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後花園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精選20篇)作文

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精選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1.15W 次

篇一: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精選20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40年中,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步伐不斷加快,離全面小康社會越來越近。祖國在變化,我家也在變化。“衣”“食”“住”“行”都在全方面變化。

變化最大的要算“住”啦!1982年,我媽剛出生,家裏很窮,只蓋了兩層樓的房子,那錢還是借的。14寸黑白電視機、沙發、書桌和一張牀緊擠在二樓,只開出一條小道,一個人連轉身都難。夏天,廚房裏潮溼陰暗,時常漏水,一不小心就摔倒。15年後,爺爺、奶奶揣着借來的3000元進城開店做起了油漆生意,憑着“誠信”二字,生意越做越大,也買下了100多平米的商品房。家裏的地板可光滑平坦啦!牆上裝着精美大吊燈,擺上電視機,配上透明的茶几,放上柔軟的沙發,栽種一盆植物,環境十分清雅。媽媽還有了自己的小房間。之後,又增加了“奔騰4”電腦、打印機、傳真機、樺木老闆桌等“家庭成員”。爺爺奶奶都有了高檔手機,還蓋了廠房工作。如今,我家都住上了豪華的別墅。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行”也在變化。以前,每逢年關爺爺外出結賬收款或全家探親都得坐一輛摩托車。這也算好了,兩輛自行車終於“光榮退休”了。但當寒風吹來,雨點打來,摩托車是不能抵擋的。所以“忍寒挨凍”了幾年,它也“光榮下崗”了,換“廣汽本田”啦!坐在裏面可舒服着呢!開空調冷熱皆宜,沒事聽廣播,煩了看影片,累了躺會兒。這樣的好車開心就別說了。如今,我家6口人中有4人都開上了“BBA”。我家還實行了“每月一小遊,到郊區看看,每年一大遊,跨越市區‘去看另一個世界,感受另一種風采’”的活動。我和弟弟也不落伍!這不,車庫裏停滿了山地自行車、電動小汽車、電動平衡車……

我曾聽爺爺奶奶說過,他們小時侯的飯菜只要有5分的鹹菜和2毛的飯就夠好了。豬肉、鴨肉、雞蛋在他們眼裏都是奢侈品,只有過年才能吃到一點,但也要硬撐到初十五。那時我才體會到當時生活的艱苦。不過現在可不一樣,我家的餐桌上每頓都有大魚大肉,還擺滿了蔬菜,我都不知該選什麼了。早餐就更需要營養,我每天都得帶瓶各種味道的牛奶和一隻水果,這才營養!嘿,這就是“食”的變化!最近,媽媽還給我買了“安利紐崔萊”營養品補充我所缺的鐵、蛋白質等維生素。

“衣”與人形影不離,當然也要變化。媽媽小時候要穿新衣服,奶奶都得一針一線織出來。拿到新衣服,簡直比什麼都高興,穿上感覺就舒服。現在可不比從前,要穿新衣服,到市場逛一圈便能滿載而歸,當然不用織那麼辛苦。翻開我家的衣櫃,可堆滿了形形色色的服裝,各式各樣,色彩鮮豔,件件都流行,令人愛不釋手!“衣”真是人們生活的點綴!

是什麼讓我的家變化如此之大!是什麼讓我的家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呢?對,是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它,是和諧社會、辛勤的勞動哺育了它,這就是我家的變化。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都得感謝黨的政策。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讓我們一起奮發有爲建小康!

篇二: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時間如白駒過隙,彷彿在大家一轉眼之際,祖國已經七十華誕,徜徉在家鄉的大地上,大家總是珍惜着如今的繁華和富足,整個中國在七十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安慶,也正在邁着大步前進,在沿江城市中名列前茅。

我們家居住的小區位於安慶城東,馬路原本沒有太好的規劃,每天從早晨開始,人們來來往往,學校、居民區、商業區,交通比較擁堵,人流高峯時段十分不便。上班的人羣,起早上學的孩子們,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們,整條馬路擁堵不堪,無法通行。近期,馬路被有條不紊地規劃起來,經過修路工人們起早貪黑的勞動,我們的這條大馬路舊貌換新顏,重新規劃了機動車道、慢車道、紅綠燈、行人等待區等,交警叔叔每天上路執勤,維護秩序,讓原先喧鬧、混亂的早晨變得如此有序,如此安寧。

今年,我們學校的變化也很大,原來中午放學時,很多同學因爲父母在外地工作,只能自己步行回家,自己解決午飯問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今,學校開放了食堂,菜品乾淨衛生,琳琅滿目。每天午飯後,孩子們便會依次進入階梯教室學習,每天教室都會有老師管理,老師們犧牲休息時間,利用午休給同學們補缺補差。這樣不僅解決了留守孩子的吃飯問題,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溫暖了留守兒童的心,使他們獲益匪淺。

我們的學校位於城東新區,高樓林立,很多居民區在這裏建設,教育資源比較緊張,周邊孩子入學比較困難,現在我們的小區旁又新建了一所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教育一體化,十分便捷。學校從建設到竣工,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由此可見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學校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從我家樓上就可以看到整個校區,紅紅的塑膠跑道,花園式的環境。漫步在小區裏,濃濃的學風圍繞着大家,心情都變得輕鬆愉快了。

現在的老人常常感嘆,城市建設得太快了,一些老安慶的建築,一些老的生活習俗已經蕩然無存。

今年安慶市政府修建了一座主題文化園,還原了老安慶原本的一些建築,還原了一些老的手工作坊和店鋪,老裁縫鋪,老鐵匠鋪,園內滿是老安慶城區的照片,讓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那些建築,那些走過無數遍的街頭巷道,又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些,可都是我們安慶人的瑰寶和驕傲啊。走進這裏,我們產生了無限遐想,這裏讓人們記起了老安慶城的繁華與過往,也讓人們感概如今安慶城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嘆當今社會的繁榮,勾起了老安慶人無限的回憶和遐想。

一座城,一棟樓,都有人們美好的回憶,安慶,正驕傲地昂着頭,大踏步地追趕前進。“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我的家鄉安慶,可是當初的長江四小龍之一哦。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建設民生工程,讓人們安居樂業,學有所成,老有所依,我們期待着家鄉安慶重現當年的輝煌,在沿江城市帶中,再次嶄露頭角,脫穎而出,讓這座古城再次成爲大家眼中的驕子。

篇三: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春雨融化了積雪,於是就有了叮咚清泉;食鹽調劑了食材,於是就有了美味佳餚;河蚌包容了小石頭,於是就形成了珠珍;改革的春風吹拂了江南水鄉40年,那又將發生什麼樣的奇妙變化呢?今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踏上了尋找答案的旅途。

大巴車上,同學們歡聲笑語,各各心懷雀躍。看着窗外飛馳的景色,我不禁陷入了回憶:自五歲跟隨父母來到崑山,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在這裏度過了7年多的光陰。7年來,上學的路越來越寬闊,路邊的高樓大廈也越來越多了……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第一站:崑曲文化中心。崑曲文化中心佈置典雅,潔白的牆面上裱着“崑曲百戲之祖”幾個金色大字,大字下面宣傳欄裏有許多的文獻和資料記載了崑曲的歷史。原來崑曲在繁榮興盛期間深刻影響了中國許多劇種,故得此稱號。在牆的另一邊,還有“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幾個金色大字。聽了老師的講解,我才明白,原來崑曲在清代中葉開始慢慢衰落了。在1956年,浙江國風崑蘇劇進京演出崑劇《十五貫》,獲得了成功,周恩來總理讚譽這次演出的重大意義是“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2001年,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爲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現在,崑山建立了許多的崑曲博物館,江南各地也修復了許多的崑曲表演戲臺,崑曲這一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我想不久的將來,崑曲可能會走進校園,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學唱婉轉流麗的崑曲。

我們又來到了周莊古鎮,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我們繞河而行。放眼望去,整個小鎮的古橋、民居宅院、磚雕石樓處處透着古樸與風韻。周莊鎮裏有很多的建築是明清時期的,真是名符其實的“古鎮”呢。過了這麼多歲月的洗禮,它仍然向萬千的中外遊客展示着它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江南水鄉的美,我真爲它感到驕傲!

最令人驚訝的是周莊的廁所。按照指示牌的指引,我走進了廁所。我差點以爲自己走錯了地方,明亮、幽香的大廳、整潔舒適的沙發、牆上掛着的液晶彩色電視機、琳琅滿目的自動售賣機……這竟是廁所?再擡眼望去,廁所裏還另有“懸機”。廁所的入門處有個現代智能“迎賓”——攝像頭。它能掃描出每個人的表情,分析檢測今天的你是否快樂,後在牆上的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只見大屏幕上不斷更新着:當前開心人數、傷心人數、天氣變化等等。

真是又新奇又有趣!我再次被這樣的高科技廁所驚呆了。我想,如今中國的科技進步促使了飛躍發展,中國廁所的變化足以說明了這點。

我們還參觀了大名鼎鼎的“沈廳”,這裏是江南首富沈萬三的故居,傳說“財神爺”的原型就是以他而定的呢。傳說沈萬三非常富有,是因爲他有一個“聚寶盆”,但其實他的財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而來的。是啊,天道酬勤!我們崑山連續多年被評爲了“經濟百強縣”之首,有人說是因爲崑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可是如果沒有改革開放與人民的勤勞,又怎會爲經濟的持續增長?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張浦金華村、大漁灣等景點。我的心中已經找到了答案:改革的春風吹拂了江南水鄉,就有了家鄉的飛速發展和祖國的富強。改革開放,使我的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更期待家鄉的山水更加美麗,家鄉的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好!

篇四: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題記

淳熙元年,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以一紙淡墨暈染出饒城的繁華秀美,此間火樹銀花,飄香車馬躍然紙上。

秦漢時期開始,上饒便已經是全國全省重要的商品糧、棉、油、魚、豬基地,故而有了“魚米之鄉”的美稱。20世紀後,人民政府大興水利,上饒的農產品產業更是蒸蒸日上,一方百姓安居樂業。

貞觀四年,各州縣開設孔廟,大建書院。清末民初就緊跟時代的步伐,開始了新時代的現代教育。

這就是是我的家鄉——上饒。上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隨着近幾年祖國經濟的騰飛發展,上饒又發生了巨大的可喜的變化。

小時候,家門口的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我和姐姐的遊樂場,打着傘穿着雨鞋在卡車軋出來的水坑裏“跳舞”,媽媽總會氣急敗壞地抽出她的法寶——竹條,作勢要打我們,雨裏摻雜着的是我們的笑聲。沒多久,門口的水坑都被灰色的水泥填平了,那時姐姐已經上初中了,剛上小學的我就喜歡趴在門口的水泥臺階上畫畫,畫的都是姐姐放學回來給我講的稀奇玩意。

媽媽總會在這時候把我和姐姐叫到電腦前和遠方工作的爸爸視頻,電腦屏幕上卡頓的畫面絲毫不影響我們一家人愉快的交談。

那時,上饒許多地方的主幹道都不長,也不寬,有的晚上連路燈都沒有。碰到爸爸是坐夜車回家,媽媽就會在窗臺上綁上手電筒,對着街口的方向……

現在,城裏大大小小的街道都安上了路燈,乾淨漂亮的大馬路比比皆是,銅鈸山大道東擴二十多公里,一直修到了我爺爺家呢。上饒還修了幾條新街道,這些道路都寬敞整齊,兩邊種着花草樹木,裝着華燈,倒又有了些“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味道。還有一條貫通祖國南北的高速公路,就架在上饒的東邊,表徵着上饒隨着祖國的大建設要高速發展呢。

路建好了之後,我們搬家了。這幾年,上饒蓋起了許多高樓大廈。我家所在的創和小區,是一中周邊比較早蓋的小區。聽說我們剛搬來時,我家後面是個大水渠,東邊那兒是一片麥地,西邊那片是一片魚塘。這不,沒幾年功夫,都蓋成樓房了。到了晚上,它就亮起五彩繽紛的燈光,火樹銀花,給上饒增添一份美麗,一份驕傲。

雖然生活環境變了,但我們家的優良傳統可沒有變,每週末姐姐下課回家的時候我們還和往常一樣,要和遠在福建的爸爸視頻,破舊的電腦早已下崗,手機WiFi很是方便,屏幕裏的爸爸再也不會卡成馬賽克了。

2020年,14歲的我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和所有新時代的“小大人”一樣,正享受着國家發展,科技發展帶來的成果,也在心裏埋下了種子……

上饒的變化太多太多。勤勞智慧的上饒人將會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富饒,裝扮得更美麗,讓上饒真正成爲一個文明古城,一個現代化的園林城市。

篇五: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靈寶是我美麗的家鄉。

隨着我慢慢長大,靈寶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一座座高樓的建起,一條條馬路的拓寬,一道道河道的修建……靈寶一天比一天美,一天比一天靚,我也越來越喜歡她。

首先,人們的居住條件有了顯着提高。過去人們認爲只要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可以了,可現在,人們的思想變了。一座座整齊別緻的住宅樓拔地而起,很多人都搬進了寬敞明亮、舒適豪華的樓房。空曠的野地和草地都蓋上了新穎豪華的高層。特別是近兩年,越來越多農村人來到城裏買房,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走進了平民百姓的家,生活檔次提高了。不但如此,人們的吃與穿都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人吃飯不僅要填飽肚子,還要有營養、搭配要合理,飲食全面化。在服裝方面,也不僅是遮體避寒,更要追求時尚。隨着各種品牌服裝店的增多,逛街購物、買名牌也成了一種時尚潮流。過去是講實惠,現在是求高檔;過去是穿着舒適,現在是穿着漂亮。總之,用品越來越先進,生活自然也就越來越好。

其次,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了,以前家家戶戶能有一部電話就已經是很驕傲了,但現在,手機已經成爲人們必不可少的通訊設備。無論你在哪,哪怕是國外,隨時隨地都能暢聊無阻。電腦也可以視頻通話,人與人之間真正實現了透明化,距離也減小了,而且支付寶、微信支付方便極了。

不僅這樣,就連學校也新蓋了教學樓,教室又寬敞又明亮,而且教室中也安裝了多媒體,專門設置了許多實驗室,使老師上課更方便,學生聽課效果也更好。使人感到真正進入了現代化,享受美好的新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家鄉的路都是土路,坑坑窪窪。晴天還好,可是到了雨天路面上到處都是水坑,而且泥濘不堪。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的,一不留神就會滑倒,弄得滿身都是泥巴,這時候你看上去就活像一隻泥猴。

隨着這幾年的建設,原來那條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瀝青路。顯得十分寬闊和氣派,一次可以通過好幾輛車,人們出行更方便了,路上川流不息,走上去也感覺特別舒適。路邊的地磚也全部拆卸下來,換成了新的,市容更加整潔了,環境也更加優雅了。道路兩旁又安裝了新的紅路燈和攝像頭,安全指數進一步提高。哈羅單車遍佈大街小巷。看着靈寶一天天的變化,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漫步在金水湖旁,一些樹被霓虹燈裝扮的多姿多彩,幾種顏色交相輝映,湖水清澈,盪漾着微波。風兒輕輕吹過,濺起無數漣漪。突然有一種置身於仙境的感覺。心也變得寧靜而空靈,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

家鄉變了,它真的變了,變得美麗了、富饒了。生活在這個時代,我感到既欣慰又慶幸。記得爺爺奶奶總是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是啊,我們不再吃不飽穿不暖,還能在父母和老師的關愛與呵護下快樂地成長、玩耍與學習,我們的生活真是一片陽光燦爛。

看到家鄉的繁榮,心中不禁生出許多感慨: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科技製造也逐漸位於世界前列,中國改變了屈辱落後的形象,形勢一片大好。這不都是黨的成果嗎。真正驗證了歌裏唱到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我愛我的家鄉,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中學生,還不能爲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但是我一定會努力學習,長大後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篇六: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我的家在聞堰,是錢塘江邊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我住在那條不長卻繁華了幾百年的聞堰老街的北面——三江花園。小區的南門正對着老街,現在這條“老街”已經搬空,空寂的老街變成了雜亂的停車場,沿街的牆上用紅漆寫着許多大大的“拆”字,應該不久後,這裏就會迎來她新的繁華。

聞堰地處三江口,即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三江匯合之處,並緊靠西江塘,東臨湘湖,這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吸引了大批客商的到來,從清代開始,聞堰的米市、魚市等集市貿易在蕭山乃至杭州都小有名氣,被譽爲“三江活碼頭”。

我不是聞堰人,最起碼不是地道的聞堰人,我們一家是2007年從杭州搬來的,那時我1歲。聽父母說,那時要去杭州,要從浦沿經過,繞一個大圈上覆興大橋。忽然有一天,冠山隧道通車了,一條寬敞的時代大道直通聞堰,一下子把聞堰融進了杭州主城區。2018年,地鐵四號線的開通又一次把聞堰拉進了杭州的地鐵生活圈。

聞堰的碼頭就在老街西側的江堤上,現在仍然有渡船每天來往於兩岸。曾經這個碼頭有很大的渡船,大得可以裝得下幾輛汽車,碼頭上熙熙攘攘,很是熱鬧,爸爸說他還開着車上船,擺渡到對面的袁浦去過。現在碼頭只有較小的渡船,每天幾班,供兩岸的居民交通往來之用。

在聞堰,曾經要去看一場電影,可是要下很大的決心的,最近的電影院也得到浦沿的大潤發超市樓上,要去大型的超市購物或吃個肯德基,也得去浦沿。現在在聞堰就可以全部解決,不僅有物品琳琅滿目的物美超市,也有與院線同步、設備先進的電影院。我們一家或者我們幾個小夥伴相約,就可以到電影院看一場喜歡的電影。

我最驕傲的還是湘湖的美麗,從2006年開始,湘湖經過幾年的建設呈現在世人面前,湘湖的一片碧水掩映在兩條山脈之間,湘湖就像是我們家的花園和會客廳,只要有外地的親戚朋友來了,我們一家都會自豪的把他們帶到湘湖博物館和城山廣場,去感受一下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以及吳國和越國的那段生死博弈……,客人們在下沉式的博物館裏感受八千年前的文明,站在城山廣場上與朋友們說說越王爲什麼會囤三千兵甲在城山之上,越王又怎麼會甘願去會稽山下給吳王放馬,城山上被困的兵甲又是怎樣機智地用“立馬饋魚”的計策迫退吳兵。現在的湘湖基本完成了預計的四期開發工程,不僅面積大了許多,又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底蘊。

變化總是像發生在一夜之間,原來的化工廠、化肥廠,不知道什麼時候都關閉了,夜晚的空氣裏不再有燒煤的味道,在美麗的江堤和江邊公園裏,早晨有跑步健身的人、晚上有散步跳舞的人羣。原來冷清的萬達路,現在開出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飯店,只需稍走幾步就可以品嚐到不同風味的美食。

現在,時代大道正在修建連接主城區的高架橋,也許不久還會有地鐵延伸到聞堰來,那將會是多方便啊!

我長在聞堰,學在聞堰,生活在這兒已經12年整,我的童年在聞堰,這裏有我的夥伴、同學、朋友,我們共同經歷着個人的成長,也靜靜地看着身邊條件和環境的不斷改善。我相信,不需要太久,我們這代人也會用自己的力量爲社會添光彩!

篇七: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麗水,一個美麗而繁華地方,而我的家鄉,就是其中一個雖然不起眼但十分美麗的小城——壺鎮。而今天,我就來講講它。

聽爸爸說,解放前他們小時候壺鎮原來是一個環境髒亂差結合爲一體小城市,爸爸家門前那一條小巷子又髒又臭,遍地的垃圾看得人頭暈眼花,滿地老鼠爬,滿天蒼蠅飛。街道兩側到處都堆放着垃圾,塵土四處飛揚,道路也很狹窄,人們住房條件也不好,到了下午,連賣菜的商販都沒有,晚上路燈若隱若現,因爲年久失修,很多燈都壞了,整個城市進入一片黑暗,也沒有人們現在所說的夜生活。馬路是坑坑窪窪的黃土路,晴天裏塵土飛揚;遇到下雨天,馬路又會變得泥濘不堪,走路的時候,要挽起褲腳,小心翼翼地,可遭罪了。聽媽媽說,媽媽家雖然在山上的小村莊裏,環境相對來說要好許多,但家庭環境與我們卻有天差地別的關係。沒有車路,只靠牛、馬、自己的血汗從很遠的地方馱或揹回自己需要的東西,而自己出產的卻賣不上一分錢,那時還沒有農藥,人們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來的莊稼收成不好,費了農民伯伯的一片苦心,以前,各家各戶院前屋後都只種瓜果蔬菜,爲了不餓肚子,不栽一株花,各種顏色參在一起,挨挨擠擠,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家裏也沒有像我們現在一樣的彩色大電視,全村只有我家有一個21英寸的黑白小電視,看來看去也只有幾個臺。一到電視播出,全村的人都自帶一個小凳子來看。

而現在不一樣了,經過黨員們的努力,我們終於獲得裏自由——解放了!經過政府的幫助,人們生活條件逐漸提高、增添,不斷的改善。原本髒亂差的一個壺鎮,已經成爲了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平坦的公路上開着一輛輛各式各樣的小汽車,公路兩旁綠樹成蔭,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路邊的行人有序順地來來往往……如今,科技發達了,人們也注意到了環境的保護,從前這裏是菜市場,到處都是“白色”垃圾,地上到處是泥水,氣味很雜,令人作嘔。現在呢,這裏已變成了美麗的風景區。青幽幽的小草隨處可見,像碧綠的地毯,又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巾。微風一吹,小草輕輕地跳起輕盈的舞姿。這裏還種着各種花兒,有雍容華貴的牡丹、有冰肌玉骨的水仙、有花香醉人的夜來香……朵朵花兒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綻開了笑容,各種各樣的花朵給綠茵茵的地毯點綴上了無數色彩斑斕的小點。空氣是那樣清鮮,沒有一絲雜氣,只有花香、草香。

原本被人們稱爲垃圾湖的湖,現在平靜而美麗。一泓湖水像溶化的玻璃一樣悠然自得地睡着,有時,它在微風溫柔的雙手撫摸中醒來,漾起連漪,那靜靜的湖水就像無數絢麗的星星令人目眩。湖邊的垂柳像一位位少女在梳洗自己柔順的秀髮。湖邊還有一座座涼亭,粉牆青瓦,飛檐立柱,清幽雅緻。哪裏還有一絲雜物呢?雨後的‘她’更美麗迷人,空氣泛着甜潤的味道,平靜的湖面籠罩這一層薄薄的水汽,猶如柔順的面紗,籠罩這喜歡國色天香的美貌容顏。夕陽準備回家了,只在湖面灑下一片斑駁。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陽照耀下的湖水。如夢般的垂柳與夕陽的金色交相揮映,如夢一般。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家鄉是應政府的幫助而變得如此美好。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長大爲祖國效力,讓明天的祖國母親跟加美好。

篇八: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每當聽到有人唱起這首歌,我便想起我美麗的家鄉、想起我可愛的村莊、想起村莊裏的那條越變越美的路,我們村裏的人也都見證了那條路的華麗麗轉變。

在我很小的時候,一點兒也不美。那時候,毫不誇張的說,剛一進村,便可以讓你體驗到一段震盪得像發生地震似的的路程,路面高低不平,又很狹窄,只能容三兩個人並排行走。路面上本來就坑坑窪窪,再加上還有很多老鼠洞、蛇洞之類的小洞長期經過雨水的衝涮也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坑,路面就更顛簸了。要是下雨天的時候,那路面就更不成形了,路上的泥漿就像是從榨汁機裏倒出來的濃濃的果汁,走上面不小心就會摔倒,下雨天,村裏的老人小孩都不敢走那條路的。就算是晴天,村裏人開着破舊的三輪車去農田裏幹活的時候,走在這條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但還是有多人在這條路上翻了車,摔了跟頭,村裏的符四爺爺現在走路一拐一瘸的,就是這條路惹的禍。

路的兩邊長滿了茅草之類的野草,路邊的水利溝裏面又有許多的髒髒的垃圾和一些枯死的野草、啤酒瓶等,所以,下雨之後,溝裏的水總是流不通的,溝裏的垃圾經過雨水一浸泡,有的路段那味道人簡直可以把人薰暈,村裏人走在路上大都捏着鼻子匆匆跳過。

那條路在接近村口的路面上,有一個小橋,小橋是通往別的村莊的。每當颱風來臨的時候,暴雨過後,雨水就會把路面全部淹沒,連橋身也幾乎淹沒,幾天水都流不乾淨,每當這時候村裏的人們就很難出門辦事。

站在那條路上,聞着令人嘔吐的臭味,近看是髒髒的垃圾,再看過去,就是破舊低矮的小瓦房掩映在參差不齊雜草叢生的樹林裏,夏天的中午,驕陽似火,走在村裏的這條路上大汗淋漓,幾乎把人考成肉乾,進到屋子裏會更熱,因爲家家戶戶的那房屋狹小又髒亂,很多人的家裏都沒有風扇,牆壁上都有很多的蜘蛛網、小孩子的手印……屋子外面的院子裏遍地是豬屎、雞屎、牛糞……

現在我們村的那條路變的可漂亮了,在政府的幫着下,那條路變成了“村村通”,沿着它走,去哪個村莊都可以,路面變的平坦而乾淨,光滑而美麗……

水泥路的兩邊都修了水利溝,方便流水,水利溝裏再也不見髒髒的垃圾了,這條路也經常有阿姨掃地了,還放置的有垃圾桶,有人定期清理垃圾的。下雨的時候,路溝裏有水的話,那水也清的可以讓你照個影兒呢。路兩邊都種植了很多的小美麗的小樹,現在有的已經變成一株株的大樹了,還有一些花花草草,把這條路裝點得更加可愛。漫步在這條路上,一陣陣溫柔而清爽的風吹動你的髮絲,風裏帶着陣陣花香。

放眼看去,村裏新蓋的一座座樓房錯落有致的林立在這條路的兩邊,像一棟棟美麗的別墅,每一棟房子的周圍都摘了很多漂亮的花草。

走進房屋裏看一看,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空調、自來水,村裏的貧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下也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

在下暴雨的時候,那水就很快地流走了,路面、橋面都依然乾淨。人們閒暇的時候,就愛在這條路上散步了,有拿着手機邊看風景邊拍照的,有在路邊的空地上載歌載舞的。路面上行駛的車輛由原來的破舊的自行車變成了一輛輛的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

這來來往往的的車輛載着人們的幸福生活,在這條小路上愉快的、豪邁的前行……

啊,我愛村裏的這條小路,愛我美麗的村莊,愛我可愛的家鄉。

篇九: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我的家鄉在甘肅酒泉,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飛天的故鄉,航天的搖籃,更是絲路重鎮,歷史文化名城。

隨着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勤勞樸實的家鄉人民,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搭乘改革開放的時代列車,家鄉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讓它成爲了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就在這“明珠”上,輝映着家鄉人民對未來憧憬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以前,爺爺奶奶家是都是平房,它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臉頰”,“頭”上還有磚瓦鋪頂,還有那寬窄不一的石頭路,走在上面,發出“咯嘣”,“咯嘣”的響聲。而現在,已經是寬闊的柏油路了,走在上面的感覺戛然不同,平坦而又舒適。

以前最常用的出行工具是老式自行車,在鄉村的街道上很常見,是人們常依賴的交通工具。而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了小轎車,人們外出辦小事時還要騎電動車,節假日或週末一家三口乘坐私家車進城購物或休閒旅遊。

以前,人們打電話需要“座機”,很不方便,甚至有些時候還耽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現在,有了智能手機,不僅僅撥打電話方便,功能還非常齊全,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鄉村的變化這麼大,一件件陳年舊事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人歎爲觀止。

不光是鄉村裏的變化令人歎服叫絕,城市裏的也一樣。

以前,我們居住的是六層樓高的樓房,休閒的場所非常少。現在,十幾層,甚至幾十層高的高樓大廈高聳入雲,好似馬上就衝破大氣層了一般,而且,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地方非常多。

以前城市的車輛隨意停放,沒有秩序。現在投入使用的現代化智能停車場,人們只需要把車停放在裏面,其他的只要交給“機器人”就可以了,因爲它能爲你的愛車,找到合適的空位,安全地把車停放進去。

新近開業的萬達廣場,又成爲了家鄉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廣場的外觀流光溢彩、而且高大上、雄偉壯觀、氣魄非凡!開業的當天,廣場周圍車水馬龍,掛出的祝賀橫幅有數百條,祝賀單位有上千家,裏面入駐的商家國內著名品牌就有幾十家,如喬丹、李寧、華爲、聯想……裏面進去購物的顧客人山人海。最讓我流連忘返的一個節目就是現場觀看“阿爾法”機器人集體舞表演,動作靈活,外表可愛,科技含量非常高,這個表演在去年的G20杭州峯會上令外國人都歎爲觀止!我突然發現,高科技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這些變化,和國家的二十四字社會核心價值觀中“富強”也分不開,也跟黨的富民政策是息息相關的。十九大上以習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在國家富強,改善民生,生態發展上,提出了許多偉大的舉措,勾畫出了我們未來的美好藍圖。

作爲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更應該響應黨的號召,熱愛家鄉,熱愛祖國,自立自強,自尊自信,誠信守信,自強不息,爲實現偉大祖國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長大後,我要爲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篇十: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的家鄉——寧晉縣泊裏莊,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富饒美麗了。是什麼原因使我的家鄉由貧窮落後一躍而成爲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呢?這是因爲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

下面我就從衣、食、住、行、通訊及文化娛樂等方面說說我的家鄉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在服飾方面:以前,家鄉的人們大都穿着自己織、自己縫製的老粗布衣裳,非黑即綠,色澤單一,況且還是隻有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才能穿上新衣裳。往往都是老大穿了老二、老三再輪流換。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服裝店也多了,隨時都可以去實體店裏或者網上任意選購自己喜歡的各種款式、五顏六色的新衣裳。

在吃的方面,聽爸爸媽媽說,原來糧食產量低,畝產才二三百斤,況且大都種植耐旱、耐淹的高粱、玉米,每天的主食都是玉米餅、玉米窩頭、玉米粥、或高粱窩頭,逢年過節才能吃上點白麪。吃的菜只有白菜和白蘿蔔,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一點點的肉和雞蛋。改革開放後,糧食產量提高了,畝產達到2000斤左右,我們的飲食生活方面也隨之豐富多彩啦,甭說吃白麪,雞鴨魚肉人們現在都已經吃膩了,各種小吃、麻辣燙、火鍋、漢堡應有盡有。人們以前賴以充飢的野菜現在已經變成了人們的“最愛”。

在住的方面:以前家鄉的人們住的大都是破破爛爛、低低矮矮的泥巴房、土坯房,只有少數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才能住上磚頭房,況且都是爛磚房。屋內沒人裝修,結婚的新房只是房頂糊層報紙而已。基本上沒的現代化取曖設備,有個土爐子就不錯了。現在呢,土坯房、爛磚頭房全都變成了用鋼筋、水泥、紅磚等蓋成的寬闊明亮、高高大大的房子,裝修的也漂漂亮亮。現在還有許多村民已經搬進了現代化的小區裏面。冬有暖氣,夏有空調,舒舒服服。

在出行方面:原來村子裏面全部都是彎彎曲曲、窄窄細細、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小土路,一到下雨天便泥濘難行。當時出行大都是坐馬車、騎自行車甚至步行出門,交通工具簡單落後。但是現在,小土路都變成了既寬闊平整又明亮如鏡的柏油馬路,雨後我們照樣可以在馬路上了“一展車技”。現在出行或坐公交車,或打的,況且基本家家有了私家車,出行方便多了。步行反而變成了健身的方式。

在通訊方面方面,原來村裏只有大隊安裝一部老式電話機,況且都是傳達縣或公社通知,老百姓都享用不了。親戚朋友之間大都靠書信聯繫,有了急事才發個電報。後來,普通人家安裝電話機的也漸漸多了,現在人們又都購買了智能手機,還有微信、QQ等功能,朋友之間聯繫方便多了,書信、電報也很少用了。

在文化娛樂方面,原來村裏文化娛樂單一,沒有電視、電腦,有個收音機就算不錯了。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了電視、電腦。現在村裏還修建了文化廣場,村民可以跳健身舞、唱歌等,過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好政策改變了我們的家鄉,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黨的好政策幫助了我們,現在我們老百姓由衷的感謝黨。

篇十一: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新年來了,舊的一年過去了,讓我們拋開陳舊的過去,迎接嶄新的未來。自從1949年建國以來,過去了70年,時代在變化,家鄉也在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先來說吃的變化。我老家在東陽,哪裏風景如畫,但是1998年哪裏是我們現在說的一個成語——窮鄉僻壤。老爸小的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很苦,家裏主食不是玉米糊就是自制的凍米糖,豬肉只有過年的時候吃或者有貴客來的時候吃,飯也是如此,不像現在頓頓有肉吃、吃的很好。現在凍米糖都是網上買的了。以前菜少都吃不飽,現在春節動不動就是大魚大肉的,沒肉都吃不下飯。滿桌都是美味佳餚,一兩次吃還好天天吃身體也吃不消,菜多的連整張桌子都放不下,往往都是菜疊菜。吃餃子是個春節重要的飲食習慣,大家都愛吃,以前很少吃,現在,如果願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誘惑,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就沒有以前過年那濃厚的過年喜慶味。轉而讓電子春節和它融合,碰撞出奇特的火花。

再說微信紅包,大家都很熟悉,可你知道紅包的變遷史嗎?漢代: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爲春節。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民國:長輩用紅紙包100文銅錢當壓歲錢給晚輩。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喜歡用連號的新錢做壓歲錢。20世紀50年代:幣制改了,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磕響頭纔拿得到。20世紀70年代:前期經濟狀況還是不太好,但“壓歲錢”真的是錢了,拜年磕頭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壓歲錢。20世紀80年:城市裏的人給孩子的錢往往幾十上百元,開始包成“紅包”發贈。20世紀90年代:壓歲錢不稀罕了,不過擱手裏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媽拿去了,有的存銀行了,還有就是自己花了。21世紀初:大家都用了微信的紅包,紅包的金額也逐漸變大了。以前大家看春晚都在村子裏圍着一臺僅有的彩電看春晚,之後大家去部分有錢的人家看,現在家家的有電視,一起圍在桌邊看春晚真是其樂融融,即使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可以用手機與家人通話、看春節聯歡晚會。服務了人類,但是也隔離了人類,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聊天的次數,一言不合就看手機,有句揹人們改編的詩句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一天到晚玩手機”雖然改變了古詩,但是也說明了現在人顧手機而放棄了親情。接下來我們來講出行。

春節出行分三種,第一種是大部分人的計劃——回家,就如這句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般。第二種是在春節去外地旅遊。第三種是在老家給親戚朋友拜年、串門。我專講第三種,以前老爸他們去拜年基本都是走去的,有時推個獨輪車。之後老爸就騎自行車去,在後面他騎摩托車,現在我們有了2輛汽車,拜年就方便了許多。可見時代發展的有多迅速,中國發展的有多迅速。

在說住以前東陽的房子都是矮矮的小平房,很多都是木製的,有些房子上還隱隱約約有“毛主席萬歲!”的字樣,可見歷史的悠久。現在東陽的房子都變大了,還有一些都有3層的樓,十分現代化。

家鄉的變化還有很多,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裏變化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在這裏祝大家新年快樂。

篇十二: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起牀了,小懶蟲,今天我們要回老家了!”一個週末的清晨,我正在睡懶覺,被媽媽叫醒了。聽到“回老家”三個字,我不情願地睜開眼,感覺一場噩夢即將襲來。

我眼前迅速浮現回老家的情景。那麼遠的山區,每次回去都要坐兩個小時的大巴,下了大巴車還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每次坐大巴車都十分擁擠,經常沒有座位。車子一路跌跌撞撞、東倒西歪,像個醉漢,滿車的人都被搖得暈頭轉向。下了大巴,是一段彎彎曲曲的泥濘小路,路很窄,沒法通車,走在路上,晴天是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老家的房子也是破亂不堪,地面坑坑窪窪,我都不知道摔倒過多少次了。最可怕的沒有自來水,每次洗漱的時候媽媽都要強調:節約用水!家裏人挑水很累。也沒有單獨的衛生間,這個苦惱我不說想必大家也知道吧?

想到這,我趕緊央求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回去,我暈車。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你們自己去吧”。媽媽笑了笑,說:“不要緊,現在家鄉的變化可大了,一定不會暈車的。”

將信將疑中,我們一家就出發了。奇怪的是,車子沒有東倒西歪,道路好像十分平坦,我沒有一點想吐的感受。我不解的向車窗外看去,啊,原來我們走的是一條筆直平坦的水泥路。路面很寬,可以供兩輛車並排行駛。路的兩旁栽滿了綠色的樹木,中間還點綴了五顏六色的花。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問媽媽:“回老家的路變這麼寬了嗎?可以一直通到爺爺奶奶老家嗎?“媽媽高興的說:“是呀!現在的路都修到每個村裏了,待會車子可以直接停在村門口了。”啊,太好了,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果然,路平車快,不到兩個小時,車子直接停在了老家村門口。我下車,一眼看去,村子的變化真大呀,原來大部分的平磚瓦房都改成了漂亮的兩層洋房,家家戶戶門前都有院子。爺爺奶奶早早便在村口迎接我們了,他們把我們引向移動他們的新房子。這是一幢兩層高的樓房,外面貼了瓷磚,陽臺外裝飾了十分漂亮的欄杆。地面還鋪上了光潔的地磚,廚房小家電一應俱全;還有獨立的衛生間,還有自來水;院子裏面種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真是方便漂亮極了。我笑着問爺爺:“爺爺,走錯了吧,這裏不是我們家房子吧?”爺爺笑着答道:“這就是我們家呀,哈哈哈,和你那城裏的家沒什麼兩樣吧?你看現在我們村裏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建了新房,通了自來水,就連隔壁張爺爺家去年也建了新房。”

啊!張爺爺家?我記得以前家裏很貧困的呀。因爲張爺爺的兒子腿殘疾了,沒法幹活,張爺爺家一直生活十分艱難。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媽媽都將家裏閒置的衣物帶回來給他們,有時爺爺奶奶有什麼好吃的還給他們家也送點,現在也建新房了?帶着疑惑,我和爸爸媽媽帶着禮品來到張爺爺家。這是個新建的平房,還有個寬敞平坦的大院子。張爺爺見了我,樂呵呵說起了他們家的變化。張爺爺說:“這要感謝黨的政策好,黨對我們的這樣貧困家庭給了特別的政策支持,安排了專門的扶貧隊員幫助我們進行精準脫貧,我的兒子現在去工廠做工了,我們的生活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去年也建了新房了。”張爺爺說着說着,臉上笑開了花,我們也被感染了。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回鄉之旅。回城的車又疾駛在平坦的大路上,回望漸行漸遠的家鄉,阡陌交錯,綠樹成行,紅瓦白牆的小洋樓像顆顆彩色的珍珠灑落其間,好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呀!

篇十三: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國慶節終於來了!我們早早就出發了,一路驅車回我的老家——黃梅小池。窗外,沿途一路風景看不夠,我卻陷入了以前回老家的回憶中。

記憶中老家是灰色的。在我三四歲的時候,隨爺爺奶奶在老家小池住過一段時間。那時通往爺爺村口的是一條半是泥土半是石子的崎嶇小路。路面不是很寬,剛好容得下一輛小車。雨天到處是泥巴和水坑,根本沒有辦法行車。既使是天晴的時候,車開在路上,顛簸得像搖窩,等到了爺爺家門口,都已經暈頭暈腦。路的兩旁平房看上去是灰灰的,有些破舊;還有些樓房外面沒有粉刷,可以看得到紅色的磚牆。爺爺家的房子也不大有些破舊,兩個小房間。窗戶很小。房子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夏天住在裏面很悶熱。最讓我害怕是的上廁所。是在房子外面不遠處,用舊的磚瓦搭建的,總擔心自己會掉下去。

正當我沉浸在往事的時候,感覺車速慢來了下來。我扭頭往前一看,呀!到了高速公路收費站了。我和妹妹歡呼起來了,快到爺爺家了。下了高速,就有一條平坦寬闊筆直的水泥路,通往爺爺的村口。這就是以前那條路泥巴路嗎?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媽媽笑着說;“沒有錯,就是這條路!這些年國家的政策村村通公路,以前的泥巴路都修成了水泥路。現在幾乎家家買小車,這條路今年又擴寬了,而且一直通到我們老家的門口。”

車子走在路上很平穩,路的兩旁一棟一棟的漂亮洋房像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取而代之的都是兩三層的樓房,有的甚至有四五層樓。房子都裝修得漂亮,外面都貼了各色的瓷磚。每家的房子外型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唯一不變的是,都是鋁合金的大窗戶,外形都很氣派!有的還建有漂亮的圍牆,透過敞開的大門,可以看見房子裏面裝修很精緻,乾淨整潔!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車子在一棟有着漂亮圍牆的別墅前停了下來,爸爸高興地說:“到家了!下車嘍!”。一看,我們的新家用黃色的條形瓷磚和黑漆的雕花鐵欄杆團團圍起,兩扇雕花大鐵門一關起來,就是一個獨立的院子。院子裏面還種了花和樹。爸爸說還要在這裏建個游泳池,暑假我們可以在此盡情玩耍!

新修的別墅一共是三層。進了別墅大門,大客廳地面鋪着光亮的大瓷磚,客廳頂上是一個兩米多高的大吊燈,感覺到了五星級酒店樣!客廳朝南的一面牆全部是玻璃幕牆,陽光照射進來,在客廳就可以曬到暖暖地太陽了。客廳的左手邊,是紅木帶扶手的樓梯通到二樓,右邊一堵牆全是做的深咖啡色的硬包,四周鑲的是金色的邊框,牆上掛着一臺65寸的超薄液晶電視。客廳的地上鋪着毛絨絨的地毯,我們在上面或睡或爬,玩得不亦樂乎!每個房間都有落地窗簾和成套的傢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和妹妹、弟弟等,每人的房間都的裝修各有特色。樓上還有兩間客房,等春節的時候,姑姑他們家來了住。房子這麼大,我和弟弟、妹妹最喜歡在裏面躲迷藏!這比我們在城裏的房子大多了,我真希望能在這裏長住呀!

而且,鄰居的房子大都重建了,也都裝修得很漂亮。而且他們現在種莊稼都是靠機器收割,好多家門口都有三五成羣的人在那裏快樂的聊天呢。

回老家去休閒——這已經成了我家的幸福之旅!

篇十四: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清晨,一陣清脆的鬧鐘聲把我吵醒,我伸了個懶腰,從牀上慢慢地起牀。突然,一個身影閃進我的房間,原來是媽媽。媽媽笑得合不攏嘴又故作神祕看着我,我怔怔望着媽媽,她小聲的對我說:“你叔叔要回來了。”我一聽立馬從牀上跳了起來,屋子裏傳來一陣我的怪笑。

果然,第二天清晨他回來了。我的叔叔,今年四十多歲,多年前他是隻身一人到外地打工,每一次回來,我都能從他那裏聽到好多外面的奇聞趣事。今天可謂是“衣錦還鄉”,他坐下來和我爸爸聊天,我就坐在一旁聽着。我原以爲他會和爸爸談在外面的趣事,可是他卻談他回家鄉的所見所感,我開始有點不感興趣了。

他對爸爸說:“利辛這幾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我回來時差點找不到家門了!”我一聽就樂了,“利辛有什麼變化,還不是那個老樣子,”我心裏暗自嘀咕。

爸爸感慨的說:“是呀!以前的利辛縣城方圓就只有幾公里,現在新城區建設非常快,一條條筆直的馬路建設完成,貫通東西南北,工業園裏一個個工廠拔地而起,現在城市面積比原先擴大了十倍,連生活在利辛的人也有迷路的!”

“真是日新月異呀,我下車走在路上,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機動車種類繁多,有很多都是名牌車;兩旁的綠化帶建設別緻,一座座樓房如雨後春筍林立道路兩旁,街道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但是非常有秩序,又很整潔;工業園裏很多的工廠,都是我打工的那個城市的分廠,我還以爲到了大城市裏了呢!農村家家戶戶多蓋上的二層小樓,村村通了水泥路,比大城市的人住的還要舒服。”他眼裏放着光說。

我一聽樂了,利辛這幾年是有了一些的變化,可是我怎麼沒有發現有他說的那麼好呢!這時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呀,家鄉發展越來越快,需要很多的人才,你們這一代趕上好時候了!不出家門就能找到好的工作。”

我點點頭說:“我一定好好學習,等你下次回來,我告訴你我的好成績。”

他一聽愣了一會笑着說:“下次回來,這次回家我打算明年不再出去了,背井離鄉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是掙個幾萬塊錢,除去開支也剩不了多少,家鄉發展這麼快,機會這麼多,隨便幹什麼也能掙個幾萬塊,又能照顧家庭。我都打算好了,準備把這幾年的積蓄用來投資辦一個小加工廠,就在咱鎮上,既不愁銷路,也不愁工人,一年下來絕對比在外地打工強。”

爸爸隨聲附和道:“真像你說的,現在我們鎮上就有好幾家這樣的加工廠,有加工服裝的,又織毛衣的,還有織襪子的……我們村就有好多人在那裏工作,聽說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呢!”

聽着他們的談話,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是的,近幾年家鄉變化就是大,只不過我每天都生活在這種變化中,沒有發現罷了。利辛有了新變化,變成了新利辛,吸引了很多的外商在利辛辦廠,也包括那些以前在外地拼搏的利辛人,我作爲新一代的利辛人更應該抓住現在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與利辛同步發展,爲建設美好的利辛積累知識,培養能力,不然真的要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了。

篇十五: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這是一個平凡的地方,幾乎與其他任何地方沒有什麼不同,春夏秋冬就是春夏秋冬。東南沿海,只是夏天特別熱,冬天不下雪罷了。

其實長這麼大一直居住在這片地方,還未去往他地他鄉,自然也不曉得外面風光如何,我又怎麼知是否相同?或者有所不同呢?只是回想於此地,斷然腦中浮現書中文章了,文章又與我的家鄉似乎頗爲相象,章中這片片斷斷不約而同,我想倒不是我的書讀得多,只是我與作家們身處同一個自然。

童年的家鄉是我覺得最理想的地方,童年的我更甚於現在活潑、善於於觀察,而無現在的麻木。我回想,依稀可以記得……

記得那時的每一個夏天,那份風扇也吹拂不去的炎熱。每過清晨五六點,凡天空可見太陽,早上也是熱得不行的,我的眼仍然朦朧,窗外的“知了”便如清脆的鬧鈴般響了起來。

有段時間,夏天似乎很乾燥,日日如此,大概一兩星期纔來一次雨,這雨次次來得讓我歡喜,澆淋去了大地與我身上的熱氣。身上每個細胞都很興奮,似乎想飲這雨水——那時的我真想跑着去淋雨,直到雨停啊!

家鄉近於嶺南,有時十步可見一荔枝、一龍眼;不像現在,處處都成了房屋。雨後,荔枝、龍眼掉落下地,星星零零散散,它們在空氣中發酵,果香瀰漫着,溼潤的空氣一嗅,便可聞見,荔枝、龍眼痠甜的氣味。我路過時,也常常摘下幾顆嚐鮮,仍記得舌蕾上的酸甜味,那種甜味不比現在甜,只是卻再找不到這種感覺了。

即使那時很閒,一天也過得飛快。近傍晚六七點鐘,餘暉撒滿大地,連天的蔚藍也被染得部分金黃。太陽到了最西邊,逐漸成了一輪紅日,天空中藍、黃、紅交雜成一幅抽象的——天空之卷!我看不懂,似乎悟出什麼便是什麼了,只是色彩暖和濃烈,看了——心頭便涌上一股奇妙的感覺,像是興奮、像是令人充滿力量,像是自由的美好樂趣。

即將晚飯時,放牛的人也趕着幾頭牛犢和牛回了家。天空色彩消失,陷入片刻極其安靜與深藍,隨後便向籠罩了黑色的紗。在這黑紗布中,透出點點光,星與月共同點綴了這片無垠的黑暗的夜空。我與奶奶爺爺在自家門口外邊坐着,他們閒聊着這一天,而我靜靜地望着這一片星空,想要找到一顆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們還一邊搖着蒲扇,聽着夏夜輕輕的蟲鳴,那時並沒有什麼事可以做,我就是在那兒坐着,逐漸夜深了——我困了,才緩緩爬上了牀,打起呼嚕大睡起來……

這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童年家鄉的模樣與給我我的感覺。現如今,說實在的確實有些兒有變化,有些令人懷念的地方已經找不到了,有些最熟悉的人也不見了;最看的見得——水也不再清了,樹又少了,房子與人卻又多了起來,這些讓我逐漸對家鄉變得陌生。增添了的幾處新措施和和幾項整改,接着措施與整改又慢慢的被破壞,這是我親眼所見,這就是新農建設嗎?無疑的,自然是了,但我覺得家鄉爲何卻不比以前好?

其實我們都知道答案:我們在所謂建設的同時,也包含破壞,且破壞比建設大。

想改變現狀,我一個人無能爲力,我們需要一起改變,因爲這是我們共同的家鄉,都是每個人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我不想只是去去懷念它,我想要一直生活在如以往一樣美好的地方。

這裏是陸豐,唯一個沿海貧困地區,只要我們都想,就可以去改變它,就可以讓它恢復曾經最初美好的容貌,並生活在這樣的家鄉!

篇十六: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我的家鄉位於江蘇宿遷的一個古鎮——皁河,皁河古鎮北臨駱馬湖,南接黃河故道,京杭大運河的中運河穿境而過。龍王廟乾隆行宮就座落在皁河鎮的運河畔。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瀾龍王廟祭祀,並在此留宿,故此廟稱爲乾隆行宮。當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處”的名句。

當你遊覽乾隆行宮後,就會覺得它像北京故宮的縮影,皁河乾隆行宮,佔地近40畝,周圍紅牆圍繞,庭院建築恢弘大氣,是全國乾隆行宮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惟一留存下來的宮殿式古建築羣,景區內有鐘鼓樓,御碑亭等景點。院內柏樹蒼翠,柿樹蒼勁,桐樹挺拔,春樹魁偉,蘊含“百世同春”,古樹枝繁葉茂,盤曲如龍,秋來葉如銅串,果似燈籠,引人入勝,真是曲徑通幽處。院中七棵古樹超過300年,有國槐、黃楊、側柏、春樹、君遷子,它們均被市政府列爲一級古樹名木,其中一棵柏樹移栽於唐代,樹齡超過1000年,旁枝斜倚,碧瓦琉璃,建築壯觀,美不勝收,我很慶幸生長在這風景秀麗的小鎮,我家在沒拆遷之前,離乾隆行宮特別近,幾乎每天吃過晚飯媽媽會帶着我和弟弟去溜達一圈。

自明、清以來,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這三天,爲皁河安瀾龍王廟廟會之日,民間藝人云集皁河爲羣衆上演花船、花車、舞龍、舞獅等民間藝術,所有逛廟會的人們一起參拜龍王,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到皁河逛廟會,看舞獅子踩高蹺,看各色絕活;聽震天鑼鼓,柳琴戲,品嚐特色小吃。樸實的蘇北年味,盡在廟會中彰顯。我們都喜歡過年的小鎮,因爲可以有更多的人欣賞我們小鎮的美,瞭解我們小鎮的文化底蘊!悄悄地告訴你們,我們小鎮還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好多人慕名而來,皁河的撒湯、乾隆貢酥、魚頭餃子都上過中央電視臺呢!

現在的小鎮拆遷了,聽長輩們說是爲了建造旅遊區,因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宿遷有一個這樣美麗的千年古鎮,我們需要把它推廣出去,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來參觀我們的小鎮。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任何一個文旅項目,不僅要做建築、做旅遊,更要做文化,國家將皁河老閘、皁河船閘、陳家大院這些文化歷史遺存作爲文旅資源。

我家以前就住乾隆行宮旁邊,現在已經拆了,剛拆的時候家裏人都捨不得,畢竟祖祖輩輩住了那麼多年,不止我們一家,大多數人都這麼想!但是爲了皁河的發展,爲了我們理想中皁河,大家都選擇支持小鎮規劃,爲了安置拆遷戶,政府加班加點建設安置小區,爲的就是讓我們快點入住小區,爺爺、奶奶現在已經拿到新房鑰匙,新房也正在裝修當中。奶奶說當時拆遷心裏很難受,但現在看到新房裝修,心裏踏實,也非常開心,畢竟拆的是舊房,以後住的是新房,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

我相信重建後的皁河更加美麗,空氣更加清新!人在變,環境在變,我的家鄉也在變,家鄉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燦爛輝煌,美好的生活靠人們去創造,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等將來用自己的知識把家鄉、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篇十七: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聽大人們說,現在家鄉的路比以前寬敞多了。改革開放後,農村的路換過幾次裝。

以前的山區小路是九曲迴腸,山路十八彎五個字最能說明山路的特色。爺爺告訴我,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會絆倒。

後來,新修公路,有車子進入山區,但仍然是塵土飛揚。路面上的坑坑窪窪的。

再後來,路面就硬化了,全村都鋪上了水泥路。現在,秀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水泥路直接通到千家萬戶。

家鄉的路啊!講述着那些踏過它的腳的艱辛,刻畫着行過它的車的痕跡,承載着走過它的山裏人。家鄉的路,與城市的路比起來,還是不夠寬敞,可這路並不悲傷,載着大山的希望。

爺爺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大山裏的人們穿着那種薄底的布鞋,有時還光着腳丫踩在羊腸小道上,所以那時的人,跟家鄉的路,是那樣的親,那樣的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地氣。”

七十年代家鄉的土路,兩邊蘆草如茵,鮮花盛開,被太陽曬得呈現白色的家鄉路,吸收着太陽的溫暖,人的腳踏在上面,被這路暖着,可以感受到大地母親的親切。

家鄉的路和家鄉的人之間,相互交織着感情,相互傳遞着希望,春天的一粒種,秋天的滿倉糧。家鄉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氣質,道路一般都沿着小溪,彷彿跟隨小溪一起載歌載舞,就像大山血管和心臟。它的心跳,鼓勵着家鄉人,在這樣堅定的心跳中生活,家鄉人大多勇敢、勤勞,努力想給這黃土地多一些回報,努力想給它一襲新裝。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家鄉的路被農民們齊心協力挖出一條土公路。那時,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人們渴望擺脫貧困,不惜一切代價,挖通了通向外面發達城市的通道。

本世紀初期,一種叫挖土機的機器開進了大山,整修公路,然後鋪上石子,再在石子上面鋪上了水泥,家鄉的路變了。而改變的,也不單單只是這路。

家鄉開始有了許多大型機動車,還有山裏人自己驕傲地擁有着的越來越多的“屁股冒煙”的摩托車,甚至私家小汽車。那時的水泥質脆,每天不斷來來往往的機動車、摩托車、小汽車碾壓在這脆弱的路上,天長日久,家鄉的路開始出現裂痕,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破碎。

一切喧囂就在這路上不停地重演,演繹着家鄉的富裕,承載着家鄉的未來。家鄉那不堪重負的破碎的路,常常被這些越來越重,越來越複雜的交通工具碾壓出咯咯嘣嘣的聲音,低沉地呻吟着。那是含着喜悅的呻吟,因爲不管是碾過路上的車,走過路上的人,還是這被碾被踏着的家鄉的路,都有了幸福的感覺。

鄉村振興的好政策使家鄉的變化更加錦上添花了。河道改造了,田園多經了,道路漂亮了,變結實了,變寬敞了,馬路兩旁還有護欄。有的地方雖然坡度大一點,但曲中取直,它表達喜悅的聲音不再是呻吟,而是同這些路燈、笑聲和清脆的車喇叭聲合唱着。這路的新裝一年比一年漂亮,一年比一年更新着農村發展的氣息,也一年比一年顯示出農民生活的奔頭。

家鄉的路被這些勤勞上進淳樸的山裏人走着,越走越寬敞。家鄉的路馱着的不再是稀稀落落的黑色瓦屋,而是馱着越來越多的高樓,越來越新鮮的豪華車,越來越新潮、快樂、漂亮的人。

篇十八: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世界每時每刻都發生着變化,我的家鄉佳木斯也不例外,原先這裏被命名爲“貧苦之城”,而近幾年佳木斯變化特別大,終於把這個稱號狠狠的甩開了。

原先的佳木斯貧窮落後,環境可以用髒、亂、差三字來形容。客運站,火車站等密集場所都會被過往的旅客搞得一團糟。特別是火車站,每當寒暑假、春運暑運高峯期旅客增多,本身就年頭衆多的老站帶來巨大的隱患,旅客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現象層出不窮,衛生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站臺還是底站臺,不像高站臺那樣便捷;車站裏沒有電梯,人們只能爬樓梯,對於殘疾人就是一種折磨;那時沒有高鐵,人們只能擠在綠皮車裏度過漫長的時光。終於車站翻新了,裏面的設備應有盡有,而且特別的人性化,站臺變成高站臺,電梯代替樓梯,就連原先的綠皮車也消失了,變成一列列嶄新的高鐵。火車站前的道路也增加了一條隧道,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公交車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可原先佳木斯的公交車破破爛爛,並且沒有幾輛線路,每次上車擠得都像包子一樣。現在可不一樣了,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漂亮極了,公交車的線路也多,電動的代替了曾經燒油的車,變得更加環保,車廂裏的空間也大了,使乘車的人們更加的舒適緩解了一天的疲勞。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挺拔而起;一條條的寬敞馬路,順利通暢;街頭巷尾洋溢着滿滿的幸福。

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便利,城市美麗,居住舒適。讓我們共同努力起來吧,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繁榮,更加的富強……

家鄉的變化

劉子昂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這首歌歌頌的就是我的家鄉——佳木斯。這些年,家鄉有了許許多多的變化。

以前,人們住的是平房、草房,都特別的小,還不美觀。屋頂上是一個又一個補丁,地都是水泥地。每次下雨都是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全家的鍋碗瓢盆都要出動,幹嘛?當然是接雨水嘍。晚上睡覺時,全家人都要擠一張牀睡覺,哪一家能有一臺黑白大頭電視就算過上奢侈的生活了。十里八鄉的鄰居就都擠到那一臺電視機前,看好長時間。

現在可不一樣了!家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就算住在頂樓,也不會漏雨。家家都換上了大大的液晶電視,不僅屏幕大,而且畫質還特別的清晰。電視劇也不是隻有《外來妹》和那幾部港劇了。現在的電視還可以點播,幾乎人們想看什麼節目就有什麼節目,特別方便,還可以回看,避免了以前電視劇錯過了就再也看不到了的情況。

以前,做一次飯特別的費勁兒、麻煩,需要生火,如果柴火不夠,還要去上山砍柴。現在,科技發達了,就連做飯的器具都有好多,電磁爐、燃氣竈……或者,人們都不用做飯,只要動動手指,去“餓了嗎”、“美團外賣”這種APP上訂外賣,飯菜就會送到你的嘴邊,變化多大呀!

啊!家鄉,你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我們爲你讚歎、歌唱!啊,家鄉,這突飛猛進的變化彷彿讓你變了一個模樣!啊,我愛你,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

篇十九: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今天,婆婆、爸爸、大爸和我要去鄉下探訪老屋,其實我還是有備而來的,因爲前幾天老師給我們安排了一項探尋改革鉅變的採風活動,現在正好搭上了這趟“順風車”,我不禁“掩口胡盧而笑”,竊喜不已。

說實話,我一直想去見識見識老爸兒時居住的老屋,但總是因事沒能成行。此刻居然就要成行了,我心情莫名地激動起來,平時老爸講的有關老屋的故事,又在腦海浮現。

“下車了,下車了!”大爸的話將我從思緒里拉了回來。下了車,擡眼望去,老屋的院落坐落在小山丘前,院子綠樹環繞,翠竹依依,屬典型的四合院,寬闊的院壩前是順勢而下層層疊疊的現代化梯田,再遠處是一望無垠鬱鬱蔥蔥的果園。此時,最開心的還有婆婆。你看,她早已走在了隊伍最前面,導遊般介紹着:這是前年才修的村村通公路,那是剛建的梯田,那又是村上的果園……,老爸也在一旁喜形於色地驚歎着家鄉的變化,在回憶兒時上學的情景。我彷彿看見了一個衣服滿是補丁的小男孩,揹着洗得發白的帆布書包,手提膠鞋,正艱難地將腳從泥濘裏拔出來,向着家的方向走去。時過境遷,而今,這裏早已變成了一個風景優美綠樹翠竹掩映的古色古香的“博物館”。

沿着院壩走上堂屋,左轉,正對面就是婆婆的老屋了。這是兩間三居室的泥牆瓦房,真不知當年一家六口是怎麼在這裏擠着過日子的,地面還是先前的泥土地面,雖凹凸不平,但夯得硬實,據說最初僅有一間,是祖上留下的,後來靠爺爺婆婆節衣縮食才修建起了那稍矮的一間。看着,一張張古樸的桌椅、雕花的牀,我不禁又想起從老爸口中得知,他小時候牀上玩捉迷藏、摸魚那無比快樂的遊戲,居然是在這兒誕生的,陋室也竟是他們快樂的天堂。來到廚房,這裏早已沒有大鍋,只剩下闊大的竈堂,但我彷彿又看見了被老爸描述得賽過山珍的白水面條,四姊妹圍着竈臺忍着飢餓相互謙讓的場景,真是讓我佩服。

“叮鈴鈴”婆婆的電話將我驚醒。原來是世才表叔邀我們做客。邁出老屋,一輛銀色奧迪轎車停在了院壩前,表叔笑盈盈地迎上來,招呼我們上車。車內談笑風生,我們聽他講起了傳奇故事:他以前家貧,姊妹多,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說還因生活困難餓死了一個姐姐呢!他小學畢業,隨父親種田,改革開放後,先跟人學磚瓦匠,後隨勞務大軍南下打工,幾年前在鄉農技員的幫助下,回鄉創辦了農業園生態,去年又搬進了農民新村。他滔滔不絕,激動不已,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哎!要不是改革開放,哪有我的今天囉!”成了他的口頭禪。接着,我們參觀了他的農村新居,以前從書本、電視得來的農村破舊的茅屋瓦房,在這裏沒有一絲蹤影,有的是一幢幢現代的小洋房,庭院裏配上綠樹紅花,美得讓人窒息,令人歎爲觀止。觀完農村新居,我們還在表叔的生態園裏享受了純天然的美味。

回城的車上,我有的是無盡的感慨,然而感觸最深的還是婆婆——新中國初期的極弱貧困,改革初期的艱辛迷茫,到如今改革碩果的香甜純美,她都逐一經歷、品嚐!此時,我不禁想把她平時掛在嘴邊的話拿來大聲疾呼:“我們的幸福全靠黨!感謝黨,感謝改革開放!”

篇二十: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

特別喜歡毛不易《東北民謠》裏的幾句歌詞:”鑼鼓聲聲正月正,爆竹聲裏落盡一地紅。家家戶戶都點上花燈,又是一年好收成。”

家鄉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日子,也是我們作爲孩子最快樂的日子。今年在家鄉過年,感覺處處洋溢着新時代帶來的新變化。近幾年,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不禁讓我喜上眉梢,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正悄然映入大衆的眼簾。

這幾年家鄉家家戶戶的房子變化巨大!泥房該拆就拆,舊房該修新就修新。家鄉房子變了,回鄉過年的打工人也都回來過年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不再像之前一般冷冷清清。從新農村建設完成後,統一規劃、統一建造的新房全部已經交付了,家家都完成了裝修入住,在外打工的人也都有了一個全新的家。多年沒有回到家鄉的人也陸陸續續回家了,平常寂靜的山村開始變得鬧騰。

孩子的歡笑聲、清脆的鞭炮聲、鄰里間相互的祝福聲組成了一個溫馨而和諧的音頻。門外貼的整整齊齊的春聯、家家戶戶掛起的紅燈籠,這些畫面是小山村洋溢着祥和熱鬧的春節氣氛。

這幾年的疫情,本以爲年味會淡下,但其實並不。大家雖然不能湊在一起圍着火爐聊天說話了,但心中的溫情絕不會少。還未到12點時,外邊就已經響起了鞭炮聲,天邊也綻放出絢麗的煙火,一如之前沒有疫情的新年。年味不會淡,只會越來越濃。

家鄉的衛生情況也越來越好了,變得乾淨整潔;家鄉人民也變得更文明瞭。原本農村給外人的印象恐怕只有“髒”、“亂”、“差”三字,聽他們說,市裏鎮裏村裏統一進行了一場壞境整治大革命,家家戶戶門前統一擺放了垃圾桶,村民們垃圾分類自覺性大大提高。你哪還能看到村民亂扔垃圾的現象,基本是沒有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回到家鄉,第一感覺是家鄉似乎變得更漂亮了,空氣也清新了很多,青山也更濃郁、更富生機了……

從前,家鄉的小溪里布滿了生活垃圾,到處都是鴨毛、雞毛、蔬菜爛葉子等等,完全是一片“髒”、“亂”、“差”的景象。

原本散發惡臭的溪水變成清澈見底的溪水,還快活地流動着;原本狹小雜亂的院子變成乾淨有序的庭院;原本狹窄、坑坑窪窪的羊腸小道變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寬敞筆直又整潔的柏油馬路,大大小小車輛都要經過每戶人家的門口都貼着一塊板,那是檢查衛生程度的。一共三個程度:紅牌、黃牌、綠牌。紅牌要被批評,是不光彩的;綠牌不但會表揚而且還會發一些生活用品,是值得驕傲的。這大大激發了村民的勞動熱情。

這一切的變化也是祖國不斷髮展的原因。如今,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發,科技的興起、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明確方針、政策與支持。

家鄉的變化會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村莊的變化。我相信,這變化一定會持續下去,而且會越變越好。新的一年,新的景象,相信未來的以後,我的家鄉,我的祖國會更好更美!我爲我的家鄉,爲我的祖國而驕傲!

本文地址:https://www.zwhhy.com/chuzhong/czzk/1360724.html

  • 標籤: 家鄉 精選 徵文 時代進步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精選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看家鄉變化贊時代進步徵文(精選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作文後花園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