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精選16篇)作文

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精選1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19W 次

篇一: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精選16篇)

以青春之小我築夢青春之中國

5月22日,山河失色,大地同悲!我們痛失兩位國士——袁隆平院士和吳孟超院士!大家懷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們!他們雖是耄耋之年,仍以青春之熱情走在追夢的路上,以生命之熱情執着地書寫信仰的篇章。

和袁隆平這個捍衛夢想的“90後”比,我們“00後”應當反躬自省。

“90後”院士袁隆平一直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夢;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一生都在捍衛這個夢想,每天到水稻田裏工作成爲他日常生活一部分,他爲中國糧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反觀我們“00後”,在最應該奮鬥的年齡,有人選擇躺平,把一段風華正茂的日子活成八十歲的垂暮時光。

袁隆平這個捍衛夢想的“90後”,讓我想起巴金的話:“沒有人因爲多活幾年而變老,人老只是由於他放棄了理想。”年青,永遠是一種心境,它無關年齡,只關乎於你如何生活,只要敢於做夢,青春永遠都在;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它無關年齡,只關乎你如何找尋心中的夢想,只要敢於追夢,就能造就奔騰不息的自己,造就熱氣騰騰的世界。世上沒有什麼話比那四個字更好“青春萬歲”。願我們做八十歲的青年,而不是十八歲的老人;願我們敢於做夢,敢於追夢,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裏,像爬山虎一樣,向着心中的夢想不斷向上攀巖,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征程。

袁隆平的夢想裏有國家,有世界,有夢的“00後”應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

袁隆平的夢想裏有國家、有世界,這纔是當之無愧的國士。這個夢想的背後是崇高的信仰,那就是祖國和人民。審視袁隆平的夢想,是爲了讓中國人有飯吃,讓世界的人有飯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他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到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去。他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水稻行業,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青春的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夢想?如何安放自我的位置,將小我匯入國家民族的大我之中呢?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吳孟超院士的信仰吧。

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吳孟超院士始終不知疲倦地爲人民工作。他說:“一個人,找到和建立正確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動去捍衛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輩子的事!”這句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話,吳孟超說到做到。他用一生捍衛他的信仰。夢想信仰的出發點和終極歸宿應該是一顆利人、利社會、利國家、利世界之心!

青年一代應該將小我的夢想匯入國家民族的大我之中。以青春之小我築夢青春之中國。惟其如此,青春的生命才更有意義,自我的價值才更有價值!

篇二: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頂走,頂風冒雨;向山下跑,風緩雨舒。此時,應該繼續上山還是下山?“向上繼續攀登!”登山專家給出的答案,令人意外,卻有其道理。事實上,去往山頂,雖然頂風冒雨,卻不會有更大危險;而往山下跑,風雨雖減弱,可萬一遭遇山洪泥石流,後果不堪設想。風雨過後,青山疊翠、彩虹似練的絕美景色,正是對逆風雨而行登山者的最好獎勵。

當困難擋道、步履坎坷,當山重水複、歧路徘徊,我們不妨從攀登中借鑑破解困境、滋養信心的辦法。攀登每向上一步,意味着邁過了一級困難,離目標更近了一步。攀登每向上一步,也意味着境界水平提升了一步,逐漸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攀登可以克服困難、可以擺脫羈絆、可以快速突圍,所以攀登總能給人以巨大的方向感、前進力和麪向未來的希望。如若遇圍困時停留原地消極等待或者調頭折返,看似躲過了困難,實際並沒有取得任何進步,因爲困難依然在那裏。

攀登之路雖然更爲艱險,付出的汗水也更多,卻是突出重圍、實現目標的制勝之路。爲了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我們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作出研製“兩彈一星”、重點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重大決策。當時的中國經濟實力和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黨中央決定自力更生攀登科學技術高峯。最終,“兩彈一星”橫空出世。無論是面對革命困境還是面對發展難題,我們黨歷來都是堅守初心、不畏艱險。也正因爲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所以我們纔不斷贏取“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勝利局面。

學會攀登,因爲攀登連通着堅守初心、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攀登不同於悠然散步、肆意奔跑,無論多麼艱險都要朝着登頂目標行進,這必然需要忘我無我的奮鬥和堅守初心的態度,不爲美景所惑、不爲情緒所擾、不爲孤獨所煩,全身心沉浸於征途。步履在攀登,身心同樣在攀登。理想信念堅定、精神上不“缺鈣”,實踐行動中才經得住各種考驗。正所謂:“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善於攀登,因爲攀登體現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決心意志。越是攀登險峯,越是需要堅毅果敢的勇氣,呼喚攻堅克難的能力。攀登中的每次擡腳都是一次挑戰,行至險要處,甚至每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犧牲,唯有逼迫自己、激發潛力,才能刷新攀登高度。爲了在同新冠病毒“賽跑”中搶救更多生命,湖北武漢在全國支援下僅用兩週時間就建成兩所應急醫院、僅用三週時間就建成16所方艙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斗爭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才能戰勝磨難、跨過磨難,收穫更大的進步。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攀登上去了纔算是進步,不斷攀登纔不會退步。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攀登不止,中國必將更加自信地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人民必能抵達更加美好繁榮的廣闊天地。

篇三: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從獨善走向衆善,從自顧走向兼濟

——談對新時代己人關係的思考與認識

新時代的青年如何處理自我與他人、己身與時代的關係?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經給出過答案。夫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見“己”“人”本就不可分割,須相互成就。可見中國的儒家在處理己人關係時並不選擇獨善自顧,而是踐行衆善兼濟。夫子以仁爲己任,一生奔波勞碌,於困頓中而不改初衷,傳道天下,博施濟衆。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爲了建設大同治世、提振國民精神、喚醒民族靈魂而奔走呼號,將個人的生命與他者的幸福緊密相連,將己身的遭際與國家的命途融爲一體,與民同袍,與國同振,其熠熠之輝光耀史冊。

新時代青年亦當從獨善走向衆善,從自顧走向兼濟。

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復興中華需要集衆人之力久久爲功。在新長征的路上,我們需要三代造林、九轉功成的塞罕壩人,需要祈盼稻菽浪千重的袁隆平,需要“嫦娥”團隊中的那些90後們,需要哈工大那些成功搶救回“龍江二號”的二十幾歲的青年們……在當下的時代裏,那些以身許國、佑護和平的戰士們,那些逆行出戰、白衣執甲的勇士們,那些隱功埋名、不負華夏的國士們……每個人都不是獨善其身,他們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個體與他者緊密相連,同呼吸、共命運,共同書寫民族復興的輝煌篇章。征程中攜手同行。

我們生活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裏,勢必要與他人有更深廣的交集。

在這個萬物互通互聯的時代,很多人卻活成了孤島。殊不知,萬物互聯的時代,人、機、物無處不在地按需求連接起來,進行信息傳輸和協同交互,單個企業是無法獨善其身的,單個人更無法獨善其身,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個環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網絡安全。《神曲地獄篇》中,詩人維吉爾拉着但丁走出地獄,來到地面,“一起攀登,我隨他向前,直至圓洞之外的穹隆,看熠煜歸於碧落,我們於是趨步,仰見星輝重現……”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中,人與人將在更深廣的層面互聯,一起實現人類價值。

所以,新時代的青年要構建新的“人己”關係,從獨善走向衆善,從自顧走向兼濟。

當今世界,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慼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在新的歷史窗口下,每一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防疫,我們面臨全球挑戰;全球氣候變化,我們面臨全球挑戰。需衆人攜手努力、同舟共濟。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戰,創建美好人類社會。

新時代裏,每一個人都要先做好自己,“己”是“立人”的始點與依託,“人”是“立己”的砥礪與驗證,新時代的青年不能脫離時代與他人而獨善,我們既要砥礪修身,又要心懷他人,心懷世界。

篇四: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心中有我”,須有“大我”

這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時代,戍守邊防的戰士,火災現場逆行的消防員,隱姓埋名三十年、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核潛艇的黃旭華,歷經失敗、砥礪拼搏終至榮耀巔峯的“中國女排”……“心中無我”者乃是國之脊樑。

我感動於他們“心中無我”的境界,雖不能至心,心敬仰之,心嚮往之。

怎樣認識“有我””有我”?倘若人人“心中無我”,我們的社會就會成爲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成爲一個富強民主,自由和諧的國家。2020年抗疫期間,“心中有我”者是沒有話語權的。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心中無我”者如耄耋之年逆行疫區的鐘南山、李蘭娟,如志願者快遞小哥汪勇,如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從抗疫主戰場到街道巷陌、田間地頭,從白衣天使到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志願者,他們以“無我”之姿,換得山河無恙。

”心中有我”未嘗不可,但我們要有“無我”的追求。

這也是一個崇尚自由的時代,我們喜歡街舞的自由與釋放,我們喜歡生活的隨性之樂,我們不斷地製造着“小確幸”與“儀式感”……我們越來越心中有我,想要凸顯自我的個性與價值。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只想到個人的那一份自由,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雜音,甚至心中只有“小我”者,最終成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倘若人人追求“心中有我”,而不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哪裏還有“我”追求自由,製造“小確幸”與“儀式感”的地方。

誰的心中沒有一個小“我”,只是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有我”“無我”的不同選擇罷了。

今年河南暴雨中,災難中的人所期待的都是“心中無我”這的救助,連“心中有我”者都是。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心中無我”,不說子弟兵們第一時間緊急馳援。就說說那些普通人,鄭州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於逸飛,明明已經從地鐵逃出昇天,聽到求助者的呼喊,又選擇返回救人;退伍特種兵楊俊魁冒着生命危險連續救助5名落水者;白衣哥王西超救下落入泥潭的一家三口,然後拂衣而去……等災難退去,也許他們也喜歡街舞的自由與釋放,也喜歡生活的隨性之樂,也不斷地製造着“小確幸”與“儀式感”……他們懂得什麼時候選擇“心中有我”,什麼時候選擇“心中無我”。

可以“心中有我”,但不可以僅僅只有“小我”,還需要有一個“大我”。“心中有我”者當常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纔是一個美好的“我”。

篇五: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踐行垃圾分類共創美麗中國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能夠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垃圾分類的一些思考,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垃圾分類共創美麗中國”。

“垃圾分類”這一概念,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就開始進行了嚴格的垃圾分類,我國在2000年確定北京、上海等八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效果甚微。而隨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提出,垃圾分類在上海轟轟烈烈拉開序幕,成功點燃全國人民的垃圾分類熱情。身爲環保的踐行者,在座的你我,是否也應該立即投入到垃圾分類之中,以你我之力,讓城市更美好!

垃圾分類,不僅可以營造整潔的城市環境,更重要的是對資源回收利用。

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寶藏。垃圾分類可讓垃圾中有效的部分得到充分的使用,從而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目的。2021奧運會上,日本回收各種電子設備,依靠提取出的金屬來製作環保的獎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廚餘垃圾可用堆肥法使之成爲有機肥料,塑料、玻璃、金屬等回收並重新加工利用,既能減少垃圾的數量,又能節省大量的自然資源。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還可用來發電。總之,只要我們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其分類分裝,處理得當,一定能變廢爲寶,爲保護環境做出一份貢獻。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類”觀念是否深入人心?

我們經常會在街道或者校區內看到標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公共垃圾桶。但在絕大多數人眼裏,它們似乎並沒有什麼分別,仍舊是怎麼順手怎麼扔。我們習慣了不假思索將垃圾隨手扔進垃圾桶,垃圾分類更像是一場猝不及防的考試闖入我們生活,讓我們無所適從。當我們在抱怨麻煩時,每個人心中應有一把量尺,是選擇垃圾分類還是“垃圾圍城”?在座的各位估計沒有人會選擇後者。

同學們,垃圾分類,迫在眉睫!事關你我,人人有責!

美麗中國的建設,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參與,去行動。而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腳下的這片美麗城市。雖然垃圾分類是一條曲折複雜的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成熟。但路,就在我們腳下,願你我攜起手來,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深切理解垃圾分類的根本內涵意義,努力學習和傳播垃圾分類知識,實現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轉變。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從此刻開始,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願你我付諸行動,扛起時代大旗。讓我們踐行垃圾分類,共創美麗中國。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篇六: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勇於吶喊誠可貴,無言行動價更高

各位辯友、各位評委、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次辯論賽,作爲反方我們的觀點是“行動比吶喊更重要”。

作爲發出吶喊者,自身卻未必有實際行動。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貝里勇於爲環保吶喊,已經擁有超過400萬粉絲,被很多人視爲偶像、環保鬥士。這是剛剛正方反覆強調的依據,我方承認瑞典少女對於環保的貢獻,但這不足以說明“吶喊比行動更重要”。畢竟,“吶喊”只是在喚醒他人、要求他人;而行動卻是自身踐行,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既然格蕾塔·通貝里認爲環保如此重要,那麼她自己除了吶喊,還爲環保做了什麼實際貢獻呢?格蕾塔的吶喊讓她成了“影響世界的一位100位名人”之一,但他對於環保的實際貢獻和中國小夥沈鈞亮自然不可想提並論。

唯有率先垂範的行動,發出的吶喊纔會真實有力。

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環境學家,一直以堅定而資深的環保主義者的形象爲公衆熟知。在人們眼中他是一位爲氣候變化努力奔走宣傳的資深人士,但在英國《每日郵報》曝光的一份美國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報告卻赫然顯示戈爾家的用電量數字驚人,竟然是普通家庭的21倍,驚人的數字引發輿論譁然。請問對方辯友戈爾作爲積極吶喊者,他的吶喊比行動更重要嗎?真正打動人心的吶喊,需要以身體力行作爲支撐,因此我方再次重申觀點“行動比吶喊更重要”。

付出行動,往往比高調吶喊更有力量。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田桂榮憑藉個人力量收集廢舊電池,對環保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她說就是感覺自己應該去做。她不顧家人的不解、周圍人的漠視,默默付出、毅然前行。她自費製作了600只廢舊電池回收箱、3000面綠色三角旗。她和浙江小夥沈鈞亮及其代表的“螞蟻森林”一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理念,用實際行動爲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沒有那麼多的豪言壯語,甚至他們都未曾想過發出吶喊,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感動着、鼓舞着身邊的人們、遠方的人們。他們無言的行動,勝過了許多高調的吶喊。

請問對方辯友,格蕾塔和田桂榮和沈鈞亮相比,“行動”和“吶喊”那個更重要、更有價值呢?

反觀對方辯友的觀點。誠然,吶喊有其自身的價值。渴望通過吶喊,喚醒心靈、促進行動固然有一定作用。然而,我方認爲如果想真正的影響人們,把理念轉化爲行動,更需要的是身體力行。沒有行動這個根本,又何談吶喊的直指人心?真正有力的吶喊,需要以親身行動爲基石。因此,對方辯友“吶喊比行動更重要”的觀點,顯然是不成立的。

綜上所述,我方認爲行動比吶喊更重要。爲踐行環保理念,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

我方陳辭完畢,謝謝大家!

篇七: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韓愈《馬說》中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信就是千里馬,劉邦就是發現千里馬的伯樂。項羽本也可以成爲伯樂,奈何韓信“將心向明月”,項羽卻“明月照溝渠”,錯過了韓信,也就釀成了終生的過錯。韓信、劉邦和項羽三人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劉邦。劉邦知人善任,成就千秋偉業。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人才能盡其才,貴在“知人”。

知,即瞭解、理解、支持、懂得;知人,即瞭解人、理解人、支持人、懂得人,最後贏得人。知人,才能更好地用人,纔能有效避免用人失察。

知人需要智慧。知人者須自知,自知方能知人。劉邦深深知道,運籌帷幄,自己不如張良;管理國家,自己不如蕭何;統領大軍,自己不如韓信。這種清醒的自我認識,成爲劉邦匯聚天下英才爲己所用的內在動力。劉邦知道,人才的長處可以彌補自己的短處。所以,劉邦積極發現人才,通過人才來完善自己。劉邦身邊,武有韓信,謀有張良,大量人才的加盟使劉邦的勢力迅速壯大,最終以弱勝強,以寡勝衆,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劉邦自知,進而知人,成就了韓信,也成就了自己。

人才能盡其才,更貴在用人。

古人說:“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這就告誡我們,有了賢才,我們要識賢才,更要用賢才,給賢才委以專職。識才是基礎,是條件,用纔則是目的,是結果。

用人者需擁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具有全面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能發現人的長處與短處,能辨別賢才與庸才。爲此,用人者要學會“下沉”,防止官僚主義,不能求全責備。劉邦不因爲韓信出身寒門,從小寄食,曾受胯下之辱而輕視他、漠視他,相反,劉邦通過聽取韓信對楚漢雙方形勢的分析,敏銳地發現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立即採納了韓信的建議。可惜的是,也許因爲出身,也許因爲自負,項羽沒有劉邦那雙善於識人的慧眼。儘管韓信投奔劉邦之前追隨的是項羽,也曾多次向項羽建言獻策,但項羽都拒絕採納,導致韓信、陳平等優秀人才另擇明主,圖謀發展。打敗項羽的是項羽自己,並不是劉邦、韓信。項羽用人的短視與愚蠢恰恰說明劉邦用人的高遠與聰明。

用人者還要克服唯我獨尊的思想,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博大胸懷,爲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最好的機會,提供最好的平臺,正確處理舍與得。劉邦虛心納諫,禮待韓信。他先後拜韓信爲大將軍、相國,立韓信爲齊王,職位的提升、平臺的變化表明了和諧的君臣關係,也爲韓信大展鋒芒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相比之下,項羽對下屬雖恭敬慈愛,但項羽吝於給平臺、給機會,項羽給予韓信的是低微的官職,安排韓信的工作是管理糧草、軍餉。要知道,機會和平臺深深影響人才的發展和人才創造的價值,就像雄鷹翱翔於藍天,韓信只有統率千軍萬馬才盡顯英雄本色。

知人善任者贏人心,得天下,事業蒸蒸日上。劉邦如是,古代如是;我們亦如是,今天亦如是。

我們生活在一個繼往開來的偉大時代。時代呼喚人才。未來的競爭,從本質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作爲領導者,要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善於發現人才,更要善於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盡其才,讓人才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征途大放光芒,盡顯風采!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篇八: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秉努力之光,照幸運之路

各位同學:

我非常榮幸能夠在此次“生活中的幸運與成功”主題班會上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秉努力之光,照幸運之路”。

同學們,所謂幸運,乃是努力的結果。

“當努力與幸運接吻,便會化出遍地繁花。”都說,馬雲是幸運的,他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從默默無聞的英語老師一躍成爲聞名中外的億萬富豪。毫無疑問,他是成功的,但如果不是因爲他的努力,他將永遠無法獲得這份幸運。“偶然是化了妝戴着面具的必然。”生活中,我們總羨慕那些看似很幸運的人,可誰知,幸運的背後藏着不爲人知的努力。努力之後,成功常常不期而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幸運的,他實現了禾下乘涼夢,中國人從吃不飽到吃的好,他功不可沒,但如果不是他躬耕於畎畝,播下了夢想的種子,又怎麼能收穫滿倉稻穀呢……偉人們的幸運來自於他們的努力,而身爲平凡人的我們,更應該砥礪奮鬥,方能獲得幸運的到來。

同學們,越努力,越幸運,我們應秉努力之光,照幸運之路。

君可見,華爲鴻蒙,在美國的打擊下,依然挺立,它無疑是幸運的。但是幸運背後蘊含着華爲人的無數努力,攻堅克難,突破芯片核心技術,任爾風吹浪打,華爲始終按照自己的步伐堅定向前;君可見,“萬山林木萬個兵,不許黃沙過綠營。”塞罕壩從茫茫沙漠變成一望無際的綠洲,是中國人的幸運,但在這條幸運之洲上留下了無數人的汗水,承載了無數人的夢……這些幸運是努力換來的。我們更應該通過努力取得學業上的進步,讓自己也成爲那個被命運眷顧的人。

同學們,幸運是建立在知識和能力基礎上的,絕非偶然。

我們看到14歲的全紅嬋拿世界冠軍太幸運了,她是參加這次奧運會跳水隊的10人名單中唯一一位非世界冠軍運動員,這樣一個資源一般、經驗一般的小女孩在奧運選拔賽上擊敗六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並且最終在正式比賽上還拿了滿分冠軍。她的每一跳,都似踏雪無痕,前冠軍郭晶晶和陳若琳都爲她鼓掌。記者問她怎麼練出來的?她回答:“就是慢慢練出來的。”就是不停地練,直到練成“水花消失機”。

生活中的幸運絕非偶然,幸運的背後是努力,是通過努力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產生了量變。越努力越幸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九: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

高考的大幕已經落下,成績已經揭曉。在填報志願的關鍵點,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學可能或多或少面臨這樣的兩難抉擇:孩子渴望遠離父母,早日獨立,家長卻希望他留在身邊;父母期望孩子選擇好就業的師範專業,而孩子卻夢想成爲一名新聞人。其實,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我認爲應該平衡理想和現實的關係,讓夢想照耀人生,不能讓現實完全吞沒夢想。畢竟有夢想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若理想與家人相悖,我們應學會與他們理性溝通。

生活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充滿煙火氣息。高考報志願不可能不考慮未來就業,我們有必要聽聽老師家長們的合理建議,畢竟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但若自己的理想與家人相悖,那就要想辦法和家人理性溝通,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少年毛澤東在面對是否能繼續求學的人生抉擇時,聽從了表哥王季範的建議,並一起說服了父親,才得以繼續讀書,接觸新思想,進而走向革命道路,最終建立新中國。

夢想不能被現實吞噬,我們要有堅守夢想的執着。

我們需要知道夢想的力量。夢想就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抹綠洲,讓你看到希望;夢想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處燈塔,讓你看到光明。認清自我,確定自己的夢想,勇敢追逐,我們的步伐纔會更堅定有力,才能讓青春無悔。“考古女孩”鍾芳榮,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中選擇了北大考古系,她也想如樊錦詩一樣,發掘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併發揚光大:鍾楊教授爲了祖國植物多樣性的理想,常年在高原奔波,收集千萬粒各種植物種子,爲此而獻出生命;張桂梅校長爲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選擇了貧困大山,堅守幾十載,創辦女子高中,改變上千女孩的命運……心中有夢想,還要用腳走出一條通向理想的路。

志願填報,是人生第一重大抉擇。前路是茫茫,很可能看不到彼岸。在這關鍵的人生津渡,難免與他人意見相悖。但是相比於完全聽從父母師長,任人擺佈,以至日後痛苦不已,還不如握緊手中的舵,駛向汪洋盡頭,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

同學們,高考志願填報,小到志願,大至人生,命運都將在自己手中創造。“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於人皆然。既然選擇了遠方,便不顧風雨兼程。追隨心中夢想,做出自己的選擇,用腳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踏平坎坷,走出一條通天大道!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夢想是隱形的翅膀

只要內心有夢想,夢想就是隱形的翅膀。

第十六屆殘奧會開幕,“我們擁有翅膀”的開幕式理念令人感動。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員都在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用生命奏響生命的樂章。人,本沒有翅膀,但心中的信念與希望,卻可以讓人插上隱形的翅膀,自由飛翔。人們總以爲,殘障人士的生活充滿不幸。殊不知,當那些軀體健全的人空發感慨、虛擲時日之際,你口中的“不幸的人”,正在創造讓人仰望的成績與輝煌。

世界沒有給他們健全的身軀,卻依舊通過體育,爲心懷夢想的他們打開一扇大門。

“打球的時候,我常常忘記自己的殘疾”,這是東京殘奧會乒乓球女團冠軍成員王睿的經驗之談。汶川大地震中,15歲的女孩痛失右腿,與死神擦肩而過;東京殘奧會上,28歲的王睿喜奪金牌,爲祖國增光添彩。身軀的殘損,奪不去精神的豐滿。隱形的翅膀,長在每個人的身上,真正的王者,敢於向命運挑戰,心底的堅強,會伴我們迎風飛翔。

乘着夢想的翅膀,每個人都可以奏響生命的讚歌。

“獲取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視自己擁有的,遺忘自己所沒有的”,這是張海迪給我們的人生啓示。霍金沒有健康的身體,但他有智慧的頭腦,他用大腦完成了最偉大的科學探究;貝多芬晚年失聰,但他有驚人的音樂敏感,他用這份天賦成就了音樂史上的神話……稻盛和夫說過:“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指引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該爲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只要心中有夢想,每一個生命都可以恣意綻放,每一種人生都該是華美樂章。

電影《隱形的翅膀》的主人公志華失去雙臂後,就像一隻失去雙臂的小鳥,驚慌失措曾經選擇過死亡,但她終於在頹廢之中重新振作起來,張開她隱形的翅膀,她用腳練習寫字、吃飯、穿衣服,一面上課,一面練游泳,一邊幫爸爸做風箏,賺錢養家,還要照顧精神分裂的媽媽,常人不可想的苦難磨礪了她的青春,她終於取得了殘奧會的游泳冠軍,並且成功地走向了她理想的學校。

心懷夢想的殘疾人可以張開隱形的翅膀,健全的人更應該奮力飛翔。

就像歌中唱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上帝不會偏袒某一個人,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

篇十一: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做個謙虛而自信的人

全體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高三*班的***,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謙虛而自信的人”。

明朝大儒方孝孺說:“虛己者進德之基。”告訴我們謙虛是進步的基礎。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高度自信的孟子成爲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儒學聖人。做人是應該謙虛謹慎還是自信坦蕩?看來不能簡單取捨。

愚以爲,做人既要謙虛謹慎,又要自信坦蕩。

中國人說“滿招損,謙受益”,西方人喜歡說我是最棒的,似乎這二者相悖,其實不然。“謙受益”之“謙”並不是自卑,乃是謙虛;“滿招損”之“滿”指的是自滿,並不是自信。自信即相信自己,我們應當自信,假如我們連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我們信任呢?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聽起來固然瀟灑,但前路如果是錯的呢?如果前路是南轅北轍了呢?如果前面是懸崖絕壁深淵呢?我們還要不改初心,素履以往嗎?所以還是要虛心聽一聽別人的意見,再做定奪的。當你知道自己是對的,你自然可以說一聲,“我是最棒的”。所以聽到西方人說“我是最棒的”,那是有前提的,絕不可斷章取義。

同學們,相信自己,絕不是盲目自大;謙虛的接受別人的意見,也不是盲目聽從。

充分的瞭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擅長的方面,這是自信的前提。在自己不太瞭解的領域或不太懂的時候,聽聽內行和專家的意見,也完全有必要。毛主席說“滿招損,謙受益”,他是謙虛而自信的。對自己不懂的問題,他總是很謙虛地向他人請教。但在革命的征途上,他可以自信地指點江山,大聲喊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習近平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是自信而謙虛的。他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他在互鑑中自信,也在互鑑中謙虛學習其他文明。

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做個謙虛而自信的人。

猶太人有這樣一句話:你需要在口袋裏經常放兩張紙條,一張寫的是“我自是一顆塵埃”,另一張寫的是“世界爲我而造”。“我自是一顆塵埃”,提醒我們自己很渺小,要懷有一顆謙虛學習的心;“世界爲我而造”又提醒我們要懷有一顆征服世界、創造世界的自信心。世界很大,但每一寸土地都是塵埃構成。

同學們,願我們懷着謙虛的心,時時學習;懷着自信的心,坦蕩做人。謙虛的心讓我們時時進步,自信的心讓我們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二: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激揚青春力量,爭做有爲青年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激揚青春力量,爭做有志青年”。

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十分清晰地指明青年在國家獨立富強,民族復興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作爲新時代青年,就應該激揚青春力量,爭做有志青年。

激揚“勇者無畏”的青春力量,爭做敢拼敢闖、創造未來的有志青年。

李大釗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人民的幸福,端在中國青年。青年毛澤東站在橘子洲頭,看着多姿多彩的美好山河,更加堅定了革命報國,爲國家謀獨立,爲民族謀復興的信念。他們勇敢地到“浪遏飛舟”的中流擊水,他們“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百年一瞬,一批又一批的熱血青年,前仆後繼,讓一艘南湖遊船發展爲領航中國的巍巍巨輪。這是青春無畏的力量,也是青春挑戰的迴響。

同學們,作爲當代青年,敢於迎接挑戰,才能收穫希望和成功;敢於直面困難,才能踏平坎坷爲大道。創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國家!

激揚捨我其誰的青春擔當精神,爭做心懷家國,強國有我的有爲青年。

艱難險阻見勇毅,滄海橫流現英雄。青年袁隆平在親歷飢餓帶來的人間災難之後,立志用科學改變農業。他心懷責任,幾十年如一日,在田間地頭奔波,用汗水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種子,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燃燒了青春,只爲天下無飢餒;當年樊錦詩大學畢業時,面對條件異常艱苦的敦煌,她敢於擔當,勇挑重擔,在大漠黃沙裏默默研究着祖國的輝煌文化。數字敦煌橫空出世時,那一幅幅精美壁畫,一座座絕倫雕塑,震撼了世人,徜徉其中,民族自信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燃燒了青春,只爲華夏永流傳。這就是敢於擔當的青春力量!

魯迅先生曾言,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於是我們看到,很多90後、00後們,在邊疆守衛國土,在醫院裏守護健康,在講臺上傳道授業……還有很多平凡崗位上的青年們,正在默默努力着,共築這國泰民安的盛世中華!

同學們,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國,我們怎樣,祖國便怎樣,我們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心裏有火,眼中有光,腳下有路,讓我們勇敢地擁抱這個美好時代,激揚青春的力量,願我們都爭做有志有爲青年!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篇十三: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核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提出的觀點。意思是說: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爲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爲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祖國的興亡離不開先進的科技。而科學必然也離不開知識。知識的獲取的足徑自然也就離不開學習,認真地學習自然也離不開堅定的態度,更加離不開我們廣大青年的努力與堅持。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少年的每一代都需要有理想和有擔當,這樣,國家就有了前進的步伐……至今,一個偉人的故事,一直鞭策着我前進。

范仲淹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與改革家,文學家和軍事將領。被譽爲歷代官員中爲官清廉,心憂百姓,胸懷天下的模範人物。范仲淹從小爲了勵志學習,就自己來到家附近的醴泉寺寄宿讀書。一個人伴着寺廟裏的青燈古燭埋頭苦讀,每夜到東方欲曉才蓋上書入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范仲淹成爲了一個博學多才的飽學之士。范仲淹生活在宋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代,也就是這樣,使得年輕的范仲淹早早地胸懷遠大,有了政治抱負,開始以天下爲己任,立志要做一個有益於天下蒼生的人,在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爲老百姓們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真正做到了爲官一職,造福一方。

仍然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我坐在“書氣沉沉”的教室裏,枯燥無味的看着書,腦子裏左想右想,很煩。心裏空落落的沒個目標。便和旁邊的同學大聲地說笑起來。突然腦袋一熱想到那個爲國家努力讀書一心希望爲百姓造福的范仲淹我不禁感到慚愧起來。轉過身,不說話,沉思着。儘管旁邊同學的拉扯也沒能讓我停止思考,范仲淹能埋頭苦讀,我爲什麼不能?范仲淹能堅持不懈我爲什麼不能?范仲淹爲了黎明百姓苦讀書,花費了那麼多精力。而我呢?只是爲了自己,我爲什麼不能?就算不爲了國家,但爲自己的未來也可以不是嗎?自己一小份強大了不也能讓國家多一份力量嗎?我一遍又一遍的這麼問着自己……我拿起筆。瞬間有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奮力拼搏,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爲此在我面對學習枯燥無味的時候便時時想起范仲淹,再想想自己,心中便涌起一股強大的力量激勵着我,支撐着我。是我對學習的態度更加堅定起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篇十四: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在此代表我們小組發言。我發言的主題是“隨曰愛之,其實害之”。

新聞中,母親爲了哄孩子開心拔下孔雀的羽毛,還將孔雀尾羽當作“禮物”送給孩子,着實讓觀者大跌眼鏡。這樣的場景,不禁讓我想起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到的:“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竊以爲,如此行爲表面上是愛孩子的表現。身爲母親,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孩子想要的都盡力滿足他。但實則,這卻是打着所謂“愛孩子”的幌子在害他。身爲父母,以傷害動物爲代價滿足孩子的一時之慾實在不可取。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愛護動物,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更應該以身作則。一個有修養的母親會鑄就孩子良好的品質。

同學們,愛其子則應以身而教之。

盧梭曾說:“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口授而在於身教。”父母是孩子終生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有教養就是最好的教育。一對上海夫妻因擔心乘飛機時一歲的孩子會吵到其他乘客休息,特地準備了耳塞和糖果,還手寫卡片提前告知同行乘客。熊孩子將墨水從陽臺潑下,染黑了樓層住戶的衣服,母親手洗被弄髒的衣物,還請專人清理樓梯外牆。這些父母都以身作則,或爲他人考慮,細緻入微;或勇於認錯,積極彌補。

同學們,“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父母應該言傳身教將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植於對孩子的教育之中。君不見,革命烈士藍蒂裕以生命述說肩上的家國大義,告誡幼小的孩子要爲祖國“耕荒”。君不見,邊疆牧民拉齊尼一家三代戍守邊疆,傳承守護。君不見,彭士祿院士受父親彭湃影響將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我們慢慢長大,也慢慢讀懂了一本名叫“父母”的書,這本書上寫滿了責任與擔當,這本書上滿是期許與盼望。“義方既訓,家道穎穎。”當我們把從中所學到的東西外化於言行,我們便成爲了一個大寫的“人”。

同學們,“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身體力行的教育如同溫潤的春雨,在無聲無息之間就滋潤了兒女稚嫩而充滿生機的心靈田野和靈魂沃土。父母更應該成爲孩子們的榜樣,以其自身教育兒女。

家風既傳,華夏則安。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五: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敬慕英雄精神,永續家國情懷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高三x班的xxx,很榮幸能有機會站在國旗下講話。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敬慕英雄精神,永續家國情懷”。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甫至,掃墓祭祖、緬懷祖先,這些傳統習俗又一次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每當這時,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便是爲民族獨立解放、祖國繁榮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一羣英雄烈士們。“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身處安定社會的我們,更應該認識到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崇尚英雄精神,傳承家國情懷是我們青年一代的人生選擇。

請問大家,英雄精神究竟是什麼?

2020年感動中國人物王海作爲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敵機數架,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2020年6月,中印衝突,我們在教室上課之時,聽到了英雄遇難的消息。年僅18歲的烈士陳祥榕寫下“清澈的愛,只爲中國”的口號,在與來犯外軍的殊死搏鬥中英勇犧牲。英雄精神,是“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犧牲信仰,是“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奉獻精神,是“臥薪嚐膽”的奮鬥精神……

英雄是祖國的衛士,是民族的脊樑。英雄精神是激勵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歷史不會忘記上抗美援朝戰爭中爲了避免暴露潛伏目標而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動不動的邱少雲,用胸膛堵槍眼的黃繼光,抱起拉燃的炸藥,縱身衝向敵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等等;歷史不會忘記,2020年6月與越境外軍的殊死鬥爭中壯烈犧牲的戍邊勇士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他們爲了祖國和人民利益、爲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習總書記曾經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時代需要英雄精神的引領,需要家國情懷的支撐。我們崇尚英雄精神,傳承家國情懷,就是要把英雄精神、家國情懷發揚光大!

崇尚英雄精神,傳承家國情懷,需要從青少年做起,從現在做起。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英雄在爲我們負重前行!一位網友在微博中寫下這樣一段話:“黃昏將至,我吃着白米飯,喝着快樂的水,想不通這些身強力壯的士兵爲什麼會死,我在深夜突然驚醒,他們是爲我而死!”作爲新時代的“後浪”,我們要銘記英雄人物及其事蹟;另一方面,要讓崇尚英雄、家國情懷深入人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成爲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

傳承家國情懷不是隨口說出來的,而是要用實際行動永續下去的。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抒寫時代新篇章,已經落到了我們新一代年輕人的肩上。讓我們用英雄精神武裝自身,爲崇尚英雄精神,傳承家國情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十六: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

做孩子成長的一面好鏡子

各位家長: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中來參加班級家長會,今天探討的家教話題是“做孩子成長的一面好鏡子”。

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名爲“鏡子”的漫畫,漫畫中,三個孩子在神態、衣着、舉止等方面與家長既神似又形似,甚至可以說孩子就是家長的翻版。相信大家在會心一笑的同時能夠意識到,我們就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孩子重要影響。父母以身作則的教育,才能稱得上好的家庭教育,纔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擁有幸福人生的前提。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談到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他說:“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大。父親說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爲人類留下點什麼東西,纔算沒白活。”父親一生治病救人,在患眼疾的情況下,堅持寫完《兒科疾病鑑別診斷》一書,爲我國兒科疾病防治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鍾南山院士的父母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着自己的孩子,而鍾南山院士夫婦也同樣在用這樣的方式教導着自己的孩子。兒子鍾帷德繼承他的衣鉢成爲救死扶傷的優秀醫生,還是博導、哈佛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女兒鍾帷月則是游泳冠軍,曾刷新短池蝶泳世界紀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正確方法培養孩子才稱得上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潛移默化,是給予孩子最大的影響。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在課餘時間給孩子安排各種課程、才藝。各位愛子心切的家長,你愛孩子不假,但方法真的正確嗎?潛移默化的引導,遠勝過上課與說教。錢學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源於父母率先垂範、潛移默化的影響;屠呦呦熱愛閱讀各類古籍,是源於年幼時父親的閱讀習慣;莫言在文字上精益求精,是源於童年爺爺做木匠活時的不容瑕疵的堅持。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與疾言厲色相比,潛移默化往往更具有優勢,更能深入心靈。

“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長能夠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作爲教師,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在孩子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把握以上原則,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始終關注孩子身心發展,助力其贏得未來幸福人生!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62528.html

  • 標籤: 演講稿 奮鬥 青春 精選 競選演講稿作文5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精選1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演講稿青春奮鬥(精選1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