以國事拜之,諸葛亮就以國事與其論之。諸葛亮尊敬的不只劉備、劉禪,而是“漢式室正統”,他是以天下人的態度去對待劉備父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這種盡心獻策導致他並未培養後人。這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其思維。他人在茅廬卻心向天下,這說明關心國家大事不只是領導者的職權,更是千萬普通百姓的職責,萬衆一心纔是穩定國家命運的戰備方針。

《三顧茅廬》不僅是劉關張三人在拜訪諸葛亮,更是我們探求真理的美好標準。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篇三: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

卻說人存於世,不可不語,不可不與人交往。然故交談亦生學問雲,曰:“社交”。論“社交”如何,早有先人做榜樣供研學矣。

《三國演義》中一則《三顧茅廬》不得不提。

文中玄德雖爲“漢室末胄”,亦自稱“涿郡愚夫”,與孔明初見即爲“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其言語間有意謙遜與恭敬,即於無形拉近距離,或曰爲拉近距離所做無形鋪墊矣。孔明亦明瞭,就玄德語句亦謙恭敘禮,不失風度亦不貶低玄德亦示己高明。僅交談第一回合間即可看出玄德心意之誠,孔明城府之深。

故鄙見交流之學問,一曰:“謙恭而不逾矩。”

若玄德高調造訪,諒孔明亦不會追隨之;又若玄德如以往三顧茅廬,但初見既要阿諛奉承至誠惶誠恐,更也要令孔明大失所望。另孔明若則自然而然地接下誇讚,並要自以爲高居其上,定要令玄德心下棄之,似與尋常追名逐利的官僚政客並無二致。

此則可見,“不逾矩”其重要性。

兩人敘禮畢又飲茶,自玄德再三懇切求教,孔明才成竹在胸地論其天下之勢焉。並且當真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令人嘆而服之。其爲玄德指路的語言更要委婉卻不玄幻。足見孔明水平當真足具“臥龍”之智也!

故二曰:“腹有城府,且纔不輕易外露,乃高人之交流也。”

孔明若始及高談闊論,則難保不會要給玄德留下“孔明年輕氣盛,不夠穩健”的印象云云。故《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臥龍”這個角色的智謀也要黯然許多。

由此亦可見,胸懷開拓,穩健求勝更爲交流學問之難點。現世多數人皆坦率,恕不如有所保留更爲上策。

此即鄙見之交流學問。其語言文明何其壯哉!

篇四: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

《三顧茅廬》寫的是劉備第三次到茅屋拜訪諸葛亮,懇請諸葛亮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大業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賢主形象。表現了劉備心繫蒼生,爲統一大業不遺餘力的精神。同時也展現了諸葛亮的雄大才略,超凡智慧及其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懷和孤高淡泊的個性。

文中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文中人物的語言尤爲精彩。一位是要請雄才大略的人才出山輔佐自己,另一位是要考驗對方實力選擇領導。兩人的對話稱得上是高手過招。

諸葛亮的目的是考驗劉備的實力,從而選擇正確的領導者。所以他從一開始便以“俗客”稱呼劉備,更衣時又遲遲不出。在劉備懇求自己出山時,也一再的拒絕,用“年幼才疏”、“頑石”來試探劉備。在自己的回答中不斷將問題拋給對方,從中找尋自己所想知道的。看似每一次的回答都只是簡單的迴避,但諸葛亮卻在一次次的拒絕中明白了劉備是真正的胸懷天下、心憂黎民。才決定開始向劉備分析天下大勢,選擇劉備爲自己的領導。

再看劉備,相比諸葛亮,作爲請求對方出山的人,他從一開始的等待便展現出自己的誠意與真心。而面對諸葛亮一次次的考驗,他選擇放低身份,謙虛恭敬地詢問對方。在面對對方的客套,劉備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懇請諸葛亮賜教,又以天下蒼生的福祉爲由,懇請諸葛亮出山相佐,坦陳自己的宏偉志向,陳述自己的不足。在見對方有所動容後以自己“淚沾袍袖,衣襟盡溼”和懇切的語言表達真心,成功打動了諸葛亮。

從兩人的對話中。都可以看出雙方的謙虛謹慎,但卻在客套之中得到了自己的想要。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故事中兩人的對話是一看點,但也可成爲我們的一個“考點”。我們既要做到謙虛,又需學會語言的藝術,最後一次次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zwzt/duhougan/1412570.html

  • 標籤: 茅廬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精選4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精選4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